首页>人力资源考试>导航 > 备考辅导

2011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料初级经济基础之金融工具与利率

2011-11-09 14:17:00 来源:人事考试教育网
2011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学习资料初级经济基础之金融工具与利率:

  1、金融工具的定义和特征

  (1)定义

  金融工具,又称信用工具,是债权、债务双方缔结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债权、债务契约,是列明借贷金额和偿还债务等具体条件的书面文件。

  (2)特征

  ① 期限性

  债务人必须在信用凭证所载明的发行日至到期日的期限内清偿债务。

  金融工具具有不同期限、可转换。

  ② 流动性

  金融工具在极短时间内变卖为现金而不至于亏损的能力

  受两个方面的影响:

  受偿还期限的影响。短期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强一些。

  受债务人信誉程度的影响。信誉差,交易成本高。

  ③ 风险性

  持有金融工具能否按期收回本利,特别是本金是否会遭受损失。

  两类风险

  违约风险:债务人不履行合约、不按时归还本息。

  市场风险: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使收益下降甚至本金受损、银行利率上升导致金融工具价格下跌导致金融资产价值受损。

  ④ 收益性——收益率:利息或股息与预付本金的比率。

  名义收益率:票面收益与本金的比率;

  当期收益率:票面收益与该金融工具购买时的市价的比率;

  实际收益率:平均收益率,实际保留金融工具期间所获得的实际年平均收益与该金融工具购买时市价的比率。

  ⑤ 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之间的关系

  风险与期限成正相关关系;

  风险性与流动性成负相关关系;

  收益率与期限性、风险性成正相关关系;

  收益率与流动性成负相关关系。

  2、金融工具可分为短期金融工具、长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

  短期金融工具

  (1)国库券

  因财政的收入和支出的季节性、临时性的不一致而发行的,并且以国库收入为还本付息的基础。

  国库券一般为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

  (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为了吸引存款而发行的一种不记名的定期存款凭证。

  不能提前支取,但可以在二级市场转让、变现。

  (3)票据

  具有一定格式的书面契约,是约定由债务人按期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并能够转让流通的债权、债务证书。

  ① 商业票据

  企业之间根据购销合同进行延期支付时,所开具的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

  出票人可以为收款人,也可以为付款人。

  ② 银行汇票

  汇款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该银行签发给汇款方持往异地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当事人有三方:汇款人、收款人和银行。

  ③ 银行本票

  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该银行签发给其凭以在同城范围内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当事人有三方:申请立票人、收款人和银行,申请立票人可以同时为收款人。

  ④ 支票

  银行的存款人签发给收款人办理结算或委托开户银行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票据。

  当事人有三方:发票人、收款人和作为付款人的银行。

  长期金融工具

  指各类证券。证券又称“有价证券”,是代表财产所有权或债券的证书,它能够给持有人带来一定的股息或利息形式的收益。

  (1)长期政府债券

  由政府发行的,向本国居民筹集资金以解决自身财政需要的有价证券。主要指公债。

  (2)公司债券

  股份公司直接向社会集资,为解决自身积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资金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3)银行债券

  银行为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吸收较为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而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

  (4)股票

  股份公司发给投资者的股份资本所有权的书面凭证。是一种所有权凭证,而不是债券证书。

  金融衍生工具

  通过某种交易方式,从普通金融工具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其自身价值取决于其所代表的基础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化。

  (1) 期货和期权

  ① 期货交易

  交易双方经过协商,同意在约定的时间按照协议约定的价格和数量进行的交易。

  种类

  货币期货——不同货币

  利率期货——各种流动性强的有价证券

  股票指数期货——根据股票指数表示的价格

  ② 期权交易

  是一种协议,协议一方拥有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某种资产的权利,协议的另一方则承担在约定时期内卖出或买进这种资产的义务。

  拥有权利的一方为获得该种权利,必须事先给与承担这种义务的一方一定的费用。

  期权有两个基本要求:价格和时间。

  (2) 互换

  交易中交易商出于筹资或避险等不同需要,在交易的期限、利率、币种等方面进行的对换。

  ① 期限互换

  ② 利率互换

  ③ 货币互换

  3、利率与利息

  (1)利率的定义和计算

  ① 定义

  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对借贷本金额之比,简称利率。

  ② 计算

  公式

  利率=利息额 /(借贷本金额×期限)

  计息方法

  单利计息方法:仅以原有本金计息的方式。

  本金加利息 = 本金 × (1 + 利率×期限)

  复利计息方法:每期届满时,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息的方式。

  (2)利息种类

  ① 基准利率

  也称中心利率。是指在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能够带动和影响其他各种利率的利率;

  一般由一国货币*(中央银行)掌握。

  ② 按照利率的管理体制来划分,利率可分为市场利率和计划(官方)利率。

  ③ 按在信贷期限内利率是否能变动来划分,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④ 按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来划分,利率可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 – 通货膨胀率

  (3)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① 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率水平的基本因素(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限,零则是利率的最低限)

  ② 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货币资金供过于求,利率下降;反之,则利率上升)

  ③ 物价上涨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上涨率)

  ④ 历史的沿革

  ⑤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① 国际金融市场利率

  (4)利息的本质和作用

  ① 利息是由借款者支付给贷款者的超过借贷本金的价值。

  债权方:让渡资金的使用权

  债务方:获得资金的使用权

  ② 利息就是出借资金的报酬或者使用资金的代价。

  ③ 利息的价值判断作用主要表现在:

  利息是衡量不同时期货币资金实际价值的尺度;

  利息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人力资源考试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