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案>导航 > 最新信息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15篇

2025-04-09 16:10: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音乐是童年美的和声,当音符跃动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孩子们的世界便绽放出绚丽的色彩。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以旋律为画笔,为孩子们勾勒出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奇妙路径。®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15篇教案,正是开启音乐课堂魅力的金钥匙。​

1.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篇一


2.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篇二

  《小蜻蜓》

  教学内容: 课型:新授

  唱歌《小蜻蜓》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蜻蜓》,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学生用心倾听歌曲感受三四拍子旋律,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现抒情的音乐情绪,表现自己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2、能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3、通过自编小蜻蜓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

  教学重点: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足音的时值,注意一字多音。

  教学准备:

  音乐课件、琴、碰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我们去郊外看看吧!那里有些什么呢?(蜜蜂、螳螂、桑蚕、七星瓢虫、蜻蜓)

  2、简单了解各种益虫。

  二、新课学习:

  1、师:“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小蜻蜓》,瞧!小蜻蜓看到我们的到来他多高兴啊,听!他们正唱着歌欢迎我们呢!”

  2、初听歌曲《小蜻蜓》,边听边拍手,让同学感受三四拍子的旋律。

  3、师:你觉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轻柔、抒情)

  4、再听歌曲,学生用lu跟着轻轻地哼唱。

  5、按节奏读歌词。

  6、跟琴演唱歌曲,唱得柔和、抒情。注意唱足每个音的时值,更好的体现歌曲的抒情性。

  7、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

  8、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1、师:同学们都见过蜻蜓吧!它有些什么特征呢?你能模仿一下吗?

  2、听歌曲创编动作表演。

  3、师出示碰铃,让学生为歌曲伴奏,可参照图示。

  4、分组表演

  6、分段表演歌曲。

  四、小结下课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蜻蜓一天能吃二十多只蚊子,一年下来要吃掉一千只多蚊子呢!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宁,请爱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吧!

  板书设计:

  小蜻蜓

  1=F34中速优美地

  模仿蜻蜓动作

3.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篇三

  《水族馆》

  教学内容: 课型:新授

  欣赏《水族馆》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比聆听,感受速度、力度、音色等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想象鱼儿、水草在水族箱中轻盈起舞的形象。

  3、通过听、想、演等方法,启发学生踊跃表达自已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聆听,学会欣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去过水族馆?水族馆里有什么?

  2、完整聆听

  完整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波光粼粼的水中世界以及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的形象。

  3、复听音乐

  (1)乐曲的力度和速度中怎样的?表现了水族馆里的什么场景?

  (2)音乐是怎样表现波光粼粼的水中世界的?

  (3)假如你是一条鱼,请你随着音乐在水族馆里自由地游来游去。

  4、对比欣赏

  欣赏《狮子进行曲》与《水族馆》

  5、随音乐表演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创编动作。

  板书设计:

  水族馆

  管弦乐合奏

  小行板

4.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篇四

  “声音的长短”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或生活中的声音,感受声音的长短。

  2、通过恒拍的训练,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3、通过对比的方法,利用长短不同的动物叫声进行组合,初步进行多声部的训练,进一步感受声音的长短。

  教学重难点:

  分辨声音的长短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模仿自已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初步感受声音的长短。

  2、声音的长短

  (1)师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是有长短。

  (2)用相应的线条或图形表示声音的长短。

  3、恒拍练习

  (1)师引导学生将长短不同的动物叫声分类

  (2)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学生声音的长短。

  4、编创活动

  引导学生根据自已的生活经,编创两个或三个节奏练习。

  板书设计:

  知识“声音的长短”

  长 短

5.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篇五

  《野蜂飞舞》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通过聆听使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优秀音乐作品。

  2、通过聆听乐曲,体会速度、力度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逐步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

  3、感受乐曲紧张、激烈的气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乐曲的气氛。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师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叫声的特点。

  2、初听乐曲

  (1)学生安静聆听乐曲

  (2)学生猜猜乐曲名称

  3、揭示名曲

  师简要介绍乐曲

  4、复听乐曲

  感 受乐曲情绪,及语言表述自已对音乐的感 受,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表现乐曲

  学生用自已的方式表乐曲。

  板书设计:

  野 蜂 飞 舞

  管弦乐合奏

6.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大象》,感受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 听唱法学唱歌曲《两只小象》,通过教师范唱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随乐曲(兔子舞)边跳边进室。

  2. 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二、寓教于乐:

  1. 欣赏乐曲《大象》(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应该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并能回答为什么是缓慢沉重的?)

