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婴幼儿>导航 > 最新信息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15篇)

2025-07-18 15:53: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流淌在中华文化血脉中的智慧清泉。它们诞生于历史的长河,由古人以生活阅历为墨、以世间百态为纸精心勾勒而成,带着浓浓的东方韵味与哲思。不同于直白的论述,这些寓言往往借历史典故、鸟兽草木为载体,将处世的智慧、做人的准则藏在跌宕的情节里,读来既有趣味,又能品出深沉的文化底蕴。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一

  伯乐善于辨认千里马,他想把自己的儿子也培养成相马的能手。于是他给了儿子一本《马经》,要儿子按照《马经》上画的图样去寻找千里马。

  儿子找啊,找啊,他每遇到一匹马,都拿《马经》上的图样来仔细核对,看看与书上画的特征是否相符。可是每次总有些细节对不上号。就这样找了一年,还是没找到一匹和书上画的一模一样的马。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告诉父亲。伯乐劝他不要灰心,叫他出去接着找。

  无奈,儿子又踏上了寻找千里马的征程。上哪儿去找呢?他抚摸着《马经》,叹了口气,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儿子漫无目的地走啊走啊,心里不停地问:“千里马啊,你到底在哪里呢?”

  正在发愁间,一只大蛤/蟆一边“咕咕”地叫着,一边一蹦一跳地过来了。儿子看了半天,心下忽然“咯噔”一下:“咦,这不就是……”他大喜过望,掉头就往家跑。

  还没迈进家门,儿子便大嚷起来:“我找到千里马了!我找到千里马了!”伯乐听了,忙奔出来问:“快说说,你找到什么样的千里马了?”儿子上气不接下气地回答:“我见过许许多多的马,只有这一匹和书上画的最像了。它也是头颅高高隆起,眼眶深陷,背脊缩着。只是有一样它的蹄子却不像。”听完了儿子的话,伯乐心里明白了大半,他只得苦笑着说:“孩子啊,这匹‘马’虽好,可是它蹦蹦跳跳的,人骑上去怎么受得了呢?”话音刚落,儿子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

  伯乐的儿子错就错在把书本作为一成不变的教条,而不善于从实际出发来分析问题,这样怎么能找得到千里马呢?

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二

  楚文王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打猎。他一直希望能够拥有一只超凡脱俗、勇猛无比的猎鹰跟随左右,在打猎时助自己一臂之力。于是他命人在全国各地张贴告示,悬赏重奖献上优秀猎鹰的人。

  果然有一天,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来拜见他,献给他一只猎鹰。这只猎鹰体态矫健,浑身的羽毛光滑油亮,像一匹褐色的缎子,没有一丝杂色,脚爪锋利得闪出道道寒光,样子威武神骏,果然不同于一般的猎鹰。楚文王很是高兴,想早些看到新得的猎鹰一试身手,于是就带着它到云梦泽去打猎。

  楚文王叫人挖下了许多陷阱,里面埋上尖刺,又布下了大量用来捕捉动物的夹子和罗网,然后下令放火烧荒。一时间,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大小飞禽走兽争相奔逃。这样没头没脑的一阵乱穿,被火烧伤的、被烟熏倒的、掉进陷阱的、被夹子夹住的、被网罩住的动物不计其数。趁着这有利的时机,猎鹰们纷纷竖起了颈上的羽毛,拍打着双翅,竞相冲出去捕捉猎物,到主人面前邀功请赏。但不知为什么,这只刚被献上的猎鹰却伸着脖子,瞪着眼睛呆滞而漠然地瞧着眼前这一切,一点也没有准备去搏击的意思。

  楚文王非常失望,将献鹰的人叫到跟前说:“我的那些鹰已经为我捕获到了很多猎物了,只有你献的这只鹰连动也没动过,寸功未立。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拿这种下等的蠢物来欺骗我,真是太不像话了!”

