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学生作文>导航 > 最新信息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精选15篇)

2025-02-27 10:13: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家乡,是心底最柔软的角落;风俗,是家乡独特的文化符号。那些代代相传的传统习俗,如同古老的歌谣,吟唱着岁月的故事,承载着浓浓的乡情。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风俗丰富多彩,每一个都让我难以忘怀。以下是由©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精选15篇),欢迎大家阅读。

1.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一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形形色色的特色习俗形成了五彩斑斓的中国。每一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宛如一缕缕情思牵动着不同地区游子的心,在我美丽的家乡——罗定,也有着几种充满特色的风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曾在《元日》一诗当中描写春节。在春节里,家家张灯结彩,处处都弥漫着热闹的气氛。不知是什么时候,那一个又一个灯笼悬挂在高楼和树上,它们在微风中调皮地摆动着那福气满满的身躯,还有那些闪着亮光的对联,也在比拼着谁更有才华。在这一天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扬起了灿烂的笑容。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都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看着这一桌子上的佳肴,简直就是一场盛宴。大家看着这一桌子的佳肴都咽起了唾沫。随着爷爷的一声“开饭了!”大家都立刻坐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大家都吃得油光满面!

  吃过年夜饭,人们不是燃放鞭炮,就是赏烟花。明月当空,一时间鞭炮声响成一片,空中璀璨的星星不再寂寞,烟花如一朵朵五光十色的花朵在绽放,过后又化作无数颗发光的流星从天而降,划破夜空,逐渐消失……又如同仙女散花一般,壮丽无比……紧接着我们打开电视看春晚,守岁。当12点的钟声敲响,全国人民都沸腾了起来,烟花也再一次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不知不觉,春节已经过去了,但那时的快乐令我久久不能平静,伴随着旧年的渐渐远去,我又憧憬着新的希望!

  在中国,数不胜数的特色风俗各有千秋,中国人民用智慧和团结组成了一个文明的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好好传承、保护、尊重传统文化的结晶,呵护中国这个温暖、智慧、有根的大家庭吧!


2.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二


  我的家乡在横山,说起我家乡最盛大的节日,莫过于春节。而最热闹的当属大年初一了。

  大年初一这天早晨,家家户户一家老小都会准时起床,一起动手包饺子。而且包饺子也有分工:通常是一个人和面,一个人制作肉馅,剩下的人便擀皮包饺子。一家人忙活起来,热火朝天,仿佛时间在他们那里比什么都重要,而这气氛,则给原本就喜庆的大年初一更加增添了年味。

  包完饺子后,接着便是煮饺子:将饺子放在用高粱杆编成的圆盘中,一个一个地往下“跳”。

  随后就是另一大步骤:炝粉汤了。炝粉汤时,总会有一个经验丰富的父亲或母亲亲自下锅炝。粉汤炝好后,会传来一股丸子、卤鸡丝、豆腐条和粉条等食材诱人的香味,让人真是垂涎欲滴。

  粉汤饺子出锅了。出锅的饺子香气扑鼻,让人忍不住想要多吃几碗,谁如果吃到包在饺子里面的钱币,那谁就是新年里运气的。

  而过年吃饺子,则有另一个独特的寓意:饺子从字面上来说跟交子,也就是交好运差不多,所以人民把这种盼望交好运的心情象征到了饺子身上,所以在过年时,每家每户都会在大年初一早上吃一碗象征交好运的饺子。吃过交上好运的饺子之后,人们便开始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一年来的收获。久别重逢的一家人又汇聚一堂时,便少不了打牌的娱乐活动了。每次会有三个人轮流来玩……结束后,每个人又流连忘返,对其他人说:“下次我还会来的,做好准备。”仿佛又在无形中对家人诉说了重逢的喜悦。

  这一天,不管是走到哪里,都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亲情与友情啊!春节也就此拉开序幕,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


3.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三


  每逢过年,家家都会吃饺子。饺子,原名“娇耳”,传说有一年冬至,张仲景在白河岸边,见很多老百姓都忍饥受寒,甚至连耳朵都冻烂了,他就在冬至那天向穷人舍药治病,药名就叫做“祛寒娇耳汤”。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所以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还保持着吃饺子的习俗。

  “小祎子!过来帮忙!”瞧,我们家正在包饺子呢!“你有硬币吗?”因为我们家过年包饺子放硬币,所以爸爸一脸期待地问我。“有啊!我有两个五毛的还有一个1块……的。”我突然感觉我的硬币要没了!果然爸爸放心的说:“那就好,你拿来洗一洗。”我眼珠一转,“行,那你得还我5块钱!”“行!”我高兴的想:嘿嘿,赚了!

