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无论孩子在哪个学校,只要认真学习,后的结果也不会差。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好学校给孩子创造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及孩子的社交关系,是一般学校不能比的。
因此早早老师建议家长们,在给孩子择校的时候,可以参照以下七个原则:
原则一:特色原则
与中学相比,小学特色相对比较多样。家长在择校时,要结合自己孩子的兴趣和期望,尽可能让孩子的天分得到充分发展。
原则二:快乐原则
小学是孩子整个学习生涯中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它奠定了孩子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及身体基础等,但是不能因为它的重要性而使孩子失去成长的快乐。
因此,择校的第一原则是快乐,如何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得到满满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原则三:氛围原则
小学阶段学习的基本上都是基础学科知识,孩子只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后取得的成绩差距也不会很大,这与初中、高中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小学阶段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是高于普通学校的,随之学生也要承担一定的压力,所以家长在择校的时候也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尽量让孩子轻松、愉快的学习。
原则四:亲近原则
家长们在择校的时候都希望能认识学校领导,如果先前就是认识的熟人或者老乡,那么孩子在上学期间无形之中会得到很多帮助。
一位张姓家长表示,他家孩子在的小学,数学老师是自己的大学同学,关系也不错,因此小孩在上学期间得到很多照顾。
原则五:升学原则
在一些家长看来,小学上是为了顺利升入初中。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孩子属于户籍生,还有一些区现在的升学政策是对口直升。对于这些实行对口直升的区域,家长要留意它对口哪个初中。
如果担心初中派位到不好的学校,打算将目标定为民办初中,就应该早做准备,课内成绩好是不够的,可以多参加一些课外拓展和各类比赛,提前为面谈民办学校做准备。
原则六:发展原则
家长选择小学,有时并非完全是为了小孩本人,也有可能为了家长自身发展的需求而主动择校。
有一位姓黎的妈妈,小孩一两年就要进行转校,而转校的目的完全不是为了孩子,而是家长本人是做保险的,希望通过孩子的转校,参加不同学校的家长委员会,认识一批家长,拓展自己的客户资源。
这种动机不纯、利益导向的择校行为,很容易伤及孩子,虽是少数人使用的方法,但家长们也要注意。
原则七:多元原则
家长都希望上,但什么学校是则难以说清。小学应该做好三种教育、培养三种能力。这三种教育分别是素质、德育、兴趣,而三种能力分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方法。选择小学,应该从这三种教育和三种能力来综合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