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件>导航 > 最新信息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化石鱼》

2019-06-17 10:54: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语文学习动力;情注文本,感受语文体温,则可以让语文学习成为生活需要。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分享的北京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化石鱼》,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10个生字及指定词语,写好“答案”二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金鱼与化石鱼、河公公之间对话的有趣。

  3.知道化石鱼是鱼类的祖先,激发探索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体会不同标点表达的语气不同。

  教学难点:

  1.体会小金鱼与化石鱼、河公公之间对话的有趣。

  2.在田字格中正确、端正地写好“答案”二字。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PPT使用】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化石鱼》,一起来读读课题。

  1.复习词语。

  师:文中的词语是不是都认识了呢?让我来考考你。

  (1)出示:岩石(齐读)图片出示:一()岩石——师:快看看,怎么填啊?

  (2)出示:原来、所有、祖先、四亿多年师:这会有4个词语一下子都跳出来,请你和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谁全能读正确?师:全对的请举手,真棒!

  (3)出示:附近、稀奇、假鱼、答案师:我这里还有一些词语呢,它们不仅笔画多而且还容易读错!你们可要睁大眼睛仔细看啊。

  ①附近:师:它们都是几声?(非常好!)一起读“附近”师:哪条小金鱼,愿意游到我的附近啊?——这条小金鱼,快游过来吧!(真是一条可爱的小金鱼)师:通过它的表演,我明白了,原来附近就是周围的意思啊!快和你附近的同伴读读这个词。

  ②稀奇:男生读读这个词。

  ③假鱼:女生读读这个词。

  ④答案:一起读。师:真棒!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全都认识了。

  2.整体感知。【白板使用】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上节课我们已经读过这个小故事了,现在请你再好好读读,一会儿看谁能够清楚地说给大家听。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选择词语说说课文意思。

  师:还记得它们吗?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指名说说)

  (3)理解“稀奇”。师:当小金鱼看到化石鱼的时候为什么会觉得“稀奇”啊?

  二、感悟课文2—5段。

  师:看到这样少见的奇怪的鱼,小金鱼都和它说了些什么呢?快读读课文2—5段,用横线画出小金鱼说的话。

  1.学生自读课文2—5段,用横线画出小金鱼的话。

  2.学生反馈。

  3.指导朗读:

  (1)出示:你是谁呀?为什么不和我一起游?

  ①(指名读)哪条小金鱼快来说说,第你是怎么问的?听出来了,你感到很奇怪。

  ②(小组读)这组的小金鱼也来问一问。

  ③(同伴读)看看这两句话都是什么标点?对呀,小金鱼从来没见过这么奇怪的鱼,所以想问个明白,快和你附近的同伴互相问问。

  ④(齐读)大家一起来问问。师:尽管你们都想问个明白,可是化石鱼……

  (2)出示:你是谁呀?叫什么名字?

  ①(自己练读)那你们又问它什么了?这和上的语气一样吗?从哪知道的?

  ②(指名读)强调“一定”是呀,小金鱼可不仅仅是想问个明白了,它这是一定要打听清楚,因为它的好奇心越来越强了,那该怎么打听呢?你是一定要打听清楚吗?我可没有听出来啊。(范读)

  ③(齐读)大家一起来打听清楚吧。师:小金鱼快告诉我,当你问完化石鱼的时候它是什么样子啊?

  ④(游戏体会)听你这样一说,我想到了一个游戏:木头人。我们一起来玩吧。

  ⑤(齐读)我刚才看到好多同学还真是一下也不动,想想自己刚才的样子,化石鱼是不是也像你们一样只坚持了很短的时间呢?对!化石鱼是始终一下也不动,该怎样读它当时的样子呢?

  (3)结合板书小结化石鱼是假鱼的原因。师:你们问了化石鱼两次,它始终是一下也不动。遇到这样的鱼,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啊?(生1:这条鱼怎么和我见过的鱼不一样啊?生2:这条鱼的尾巴怎么不摆啊……)

  (4)出示:哈哈!我知道啦,原来是一条假鱼。

  ①(齐读)所以这时你说……

  ②(同伴读)快看看这是什么标点?那该怎样读啊?快和附近的同伴读一读。

  ③(齐读)我已经看到小金鱼高兴的表情了,我们一起来高兴地读一读。

  (5)检验学生了解情况,进行说话训练。

  ①练习“因为...所以...”的句式。师:我来采访一下,小金鱼,你们为什么以为化石鱼是假鱼啊?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说。②小结学生语言。师:哦,我明白了,因为你们没有见过这样奇怪的鱼,所以你们以为化石鱼是假鱼。是这样吗?

  三、感悟课文6—9段。

  师:可是为什么后来又说它是真鱼呢?

