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物理》考点梳理
1、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或观测者或两者皆相对介质运动时,使观测者接受到的波的频率有所改变的现象称多普勒效应。
设波源、观测者的运动发生在二者连线上。若波源的频率为u,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为U,观测者相对介质运动的速度为vB(按近波源为正,背离波源为负),波源、相对介质的运动速度为Vs(接近观测者为正,背离观测者为负);观测者接收到的频率为ν’。
应该注意:
(1)若观测者与波源的运动并不沿着两者的连线,则分别将其速度在连线上的分量作为vB、Vs的值代入以上各式即可。
(2)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的共同特征。不仅机械波有多普勒效应,光波也有多普勒效应。因此,对于运动中的物体进行光学测量,多普勒效应的影响是必须加以考虑的。
2、声波、超声波、次声波
如果波源在弹性介质中所激起的纵波的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就能引起人的听觉。在这频率范围内的振动称为声振动,由声振动所激起的纵波称为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机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机械波叫做次声波。声波是机械波。机械波的一般规律在这里均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