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件>导航 > 最新信息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大大数的认识》

2020-02-25 10:12: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使用课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情绪,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分享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大大数的认识》,欢迎阅读与借鉴,查看更多请点击©无忧考网课件频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一:《大大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

  2、初步会读一般的多位数,并说出数的组成。(中间不含0的多位数)

  3、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读出大数,说出数的组成

  能将大数正确的分级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景引入

  1、你知道吗?上海的一些区县的人口数(2003年)

  南汇699119闸北区707869浦东新区1766946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1、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谁知道,我国目前的总人口呢?

  请你读一读:1295330000

  1)我们曾经认识了哪些数位?它们相对应计数单位是什么?

  生:我们认识了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它们相对应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千、万、……

  小结:正如我们所说的个、十、百、千、万、还有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2)一万一万的数,10个一万是多少?计数单位又是什么呢?

  生:10个一万是十万,计数单位是十万。

  3)10个十万呢?10个一百万呢?……

  生1:10个十万是百万,计数单位是百万。

  生2: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计数单位是千万。

  生3:10个一千万是亿,计数单位是亿。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师:因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所以叫十进制计数法。

  探究二:介绍四位分级法。

  1)为了读数方便,按照我国习惯,把数位进行了分级。

  很久以前,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创造出了用四位一级的方法计数,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个级表示多少“一”;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十亿、百亿、千亿是亿级,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2)我们来看上海的人口:16737700,这个数分为几级呢?万级上表示多少?个级呢?

  16737700是由()个万和()个一组成的。

  生:16737700,这个数分为二级

  万级上表示1673个万,个级上表示7700个一。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填空

  (1)10个一万是(),10个一百万是()。

  (2)10个一亿是(),10个十亿是()。

  (3)一百万里有10个(),有100个()。

  练习二

  (1)2100350里有()个一。

  (2)1023003405里有()个亿()个万和()个一。

  课后小结

  四、本课小结

  在读大数时,利用数位分级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准更快的读数。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读读第10页中北京市、河南省、台湾省、浙江省、西藏自治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的人口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二:《大大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然数。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十进位值制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一)导入

  1.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数,找一找。(人数、男生数、女生数、年龄、身高、体

  2.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可是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

  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和那时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

  2.课件出示:图片

  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课件出示:

  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4.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

  (三)符号记数

  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初的数字。

  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号,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

  (1)课件出示:

  师:这是古埃及人设计的计数单位。

  (2)课件出示:

  师:看看这个数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师:要想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就必须看清有什么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师:你能用古埃及的计数方法表示出太阳的直径1389000千米吗?试一试。

  (5)课件出示:

  (6)师:通过自己的尝试,你有什么感觉?(麻烦)

  (7)师:请你想一想,这种计数方法为什么会这么麻烦?(每个计数单位都要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数时,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要画几次)

  3.介绍阿拉伯数字

  (1)课件出示:

  (2)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这就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

  公元八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阿拉伯数字”。

  【设计意图:在用古埃及记数符号表示太阳直径的过程中,体会没有位置制时记数的麻烦。通过介绍其他各国的记数符号,体会同意数字的必要性。】

  二、认识自然数及新的计数单位等,整理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一)认识自然数

  1.师:用这10个数字能表示多少数?

  2.师: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3.看教材第17页

  4.师:通过看书,你还了解到了自然数的哪些知识。

  (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体会位值制的价值。

  1.师:为什么仅仅这10个数字就能表示出许许多多的数呢?比如:999,都是9,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9在不同的数位)

  2.师:对,因为9在不同的位置,在右边表示9个一,在中间表示9个十,在左边9个百。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大小就不同,这样不用发明那么多的符号了,记数也不用那么麻烦了。(课件演示)

  3.师:如果再加1个石子,右边的9就达到10个,就可以放到中间,中间又够10组,就可以放到更高的位置,同样再够10组,就要再往左进一位。(课件演示)

  4.师:这就是人类的进步,能用位置来区分计数单位的不同,它使记数变得简单。

  【设计意图:以“999”为例,认识位值制,感受它给计数带来的便利。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即“满十进一”。】

  (三)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数级,整理数位顺序表

  1.师:这里的位置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数位”,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位?它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师:你还能继续说出新的计数单位吗?它们所在的数位又叫什么呢?还有更高的吗?

  3.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

  4.师:我国习惯从个位起,每四位一级,分别是哪几个数级?

  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类推迁移规律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及数级,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三、知识运用

  1.教材第22页第1题。

  2.教材第22页第2题。

课件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