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江苏扬州高邮市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政策已公布,®无忧考网现将原公告公布如下:
各乡镇(园、区)教育中心校,各中小学、幼儿园:
现就做好2025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通知如下。
一、招生对象、时间安排
(一)招生对象
今年小学一年级应招收年满6周岁(2019年8月31日前出生)的儿童。
今年初一年级应招收15周岁以下(2010年9月1日以后出生)的应届小学毕业生。
(二)招生时间
市教体局于6月中旬公布城区义务段公办学校施教区。
全市义务段学校原则上于7月上旬开始招生,7月中旬基本完成招生工作,城区各公办、民办小学办理入学报到注册时间统一为7月13日,城区各公办、民办初中办理入学报到注册时间统一为7月14日。各义务段学校于8月底前完成新生入学报到和阳光分班,9月15日前将新生注册情况报市教体局基教科审核,9月30日前将新生学籍信息录入学籍管理系统。
二、招生办法
(一)公办学校招生
1.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按照确保公平和相对就近入学原则,确定施教区划分规则,为每所公办学校划定施教区范围,确保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施教区划定保持相对稳定,并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后统一发布和实施。
2.农村公办学校招生。农村公办学校由乡镇教育中心校根据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组织招生。各乡镇应保证区域内每个适龄学生入学。
3.城区公办学校招生。适龄儿童少年及其父母在市区固定居住在属于适龄儿童父母或适龄儿童自己产权的房屋(必须拥有51%以上产权)或租住在属公有产权并领取房屋租赁证的房屋(即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统称公租房)是确定该适龄儿童少年就读学校的主要依据,拆迁户以拆迁安置协议为依据。学生户籍、父母或本人房产证和长期吃住地应保持一致,凡不符合“三一致”要求的,由市教体局统筹协调安排入学。适龄儿童少年、父母在市区范围内均无房产,但户籍随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且长期共同居住在施教区内,可按施教区内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房产认定。商业用房(非商住)、办公用房、未交付的期房、租住房、单位公房不作为施教区内住户房产认定,就读学校由市教体局统筹安排。热点学校施教区内的住房,应于今年6月30日前办理好房屋产权,并实际居住。
(二)民办学校招生
全面落实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公办民办学校同步登记报名、同步招生录取、同步注册学籍,坚决杜绝提前招生和掐尖招生,民办学校报名登记不得超出市教体局规定增设限制条件。民办学校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数的,一次性全部录取;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不含各类教育优抚对象),对所有报名人员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根据派位结果进行录取。市教体局制定电脑随机派位招生操作规则,统一组织电脑随机派位招生,公证机构全程参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民办学校的招生方案(含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方式、收费标准等),应报市教体局审核批准,向社会公布后方可实施。
(三)农村进城就读学生招生入学
原在农村就读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六年级学生,因家庭进城购房并已实际居住,须携带城区房产证明、户口本等相关证件,到原乡镇教育中心校申请并填写《2025年农村学生进城就读申请表》(附件1),经所在地学校(小学或初中)、中心校验审批准后于6月30日-7月4日到市教体局基教科申请学位,由市教体局基教科根据房产证地址确定就读学校。
(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招生入学
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依法保障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安排至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需专人护理、无法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以到康复机构、残疾人之家集中送教为主,残疾程度特别严重的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市教体局将组织对特殊儿童开展教育评估认定,明确科学安置方式并予以落实,确保科学安置达100%。
(五)外来随迁子女及回邮升学学生招生入学
持有本地居住证的随迁子女要求在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100%安排公办学位,与本地学生一样参加中考升学。随迁人员子女要求在城区公办学校就读,须持户口簿、父母在高邮城区工作证明和社保缴纳证明(须出具缴纳个人社会保险满1年以上的证明)或市监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全国学籍卡打印件(入学初中)等材料(需提供原件及复印件),于6月30日-7月4日到市教体局基教科进行信息登记,市教体局基教科根据各校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入学。
房产及户籍在城区公办学校施教区范围内但在外地就读并要求回城区公办学校入学的,持户口簿、房产证、全国学籍卡打印件等材料(需提供原件及复印件),于6月30日-7月4日到市教体局基教科进行信息登记,市教体局基教科根据房产所属施教区安排入学。
(六)落实相关优待政策
对各类教育优抚对象和高层次人才子女,按照相关文件,坚持标准,规范落实优待政策。对烈士子女、公安英模、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以及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子女、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子女、高层次人才子女、客商子女、台商子女,依据有关政策优先安排就读。对上述人员子女选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且该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在招生录取中实行计划单列。
以上优抚对象、高层次人才子女由有关部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于6月30日-7月4日到市教体局基教科进行审核,落实相应优待政策。
三、相关要求
(一)加强招生组织领导。各地各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和省市有关招生工作新政策、新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主体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
(二)全面保障青少年受教育权益。《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要求保障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各地各校要切实履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法定职责,强化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责任,依托学籍管理系统,建立“一对一”失学辍学适龄儿童少年工作台账,并全力做好劝返工作。所有公办、民办学校不得超出市教体局规定增设限制条件,拒绝或变相拒绝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报名。
(三)严格规范招生行为。一是实行免试入学。所有公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得通过笔试、面试(谈)、评测等方式招生,严禁以各类竞赛证书、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全面取消特长生招生。二是坚持同步招生。所有公民办学校不得通过任何形式提前摸底争抢生源,坚决杜绝提前招生和掐尖招生。三是规范分班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分班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分快慢班。城区各初中学校在新生入学分班前一周将本校新生均衡分班方案报市教体局基教科,将均衡分班方案、分班名单等公示材料留档备查。四是坚持标准班额。大力推进起始年级要按照省定标准班额招生,各学校起始年级平均班额原则上应逐年下降,达到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的标准。五是规范信息采集。要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提前明确、广泛宣传报名登记所需材料、报名时间和办理方式。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预防接种证明不作为入学报名前置条件,可在开学后及时要求学生提供。应当采集学生基本信息、家庭住址及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信息采集工作应在招生入学时一次性采集,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四)加大政策宣传和监管问责力度。各地各校要加大对今年义务教育招生政策的宣传,让广大家长和全社会全面知晓政策,理解政策,确保新政策的平稳实施。要压实工作责任,对招生计划、过程、结果等实施监督,保障招生工作规范有序,全力维护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和社会和谐稳定。对违规违纪招生的学校,视情节轻重给予约谈、通报批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减少下一年度招生计划、停止当年招生等处罚。对监管不到位、履职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学校,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市教体局义务段招生咨询电话:基教科(84611619),驻市教体局纪监组(85080902)。
高邮市教育体育局
二〇二五年六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