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件>导航 > 热点专题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件集锦【三篇】

2019-10-16 10:16: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好的课件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课件,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分享的幼儿园中班科学课件集锦,欢迎阅读与借鉴。

  
长高的秘密

  【活动目标】

  善于观察,发现自己长高的秘密。

  乐于思考,探索自己长高的秘密。

  学会科学合理膳食,合理作息,帮助长高。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重难点】

  发现长高的秘密,知道长高的有利条件。

  拥有健康观,养成不挑食,爱锻炼,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长高的秘密》,成长变化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探索

  师:明明有一天发现自己的裤子不能穿了,很惊讶,小朋友们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幼:明明长高了,裤子短了,所以就穿不了了!

  二、说一说(我们自己长高的表现)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自己长高了呢?你怎么发现的?

  幼:我的裤子,衣服变短了,我的个子高了啦,我比谁谁谁更高啦……

  三、比一比(谁长的高?)

  ①看图片,比高矮

  ②小朋友们来比一比高矮

  通过比较发现每个人的高度不同,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为什么他会比我高呢?”

  四、猜一猜(高矮不同的原因)

  一日生活中,孩子们朝夕相伴,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不难说出每个孩子生活习惯的不同,如,某个不高的孩子会挑食,不睡午觉,不爱运动等

  教师总结: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习惯有助于我们长高,我们小朋友以后要尽量不挑食身体棒!多运动变强壮,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些都会帮助我们长高呢!

  五、为成长制定计划

  和小朋友一起制定成长计划,并告知父母,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健康成长!

  

照镜子

  活动目标

  1、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引导幼儿寻找大自然中的镜子。

  3、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的兴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月饼盒、水盆、杯子、凹面镜、凸面镜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镜子的特征及用途

  1、教师:今天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有趣的东西,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摸它是什么?

  2、摸上去感觉怎么样?(滑滑的)你觉得那是什么东西?

  3、(出示镜子)这是什么呀?

  4、它可以用来干什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镜子?

  5、你还见过哪些不一样的镜子?(凹面镜、凸面镜等)

  二、探索发现生活中的镜子

  1、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说出了那么多的镜子,那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也可以当作镜子?(讨论)

  2、请小朋友到活动室里去找一找。(音乐)

  3、提问: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也可以当作镜子的?(幼儿介绍)

  4、除了我们找到的还有没有?(举例:眼睛)

  三、游戏:照镜子

  1、教师:请小朋友和我玩照镜子的游戏,你们做我的镜子(教师做动作,幼儿跟做)

  2、随音乐做照镜子的游戏。

  

切开后的水果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水果横切、竖切时会呈现不同的形态。

  2.能细心观察、大胆猜想,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三块展示板(见图1、2、3),各种水果,实物投影仪,背景音乐。

  2.学具:人手一张记录表,若干水果的切面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苹果、香蕉、猕猴桃、梨……)

  师:如果我要把梨分成两半,可以怎么切?切开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标记表示竖切,见图1。)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感知:比较梨的两种切面形态,理解“切面”的概念。

  1.观察梨的竖切面。

  师:“|”这个符号表示把梨竖起来切。你们看看切开后的梨是什么形状。(椭圆形。)

  (教师将切开的梨放在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

  师:仔细看看里面还藏着什么?(种子。)数数有几粒种子?它们是怎么排列的?种子长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说出梨核,并观察梨核的形状。)

  师:我们看到切开后的梨面上有梨核和种子,这个面可叫作水果的切面。

  (以“竖切”引入主题,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关注水果的切面形态,同时形象地理解了“切面”的概念。)

  2.观察梨的横切面。

  师:除了从上到下竖切,还有什么不同的切法吗?(引导幼儿说出横切的方法,同时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一”标记。)

  师:如果把梨横着切会出现什么样的切面呢?会和刚才竖着切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切面的形态。)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横切的方法,激发了幼儿探索水果横切面的兴趣。幼儿通过观察与比较,大胆推测和假设,产生了探索和验证自己想法的愿望,这为后面的探索活动作了铺垫。)

  师:究竟谁猜对了呢?我们还是切开来看一看吧!(教师操作演示,并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画出相应的简笔图。如:看,变成什么形状了?<圆形。>再仔细看看里面的梨核像什么呀?<小花。>数数有几片“花瓣”?每片“花瓣”里藏着什么?<种子。>比比种子的数量和“花瓣”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一样多>)

  (在对水果横切面的观察感知中较为自然地整合了形、数量、空间等方面的数学知识。)

  3.比较竖切面和横切面的不同。

  师:竖切和横切出来的切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从外形轮廓、梨核、种子三方面寻找不同。)

  (二)猜想验证:分组探索不同水果的切面形态。

  1.明确操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水果,有苹果、猕猴桃、香蕉,等会儿请你们每人选择一样水果,猜猜把它竖切和横切后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把你的猜想用画画的方式记录在表格里。

  (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水果,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入,让幼儿大胆猜想,这是对幼儿现有知识经验的挑战.幼儿的求知欲就在这种寻根究底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

  2.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教师观察指导(见图2)。

  3.交流猜想结果。

  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猜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如,(香蕉组侧重从外形进行猜想)香蕉竖切后是什么样子的?横切呢?(猕猴桃组侧重从种子的排列进行猜想)看看猕猴桃组的记录,你同意谁的猜想?(苹果组侧重从苹果核的形状进行猜想)你们觉得什么地方难猜?

  (这种提问方式既避免了拖沓,又突出了重点。)

  4.切开水果验证,并请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绘画记录。

  5.组织幼儿交流观察结果。

  如,香蕉组重点讲外形变化和种子退化,猕猴桃组重点讲种子排列,苹果组重点讲核的形状。

  (三)游戏拓展:配对找朋友。

  1.明确操作要求。

  师:(在展示板上出示草莓、菠萝、哈密瓜、橙子、无花果、猕猴桃的完整图片,见图3。)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配对找朋友”的游戏。请你们每人在篮子里选一张图片,看看是什么水果的切面,然后找找它的另一半,找到后和你的好朋友手拉手一起把图片贴到相应的表格里。

  (此环节是活动的拓展延伸。六种不同的水果代表了不同的难易层次,幼儿在操作时需要排除颜色、形状的干扰。结果草莓的配对正确率较高,哈密瓜、菠萝、橙子的配对正确率较低,无花果配对难<因为幼儿不常见到这种水果>。虽然展示板上有猕猴桃图片,但我并未提供幼儿操作用的小图片,它只是作为一个干扰因素。)

  2.在《好朋友》音乐伴奏下。

  幼儿每人找一水果的切面图片进行配对找朋友。

  3.讲评。

  师:你们找到的是什么水果,它是怎么切的?切开来的样子是怎样的?

  (这个环节需要幼儿逆向思维,相对于上一环节来说难度有所提高。采用“找朋友”的游戏形式,既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又有效提升了幼儿的观察、判断、合作能力。)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你们发现了很多水果的秘密,老师就把这些水果奖励给你们,一起品尝吧!

  (来源:江苏常熟市琴湖小学幼儿园)

  活动反思:

  由于本次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对吃也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

课件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