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方向性
2、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称为( )。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要求
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传递文化知识
B.发展生产力
C.发展教育制度
D.培养人
4、单项选择题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 )。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八股文
5、目前世界范围内,普遍和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小班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6、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 )。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7、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方案
D.教学策略
8、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A.《学记》
B.《中庸》
C.《孟子》
D.《大学》
9、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10、 “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 )的特点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13、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 )国家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14、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15、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属于普通中学的哪一方面的要求? (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16、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17、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 )的。
A.学校
B.学生
C.国家
D.教师
18、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9、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20、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
A.课程实施
B.教学过程
C.课程评价
D.课程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21、教师可通过( )方面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班风。
A.讲清道理
B.树立榜样
C.严格要求
D.召开班会
E.反复实践
22、制订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订( )。
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B.教学研究计划
C.课题计划
D.教具制作计划
E.课时计划
23、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观点的人物有( )。
A.孟子
B.荀子
C.华生
D.格塞尔
E.洛克
24、多项选择题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与近代的( )。
A.前学校
B.前社会教育机构
C.学校
D.社会教育机构
E.高等学校
25、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将课分为( )。
A.新授课
B.巩固课
C.技能课
D.检查课
E.练习课
26、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 )。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B.认识并发展自身潜能
C.形成并发展人的个性
D.发展人的精神力量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27、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弗洛伊德
B.华生
C.孟子
D.荀子
E.洛克
28、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德育
E.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施
29、校园文化包括(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精神文化
C.学校制度文化
D.学校环境文化
E.学生亚文化
30、教育目的的评价内容主要有( )。
A.教学方法的选择
B.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C.学生的学习质量
D.教师的教学质量
E.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水平和效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__________的基本途径。
32、班主任是班级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3、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第一,_________;第二,_________;第三,_________;第四,_________。
34、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创立,强调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_______。
35、《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_________,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36、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
37、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__________。
38、教学大纲一般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39、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______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0、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是:(1)_______;(2) _______;(3) _______;(4) 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4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43、简述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44、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5、简述教学计划的构成。
五、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满分10分)
46、简述教学的主要作用。
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
选择题
1. C
系统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 B
系统解析:教学目标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
3. D
系统解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4. A
系统解析: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 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5. C
系统解析:目前世界范围内,班级授课制是普遍和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6. B
系统解析:在校园文化中,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制度文化。
7. B
系统解析: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各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学科课程标准。
8. A
系统解析:《学记》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也是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
9. A
系统解析: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10. A
系统解析:网络教育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新型教育,通过网络媒介传播教育文化。
11. A
系统解析:内容型策略:这种教学策略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策略。以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为核心,强调知识结构和追求知识发生过程两个类别,即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
12. D
系统解析:《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3. B
系统解析:古代埃及设置多的是文士学校,许多文士设立私学,招收生徒,也有传授天文、数学的 文士学校,于是“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14. D
系统解析: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是强调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15. C
系统解析: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与习惯。
16. C
系统解析: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的目的也就不同。
17. C
系统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
18. A
系统解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专著《理想国》中。
19. C
系统解析: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20. A
系统解析:把课程计划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程实施。
多项选择题
21. A,B,C,E
系统解析:教师培养和树立良好班风的常规做法是讲道理、树榜样、严要求、常实践。
22. A,C,E
系统解析: BD不属于教学进度计划的内容。
23. B, C, E
系统解析:孟子是内发论者,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他们都不是外铄论者。
24. A,B,C,D
系统解析:高等学校是现代才出现的一种学校教育类型,所以定型的教育 组织形式是前四者。
25. A,B,C,D
系统解析:练习课是以教学方法为依据划分的。
26. A,B,C,D,E
系统解析:凡是教育能够实现的使人发展的方面都有助于人类地位的提升。
27. B,D,E
系统解析:持“性恶论”观点的荀子认为人的发展依靠外在的力量,英国洛克的“白板说”和美国 的华生都是外铄论的代表。
28. A,C
系统解析: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同时教学还会实现其他的教学目的。
29. A,B,C,D,E
系统解析: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此五项都是校园文化的内容。
30. B,C,D,E
系统解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题干不符。
填空题
31. 系统解析:社会生活经验
32. 系统解析:组织者 设计者
33. 系统解析:时限性 具体性 预测性 操作性和指导性
34. 系统解析:体谅模式
35. 系统解析:受教育权
36. 系统解析:规章制度 角色规范
37. 系统解析:生产力
38. 系统解析:说明部分 本文部分
39. 系统解析:社会活动和交往中
40. 系统解析: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 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简答题
41.
系统解析:(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42.
系统解析:(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咖、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43.
系统解析:青年期是个体与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 也基本完成。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人生、事业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 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自由重要的选择。“未来”是青年期重要的概念。随着心理能力的成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世界间建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
44.
系统解析:(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5.
系统解析:教学计划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
论述题
46.
系统解析:(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