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少年课件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学情分析:
本诗一是首朗诵诗,适合于分角色表演朗诵,课前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读后,组织学生交流体会,可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也可交流对诗句表达特点的感受,还可交流内心情感的体验。鼓励学生谈自己真实的想法。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读全诗,自然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2、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唱歌《中国少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爱喝的水永远是黄河水,爱写的字永远是方块字,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是中国娃,让我们一起唱起那首熟悉的旋律——中国少年!
三、导入新课。
是呀,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作为中国少年的我们更应该男儿当自强,让我们带着这份骄傲与自豪一起走进李少白的诗歌——中华少年(板书)
四、作者简介
李少白,笔名少白,唐太宗第四十七世孙,当代书画家,诗人,学者,艺术评论家,中国水墨书法的代表人物,中国新水墨画派的创始人,出版有儿童诗集《长胡子的娃娃》《捎给爱美的孩子》《小蝌蚪会唱歌》等。还写过不少歌词,其中作词《我向党来唱支歌》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来吧,来踢球》在1988年世界儿童音乐节中获奖。
五、走进课文,赏析课文
(一)自由朗读课文
1、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请多读几遍,划出你觉得难读好的句子。
2、检测字词,扫清障碍
翱翔
雏鹰 女娲 大禹 萦绕 蹒跚 敖包 哈达 铭记 纤夫 焊接 璀璨 芦笙 唢呐 纯洁 热烈 刚劲 领略 复苏 先驱 迷恋 装点 惊叹 百折不回 牙牙学语 莽莽昆仑
竞相开放
(二)快速浏览课文
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
(三)分小节交流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1小节
1、这一节诗中出现了哪些事物呢?它们代表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雪莲”代表纯洁、“乳燕”自由成长、“雏鹰”代表志向远大、“山丹丹”代表热烈、奔放)
2、通过这些词语,你分别可以联想到什么?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可以想到什么?(中华少年的化身)
(四)划分结构层次
(一)总起全诗:我们都是中华少年。(第1节)
(二)写祖国锦绣河山、悠久文化、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第2、3、4节)
(三)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第5节)
(四)写中华少年的誓言。(第6、7节)
(五)总结全诗。(第8节)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渡)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请带着你们不悔的誓言,为祖国送上一份节日的礼物。
1、出示朗读要求: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2、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七、小结,升华情感: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因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 中华少年课件 篇二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四、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五、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
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
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3、表演朗诵:
配上音乐,化装表演朗诵。
六、总结升华
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3. 中华少年课件 篇三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绚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身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身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保守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四、整体掌握,难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抚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和内心情感体验。)
五、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
以充分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
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3、扮演朗诵:
配上音乐,化装扮演朗诵。
六、总结升华
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4. 中华少年课件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句子含义,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作者资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简介作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当我们中国从四川地震的灾难中走出时,当2008奥运会场上中国运动健儿夺得一枚又一枚金牌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回答)是啊!热爱祖国是人世间纯洁博大的情感,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和自豪。今天我们师生共同走进诗歌《中华少年》。出示课件1
2.简介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那些了解?
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出示课件2
2.检查预习:这首诗歌共有几节?分别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出示课件3
二.合作学习,初悟诗情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的智慧无穷,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通过合作学习定会理解这首诗歌的情感。(全班分4大组,每组学习两节诗歌,每个大组分2个小组,一组学习朗读,一组交流诗歌的意思、情感、作者的表达方法。)
出示课件4
三.展示交流,品句悟情
同学们,经过你们的积极参与,现在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分组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每节中重点句子朗读的语气以及含义)出示课件5—8
四.诵读表演,升华情感
同学们,你们愿意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吗?请四位同学和全班同学合作朗诵这首诗歌。出示课件9以及轻音乐
五.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再过几天就是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我提议,我们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唱一首爱国歌曲,朗诵一首爱国诗歌或散文,激情演讲等方式表达我们中华少年对祖国妈妈生日的庆贺。请同学们下去认真准备!
5. 中华少年课件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课前准备: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板书:中华少年。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自由说说:
(1)通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放声朗读。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重要的历史事件?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指名小组,汇报朗读。)
三、深入体会: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教学反思:我感觉在教学时,还是引导学生多让他去朗读,一定要把诗读熟,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来激发他的兴趣,引起他的重视,有感情的去朗读,自己去体会,而教师不要讲的太多,这样反而效果就不太好。
6. 中华少年课件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重点句子含义,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生准备:
搜集作者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简介作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当我们中国从四川地震的灾难中走出时,当20xx奥运会场上中国运动健儿夺得一枚又一枚金牌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回答)是啊!热爱祖国是人世间纯洁博大的情感,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和自豪。今天我们师生共同走进诗歌《中华少年》。出示课件1
2.简介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那些了解?