  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就闻到了饺子的香味,迅速收拾妥当,坐到了饭桌旁。我听哥哥说吃到硬币代表着吉样如意,财源滚滚。我决定专拣大的吃,因为我估计大饺子里才可能会有硬币……一家人火速“光盘”了一多半的饺子,最后只剩一枚一元钱硬币饺子没被“咬到”。

  晚上经过我们的.努力,就只剩四个饺子了,我夹了一个饺子,只听“咔嚓”一声,我牙好像被什么东西磕到了,我激动的定睛一看,“我中奖啦!我吃到硬币啦!”妈妈笑着说:“嗯,那你今年可要财源滚滚了!”爸爸则是一脸羡慕的看着我,爷爷说:“大孙女就这么幸运!”

  我满心欢喜的去洗干净硬币,装到了我的小包里。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习俗很多,可我最爱这个习俗!


4.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四


  我家乡的风俗习惯可多了,有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但我觉得最特别的还是大年初一的拜年。

  拜年的由来是什么呢?原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顶长独角,口如血盆,每逢腊月三十晚上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为此,人们只好准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食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慢慢的,流传至今就形成了“拜年”的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年初一早上,鞭炮声络绎不绝,家家户户都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威武的门神,还有的挂上两大红灯笼呢?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这一天不仅大人们开心快乐,见面就相互说着吉利的祝福话,更是小孩子们激动不已的日子。看,我一大早就起床去拜年了,为的是拿到更多的红包。首先,我见到奶奶和爷爷就兴奋地把双手合起来,放到胸前祈诚的欢声说:“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话音刚落,我就满脸期待着,激动到眉毛都飞起啦!下一秒两个红通通且厚厚的红包就出现在我面前了,我迫不及待的伸手接过,并大声喊:“谢谢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也满意的笑了。我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了,哼着小歌,蹦蹦跳跳地跑到邻居家向其他小孩炫耀并趁机再向长辈讨红包去。我每遇到一个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做那套拜年的动作,说着吉利喜庆的祝福话,这样红包也越来越多,看着口袋里满满当当的红包,开心得像心里攒着一罐蜜似的。

  拜年是家乡特有的风俗习惯,也是我最喜欢的风俗了,这样既让我拿到了不少的零花钱,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多好呀!


5.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五


  今天的老家似乎分外热闹,村口的老树上挂起了红灯笼,拉起了横幅,远处还有鞭炮的阵响,桐庐南乡边的时节到了!

  时节里最忙的地方莫过于家家户户的厨房了。这地方打自一上午就炊烟不断,煎炒蒸炸,凉拌果盘,全在为中午那隆重的宴席做准备。农家土灶上多屉蒸笼里热气蒸腾;砂锅里笋干鸭煲“咕噜咕噜”地冒着泡;锅子里各种小炒在厨师手里上下翻飞。这边水池里哗哗哗的洗菜声,那边挡板上咚咚咚的切菜声,还有灶孔里柴火燃烧的哔哔啵啵声,简直就是一首炊厨合欢曲!

  临近中午,客人们陆续来了。这些客人有的是亲戚朋友,有的是朋友的朋友,认识的尽管来,不认识的'来了再介绍,多添几个人桌边挤挤,都没关系。过时节就是图热闹,谁家热闹谁家就人缘好,旁人看着也高兴。

  爸爸出去迎客,妈妈沏茶切水果,我一会儿敬茶,一会儿取东西,反正是打酱油。爸爸招呼客人们入席:“来来来,吃点水果,嗑点瓜子”说话间,茶果端上来了。

  客人们也到的差不多了,便上菜了。第一道菜是闷烧大闸蟹,红彤彤的外形与鲜香的酱汁,令人津从口生。接着什么红烧猪蹄、清蒸鱼、炖牛肉、油焖笋等等都陆续端上。爸爸客气道:“来来来,别客气,随便吃。”大家在你呼我让中入座了,熟悉的,不熟悉的这时候也都聊上了。男人们抿几口小酒,脸色微微泛红,开始说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什么生意难做啦,投资谨慎啦;女人们吃了几口菜,也纷纷聊起自家孩子的学习,家常里短的。整一桌上说谈声不绝,笑声不断。主人敬酒,客人回敬,大家举杯同敬,在“砰砰”的碰杯声里祝福彼此,也为时节画上一个幸福的句号。

  饭后,人全散了,但闹尚存;宴虽完了,但喜还在;亲虽别了,但情留存心间。时节不就是用来团聚的吗?


