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一
老汉粘蝉孔子前往楚国,路过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正在粘知了。老人的技术非常娴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没有一个能逃脱的,就好像信手拾来一样轻而易举。孔子惊奇地说:“您的技术这么巧妙,大概有什么方法吧!”
驼背老人说:“我的确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时候,如果能够在竹竿的顶上放两枚球而不让球掉下来,粘的时候知了就很少能够逃脱;如果放三枚不掉下来,十只知了就只能逃脱一只;如果放五枚不掉下来,粘知了就像用手拾东西那么容易了。你看我站在这里,就如木桩一样稳稳当当;我举起手臂,就跟枯树枝一样纹丝不动;尽管身边天地广阔无边,世间万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里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么东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响不了我对知了翅膀的关注,怎么会粘不到知了呢?”
孔子听了,回头对弟子说:“专心致专,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啊!”
【寓意】: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
2.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二
螳螂捕蝉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3.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三
猴子逞能吴王坐船在大江里游玩,攀登上一座猴山。一群猴子看见了,都惊慌地四散逃跑,躲在荆棘丛中了;唯独有一只猴子,却洋洋得意地跳来跳去,故意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吴王拿起弓箭向它射去,那猴子敏捷地把飞箭接住了。吴王下令左右的侍从一齐放箭,那只猴子被射死了。吴王回过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自己的灵巧,仗恃自己的敏捷,在我面前表示骄傲,以至于这样死去了。警惕呀!不要拿你的地位去向别人耍骄傲呀!”
颜不疑回去以后,就拜贤人董梧为老师,尽力克服自己的骄气,远离美色声乐,不再抛头露面。过了三年,全国人都称誉他。
寓意:不管有多大的本领,也不可当作骄傲的本钱。谦虚谨慎,才能获得人们的敬重。
4.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四
量体裁衣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5.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五
自相矛盾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6.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六
鹬蚌相争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7.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七
匠石运斧楚国的郢都有一个人,鼻子尖上沾了一点白泥巴,这层白泥巴薄得像苍蝇的翅膀一样。请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子把它削去。工匠石挥动斧子,只听见一阵风响,手起斧落,白泥巴削得干干净净,鼻子却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损伤。那个被削的人神情自若,一点儿也不感到害怕。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后,就把工匠石叫了来,说:“你再削一次让我看看吧!”工匠石说:“我的确是会削的,但是,那个敢让我削的人已经死去很久了。”
【寓意】: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好的搭档。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搭档,要把本领发挥出来便很难。
8.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八
守株待兔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9.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九
《杯弓蛇影》晋朝有一个叫乐广的人,非常喜欢结交朋友,并经常请朋友到家里喝酒聊天。一天,乐广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宴请宾客,大厅中觥筹交错,异常热闹,大家猜拳行令,饮酒作乐。
一位客人正举杯痛饮,无意中瞥见杯中似有一条游动的小蛇,但碍于众多客人的情面,他硬着头皮把酒喝下。后来,他这位朋友没有说明原因就告辞离开了。这让乐广感到很纳闷:他为什么突然不喝酒就走了呢?
过了好几天,乐广一直没有见到这位朋友。乐广很想念他,于是就亲自登门去看他。谁知这位朋友已经病了好几天了,而且病得很厉害。乐广奇怪地问:“前几天喝酒的时候,你不是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病得这么厉害了呢?”
刚开始这位朋友支支吾吾什么也不说,后来在乐广的再三追问下,这位朋友才说出实情:“那天你盛情招待我,本来大家喝得很高兴。我喝了几杯以后,突然发现我的酒杯里有一条蛇,而且还慢慢地蠕动。我当时感到很害怕,也觉得很恶心。但你的盛情难却,所以我勉强喝了那杯酒,然后就离开了。回到家里以后,我感到全身都不舒服,总觉得肚子里有一条小蛇。就这样,我一病不起了。”
乐广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弯弓,他猜测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请到家中,邀朋友举杯,那人刚举起杯子,墙上弯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条游动的小蛇,他惊得目瞪口呆,这时,乐广指着墙上挂着的弓,说:“都是它在作怪,杯中的蛇是这张弓的影子!”随后,乐广把弓从墙上取下来,杯中小蛇果然消失了。这位朋友恍然大悟,他开心地说:“噢,原来是这样啊,杯中的蛇竟然是墙上的弓的影子!”他的这位朋友疑窦顿开,压在心上的石头被搬掉,病也随之而愈。
10.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十
《井底之蛙》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
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摊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那些小虫子、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海鳖兄,你不想进去观光观光吗。”
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就被井栏卡住了。海鳖只能退了回来,青蛙摇摆头。海鳖说:“大海水天茫茫,无边无际。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减少。海是这样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11.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十一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一天,他走在旷野上,心想这时候天要是塌下来,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肯定会被碰成肉饼的。他躲进房屋里,又想天要是这么一大块地碰下来,房屋不也被硬倒了吗?砸倒的房屋不也要压到头上来吗?
