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幼升小不过是未来进入优质中学的跳板,家长、学生的真实目的是紧紧瞄准高考的。因此幼升小既要看小学,更多的是还要看可能进入的初中、高中学校,这样就使得幼升小择校、升学变得更迷乱而复杂了。在这种形势下,家长要及时关注各种升学资讯,今天®无忧考网为各位分享了2020年广东佛山三水区大塘镇公办小学一年级招生入学流程,欢迎大家的关注。
招生学校、招生人数及学区范围
注意事项:
1.本次招生统一使用三水区招生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每个入学适龄儿童如符合我区两个或以上镇(街道)入学条件的,只能选择三水区内其中一个镇(街道)报名(报名西南中心小学除外),请考虑清楚后再填报。
2.本次报名只受理户籍适龄儿童(含符合在我镇入学条件的佛山市内户籍适龄儿童)和政策性借读生报名。
3.根据《佛山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申请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实施办法》,父母在我镇已获得住宅房屋权属证书或已备案购房合同,且住宅建筑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的佛山市外户籍适龄儿童,今年起不再按照原政策性借读生有关规定执行,若不符合其他政策性借读条件的,将统一纳入积分服务体系,请各家长务必明确其小孩所属学生类型,谨慎填报。
4.本次招生报名提交资料时,小孩及其父母均为佛山市外户籍的必须提交居住登记地址为三水区的有效居住证原件才能进行报名审核。不能如期提供居住证原件审核的视为资料审核不合格;如果居住证正在办理延期签注手续的,上传佛山市流动人员办理居(暂)住证历史记录图片。
5.关于学区划分的重要说明:学区划分是为了方便就近安排入学,并非绝对对应关系,具体学位分配会根据学位和生源情况调整、统筹安排。
年龄要求
小学一年级招生对象必须是年满6周岁、不超过7周岁的适龄儿童,即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含31日)出生;
▲儿童年龄超过7周岁的(即2013年9月1日前出生),报名时需提供《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延缓入学证明》,或者儿童所在户籍地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本地区实行七周岁入学的相关说明材料;
▲如发现在读生重新申请新生入学的,取消其录取资格,注册或开学后发现的也需退学处理。
招生对象及条件
(一)大塘镇户籍的适龄儿童;
(二)佛山市非大塘镇户籍的适龄儿童;
佛山市非大塘镇户籍适龄儿童在我镇申请入读公办小学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儿童父(母)是大塘镇户籍的;
(2)三水区非大塘镇户籍儿童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大塘镇已获得住宅房屋权属证书的(含房屋所有权证、房地产权证、不动产权属证书、已备案购房合同);
(3)佛山市非三水区户籍儿童父(母)在三水区工作,在三水区内连续缴纳社保一年以上,且在大塘镇获得8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房屋权属证书(含房屋所有权证、房地产权证、不动产权属证书、已备案购房合同)。
(4)儿童父(母)在大塘镇工作并在我镇连续缴纳社保36个月或以上(缴纳社保需连续到为小孩申请入学当月)。
(三)佛山市外户籍的适龄儿童;
1.政策性借读生
政策性借读生是指符合《三水区大塘镇公办小学2020年政策性借读生申请入学条件一览表》所列条件之一,且在三水区居住的非佛山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保障入读公办学校,统筹安排学位。
2.普通借读生
普通借读生是指不符合政策性借读条件的非佛山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按照《佛山市新市民积分制服务管理办法》,通过积分入学方式录取到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申请积分入学并非全部保障入读公办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按积分学位数量,根据所有积分入学申请人总积分排名,从高到低录取,录满即止
报名时间
1.大塘镇户籍、佛山市非大塘镇户籍学生和政策性借读生:5月20日9:00至5月26日17:00网上报名,报名系统5月20日9:00开放接受报名,5月26日17:00关闭“填表报名”功能,“填表报名”功能关闭后不再受理报名申请;
2.普通借读生:以6月10日前公布的积分入学方案为准。
报名办法及流程
(一)报名办法
大塘镇户籍、佛山市内非大塘镇户籍学生和政策性借读生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电脑报名(登录网址http://www.aabfb.com/xiaoxue/index.html)或手机报名,登录首页后,点击“填写报名信息”,按提示如实填写报名信息并上传资料,提交后即完成报名。完成报名后,请家长返回报名系统首页选择“打印报名表”按提示打印报名表,打印后家长要认真核对报名表的内容是否正确。如需修改的,请在招生系统首页点击“修改报名信息”然后按提示修改。