  献鹰的人辩解说:“我献的这只鹰如果也只和普通猎鹰一样,只有捕捉野兔山鸡之类猎物的能耐,那我怎么敢把它献给大王呢?请您耐心地等待显示它才能的机会吧。”

  楚文王的怒气还未消,突然看见云雾中有一只巨大的飞禽在滑翔,全身洁白。它速度奇快,看不清形状,闪了几闪就不见了。这时候,那只猎鹰双眼光芒四射,展翅如一道闪电般冲向天空,一刹间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以外。

  过了一会儿,天空中下起了大雪。待人们定睛细看,才发现是一片片洁白的羽毛。然后,一股殷红的鲜血像雨一般倾注下来,大家都被这奇观惊呆了。最后,一只硕大无朋的鸟掉落下来,两翅盖住了大片土地,粗粗一量,竟然有十几里宽。

  大家一时都不认识它究竟是什么鸟,有一位博学多识的人终于认了出来,就告诉了楚文王说:“这就是大鹏啊!”楚文王大喜,于是重重赏赐了那个献鹰的人。

  在一般的猎鹰都能做的事情面前,这只不平常的猎鹰却显得连平庸的猎鹰也不如,而遇到了大鹏后,它才显出了本色。人也是一样,真正有才能的人只有在关键时刻才能发挥出作用,我们要有眼光,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三

  从前,每逢新春佳节到来,人们都要在自家的门两旁贴上桃符,写上一些吉祥喜庆的话,为的是祈祷新的一年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做什么事都有好兆头。这些桃符一般都要贴到下一个新年才换掉。

  到了端午节,各家各户又用艾草扎成一个人的形状挂在门框上方,利用艾草的气未驱除蚊蝇害虫,消除毒气瘴气。

  有一天,门边的桃符一抬头,看见门框上用艾草扎成的小人挂在那里,便十分生气,于是对艾草骂道:“你是什么东西,竟敢占居我的上位?”

  艾草弯腰看了看已经破旧褪色的桃符,不服气地说:“你都已经半截身子埋进土里去了,还有什么脸来跟我争上位下位,你生来就只配在我的下面!”

  桃符见小艾草人这么傲慢,更生气了,便又说:“我起码是出自文人之手,和笔墨香味有联系,我的出身高雅。而你,来自田边野地的一把蒿草,用几截破绳一缠,配挂在我的上边么?自己也不瞧瞧自己是副什么模样!”

  艾草人一点儿也不示弱,冷笑着说:“管你高雅不高雅,瞧你风烛残年,主人早将你忘了,眼下/注重的却是我……”

  就这样,桃符和艾草你一句我一句,彼此争辩不休,他们吵闹的声音越来越大,以至于惊动了门神。门神出来劝解正在争论的桃符和艾草人,他说:“两位兄弟,我看还是不要再争吵了吧。我们这等人,本来就没什么大本事,现在只不过是依附在人家的门户上才得以安身混日子,还怎么好意思去争什么高低上下呢?”

  一番话,说得桃符和艾草人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那些本来就没什么大本事、也没什么才干的人,往往看不见自己的短处,却偏偏还要互相攀比争待遇,实在是可笑得很。

4.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四

  从前,楚灵王喜欢在上朝时看到臣子们有个如杨柳般婀娜多姿的细腰身,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叫赏心悦目,能使满堂生辉。有些生得苗条柔弱的大臣还因此受到了楚灵王的赞美、提拔和重用。

  这样一来,满朝的文武大臣们为了赢得楚灵王的欢心和宠信,便千方百计地实行减肥,拼命使自己的腰围变小。他们不约而同地注意节制饮食,强迫自己一天只吃一餐饭,为此经常饿得头昏眼花也在所不惜;有的大臣更是摸索出了一套快速减肥的绝招,那就是在每天早晨起床穿衣时,首先做几次深呼吸,挺胸收腹,然后将气憋住,再用宽带将腰部束紧。经过这样一番折腾之后,许多人便渐渐失去了立支撑身体的能力,往往需要扶住墙壁才能勉强站立起来。

  如此这般,经过整整一年的折磨以后,楚国的满朝文武官员们全都变成了面黄肌瘦、形容枯槁、弱不禁风的废物,这又怎么能担当得起治理国家、保卫疆土的重任呢?

