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件>导航 > 最新信息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水乡》

2019-03-28 10:43: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分享的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水乡》,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水乡的美。

  3.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水乡》一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忆一下,按照浏览的顺序,围绕江南《水乡》都讲了哪些内容?

  板书:

  船舱(窗口)堤岸、田野、村落拱桥河面上

  这么多的景色,你想看的是哪一处呢?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水乡景色,多读几遍。(整体入手,自由读)

  汇报:

  第一部分:

  那么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首先我们来到是船舱这一部分。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仔细听,这一部分内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个词语、哪个句话体会到的?

  1、别致:新奇;别有情趣。小巧精致,精美别具风格、特点

  从哪里可以看出其“别致”(与众不同)呢?大家在什么地方见过折扇?书画作品中、仿古建筑中等

  导:这种仿古的窗口增添了几分古色古香的神韵,更增添了作者浏览水乡几份雅兴。(还有我们后面要提到的特色建筑,这种保存完好的原生态景观让后人叹为观止。)

  2、嵌:把东西填镶在空隙里:~入。镶~。

  外面的美景与窗框浑然天成。

  3、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想象这幅水墨画的是什么样子?)

  天然:顾名思议,没有任何人工的修饰。

  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

  导:无论从窗里看人,还是别人在窗外看你,都是一幅风情画!

  指导朗读:(体会意境之幽、美)个人读,齐读

  4、体会:船在前进,画面在移动,有趣的是烟雨迷蒙,使不断变化的景色若隐若现,似真似幻。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似真似幻:

  导:这种景致在船的行进中不断地变化,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再指导读:(体会变化之美)

  第二部分

  导:作者还没有尽情欣赏水乡美景,乘船之时就已经被深深地陶醉了。跟随作者的脚步,我现在来到“堤岸、田野”,这里又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的词、句说说你的体会?

  1、堤岸树的种类多

  2、田野的颜色多

  3、人也很美(自古以来,江南就出才子,就出美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雾霭迷蒙:雾气迷蒙

  导:绿色的堤岸、彩色的田野、勤劳质朴的姑娘,这种人景合一的秀美

  指导朗读(体会和谐之美)

  第三部分

  导:一个“接着”过渡词,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绿树环绕的村落”

  指名读,江南水乡的村落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的词、句来回答?

  1、喜鹊尾巴似的屋檐I(村落:村子、部落)

  独特的建筑透露出淳朴的民风民俗

  2、大嫂、一群鸭子

  人、动物与美景的相得益彰

  指导朗读(指名读)

  第四部分

  导:作者一路乘船顺流而下,我们又看到了“石拱桥”,谁愿给大家读这一部分,

  汇报,这一部分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词句谈一谈你的体会。

  1、倒映:

  2、比喻句

  3、穿着特色服装的老牛倌

  小结:一座石拱桥,一轮明月留下了多少“小桥流水”的美好传说。

  第五部分

  导:过了石拱桥,就来到了开阔的河面,自由读这一部分,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谈一谈河面这一部分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拖驳:由拖轮或汽艇牵引的驳船.

  罱泥船:罱泥的农事一景,民间一俗,在启海农耕的一席地位不可埋没。罱泥垩田,有利于土壤的更新,土质的良化,如今土地的高“化”(肥),会使土质碱化、硬化而恶化。罱泥,实乃洁沟利渔之道,肥田沃土之举,

  1、比喻句:河水碧绿碧绿的,像千万匹被风吹皱的绸缎

  抓住:千万吹皱绸缎来理解

  2、船的种类多,突出这里繁忙与热闹

  为什么这样多,猜想一下。(体会江南人民为创造幸福生活而辛勤劳动,激发学生热爱江南水乡之情。)

  3、体会比喻句:像一条穿云破雾的长龙

  指导朗读:齐读(突出热闹与繁忙)

  第六部分

  指名读这一部分,谈一谈这一部分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1、落实两个“又是”

  小结:也就是,不是起初看见那个堤岸、田野......美丽的江南水乡到处是绿色的堤岸、到处是彩色的田野,到处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可谓是一步一景,景景各不同呀。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争先恐后地跃入作者的眼里,正如文中结尾处一词概括得精辟:

  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小结:真是太美,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质疑:水乡,顾名思义到处都有水的地方,水让这个千年古镇充满生机,散发着活力。

  就连作者乘船时,下起的细雨,作者都那么陶醉。谁能读一读第自然段。哪一句给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想多呆一会儿?(体会细雨的柔和朦胧,带给人的凉爽与舒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连江南的细雨都让作者如此这般如醉如痴,真是景不醉人,人自醉呀!