  1) 初听,(完整听全曲)。

  2) 谈谈所听内容;并讨论大象有些什么习性、怎样走路、与小象有什么区别等)

  3) 复听:自由活动:《大象》乐曲,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甩鼻等动作为主;

  2. 歌曲学习:听录音(由乐曲《小象》入歌曲《两只小象》)

  1) 教师范唱歌曲。

  2) 学生模唱学习歌曲。(要有明显的强弱与优美感)

  3)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三、创造表现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四、完美结课:

  学生们学会了《两只小象》,并且为歌曲编创了游戏,课堂任务完成的非常顺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非常浓厚。

  板书设计: 两只小象

  1=F34中速

  三角铁 铃鼓

7.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篇七

  《找朋友》

  教学内容:

  活动“找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同学交往,喜欢并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学习童谣,初步学习用声势参与童谣表演。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同学们会读童谣《找朋友》吗?

  (2)按教课书的方式表演童谣,引起学生的兴趣。

  2、分组学习

  (1)按节奏读童谣

  (2)学生分组,一个按节奏读童谣,一个组跺脚。

  (3)两个组合作读童谣并参与表演。

  (4)学生能同时完成读童谣、跺脚、拍手。

  3、合作表演

  (1)学生围成一个圆圈,一位同学站在中间。

  (2)全体学生拍手、跺脚,中间的同学在圈内随节拍拍手转圈。

  4、创编表演

  学生分组创编其他动作。

  板书设计:

  找 朋 友

  童 谣

  介绍朋友

8.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篇八

  《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内容: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1.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

  教学重难点: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准备:

  CD

  教学过程

  (一)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1.在教师指导下将歌曲集体演唱一遍,使学生感受节奏、速度和情绪。

  2.教师给出节奏卡片。

  学生分组按节奏拍手练习。

  3.每两人一组发给碰铃和响板,按卡片上的节奏练习。

  4.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舞家娃娃真幸福》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听歌曲的录音。

  2.学生四人为一组学习彝族集体舞的走步与拍手。

  3.教师引导每组学生随歌曲跳简单的彝族集体舞。

  4.教师请出跳得较好的学生作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励其他学生。

  5.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的彝族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大方地跳给爸爸和妈妈看,并能在家里寻找一件能敲击出清脆声音的物件,制作打击乐器。

  板书设计:

  彝家娃娃真幸福

  中速欢快地

  彝族舞蹈

9.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篇九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 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3.听赏歌曲《吹芦笙》。

  教学目标:

  1.能有兴趣地听喜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3.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声独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 请几级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笠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 dang dang dang dang

  响板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板书设计: 我爱家乡 我爱祖国

  中速优美地

  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10.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篇十

  《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内容: 课型:新授

  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一)听赏《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

  板书设计:

  国旗国旗真美丽

  1=C24中速亲切地

  响板 碰铃

11.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篇十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记住歌的词曲作者。知道听到国歌时的视仪:肃立致敬,行注目礼。

  2、能跟着录音轻声哼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初步记忆乐曲主题,能听出主题旋律。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视频,引出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欣赏《中华人国共和国国歌》

  (1)欣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老师带领朗读歌词,解决难读的字词。

  (3)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创作的时代、词曲作者。

  (4 )随录音轻声哼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欣赏乐器演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让学生感受铜管乐器的雄壮有力。

  (2)提示音乐是有弦乐器和管乐器、打击乐器合奏的,由于弦乐的加入,使得音色更加丰富。

  (3)简要介绍演唱或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的礼仪,教师示范。

  (4)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场合要演唱或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4、模拟升旗场景。