普通借读生需要通过积分入学的方式申请学位,本次网上报名无需登录填报,请为子女申请积分入学的家长留意大塘镇积分入学方案的发布并按方案要求进行积分入学申请,届时积分方案将发布于“美妆大塘”“大塘镇中心小学”“大塘永平小学”微信公众号。
(二)报名流程
了解招生政策→登陆报名系统填报信息→查看初审结果(更正补充报名信息资料)→查看审核结果公示(被录取的等待学位分配)。
(三)关于网上报名的重要提示:
1.报名操作必须由家长(监护人)完成,不能由学生完成;
2.报名系统操作比较简单,且在报名结束前都可以登录进行修改,请家长们一定要用真实信息报名,切不可用编造、虚假的信息进行尝试,因信息虚假、错误造成未能获得入学资格或影响学位安排优先次序的,家长自行承担责任;
3.家长首先要认真阅读《2020年三水区大塘镇公办小学一年级招生报名上传资料图片一览表》,确认知悉后方可进入填写信息,各环节有相关提示,请家长仔细阅读;
4.报名系统根据申请人的情况进行智能化指引,市民如实根据系统指引填报户籍地址、产权房地址、房产证(不动产证)、购房合同、社保等信息,请对照原件填写并按要求上传资料图片;
5.报名需上传资料图片:
(1)家长根据报名系统的指引逐项填报信息,家长填报的信息我局将交由相关行政职能部门核查,家长如果填报虚假信息报名将不能通过入学申请的资格审核,造成未能入学或影响学位安排优先次序责任由家长承担。伪造虚假资料的追究家长的法律责任。
(2)家长对照2020年三水区大塘镇公办小学一年级招生报名上传资料图片一览表,根据学生所属条件类别,把需上传的资料图片预先准备好,保存在手机相册或电脑,才能方便填报时即时上传。
资料审核程序及公布审核结果
网上报名结束后,我局将对家长填报信息和上传资料进行初审,审核家长填报信息和上传资料是否有缺漏,审核结果于6月1日10时在报名系统内公布,家长必须凭学生身份证号码登陆查询报名系统查询初审结果,未通过初审的报名系统会提示未通过初审的原因及需要补充的材料,请家长按提示于6月4日17时前在系统内补充相关资料,逾期系统将关闭查询及补充修改资料功能,不再受理。最终通过审核拟录取的户籍生、政策性借读生名单结果于6月13日“美妆大塘”“大塘镇中心小学”“大塘永平小学”微信公众号公示。
家长必须查看结果的重要时间节点:
1.初审结果公布时间:6月1日10时;
2.初审不通过需补充完善资料时间:6月1日10:00到6月4日17:00;
3.最终审核结果公示时间:6月13日。
录取规则
录取顺序:每所学校根据学位数量按大塘镇户籍生→三水区非大塘镇户籍生→佛山市非三水区户籍生→政策性借读生→普通借读生顺序录取,录满即止。
(一)户籍学生录取顺序
大塘镇户籍生按以下顺序录取安排学位:
第一批:学区内户籍生人户一致的优先安排就近入学。如果出现人户一致学生数量超过学校招生人数,即以学生入户到该学区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序,先入户者优先,录满即止。如果学区内未能录取,将统筹安排到附近的学区入学。
第二批:安排大塘镇户籍生人户分离学生。人户分离学生先录取用学生父母房产申请的(先购房者优先),再录取用祖辈房产(先购房者优先),录满即止。如果学区内未能录取,将统筹安排到附近的学区入学。
第三批:安排佛山市非大塘镇户籍学生。录取顺序:先录取父(母)是大塘镇户籍的学生,再录取三水区非大塘镇户籍生(该类学生按照在学区有房产,先父或母、祖父或祖母、外祖父或外祖母的顺序录取,房产是同等长辈的,则按先购房者优先,其次录取在我镇连续缴纳社保36个月或以上的,购买社保累计时间长的优先),然后录取佛山市非三水区户籍生(该类学生在学区有房产的先购房者优先,其次录取在我镇连续缴纳社保36个月或以上的,购买社保累计时间长的优先)。如果学区内未能录取,将统筹安排到附近的学区入学。
(二)政策性借读生录取顺序
第四批:安排政策性借读生。
政策性借读生按如下顺序录取:
(1)优抚群体类、引进人才类;
(2)投资贡献类、境外群体类;
(3)父(母)一方是本镇户籍类;
(4)社保类。
以上第(4)点的录取顺序如下:同属父(母)在大塘镇工作并缴纳社保的,比较父(母)一方在大塘镇缴纳社保的年限,时间长的优先。
政策性借读生在学区内未能录取的,其它学校还有学位的情况下,统筹安排到另一学区。安排学位后,如有不服从安排者,视为放弃学位,不作另行安排。
(三)普通借读生。
第五批:安排普通借读生。
普通借读生需按积分入学。我镇公办小学招生,在录取完户籍生和政策性借读生后,若有剩余学位,我镇将制定积分入学工作方案,并在6月10号前向社会公布。具体的积分方案、积分办理指引和积分结果,以本镇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公布为准,镇教育局将根据积分结果和剩余学位数划定积分入学分数线,按积分从高至低录取,并统筹安排入读学校。在总积分相同、排名并列的情况下,根据新市民个人素质、参保情况、居住情况三项指标的所得分数依次排名。不服从安排或逾期不注册者,不保留学位不另行安排。
公示与监督
(一)5月15日,发布招生方案。
(二)5月20日上午9:00-5月26日下午17:00,户籍生和政策性借读生网上报名。
(三)6月13日,公示户籍生和政策性借读生录取名单。
(四)6月10日前发布普通借读生积分方案。
(五)招生各项信息发布渠道:
(1)大塘镇政府微信公众号;
(2)“大塘镇中心小学”和“大塘永平小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