6.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六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大型传统节日,在节日里人们除旧岁,迎新春。其中还有一项流传千年的活动一一包饺子。

  传说在古代,正值严冬时节,天气异常寒冷。良医张仲景在街上看见行人耳生冻疮。张仲景思索良久,将x皮包以猪肉、祛寒中药以及青菜,下锅煮熟后分与众人食用,治疗冻耳效果甚好。这便是饺子的起源。

  今日便是除夕,一家人当然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我们的分工早已明确:妈妈和面,爸爸拌馅,我包饺子。

  妈妈在瓷盆中加入许多面,边加水边搅拌,不一会儿就成了许多面疙瘩,而这些面疙瘩随着水的一点点继续加入,就像被施了魔法似的渐渐变成了一个大面团。

  接下来该爸爸登场了,他拿出一块五花肉放在案板上,双手握双刀,快速地在案板上剁来剁去,“咚咚咚”的声音像跳跃的音符,不到-刻钟的时间,整块的五花肉就成了细碎的肉沫。接下来加入跺碎的粉条、韭菜与调味酱料,混合后朝一个方向搅拌,饺子馅的那个香味就飘满了整个厨房。我闻到之后,口水都流了三尺长了!

  下面就该我大展身手了。我娴熟地拿起一张擀好的饺子皮,挖起一匙饺子馅填在饺子皮中间,对折、捏褶、压实,一个漂亮的饺子就诞生了。

  饺子下锅了,一个个饺子在锅里浮动、翻滚,一会儿就煮熟了。它们一个个鼓着圆圆的肚皮,像是在向我们炫耀:“看我圆鼓鼓的不但漂亮还好吃呢!”我们一家人围坐在-起,话着家常,品着饺子,别提多香了。

  春节还有许许多多精彩热闹的事情,不管是哪一种都值得我们去回味。


7.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七


  每个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我生活于潮汕地区,那里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民俗,这些不同的风俗构成了我独特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乡!

  春节时各位都吃一些什么呢?相信许多小伙伴都会脱口而出,年糕!大家脑中的年糕是否都是雪白雪白,粘着白糖的呢?而我家乡的年糕却恰恰相反,是棕偏黑的。听爸爸说这个年糕的工序和可比普通的年糕要复杂多了,但具体怎么做出来的我却不知道。这种手工制作出来的年糕粘性并不强,不会黏嘴巴。表面上没有任何修饰过的痕迹,有一种古朴的美。样子美内里更美,一大口下去,吃得满嘴都是年糕的香味。这就是我记忆中家乡过年的味道。

  在吃的方面,我们家乡还有另外一道美食,那就是的潮汕擂茶。里面放入芹菜、香菜、茶叶和花生,再用一根又长又粗的棍子放入牙钵中,通过不断地搅拌捣碎,冲入煮沸的开水,然后主人将炒米等大把大把地放入盛有咸茶的碗中,热气腾腾的端到客人面前,大家团团围坐在客厅中,边饮边嚼,边扯家常,别有一番情趣。我听家中的老一辈说,在以前,由于擂茶工序复杂,需要的食材多,因此只有在重大节日来临之前才会制作。到了现在科技发展了,人们使用机器也可以制作。擂茶制作好后,起初是十分浓稠的,需要用开水冲泡10分钟,才算制作成功。它的香味十分浓,有茶叶的味,也有花生的味,味道可口,喝着让人神清气爽。

  家乡的不同习俗,象征着地方文化的多样性。这些美味的食物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记忆里,是我对家乡浓浓的思念。


8.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八


  都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向来是热闹的,逛灯会,看花灯,猜灯谜……在我的家乡,每逢元宵还有一项特定的活动,那就是——吃元宵。