  “楚王好细腰”的闹剧说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灵王以个人的好恶去规范臣下的行为,并以此决定亲疏,这就必然会引起下属臣僚的刻意逢迎和拼命邀宠。如此上下互动,渐成风气,势必会酿出大祸,危害国家,毁掉个人。应该说,这个历史故事,对于今天的人们如何安身立命,也不失为一个深刻的教训。

5.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五

  从前,临江地方有一个人爱好打猎。有一次,他进山里去打猎,偶然发现了一个驼鹿穴,老鹿可能是觅食去了,只剩下一只毛都还没长齐的小鹿仔。这个人很是怜爱这头小驼鹿,就将它抱起来,带回家里去饲养。

  这人抱着小驼鹿刚一走进家门,家里养的一群狗就一边摇着尾巴一边流着涎水跑过来,以为小驼鹿是主人带给它们的食物,不顾小驼鹿还在主人怀里,跃跃欲试地伸出爪子去碰它。主人很生气,大声地呵斥它们:“畜牲,还不快滚开!”又踢了狗几脚,它们这才悻悻地躲远了。

  这群狗如此对小驼鹿垂涎三尺,主人不禁很担心小驼鹿会遭它们的毒手,于是就天天抱着小驼鹿到狗跟前去,让狗慢慢熟悉它、亲近它,让它们之间建立起感情,到后来又把它们放在一块儿玩耍,教狗要爱护小驼鹿,不准去惊动它、骚扰它。

  这群狗明白主人的意思是要保护小驼鹿的安全,也就都按照主人的心意去做,听从主人的安排,和小驼鹿很是亲热,也不再吓唬它。小驼鹿慢慢地长大了,因为和狗处得久了,竟然忘记了狗是鹿的敌人,反而确信狗是自己的好朋友,成天和狗一块儿互相舔舐,翻滚嬉戏,碰撞追逐,玩得十分开心,和狗也一天比一天亲热。而这群狗因为想讨好主人,又怕主人的责罚,也就一直迁就小驼鹿,陪着它玩耍,但还是改不了它们的本性,常常暗地里瞧着小驼鹿,垂涎三尺。

  过了几年,小驼鹿长成了大驼鹿。有一次它出门去,碰到别人家的一群狗,可高兴了,以为遇到了好朋友,赶快跑过去和它们嬉戏。

  这群狗见这只驼鹿竟如此大胆,感到又奇怪又生气,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上来又撕又咬,一会儿工夫就把驼鹿吃了个精光,血淋淋的尸骨就这样被弃置在道路上。只可惜驼鹿到死也不明白一向和气的狗为什么要吃它。

  自家的狗不敢碰驼鹿,是因为畏惧主人的威慑,并不是因为驼鹿本身有多厉害,而别家的狗没有了这个威慑,自然就不买驼鹿的帐了。驼鹿不明白这一点,落得个可悲的下场。人如果借助外部力量获得了地位和利益后,一定要谨慎从事,不要盲目高估了自己。

6.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六

  尹绰和赦(she)厥同在赵简子手下做官,赦厥为人圆滑,会见风使舵,看主人的脸色行事,从来不说让主子不高兴的话。尹绰就不是这样,他性格率直,对主子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一次赵简子带尹绰、赦厥及其他随从外出打猎,一只灰色的大野兔窜出来,赵简子命随从全部出动,策马追捕野兔子,谁抓到野兔谁受上奖。众随从奋力追捕野兔,结果踩坏了一大片庄稼。野兔子抓到了,赵简子十分高兴,对抓到野兔的随从大加奖励。尹绰表示反对,批评赵简子的做法不妥。赵简子不高兴地说:“这个随从听从命令,动作敏捷,能按我的旨意办事,我为什么不能奖励他呢?”尹绰说:“他只知道讨好您而不顾老百姓种的庄稼,这种人不值得奖励。当然,错误的根源应该是在您的身上,您不提出那样的要求,他也不会那样去做。”赵简子心里闷闷不乐。

