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一天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常规,能分辨出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
2、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征,并初步学习以小学生一天为线索共同制作游戏棋。
3、在游戏中强化巩固良好的入学行为习惯与规则意识。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或观看录像,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常规。
2、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棋谱、圆卡片、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学做小学生的愿望。
小朋友,再过几天你们就要上小学了,高兴吗?这里也有一位小朋友,他叫壮壮,他也很想去上学,可是他不知道小学生在学校里都应做哪些事?你们知道吗?请先和周围的好朋友说一说吧。
二、幼儿自由讨论与讲述。
提问:1、小学生在学校里都要做哪些事?
2、哪些事是小学生不应该做的?
三、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小学生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常规,并能分辨出行为的好坏,为下一步表征提供有益经验。
借助课件,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早晨起床——出门前检查书包——上学路上——上课——课间活动——放学”的活动顺序,边看课件边说出小学生一天主要的活动内容及行为规范,注意启发幼儿在判断对错中尝试整理一句完整的话,为下一步的表征积累经验。
如;上学路上要注意什么?上学校后,见了老师要怎样?上课时,小学生应怎样做?这样做对吗?用什么符号表示?等等
四、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征小学生一天中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情。
1、幼儿分组自由表征。鼓励幼儿协商分工,每人在小圆卡片上画一件事情
2、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表征
2、提醒幼儿保持良好的绘画姿势。
活动目标
1.认识青蛙。
2.让幼儿知道青蛙生活的环境以及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
3.培养幼儿关爱生命,爱护小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好习惯。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青蛙各个成长阶段的特征;知道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教育幼儿珍爱小生命。
活动准备
一个大雨天的早上,教师在教室的墙角放有一只小青蛙(也有可能本来就有一只青蛙)。青蛙各个成长期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上课铃声响了,幼儿坐在小登上唱着儿歌等老师来上课。
1.教师走进教室,一个小孩大声说:“老师,墙角有一只青蛙”
2.老师走上前看了一眼说:“啊,真有一只青蛙,那怎么办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拿回家喂鸡,有的说踩死它,有的说把他扔出窗外……
3,这时老师带领孩子再认真看那只青蛙,老师说:“你们看它多可怜啊,它现在一定很着急很害怕,谁知道它现在想什么啊”
“它想妈妈了”“它怕我们会打它”“它在哭呢”“它求我们别伤害它”
二,这时教师对孩子讲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出示青蛙吃害虫的图片,点出主题青蛙保护庄稼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三,教师出示各种青蛙图片,让孩子认识各种青蛙。
四,教师对孩子们进行珍惜生命,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五,铃下课响了,师问:“现在拿这只青蛙怎么办”。孩子们会齐声说“送到外面的草地上!”孩子们把青蛙送出教室。
六,教学活动延伸
1.猜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
2.让孩子把谜语讲给父母猜,告诉他们别乱杀青蛙,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反思:
第一.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小青蛙是孩子们熟悉,喜欢的小动物,这样容易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总是以玩死小动物为乐趣,从小就有暴力的行为。不懂得珍惜爱护生命,这一课能让孩子知道生命是可贵的,爱护大自然,爱护小生命。
第三,只有那些善良的人,才是有责任心的人,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有责任心的人,所以我认为对孩子从小进行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教育是很必要的
第四.不足的是用图片不太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如用幻灯动画制作效果会更好。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创造性选用材料,用涂色、撕贴、绘画、印盖等方法制作出漂亮的糖纸,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包扎糖果。
2、感知糖果的形、色美,用简单的语言大胆地进行描述。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并享受学习美术的乐趣。
4、了解喜糖的寓意,学会分享。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胆地创造性地选用材料,运用喜欢的方法制作出漂亮的糖纸,并尝试包扎。
难点:制作出个性、漂亮的糖果。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颜色、包装不同的漂亮的糖果若干;橡皮泥做的各种形状的糖果;音乐;彩色毛线。
学具准备:调制好的颜料、上色工具、油画棒、各色彩纸片、胶水、各类瓶盖、小节彩色铜芯线。
活动过程
一、欣赏描述
1、谈话:今天,老师收到了快结婚的XX阿姨送的一份礼物,猜猜是什么?
2、出示礼物,一盒喜糖,说明喜糖分享甜蜜、分享幸福的寓意。
3、里面会有些什么样子的糖果?让我们一起看一看。逐个摸出颜色、包装不同的糖果。引导幼儿边看边描述糖果的颜色、样子。
二、创设情景
1、嗯,这个家伙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不愿出来?教师摸出一颗没有包装的糖。
2、和前面的糖果比有什么不同?
3、这大冷的天,糖果宝宝光着身子,怎么办呀?小朋友能帮助他吗?
三、制作糖纸
1、我们一起为这个糖果宝宝设计漂亮的花衣服吧!
2、分发材料:调制好的颜料、上色工具、油画棒、各色彩纸片、胶水、瓶盖等。
3、你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样子的花衣服呢?组织幼儿交流,教师适当进行方法示范指导。
4、音乐中孩子们动手制作彩色糖纸。教师巡视指导。
四、包扎糖果
1、音乐停,教师说:糖果宝宝等不及了,有话要说。
2、糖果宝宝说话,提出要求:我好冷,我的朋友们也很冷!(分发橡皮泥做的形状不同的糖果、彩色铜芯线。)我们要穿衣服!给我们穿衣服时不能让我们露一点出来哟,不然会感冒的!还要记住漂亮的一面穿在外面,这样才美!
3、音乐中,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糖果形状尝试包扎糖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析
1、将完成了的作品整理,用毛线挂在教室里。
2、音乐停。找一找真糖果里有没有你用的方法。教师引导幼儿简单地进行评析交流。
3、“闻一闻”糖果。把我们自己制作的美丽的糖果挂在教室里,大家分享这份美丽、幸福、甜蜜的味道。在生活中大家也要学会分享,还要制作更多有趣的个性的糖果。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放慢了步子,以看代讲,让幼儿在看、说活动中感受到糖纸的花花绿绿,也了解了大多数的糖果颜色、图案与口味有关,包纸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像球,有的像砖,有的像盒子……为了引发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说的兴趣,我临时加入了“吃一吃”的环节,看说之后,演一演吃这种糖的感觉,孩子特别活跃、兴奋。因为有欣赏描述环节中的经验积累,糖纸制作中,我没有多讲色彩的搭配,也没有过多限制制作的方法,尊重孩子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完成。交流中的指导也是点一点,简单介绍,为的是让幼儿相互学习,了解更多的方法。结果,制作出的糖纸呈现了许多闪亮的智慧火花:有的小朋友用纸揉团,沾上颜料印花纹;有的小朋友用瓶盖印了花纹又添画线条;还有的小朋友直接用手指沾上颜料,来了个手指画……同样,糖果包装也是让孩子借助也有经验进行。包扎完成后才展示交流,效果也是百花齐放:有的搓团;有的用折帽子的方法包装;有的包装成鸡毛毽的样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体验到了美术学习的快乐。
不过,这次教学容量较大,活动超了时。如果再用这个内容教学,我会把糖纸制作和包扎糖果分成两次活动来展开。在制作糖纸活动中,我会允许孩子们多制作几张糖纸,完成后,再开一个“糖果宝宝服装发布会”,让孩子们体验活动的乐趣。而第二个活动包扎糖果,我会鼓励孩子们先尝试用一种方式包扎糖果,交流后再用学到的喜欢的方法试,及时反馈,巩固所学,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