  我查资料得知,元宵以前叫“汤圆”或“汤团”,因其是元宵节的特供美食,便逐渐被称作“元宵”了,至今不少地区还叫“汤圆”呢!“汤圆”或“汤团”都有“团圆”的意思,正月十五吃汤圆的习俗自古就有,寓意美美满满、阖家团圆。

  元宵节的下午,奶奶就开始张罗着自己动手做元宵。香喷喷的芝麻糖馅早已准备好了,元宵的馅花样很多,但我们家最喜欢包的还是芝麻糖馅,奶奶总说芝麻糖馅又香又甜,吃了这日子啊也是甜甜蜜蜜的。雪白的糯米粉已被揉成了一大团,像个大而结实的棉花糖,惹得在一旁看着的我,饶有兴趣的去帮忙。

  只见奶奶先把一小团米粉搓圆,再慢慢的旋转着捏成一只小碗的形状,然后舀一勺馅放进“小碗”里去。接着奶奶转着“小碗”十指翻飞,眨眼之间一个圆圆的元宵就诞生了。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一小团米粉,搓圆、捏成碗状、放馅儿、封口,一个小小的元宵就成型了,只是没那么圆。看着我的“作品”,奶奶一边给我展示她前面那一小排圆滚滚的“白玉球”,一边传授经验:“一定要搓圆,这样才能团团圆圆嘛!”

  忙活了一下午,夜幕降临时,热腾腾的元宵也上桌了。白白的、软软的,一颗颗晶莹剔亮,隐约可见里头的芝麻馅。我舀起一个汤圆,轻轻一咬,哇,那又香又甜的芝麻便涌了出来,在口中慢慢化开,怎一个“美”字了得!

  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品尝汤圆,说着笑着,窗外亮起了花灯,屋子里洋溢的满是温馨,团团圆圆,团团圆圆……


9.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按照每年春节的习俗,大年三十清晨家家都会放爆竹,杂样的儿,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噼里啪啦……”声声映入我的耳帘,我揉揉迷离的睡眼从爆竹声中惊醒。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腊肉香肠,腊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的过程所成的加工品,而香肠是把肉搅碎成泥状,再灌入肠衣制成的长圆柱体管状食品,外婆会把腊肉香肠挂在灶台上,挂个数月,到过年我们回到四川故乡,外婆便会把它们摘下来招待我们。

  从腊月三十开始,铺户们就陆续地上架春联、鞭炮、花灯、孔明灯,这都是只在这个节日出现的。在街巷里,吆喝声似乎也比平常多了些,也复杂了些,“卖糍粑喽!香蓬蓬的糍粑,新鲜出炉喽!”“冰粉!酸辣粉!凉皮粉!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喽!”“来两个叶儿粑,再加个糍粑嘛”“好嘞,等起……”这一声声吆喝声,叫得小孩口水直流。我来到一家卖红糖糍粑的店,脚步不自觉得停了下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铺上刚做好冒着热气的红糖糍粑,红糖汁从那白洁的糍粑上流下来,看得我口水直流,“外婆,外婆,我想吃……”我拽了拽外婆的衣裳,但眼神从未从那糍粑上转移下来,好似我一转眼,它就会被别人买走似的,外婆笑了笑,刮了刮我的鼻尖。“老张给我乖孙女儿来两个”“好嘞!”我笑嘻嘻的吃着糍粑,感到心满意足,”小馋猫,这么好吃嘛,汁都吃得满嘴都是。”外婆边拿纸给我擦嘴边说,我笑盈盈不语。来来回回,大街小街,逛来逛去,不亦乐乎。“嗝-”终于手里东西提满了,肚子也填饱了,“小馋猫,不早喽!回家喽!”

  夕阳西下,一老一少,手里提满了年货,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10.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十


  说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脑海里总浮现出春节,元宵,重阳等等的开心画面,而我却浮想到了端午这一重大传统节日。

  那说到端午节,人们一定会想到粽子,那为什么要吃粽子呢?这可就说来话长了。在古时候有一名叫做屈原的人,他家破人亡,最后跳河自尽,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儿吃屈原的尸体,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可俗,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五月初五名为端午节。

  我的家乡在安徽,每到端午的前一两天,奶奶都会到集市上买一些大大的粽叶回来,因为粽叶上有许多个很小的虫子,所以就要把粽叶放到水里泡上几个小时,直到上面洗到干净为止。

