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把节小知识 篇一
“火把节”自汉唐起开始盛行,至今已沿袭了一千多年。据记载,“火把节”源于彝族先民对火的崇拜,彝族先民生活在高寒山区,对火有着强烈的依赖和敬畏,认为火是神赐予人类的宝物,可以驱赶野兽邪灵,保佑庄稼丰收和家庭安宁。每年在农忙后,彝族人会举行盛大的祭火仪式以感谢火神的恩赐,并祈求来年更加美好。2.火把节小知识 篇二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历时三天三夜(今年在阳历8月10日至12日),是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名录,被誉为“东方狂欢节”。3.火把节小知识 篇三
彝族火把节作为彝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传承民族文化:彝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火把节,彝族人民不仅能弘扬民族优秀传统,还能让外界了解和认识彝族文化。
2.增强民族凝聚力:彝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共同的节日,期间,彝族人民会从各地赶来参加庆祝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彝族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还能增强民族凝聚力。
3.祈求平安和丰收:彝族火把节期间,彝族人民通过祭祀活动,祈求祖先和神灵保佑,希望家人平安、五谷丰登。这体现了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展示彝族人民的勇敢和热情:彝族火把节期间,彝族人民会跳火把舞、举行体育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彝族人民的勇敢和热情,体现了彝族文化特有的魅力。
4.火把节小知识 篇四
最早记录彝族火把节的是元代的《云南志略》:“六月二十四日那天,人们会整晚用竹竿举着火把、火炬照明,各家小孩也持小火把满地乱跑,‘相烧为戏,谓之驱禳’,直到天明。” 《开化(在云南)府志》说,六月二十四日,夷人“村寨田宅,悉燃火炬”,故曰火把节,火把节当天还会吃生肉,以此为“献岁”。火把节时,大理的白族吃生猪肉拌蔬菜。
5.火把节小知识 篇五
火,是彝家永不熄灭的希望所在。无论中国传说中居住山林的古代燧人氏的钻木取火,还是希腊神话中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用茴香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阳车经过时,偷得火种带给人类,虽叙述各异,却都源于人类进步的法则——火,照亮了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彝谚道“觉里都阿厄阿达,史里都阿厄阿达”,意思是说,人生在世时离不开火,去世时仍然离不开火。6.火把节小知识 篇六
火把节,不仅是彝族人民祭祀祖先、驱除邪灵、祈求丰收和平安的方式,也是彝族人民展示自己独特风俗、艺术、信仰和情感的舞台。在这个节日里,你可以看到火光照亮的欢乐场景,也可以听到动人心弦的传说故事,更可以感受到人间最美的情感。7.火把节小知识 篇七
每年的火把节之夜,彝族人民都会在同一地域庆祝,从山寨到城镇,从高山到平坝,人人燃起火把,手拉手围成圆圈载歌载舞。月光下,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篝火,像一颗颗天上的繁星落到人间,到处是火的世界,歌舞的海洋。火焰在风中升腾,人们“耍”着火把,唱着彝族跌脚调,跳着左脚舞,沉醉在火的乐章中。8.火把节小知识 篇八
1.点燃火把:火把节当天,彝族人民会提前准备火把,将火把点燃,然后集中在村寨的空地上。火焰熊熊,象征着彝族人民的热情和勇敢。2.跳火把舞:彝族火把节期间,彝族人民会跳起火把舞,火把舞是一种集体舞蹈,舞蹈动作热情奔放,充满了力量。跳火把舞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彝族人民传承民族文化的方式。
3.比赛彝族体育项目:火把节期间,彝族人民还会举行各种体育比赛,如摔跤、赛跑、跳高、投掷等。这些比赛既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勇敢和力量,也是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传承。
4.祭祀活动:彝族火把节期间,彝族人民会举行祭祀活动,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平安和丰收。祭祀活动包括献祭、祭祖、祈求祝福等环节。
5.篝火晚会:火把节期间,彝族人民会举行篝火晚会,大家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欢度佳节。
9.火把节小知识 篇九
火把节是云南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它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也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民族过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等。
10.火把节小知识 篇十
火把节历时三天,分为祭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祭火当天,村寨的人们会在“智者”选定的地方搭建祭台,夜幕降临,人们就会聚集在祭台前,由毕摩(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的人们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以火驱虫,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心想事成。
现在演变成家家户户自己杀鸡祭祀祖先。鸡得选用子鸡,加荞面粑粑煮熟。煮好先祭祀祖先,后家人才能分食。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们,就拿着火把开始沿着田边地角走动,也是以火驱虫、祈福的意思。
玩火当天活动最多。摔跤、斗牛、斗鸡,唱歌,女孩们跳起“朵洛荷”,还有最的“选美”,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