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出示课件2
2.检查预习:这首诗歌共有几节?分别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出示课件3
二、合作学习,初悟诗情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的智慧无穷,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通过合作学习定会理解这首诗歌的情感。(全班分4大组,每组学习两节诗歌,每个大组分2个小组,一组学习朗读,一组交流诗歌的意思、情感、作者的表达方法。)出示课件4
三、展示交流,品句悟情
同学们,经过你们的积极参与,现在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分组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每节中重点句子朗读的语气以及含义)出示课件5—8
四、诵读表演,升华情感
同学们,你们愿意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吗?请四位同学和全班同学合作朗诵这首诗歌。出示课件9以及轻音乐
五、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再过几天就是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我提议,我们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唱一首爱国歌曲,朗诵一首爱国诗歌或散文,激情演讲等方式表达我们中华少年对祖国妈妈生日的庆贺。请同学们下去认真准备!
7. 中华少年课件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学习朗诵的技巧,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学习作者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体会中华少年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学会通过朗读,领会诗歌意蕴。学习朗诵的技巧,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体会中华少年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体会中华少年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突破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情感。课堂中,展示祖国伟大成就的相关图片或资料,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读一读,找出诗中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搜集相关的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创设情景。
同学们,在这首中人们用自己的'歌声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歌颂,而一群少年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自学新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难读好的句子,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列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词、句,老师适时进行纠正、点拨,全班对其评价(是否准确、流利)。
3、重点词语理解。
三、读文感悟,加深理解
(一)听读感悟
1、听录音,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做相应的记录。
2、模仿录音,各小组分角色朗读,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与队友交流朗诵后的体会,说说自己了解了些什么,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
(二)理清层次
按“总起──分述(祖国养育我、艰难历程、我的誓言)──总结”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四、细读深究,理解会意
1、齐读课文第1节,思考一下四个少年来自哪里?你从哪些词句知道的?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并指出本诗突出的艺术特色——意象物化法。)
2、①默读第2、3、4节,想一想,是什么养育中华少年?
②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当小老师,跟大家讲讲的诗中提到的景物、人物和事件的具体情况,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对小老师进行提问。
(让学生说说“水浒”“三国”的主要内容;说说女娲、大禹传说中的英雄事迹;说说冬子、雷锋是什么人;说说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并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手法。)
3、各小组分角色朗读第2—5节,指名朗读。老师点拨、解析重点句子。
①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总结句,朗诵时应充满感激、自豪之情。)
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过渡句)
③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说明了什么?(贫穷落后就会挨打)
4、全班分组朗读第1—5节,读出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五、作业:
1、通过学习,我们的已经知道:“中华,展开了崭新的画卷”,课后查找资料,了解今年以来我们祖国取得了什么伟大的成就?
2、熟读课文,各组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朗诵比赛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提问:今年以来我们祖国取得了什么成就?展示相关图片。(北京奥运会,神七升'天)
我们的祖国的日益强盛,中华少年感到无比的自豪,他们又对祖国母亲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课文的内容。
二、细读深究,理解会意:
1、齐读第6、7节,找出中华少年的誓言?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请学生再次朗读(读出坚定的语气,学习朗诵技巧),老师点评(鼓励为主)。
2、自由朗读第8节,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3、诵读课文,体会这首诗的主题。
三、品读拓展,升华情感:
1、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作好批注,跟组员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
2、指名朗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朗诵技巧,朗诵自己喜欢的诗句。老师与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感悟。
(老师喜欢的是中华少年的誓言。)
3、对于中华少年的誓言,你有什么体会?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的誓言)
四、朗诵课文,抒发情怀
1、自由朗诵(指名读诗句,学生自评)
要求学生带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朗诵比赛:
①各组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②请各组上台朗读,小组互评。每小组朗诵一小节,其他小组当评委进行打分。(列出评分标准:诗句读音正确无误,声音响亮、诵读流利,读出诗歌真情实感。)
五、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希望你们能携手开创祖国的美好未来,为民族谱写更璀璨的诗篇!
板书设计:
中华少年
总起:神州的希望
锦绣山川
悠久文化、养育、自豪
分述、民族传统
艰难历程 、激励
誓言
总结:共创美好未来
8. 中华少年课件 篇八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前几天看了建国60周年大阅兵,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发言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你感到什么……?