  每到奶奶准备包粽子的时候,我总会凑上前去,看奶奶如何包粽子,在学着样子拿上外面摘的树叶和小果子,边看边学,做出几个比奶奶包的粽子,小十几倍的迷你小粽子。只看奶奶用两个粽叶,手指一按,弄成一个圆锥形,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填上蜜枣,红豆,或是红烧肉。最后用细绳捆上,看起来十分美味。

  下锅水煮后的气味简直香飘十里,扒开后的样子更是让人垂涎三尺,红烧肉馅的喷香喷香的,原本雪白的糯米变成了深褐色。蜜枣和红豆的蘸上白糖,简直香甜软糯,美味可口,让人欲罢不能。

  带上粽子,坐在小河边,看着赛龙舟,别为他们加油喝彩,别往嘴里塞上一口香喷喷的粽子,何尝不是一件美好的享受呢?只见五颜六色的龙舟上有着七八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手拿着船桨拼命的挥舞着,在炽热的阳光下汉珠滚滚,即使没有摘得桂冠,但是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让我不觉露出了轻轻的微笑。

  不管是红红火火的春节,还是皓月当空的中秋节,或是传赐新火的寒食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与家人快乐吃粽子,看赛龙舟的端午节了!


11.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十一


  在春节时,我爸爸、妈妈回了老家。在老家,人们的屋子都火火红红的。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堆起鞭炮,表弟表姐们在和别的小孩子子们放炮。

  坐在椅子上,我问弟弟春节是从何而来。弟弟骄傲地说:“在很久以前的某年某月某日,来了一只怪兽。它在过年时分出河吃人,于是,它就叫“年”。为了干掉年,一位老神仙来到人间,用红纸、鞭炮赶跑了年,于是,人们年年如此,以求庇护”。

  每年过春节最开心的事就莫过于领压岁钱了。压岁钱可能多可能少。但不管多少,领到压岁钱的孩子都很开心。当然,我们小孩子喜欢争强好胜,总拿钱的张数来比。其实,压岁钱在古代又叫“压胜钱”。“压胜钱”在古代是花不得的,那钱是代表着长辈的祝福的。

  领了压岁钱,心里和手都想放鞭炮玩儿。不管白天黑夜,不论大人许不许,我们都要放。冲天炮是我最爱。每次一点火,它总带着呼啸声掠过头顶,在一定高度直接爆炸,总让我以为打中了一架飞机。

  吃年夜饭必不可少。看着菜,哇!五彩斑谰,香气足飘十里。看了一会儿就有一阵冲动,我与表兄姐们有了默契——开吃!吃起来可是十分的棒。不但棒,还有一些寓意如年年有余(鱼)等。美食品种很多,红烧鲤鱼、腊肉汤、鸡蛋、糕点、肉类、水果、蔬菜等等等等。

  的在后头哩。本想睡个好觉,却咱都睡不了,因为外面声音太大了。鞭炮声、人喊声、狂吠声结合在一起,热闹非凡,人们呼朋唤友,一起观看,有的还专门带了手机、相机拍照哩。烟花样式也多,有花朵、有星星、有红的,有半青不青的,我不禁吟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在火炮声中,我睡着了。梦中,我自己玩起了火炮。


12.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十二


  明月当空,花灯把夜空映射得美丽无比,又是一个元宵节。

  天露出了一抹鱼肚白,我就和朋友一起走着去买花炮。花炮的种类繁多,我们买的是万花筒、水老鼠和金转银盘。其中,万花筒看。喷出的火花颜色美丽,形状多样。

  我和朋友一起去他家做花灯,我拿出了张卡纸,“咔嚓咔嚓”,一个灯的外壳就完成了,我找出了一个废弃的饮料瓶。剪掉上面一半,倒上油,放入外壳,花灯就完成了。

  一转眼到了下午,我告别了同学,回家去吃汤圆儿,一进门,我就闻到了汤圆香甜的味道,我忙跑进厨房,一眼就看到了锅里正在翻滚的汤圆,那些汤圆白糯糯的。看起来十分美味,忍不住吃了一个,好吃!又往嘴里塞了几个,撑得脸颊鼓鼓的。