  又一次,赵简子因头天晚上饮酒过多,醉卧不起,直到第二天已近晌午,仍在醉梦中。这时,楚国一位贤人应赵简子3月前的邀请前来求见,赦厥接待了那位贤人。为了不打扰赵简子睡觉,赦厥婉言推辞了那位楚国人的求见,结果使那位贤人扫兴而去。赵简子直睡到黄昏才醒来,赦厥除了关心赵简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对来人求见的事只是轻描淡写地敷衍了几句。

  赵简子常对手下人说:“赦厥真是我的好助手,他真心爱护我,从不肯在别人面前批评我的过错,深怕伤害了我。可是尹绰就不是这样,他对我的一点缺点都毫不放过,哪怕是当着许多人的面也对我吹毛求疵,一点也不顾及我的面子。”

  尹绰听到这些话后,依然不放过赵简子。他又跑去找赵简子,他对赵简子说:“您的话错了!作为臣下,就应帮助完善您的谋略和您的为人。赦厥从不批评您,他从不留心您的过错,更不会教您改错。我呢,总是注意您的处世为人及一举一动,凡有不检点或不妥之处,我都要给您指出来,好让您及时纠正,这样我才算尽到了臣子的职责。如果我连您的丑恶的一面也加以爱护,那对您有什么益处呢?丑恶有什么可爱的呢?如果您的丑恶越来越多,那又如何能保持您美好的形象和尊严呢?”

  赵简子听了,似有所悟。

  可见,真正的爱护并不是一味讨好,而是在发现对方的缺点错误后,能真心指出并帮助其改正,使之不断完美起来。

7.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七

  一天,孔子从一片树林中经过时,见到一位驼背老人拿着一根竹竿正在捕捉树上的蝉。驼背老人捕起蝉十分熟练,就好像随手拾物一样容易。孔子不禁赞叹道:“你捕蝉可有什么诀窍吗?”

  捕蝉的驼背老人说:“我有诀窍呀。为了提高捕蝉的技艺,我在竹竿顶端叠上丸子,使丸子不跌落下来。经过苦练,直到摞上五个丸子而不掉下来,捕起蝉来,就像现在这样熟练了。我捕蝉时身体的姿势,就像树墩一样静止不动,我控制住我的手臂,就像枯干的树枝一样。尽管天地这么大,万物这么多,而我所知道和顾及的,只有蝉的双翼。我不旁顾他物,不因为其他的东西而转移了对蝉翼的注意力,怎么会捕捉不到蝉呢?”

  孔子听后,对他的弟子说:“用心专一,就可以与神工相比。这就是驼背老人告诉我们的道理呀。”

8.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八

  古时候有一个叫王戎的人,他小的时候就聪明伶俐、智慧过人,遇事爱开动脑筋,仔细分析,先思考好了再动手做事。

  有一次,小王戎和一群同村的小孩子们一起出去玩。大家打打闹闹的,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村外。

  孩子们越跑越远,一直到了郊外的路边。一个眼尖的孩子忽然发现了什么,抬起手臂指着不远处说道:“喂,你们看哪,那边好像是一棵李子树,上面还结有果实呢?”

  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跑过去一看,呀,真的是一棵又高又大的李子树,而且上面结满了熟透的李子,压得树枝都弯了,一个个李子鲜红鲜红的,好像就要滴出汁水一样,十分诱人。

  孩子们见了满树的熟李子,想起李子那又甜又酸的味道,馋极了,一个个直往肚里咽口水,巴不得马上吃到它。

  领头的孩子招呼了一声:“喂,快上树去摘李子吃啊,还等什么呀!”

  大家欢呼了一声,挽起袖子和裤腿,往手心里吐了两口唾沫,争先恐后地向树上爬去,摘了好多的李子,用衣襟兜住。

  可是王戎却仍然站在原地没动,他转动着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

  小孩子们都觉得很是奇怪,大声地问他说:“王戎,你还呆在那里干什么,李子这么多,我们根本就摘不完,你快点过来呀!”