他像一头丧家之犬东奔西逃,突然,他发现路边有个山洞,赶忙爬进洞里躲起来,这下他才放心了,悠悠然地观赏洞外的风光。但他马上又想天塌下来不把洞口堵死了吗?暗无天日,不憋死,也一定饿死。他赶忙窜出去,连滚带爬地来到大路上。天瓦蓝瓦蓝的,几朵白云悠悠飘过。其实天离地面很远很远,哪里就塌下来呢?这样想着,他才放心走起路来。
走不多远,到了一块洼地,突然,他惊叫起来:“这块地不是陷下去了吗?救命!”越叫,越觉得陷得深。他没命地往高处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坐到一条路上,连连说:“真险,真险,真是大难不死。”至于后面的洼地,他心有余悸,连看也不敢看了。
远远看见自己那间破屋,他眉头紧皱,如果待在家里,地陷了,怎么办?最的办法是房屋要建得像一艘船,地陷了,还能漂在水面上,再做几把桨,还能乘风破浪,哈哈,妙主意!可是,他转念又想,要是水面也塌了呢?和房屋一起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有始无终地坠落,怎么办?想着,他眼睛都不敢睁开,慌得六神无主。
另有一个人却为这杞国人的忧虑而担忧,便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中活动,为什么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杞国的那个人说:“如果天真是由气体积聚起来的,那么日月星辰,不都要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积聚而成的,只不过它会发光罢了,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打伤人的。”杞国的那个人又说:“地要陷落怎么办呢?”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罢了,到处都是,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土块。你践踏行走,整日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它会陷落下去呢?”这个杞国人听了,才抛掉了忧愁,高兴起来。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
12.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十二
《画蛇添足》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帮忙办事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这壶酒就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他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给蛇画起脚来。正在他一边给蛇画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13.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十三
《刻舟求剑》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
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记号,现在怎么会找不到呢?”
听他这么一说,那些人纷纷大笑起来,说道:“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14.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十四
《掩耳盗铃》春秋时期,有个贪婪而又愚蠢的人,自己不愿劳动,见到别人的财物,总要想办法弄到才心安。
有一天,他听说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便急忙赶到范氏家去,想趁乱捞点儿油水。谁知范氏家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他好不懊恼,真后悔白跑这一趟。
突然,他发现院中柴堆里露出一片亮光,便走过去,扒开横七八的柴火一看,原来是一口大钟。他仔细审视了一番,断定这口大钟是用上等的黄铜做成的,不禁喜出望外,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他迫不及待地去背钟,可是那钟又大又高,沉甸甸的,不要说背了,连移动一下都不可能。
眼看快到手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他急得团团转。就在这时,他在院墙脚看见了一把大铁锤,心里顿时有了主意,高兴地自语道:“真是天助我也。”他忙不迭地抡起铁锤,想狠地割大钟砸下去,想把大钟砸成碎块,然后再用麻袋装回去。可是,大钟发出的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并且,那“嗡嗡嗡”的余音久久地在院子上空回荡,把他的耳朵都要震聋了。他很害怕别人听见了钟声会跑来抢他的钟,就赶快用双手紧紧捂住自己的耳朵。于是,他听不见钟声了。
他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一定听不见,就放心大胆砸起钟来。每砸一下,都要用双手括住耳朵,待钟声响过后,才松开手再砸。这样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15.经典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十五
《邯郸学步》从前,燕国寿陵有一个人,嫌当地人走路的姿势不好看,决定以赵国的首都邯郸去学走路。
一进邯郸城,他就觉得路上的行人走路的姿势十分优雅,很有特点,就跟在行人后面一扭一摆地学起来。
学了几天,不见进步。他想,一定是我走路的习惯太顽固了,只有把原来的走法彻底忘掉了,才有可能学到新的走法。于是,他抬腿、跨步、摆手、扭腰,都机械地模仿邯郸人的姿势。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新的走法没有学会,原来的走法倒全忘了。当他返回燕国时,只好爬着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