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的领导属于(C )。
A.民主型 B.专制式
C.监督式 D.参与式
2.用来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的是( C )。
A.评价 B.测量
C测验 D.评估
3.学生的知识与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 D)。这是苏姆霍林斯基的名言
A.无关系
B.有负相关
C.有利有弊
D.有显着的相关
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
A.冯特 B.桑代克
C.苛勒 D.华生
5.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高表现形式是( D )。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6.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D)。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为了使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和椭圆形光圈,如果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则不给予强化,那么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因此,答案选C。
7.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D )。
A.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迁移
D.学习期待
8.根据迁移的不同抽象概括水平可分为( C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同化性迁移与顺应性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9.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 的学习属于( C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上位学习
10.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 D )。
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11.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 B )的记忆策略。
A.感知性 B.理解性
C.计划性 D.调节性
12.“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问题属于( B )的问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一般性 D.认知性
13.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D )形成时期。
A.情感 B.意志
C个性 D.伦理
14.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是( B )。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15.教学目标侧重于过程或探索知识经验,则宜选择(A )。
A.发现学习 R接受学习 、
C.合作学习 D.掌握学习
16.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是( A )。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压力
C群体规范 D.群体舆论
17.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的评价是( C)。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18.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 A )为中心,并有预见性。
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学思想
19.心理学的是( B )。
A.桑代克 B冯特
C.斯金纳 D.布鲁纳
20.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 B)教养方式下形成的。
A.放纵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