  5、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

  (1)导入

  (2)教师出示《我爱北京天安门》主题旋律谱,并范唱。

  (3)跟老师模唱主题旋律。要求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不喊唱。

  (4)欣赏木琴独奏《我爱北京天安门》。

  6、检测评价

  教师播放两段音乐,请学生分辨哪段音乐是木琴演奏的。

  板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我爱北京天安门

  齐唱 木琴独奏

12.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篇十二

  活动“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寻生活中的声音和对强弱的理解 。

  2、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

  教学重难点:

  用材料创造声音

  教学准备:CD、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

  1、复习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进一步启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并分辨强弱。

  2、探索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

  3、利用材料创造声音

  分组创造声音:

  把创造出的声音分组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活动“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强f 弱p

13.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篇十三

  《大鼓和小鼓》

  教学内容:课型:新授

  1、知识“声音的强弱”

  2、唱歌《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分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以更好地塑造歌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学生唱准高低不同的音。

  教学准备:

  CD

  教学过程:

  1、知识“声音的强弱”

  (1)播放强弱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分辨声音的强弱。

  (2)认识力度记号。

  (3)将学生分组,为学生设置情景,表现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1)听辨声音

  聆听大鼓和小鼓,说说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何不同?

  (2)聆听范唱

  初次聆听 ,感受歌曲欢愉的情绪。

  再次聆听 ,随歌曲在“咚咚”“嗵嗵嗵”处跺脚、拍手。

  (3)学唱歌曲

  师分句教唱歌曲

  歌曲中有大跳音程,老师可用手势辅助学生唱准。

  第一句的第二小节、第四小节之后可以换气,而第二句尽量不换气。

  在学唱过程 中,老师就随时提醒学生注意下正确的演唱姿势,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4)表现歌曲

  师启发学生分组为歌曲设计强弱不同的力度,试试哪种力度更适合表现歌曲音乐表象形象。

  边唱边唱,边用声势动作伴奏。

  分小组边唱歌曲边列队行进。

  板书设计:

  大鼓和小鼓

  1=F 24中速

  强 f 弱p

14.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篇十四

  《唱歌布谷》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不喊唱。

  2、初步感受3/4拍歌曲的韵律。

  3、学习正确的演唱姿势,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的演唱歌曲及正确的演唱姿势。

  教学准备:

  CD

  教学过程:

  1、导入

  (1)老师播放布谷鸟的声,学生聆听并模仿。

  (2)老师范唱“5 3 0 ”导入。

  2、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老师提问;歌曲表现的内容?

  (2)再次聆听歌曲范唱,感受3/4拍歌曲的韵律。

  (3)老师分句教唱歌曲

  (4)学生聆听录音伴奏,分小组演唱歌曲。

  3、演唱姿势

  (1)老师示范正确的演唱姿势,简要讲解歌唱呼吸的方法。

  (2)学生模仿,老师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 的歌唱习惯。

  4、表现歌曲

  (1)第一、第二小节第三拍的四分休止符,好不换气,应在第二小节之后再换气,尽量做到声断而气不断。

  (2)声音应唱得富有弹性。

  (3)注意第二乐句就唱得边贯,后半句是前半句的上行模进,;力度可以稍强。

  (4)设计简单的动作,边唱歌曲边表演,以更好地表现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板书设计:

  布谷

  1=F 34中速稍快愉快地

  自然声音不喊唱

15.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篇十五

  《大雨和小雨》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上学歌》

  2、让学生感受上学时心情愉悦心情。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4、能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音效,与小组同学合作编创表演。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并能够掌握2/4拍的强弱规律。

  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准备:

  CD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上学歌》,感受歌曲情绪。

  2、学唱歌曲《上学歌》

  (1)聆听歌曲范唱

  (2)老师分句教唱歌曲

  3、聆听、辨别声音

  老师播放雨的音效,请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

  4、表现歌曲

  (1)请学生注意分辨大鱼和小雨的声音又什么不同。

  (2)老师提示学生:注意曲谱上方的雨滴图示,大雨的声音应该怎 么唱?小雨的声音应该怎样唱?

  (3)学生分组边唱边模拟音效伴奏。

  (4)完整演唱歌曲,并用模拟音效或编创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板书设计:

  大雨和小雨 上学歌

  1=C 24中速

  文思词曲 集体词曲

教案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