  吃过了晚饭,我们去观灯展,灯的样子都美丽极了。有栩栩如生的小鱼,尾巴斜着,似乎在海中遨游,散发出淡蓝色的亮光;有在空中飞翔的鸟儿,扑着翅膀,恣意逍遥;也有一些卡通人物的花灯,米老鼠的、唐老鸭的、葫芦娃的,都十分可爱。我最喜欢的是造型为一条长龙的花灯,这花灯十分特别,它的身子可以摆动,浅绿色的光芒把夜空照得无比明亮。放眼望去,各种彩灯交相辉映,如同人间仙境。

  回到家,我放起了花炮,先点燃一个万花筒,火花不断地喷出,颜色缤纷,火花也各式各样。又点了一个陀螺,嗖的一下就蹦到了地上,在地上滴溜溜急速转圈,火花也随着转动变幻,别提多有趣了。

  我喜欢热闹的元宵节,它缤纷而又明亮;我喜爱五彩的元宵节,它火炽而美丽!


13.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十三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风俗也有所不同。

  什么吃饺子,放鞭炮,吃小菜,煮粥啦,等等。都为过年时各地风俗习惯。

  河南镇平,是一个稍微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地方,但这却完好的保留了它的古色古香。这个被绿色植物覆盖的城市,第一次,便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这个古老的村庄内,飘出了过年的味道。

  在茫茫无边的田地中,矗立着一个墓碑,那就是整个田地的起源——我们的祖先。在田地中,他就如此安详地望着自己的田地,慢慢成长。太阳落下,但鞭炮声却仍旧如此,夜中的村子点上了一把火,顺着小道,我们来到了祖先墓碑之前,草儿们雨后那独有的清香扑面而来。我们一行人无论男女老少,统统站在了坟墓之前。在这安静的田地上放起了鞭炮,这是为了告诉祖先们,我们过年啦!一把格外明亮的.火,烧在了墓前的一堆堆纸钱之上。

  通过火光,我看见了每一个人脸上写满了郑重。那火在我的眼中,悄悄地灭了,爆竹也放完了,田地上又恢复了安静。我们在明亮红火的鞭炮和孩子们的笑声中享受着幸福与快乐。

  村庄,在渐渐退去的鞭炮声和笑声中渐渐沉睡了……


14.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十四


  离家三里远,别有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

  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就是春节,春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家家户户包饺子吃团圆饭,吃完年夜饭家长们就会给小孩子发红包。传说是为了压一个叫岁的神兽,所以又叫压岁钱。

  农历初一就是春节了,凌晨家家户户开大门放鞭炮,寓意日子红红火火。男孩子们喜欢放爆竹,听着砰的一声,有的胆小的孩子被吓了一跳,放爆竹的小孩笑了起来,也有的'男孩喜欢把钱用来买些吃的,相比男孩,女孩的小玩意就更多了,勇敢的女孩子会买一些烟花,仙女棒棒。用祭神的香一点,散开火花别提多好看了,还有一些女孩子会买布娃娃等等的小玩意。

  而大人呢就会聚在一起喝点小酒,吃点下酒的花生瓜子,有的在一起打牌、打麻将,唠唠嗑悠哉悠哉都闲得很。

  老人就会去祭祖,上香,有些会和小孩一起去庙会。

  春节是代表了新年新气象,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告别了旧的一年。


15.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十五


  在我的家乡莆田,春节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要过两次年,一次是在大年三十,另外一次是在大年初四,并且初四比大年三十举办的'更隆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在明代中后期,福建常受倭寇侵犯。明嘉靖四十一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莆田城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两个月之久,直到次年正月二十五,倭寇才退去,出去逃亡的百姓才返回家中,开始掩埋遇害亲友尸体。当时年节已过,大家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决定在二月初四补过除夕。过年要贴大红春联,可是原先探亡时家家户户都贴白联,那怎么办呢?于是人们在哀悼亲人与吉庆佳节的矛盾中选择一个折衷的办法,那就是在刚贴的白联上覆盖上大红春联,将白联露出一截,表示心有余哀。这也是莆田特有的白头春联的由来!

  后来,为了纪念莆田这段悲惨的历史,莆田老百姓除了和以往一样在农历十二月三十夜过除夕,还约定把农历二月初四补"做岁"改为正月初四"做岁",并将称为"做大岁",一直延续至今。

  这就是我们家乡过春节的风俗,是不是很特别。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幸福在当下,更要努力在当下!

小学生作文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