  王戎开口说道:“你们不觉得有点奇怪吗?这棵李子树就长在路边,果实都熟透了,来来往往过路的人那么多,却没有多少人去摘,到现在,果实还挂满枝头,所以依我看,这棵李树上结的果子一定是苦的。”

  小孩们将信将疑地拿起刚摘下的李子放到嘴里去尝了尝,马上就都“呸呸”地吐了出来,这李子果真又苦又涩,难吃到了极点。于是,大家都对王戎的善思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见,我们在面对新鲜的诱惑时,千万不要盲目地相信似乎唾手可得的利益,而应该多长几个心眼,冷静地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9.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九

  战国时代,当楚国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10.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十

  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政治越来越了。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刽。由于杨贵妃得宠,杨刽也平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

  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诗人社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便是诗中的二句。这二句诗的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势焰的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

1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十一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十分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齐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十分专心集中精力跟教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教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此刻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教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传授,可是,一个提高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1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十二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

  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

 

1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十三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14.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十四

  楚国有个人搞祭祀活动。祭祀完了以后,取出一壶酒来赏给门人们喝。

  门人们见只有一壶酒,就互相约定说:"这壶酒几个人一起喝,肯定不够喝;如果一个人喝,才会有点剩余。我们可以一起在地上画蛇,谁先把蛇画好,这壶酒就归谁喝。"

  于是,大家找来树枝和瓦片,飞快地在地上画了起来。

  有个人先画好了蛇,端起酒来正准备喝,发现别人都还没有画好,就一手端着酒壶,一手又接着画,并且一边画一边得意洋洋地说:"我还可以给蛇添几只脚呢!"

  还没等他把蛇的脚画好,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了,他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说罢,他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地把酒喝光了。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楞楞地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失去了一次喝酒的机会。

  寓意:把功夫用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失去宝贵的机会。

15.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十五

  很久以前,吴国的国君孙亮非常聪明,观察和分析事物都非常深入细致,常常能使疑难事物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一般人所不及。

  一次,孙亮想要吃生梅子,就吩咐黄门官去库房把浸着蜂蜜的蜜汁梅取来。

  这个黄门官心术不正又心胸狭窄,是个喜欢记仇的小人。他和掌管库房的库吏素有嫌隙,平时两人见面经常口角。他怀恨在心,一直伺机报复,这次,可让他逮到机会了。他从库吏那里取了蜜汁梅后,悄悄找了几颗老鼠屎放了进去,然后才拿去给孙亮。

  不出他所料,孙亮没吃几口就发现蜂蜜里面有老鼠屎,果然勃然大怒:“是谁这么大胆,竟敢欺到我的头上,简直反了!”

  心怀鬼胎的黄门官忙跪下奏道:“库吏一向不忠于职责,常常游手好闲,四处闲逛,一定是他的渎职才使老鼠屎掉进了蜂蜜里,既败坏主公的雅兴又有损您的健康,实在是罪不容恕,请您治他的罪,好好儿教训教训他!”

  孙亮马上将库吏召来审问鼠屎的情况,问他道:“刚才黄门官是不是从你那里取的蜜呢?”

  库吏早就吓得脸色惨白,他磕头如捣蒜,结结巴巴地回答说:“是……是的,但是我给他……的时候,里面……里面肯定没有鼠屎。”

  黄门官抢着说:“不对!库吏是在撒谎,鼠屎早就在蜜中了!”两人争执不下,都说自己说的是真话。

  侍中官刁玄和张邠(bin)出主意说:“既然黄门官和库吏争不出个结果,分不清到底是谁的罪责,不如把他们俩都关押起来,一起治罪。”

  孙亮略一沉思,微笑着说:“其实,要弄清楚鼠屎是谁放的这件事很简单,只要把老鼠屎剖开就可以了。”

  他叫人当着大家的面把鼠屎切开,大家仔细一看,只见鼠屎外面沾着一层蜂蜜,是湿润的,里面却是干燥的。

  孙亮笑着解释说:“如果鼠屎早就掉在蜜中,浸的时间长了,一定早湿透了。现在它却是内干外湿,很明显是黄门官刚放进去的,这样栽赃,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这时的黄门官早吓昏了头,跪在地上如实交待了陷害库吏、欺君罔上的罪行。

  可见,我们对于形式复杂难以判断的事物只要全面分析、推理,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被事物的复杂性所吓倒,这样就能正确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婴幼儿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