那让我们自豪地说:“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分组自读课文,总体感知
学生轮读全诗,师生共同正音。
(1)学生自读,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并注上记号。
(2)词语教学
(3)每组四人合作朗读课文,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怎样的一种感情。
(4)带着自己的感受分角色朗读。
四、梳理全诗的写作顺序
第一小节:民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风姿,这是全诗的总起。
第二小节: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化少年。
第三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
第四小节: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
第五小节:回顾了中休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
第六、七小节: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
第八小节:对全诗进行总结。
五、总结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应用多种形式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全班分四组轮读课文。
2、学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3、交流自己读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感受。
三、朗读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在活动中,各组上台朗诵,可以一小组朗诵一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
四、作业
(一)照样子,组词
例:惨悲、惨凄、惨惨痛
1、温()()()
2、思()()()
3、要()()()
(二)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2、学走路时,摇摆不定的样子。()
3、形容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4、强壮勇猛。()
(三)选出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正确解释。
缘:
①因为
②沿
③缘分
④远古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能结识你这样的朋友,真是缘分啊!()
3、你知道“边缘少年”的意思吗?()
4、爸爸总是无缘无故地打我。()
(四)选择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拟人
②比喻
③设问
④反问
1、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
2、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
3、我们怎能忘记中华母亲承受的千年灾难?()
4、历史和未来将由谁来焊接?是中华少年。()
答案依次如下:
1、温暖温柔温和思想思念思考需要要求全要
2、莽莽蹒跚学步离地顶天强悍
3、①③②④
4、②①④③
9. 中华少年课件 篇九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
能够正确读写本课出生的生字。
方法与能力:
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体会本诗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指导学生朗读诗歌一些方法。
情感与思想:
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拓展与延伸:
选择一些适合的诗歌进行朗读练习,或者写一首小诗并有感情地朗读。
【重、难点突破】
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由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册我们学过《儿童诗两首》这一课,已经对现代诗歌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为了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谁能说一说现代诗歌具有哪些特点呢?
提示:估计学生们是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其目的主要是向学生普及一些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这样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
语言上:非常精炼、句式比较短小、富有形象性。诗人的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完全融入于富有形象性的语言之中。
结构上:一般句式比较整齐,但要求并不严格,可以长、短句混用。诗的结构与一般文章的结构比较类似。如按“总——分——总”的顺序安排结构等。
内容上:具有高度的形象性,诗人的写作目的完全融入了诗句所描写的具体形象之中。所以,要理解诗歌的意思,必须要弄懂诗句中具体形象所代表的深刻含义。
情感表达上:有的是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的则是通过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具体形象来表达。
音律上:朗朗上口,有一定的韵脚,但有的诗歌的韵脚也是可以改变的。
二、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容与所表达的情感,大家一起交流。
提示: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可能有一些难度,目的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诗与学课文的方法是相通的。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纯洁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三、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注:必须是经过学生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后不能解决的问题)
提示:重点在于词句的理解。
“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
对句子的理解:
①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对2、3、4小节的一个概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朗诵时应充满感激、自豪之情。
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这两句巧妙过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一句承上,是对2、3、4小节的总结,“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是启下,领起本小节诗句的内容。后面选择的两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告诉我们落后就会被挨打。朗诵后三行要低沉缓慢。
③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这四个排比句和前面四个“不”字句形成鲜明对比,再加押“an”字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气呵成,中华少年的爱国之心、自豪之情尽情流露。
四、指导朗读
提示: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定要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诗歌的方法。朗读诗歌重要的是要有感情地朗读,感情从何而来呢?则是来自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体会。那感情又如何表达出来呢?则是通过语速的急缓、语调的高低、语音的强弱、语音的停顿等来表现。
按照上面的规则,让学生自己感悟读法并交流,进行分角色朗读。
五、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分析一下本诗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吗?
提示:结合第二题作答,本诗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
六、作业:
练习朗读《中华少年》
板书设计:
纯洁、勇敢乐观、抱负远大、热烈顽强
祖国锦绣山川的哺育
中华少年祖国悠久文化的滋润
祖国特有民族风俗传统滋养
四顾历史、展望未来、表达心愿:建设中华无比自豪
10. 中华少年课件 篇十
教材分析
《中华少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觉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现代诗。此前,虽然学生学过不少诗歌,但因为课程标准中第一、二学段中对诗歌的阅读只提出了“诵读体会情感,大体领悟诗意”的粗略要求,学生对于“如何阅读篇幅较长的诗歌”并无经验可循。因此,我们在《中华少年》一课的教学中,所要着力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建构篇幅较长的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本文是一首诗歌,这里就以朗诵为主要手段设计教学,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祖国风光。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2、板书课题:8*中华少年
二、导读提示,明确目标
1、读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2、指名回答。
三、展示资料,交流汇报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2、学生交流汇报。
四、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五、读文感悟,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每一节诗分别讲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说。)
3、 朗读课文,体会自豪之情。
(1)读第1节,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节,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锦绣山川,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适当地展开对诗句中人物或事件的交流。
(3)读第7节,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节,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六、表演朗诵,升华情感
1、分角色练习朗诵。
指导朗诵:第一段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从高原走来要读得有气概,因为是“巍峨峻拔的高原”;从宝岛走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2、分角色表演朗诵,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3、评一评,谁读得好。
(要朗诵好一首诗,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七、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歌,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