  1.学生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小金鱼的话,用曲线画出河公公的话。师:河公公又和这条好奇的小金鱼之间说了些什么呢?请你继续读读6—9段,用横线画出小金鱼的话,用曲线画出河公公的话。

  2.学生反馈。

  3.读懂河公公的话。

  ①自己读读河公公说的话,想想你知道什么了?预设:不是假鱼是真鱼——真是会读书的好孩子。它是小金鱼的祖先——看来你读懂了河公公的话。它是小金鱼ZUI老ZUI老的爷爷——这ZUI老ZUI老的爷爷距今已经有多少年啦?——看来你们都明白了河公公的话了。

  ②(齐读)快把河公公的话读给大家听听。

  ③(男女生比读)想想河公公这么大的岁数了,它的话应该怎样读啊?男生读读,女生再读读。恩,有点河公公的意思啦。

  ④(同桌分角色读)同桌之间一个当河公公,一个当小金鱼,互相读读它们的话。

  ⑤(小组展示读)哪组给大家读读。

  4.看视频了解。师:河公公的话到底是不是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

  5.小结:原来河公公说的都是真的,小金鱼找到正确的答案啦,这距今四亿多年的化石鱼就是它的祖先。

  四、学习10段。

  师:此时,小金鱼望着这条化石鱼越看越觉得有趣,它要把这件事情告诉所有的朋友。

  五、回顾全文。

  师:多有趣啊!让我们再来好好地读读这篇课文吧。

  六、指导书写。

  师:小金鱼终于找到了的答案,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生字吧。

  1、自学笔顺。同桌之间一起说说这两字的笔顺。

  2、集体书空检查笔顺。右手书空,我们一起说一说。

  3、强调注意地方。想把这个字写漂亮,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呢?

  4、师范写。有了你们的提醒,我想这两个字一定会些漂亮的。

  5、学生描红一个,写一个。自己描红一个,写一个。

  6、反馈评价。

  7、自己再书写一个,同学之间互评。

  七、板书设计。

  尾巴不摆

  化石鱼眼睛不动有趣祖先

  嘴巴不张

  

篇二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析化石鱼前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3、理解诗歌通过象征手法,感悟人生的哲理。

  教学重点:

  1、分析鱼化石前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2、理解诗歌通过象征手法,感悟人生的哲理。

  教学难点:

  1、分析鱼化石前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2、理解诗歌通过象征手法,感悟人生的哲理。

  教学方式:

  诵读式、讨论式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化石鱼,英文名称[ichthyolite].鱼化石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①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几亿年前),江河湖海中生活着鱼。

  ②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水底空气被隔绝,又有泥砂覆盖,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③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盖的泥砂越来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

  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且十分坚硬,这就是“化石鱼”。

  二、导入新课

  三、检查预习

  四、作家作品

  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é)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五、新课学习

  艾青的《化石鱼》是一首哲理诗。艾青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且通过象征手法,用鲜明生动的意象、朴素平凡的语言,道出了ZUI普通、ZUI基本的人生哲理。

  1、全诗共7个段落,在诗意上可分为几部分?

  全诗共七节,在诗意上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层(第1节)写鱼的生命之舞

  第二层(2节)写鱼生命毁灭的悲剧。

  第二部分(3、4、5节)写鱼化石的形态。

  第三部分(6、7节)写诗人从鱼化石获得的领悟并提示的人生的哲理。

  2、研讨

  第1节:找出诗中描绘鱼在形成化石之前的形象的词语,这与下文有何关系?

  第2节:采用“你”的第二人称,诗人的视角发生了转换;如何理解“失去自由”?

  第3节:鱼化石是怎样被发现的?

  第4节:后两句该如何理解?“沉默”“不能动弹”鱼的感受?

  第5节:简析“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第6节:凝视中感悟到什么?

  第7节:表明作者怎样的态度?

  3、总结,同时简介写作背景。

  1957年,诗人被无端地打成“右派”,从此便被无情地埋没二十年,不仅不能发表作品,甚至连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都被剥夺了。诗人从社会上消逝了。到1978年,诗人复出之后,不能不对这漫长的痛苦生活作深入的思考。正是在这种深入的思考之下,诗人在鱼化石上找到了流溢之口。鱼化石的形象和诗人心中的思绪相撞击,使诗人产生了灵感。因为鱼化石的形象能极贴切地表达诗人的思绪。当然,要通过鱼化石来表达自己的思绪,要表达得生动感人,不仅要对自己内心的思绪有准确把握,还要对鱼化石的形象有准确把握,并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而诗人正是具有这种把握能力的高手。

  六、课堂总结

  1、善于把象征性的抒情同哲理性的思辨结合起来,抒发对生活对生命对人生的真知灼见。具体到本诗则是用哲理性的诗句统领全篇,使象征性更加明朗;同时又用富于启示性和暗示性的生动意象和鲜明形象,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引导人们探索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真谛。

  2、借物喻人3对比手法

  七、课堂巩固

  八、布置作业

  教学巩固:

  1.第一节写鱼儿生前自由、活泼、快乐的生活,这对后文有何作用?

  2.第四、五节诗的含义是:鱼化石失去了,不得一才沉默;鱼化石失去了,不得已才静止不动。其内心极为。

  3.纵观全诗,点明中心意思的是哪一节?

  4.这首诗告诉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哲理?

  5.全篇写法怎样?

课件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