  总结板书:江南水乡,

  因为有了淳朴的小镇,而多了一份典雅;

  因为有了圆形的石桥,而多了一份厚重;

  因为有了别具一格的乌篷船,清澈的溪水,而多了份柔婉与灵性;

  江南水乡,

  因为有了它们,增添了那么多神韵;

  增添了那么人对他的喜爱、心弛神往(板书)

  作业:

  江南水乡是这么美,每年来旅游的人国内有上千万,国外旅客也有几十万,请你根据课文内容的描述,结合查阅的文字、图片资料,给水乡一文写一段导游词,要突出出水乡的特点。(字数要少而精)

  

篇二

  一、单元分析

  这单元的主题是“名园•水乡”,这一组课文选取了不同的角度,既游览了名园,又展示了祖国南北各具特色的风光,表达了“名园风情”的鲜明主题。可见长春版教材内容的多元化、立体化的特点。而且每一篇文章都极具代表性,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二、课例分析

  《水乡》一文意境非常优美,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把江南水乡秀美迷人的景色作了尽情的渲染,让读者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由此产生无限眷恋之情。

  1.选编此文,编者意在展示江南水乡的风情,同时赞扬江南人勤劳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语文课标明确了中年级的阅读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依据课标及教材,结合学生探究欲望强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几点为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4)在品词析句中体会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巧妙,感受作者热爱江南水乡之情。

  4.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有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三、寻觅中走近江南

  面对这样一篇文章,对于没去过江南的我来说,太缺少亲身的感受了,但如何才能领略到江南水乡的别具一格,如何体会到江南水乡的无穷韵味呢?在不尽的思索中我一遍又一遍读着课文,又上网查询资料的过程中,江南水乡鲜活于我心中,“江南”就是美丽灵秀的代名词。

  1.“水乡”是指河流、湖泊较多的地区。本文指的是江南水乡,在长江以南是指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然而雨中赏江南美景,更平添了几许风采与神韵。下面请各位评委老师乘上去往水乡的船,让我们随同作者的视线与文字,一起走进烟雨迷蒙的江南:从堤岸、田野、村落、拱桥等方面细细品味江南风韵。

  (1)乘船靠窗而坐,从窗口往外望去,外面的景致嵌在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这江南水乡就是绵延不绝的画卷,婀娜多姿。

  (2)再看沿河两岸,绿意扑眼而来:绿树环绕着清水,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有我们熟悉的垂柳、白杨,水杉、刺槐在北方并不多见,桑园、竹林更是江南特有呀!品种齐全的树木展示着江南自然的无限风光;彩色的田野也让人赏心悦目:金黄的菜花,彩霞般的紫云英,翠绿的麦苗……景中有人,人在景中,田间一片繁忙的景象。

  (3)随船来到村落:“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的写照。古民居的风韵,美的可以入画。那有着浓郁江南风情的青瓦顶白灰墙的房子,一座座一排排,或倚山而建,或依河而建,强烈的青白对比,让人感觉到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犹如酣畅淋漓的书法,浓墨重彩地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写意画。

  (4)水是江南的血脉,桥便是江南的骨架。石拱桥倾斜在清澈的河面,半圆的桥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轮圆月,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

  (5)水乡自然是船的世界,乌篷船是水乡的精灵,更是水乡的风景。还有摇橹船、木船、罱泥船、农用水泥船、放鸭船……河面上舟来船往,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此时,对江南美景的向往,对江南人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此时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文中这句话的含义。徜徉与江南水乡,品味这里的民俗民情,是一种梦境,是一种情趣,更是洗涤心灵的文化之旅。作者以清晰的层次布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以优美的画面构图,带领我们饱览了江南美景。

  四、赏析后教学水乡

  这么美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去领略去感受呢?有专家说过:一堂语文课留下的应该是“语言”、“形象”和“情感”。那么本节课的教学,我将遵循这样的理念,将这三者有机结合,把握四条主线进行教学。

  (一)品语言赏江南

  1.诗词朗读,创设情境:在《忆江南》或《清平乐•村居》的朗诵中走进恬静的江南。

  2.以读代讲,“读、思、议、赏、述”五步教学法。信息技术手段的恰当运用,使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既欣赏江南风光,又生热爱之情。

  (1)读:整体读文,找出作者描写的具有水乡特点的景色。学习作者有序描写的方法,并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2)思:默读课文,批划出描写这些景物特点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巧妙。

  (3)议:组内、班内品评重点句子,重点是三处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4)赏: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重点部分配以音乐和画面。

  (5)述:当导游,口述水乡之美,学以致用。(播放影音资料)

  (二)读人物赞勤劳

  1.浏览课文,找出体现江南人勤劳不息精神的句子。

  2.启发想象“河面上这么多来往的船只在干什么?”

  (三)比景色深感受

  1.江南民居雕刻装饰极为繁多,但色彩淡雅;北方民居色彩绚丽。

  2.水路,街巷呈不规则的网状履于民居之中,与之相映成趣,形成了江南民居别于北方民居的独特风味。

  3.江南山水的婉约,北方山水的壮美。

  (四)留作业再体味

  1.根据课文,编写一首赞美江南的小诗。

  2.设计导游词。

  3.依据课文为江南水乡配一幅画。

  4.选择背诵文中的精典段落(至少一段)

  5.课外阅读,请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水乡的诗文读一读,了解水乡更多的美。

课件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