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案>导航 > 热点专题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2019-10-16 11:28: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科学是关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的感官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能说出眼、鼻、舌、皮肤的作用。

  二、科学探究

  1、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与同学讨论、交流感官的作用。

  三、科学态度

  1、能对用感官观察表达出深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与他人分享交流进行合作学习。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的感官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帮手。

  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共同准备:水果、盒子、闹钟、黄瓜、铃铛、玩具小熊、皮球等物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先猜谜语。上边草,下边草,中间一颗黑葡萄,是什么?东一片,西一片,猜不着,听听看。

  2、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观察苹果

  1、制订计划,你想用什么感官观察?怎么观察?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老师启发,一看二闻三尝。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注意安全卫生。

  2、搜集证据学生开始利用感官观察。给足学生观察的时间。

  3、处理信息。

  4、表达交流。让小组间交流,全班交流。

  5、得出结论:得出各种感官的作用。

  活动二、盒子里有什么?

  分组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

  (三)、应用与拓展

  1、采用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先跟本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

  2、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时启发。

  3、如何正确使用感觉器官

  学生可以从眼、耳、鼻、舌、皮肤各个方面进行交流。

  总结:

  正确用眼:时间不要太长,要休息,不要总看近处的物体。

  正确用耳:不要长时间用耳机,打电话时左右耳轮换。遇到大的声响要捂耳朵。

  正确用鼻:不认识的物体不要随便闻,远离刺激性物体。

  正确用舌:不认识的物体不要随便尝,太热或太冷的东西不要尝。

  正确用肤:不要用手摸太热或太冷的物体。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小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小铁球、球状药丸盒等),白纸,笔。

  教师准备:体重秤,米尺或软尺,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猜一猜:哪根棒更长?

  (教师两手分别握着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让学生判断哪根棒更长?)

  2.怎么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两根木棒并排放在一起,对齐一端,观察另一端;也可以用直尺为标准分别量长度)渗透比较时需要统一标准的意识。

  (二)新课学习

  1.用眼睛观察比较物品

  (1)提供颜色相同但形状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4块积木

  思考:这4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同色(绿色)、同形状积木2块,同色(红色)不同形状积木2块

  思考:这4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你怎么知道的?

  (3)提供更多的积木块,增加比较的灵活性

  2.借助多个感官观察比较物品

  (1)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包括轻重)的玩具球,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这2个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的玩具球和积木块,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这2个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3.总结(重点总结比较方法)。

  4.找我们自己的不同和相同

  (1)学生两人一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例如高矮、胖瘦、说话声音等),再找相同(例如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人的共同特征等)。

  (2)借助工具进行观察比较(例如用笔画出脚的轮廓,用电子秤称量)。

  (三)整理材料、下课

认识感官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感官了)。

  2.观赏视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感官

  我们用什么来观察?

  用哪里来看?——眼睛。(眨眨眼睛)

  用哪里来听?——耳朵。(摸摸耳朵)

  用哪里来闻?——鼻子。(用力深吸一口气)

  什么器官让我们吃出味道呢?——嘴巴(伸出舌头)

  人体大的感觉器官是什么呢?——皮肤(摸摸自己的皮肤)

  整理学生对感觉的已有认识,激发兴趣,引入利用感官进行的观察活动。

  二、眼睛

  用眼睛看,你能找到几种动物?

  1.观察教材中森林的图片,你找到了什么小动物?

  2.这个小动物是什么样的?

  3.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大小?

  三、耳朵

  用耳朵听,你听到了什么?

  1.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雨滴、照相机、小鸟、救护车、沸水、风声、狗叫、课间的吵闹声??)

  2.竖起耳朵,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3.声音好听吗?大声吗?你觉得大概是发生了什么事?

  四、鼻子

  1.你记得什么东西是香的?什么东西是臭的?

  2.你喜欢什么样的味道?

  3.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我们的鼻子?

  4.不认识的东西可以用随便用鼻子去闻吗?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五、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感觉器官也有了不起的功能?

  2.既然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作用,当一种感官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作为课后思考)

  

教案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