最后一天为送火。人人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将手里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巨大的篝火,大家围着篝火唱歌、跳舞。
11.火把节小知识 篇十一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同样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12.火把节小知识 篇十二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晒,晚上有强光照耀,土地荒芜,妖魔横行,世间万物面临着灭顶之灾。就在这个时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射死了灼热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驯服了剩下的最后一个太阳和最后一个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灭了残/害人间的各种妖魔。从此,天下风和日丽,水草丰茂,彝族人民开始过着安居乐业,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是,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看到人间如此繁荣富足,心怀不满,于是年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天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好端端的人间又被天神恶魔搅得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后来支格阿龙的故乡出了个彝族英雄叫黑体拉巴,他力大无穷,智慧超人,英勇无畏,跨上骏马能日行千里,迈开脚步可飞崖走壁。他经常为各个部落排忧解难,除暴安良,深受民众的爱戴。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站在高高的山颠上,陶醉在美不胜收的景色之中,他禁不住引吭高歌,抒发对大自然的爱,对美发生活的渴求。高亢的歌喉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婉转的歌声。他们隔着高山河流对唱情歌直到天黑。从此,他们相亲相爱,山盟海誓。
早就对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热阿比听说了两人的恋情,心里交织着愤恨和嫉妒,总想找机会置黑体拉巴于死地。没过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热阿比便下凡挑战,想与黑体拉巴摔跤决斗。结果在摔跤决斗中,被彝族民间英雄黑体拉巴摔死,天神为此大怒,便放出铺天盖地的天虫(蝗虫)到人间毁灭成熟的庄稼。
聪明的妮璋阿芝翻山越岭,找到了天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毕摩(祭司),毕摩翻看了天书,告诉妮璋阿芝:消灭蝗虫,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上山扎蒿杆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天虫,保住了庄稼。
看到这情景,可恶的体古孜暴跳如雷。使用法力将劳累过度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着这一切,伤心欲绝,痛不欲生,在大毕摩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作满山遍野美丽的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高山上。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从此,彝族人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便要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人们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抗灾的胜利,歌唱阿体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聪明美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13.火把节小知识 篇十三
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汉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汉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汉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14.火把节小知识 篇十四
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15.火把节小知识 篇十五
大理一带,在白族的火把节传说中,则有阿南公主的故事:“汉元封间,叶榆(今大理)妇阿南者,为酋长曼阿娜之妻。娜为汉将郭世忠所杀,欲妻南,南曰,能从三事当许汝:一做幕以祭故夫;一焚故夫衣,易新衣;一令国人皆知我以礼嫁。忠如其言。明日,聚国人,张松幕祭其夫,下置火。南藏/刀出,俟炽,焚夫衣,即引刀自断其颈,仆火中。时六月二十五日也,国人哀之,每岁以是日燃炬吊之,名为星回节。16.火把节小知识 篇十六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 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撒梅王与异族抗争,头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现又长出一个头来与之奋战厮杀。最后,由于*细的出卖,砍掉头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后,撒梅王的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死不复生。据说尖刀草上的红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红的。后来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纪念撒梅王,并寻找他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