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们浓郁而淳朴的乡村生活,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自由、愉快、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自由、愉快、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准备:
《忆江南》视频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燃情
一首《忆江南》又把我们的思绪带入了江南,带到了江南的乡村,熟悉的画面又回来了,(出示画面,师和生吟诵课题,板书课题)配乐诵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孩子们都在忙碌什么呢?板书:赤足漫步油光土扯青草放牧野炊睡
二、品读悟情
光着脚丫走路也能有趣?读读课文,有趣在哪?(自由读)
(一)赤脚走
有趣吗?指读。
出示课件:“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
谈感受。
一读:作者说,乡村的泥土比他舒服多了:太阳暖暖的照着,风儿暖暖的吹着,那湿湿的、软软的、油光光的泥土也变的暖暖的了,光着小脚丫踩上去,那感觉好舒服呀,你能读出舒服的感觉了吗?指读。
二读:呀,带着温度的泥土冷不丁从脚趾缝里冒出来,光滑的像什么?(泥鳅)这该怎么读呢?指读。
三读:他读得怎么样?刚才他没关注“冷不丁”什么意思?(突然地、冷不防的)像泥鳅一样滑的泥土冷不丁的从你的脚趾缝里冒出来,你什么心情?(意外的惊喜),所以,读的时候“冷不丁”要读得快点重一点,谁来试试?指生读。
点击课件:“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
括号里加上个语气词,读起来会更有感觉,看看加什么好呢?(哇、呀、哎呀、嘿、哈哈)
过渡:真舒服呀,光享受可不行,他们还有任务呢?
(二)放牧
请默读课文7-11自然段,细细品味,看看字里行间你都感受到什么了?
1.“折一根韧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
你真会读书,不仅注意到了“折、削、吹、挥”这一连串的动词,还透过这一连串的动词体会到了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心情。理解了文字的含义,真了不起,读一读好吗?指生读。
2.“随后,我们跟在鸭子、羊儿后面也开步走。不知是谁,想个好办法,把竹篮子挂在小山羊角上……。”
是呀,把竹篮子挂在小山羊角上,能想出这样鬼点子,这些小伙伴也太顽皮了,能不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看到这些小淘气的样子啊?生读。从他的读里,你感受到什么了?(板书:妙趣生)
3.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去,那里的蚯蚓、螺蛳、赤膊田鸡多;把羊儿牵到河边去,那里的青草地真大,草儿真嫩••••••
点拨:我觉得“蚯蚓、螺蛳、赤膊田鸡”还不够多,“青草地”还不够大,“草儿”还不够嫩,怎么读?指生读。聪明一点就通。
过渡:两件趣事都写了我们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可是,有一个地方不一样,我们是那样精心,那么用心,那么小心,谁找到了?指读
(三)扯青草
出示课件:“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一小捧、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地要咧开嘴巴笑。”指生读
现在,你们就是那扯青草的的小伙伴,说说你们为什么要小心翼翼呀?
(怕踩坏豆荚麦子)
大家体会的真不错,有感情读读吧。齐读
过渡:还有两部分,请自由读13-14自然段,看看你又有哪些感受?
(四)野炊
“忙完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地叫了。别愁,我们有我们的办法。皮皮摘来了嫩豆荚,小梅从自己家的院子里掰了几只竹笋,啊,还不老;青青的家离这近,他拿来了铁锅和米,来,我们做野米吃!我和春放帮不了忙,就去垄沟里捉泥鳅,捉上泥鳅,洗净了,丢进饭锅里,野米没有烧好,我们已被锅里溢出的香味熏得口水欲滴••••••”
恩,七手八脚,就地取材,自己动手,乐在其中,能读读吗?
“口水欲滴”什么意思?那说明什么呢?还有什么情况下,也会让我们一见到食物就口水欲滴呢?哪个词?(咕咕叫)形象吗?指读(忙完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地叫了。)
过渡:美美的饱餐一顿后,我们也乏了,于是,指读……
(五)睡
(吃饱了,我们也乏了,于是便往草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上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汇报,板书:暖阳相伴的香
乏了便睡,多随意,多自由,怎么读好?(舒缓轻松)指读。让我们都来感受有暖阳相伴美美睡上一觉的惬意。指读。
三、总结植情
课文的几件趣事写的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善于运用形容词。今后我们写文章时也要学会运用形容词描写事物方法。
自由快乐的乡村生活,说也说不完,但我们这节课却快要结束了,平放书,看看板书,看上去不太完整,老师给他添上几个字,“漫步”“相伴”“的香”你也可以出声读读。结课前,让我们再来品读课题。齐读课题。透过它,又让我们看到了如诗如画的江南,看到了江南孩子们自由快乐的乡村生活,不由得又使我们想起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指板书,齐读,赤足漫步油光土,小心翼翼扯青草,放牧野炊妙趣生,暖阳相伴睡的香,能不忆江南?愿自由快乐永驻我们心间。
板书设计: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赤足漫步油光土,
小心翼翼扯青草,快乐
放牧野炊妙趣生,自由
暖阳相伴睡得香。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2、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写片段。
教学重点:
1、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的自由、愉快、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的自由、愉快、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目标
我们这节继续学习《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回顾学习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2、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写片段。
二、提出问题:想一想,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你是从哪知道的?
组内交流
温馨提示:组内交流批注及答案。组长作为中心发言人,重点关注本组理解有困难的同学。其余同学在交流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并充实自己的批注
三、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师:好了,我们交流一下。你喜欢哪句话?
1、想象体验,感受“冒”的舒服,重点品读句子,“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练习想象。
2、鸭子蹒跚的迈着步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体会省略号的含义,发挥想象,练说句子
3、“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到一小捧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地要咧开嘴巴笑。”圈画词语,体会“扯”的小心,重点品读句子
4、“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上漂亮的图案”。从这些事中我们能体会到乡间孩子们自由、活泼、愉快的心情。
5、学习后一句,体会首尾呼应,课题意义。
四、教师小结
五、当堂练习
文中第13自然段,“我和春芳帮不了忙,就去垄沟里捉泥鳅,捉上泥鳅,洗净了,丢进饭锅里,野米没有烧好,我们已被锅里溢出的香味熏得口水欲滴……”出现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发挥你丰富的想象,拿起笔再现这快乐的场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