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河科技学院一直践行“责行天下!”的使命。去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黄科院人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数十万元。今年,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该校拿出举办25周年校庆的2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朝阳助学专项资金”,用于救助来自重灾区的黄河科技学院学生。
音乐厅内座无虚席。该校地震重灾区的43名大学生以及曾前往四川灾区做志愿者的该校学生桑帅辉都来到现场。
10时,胡大白校长致辞,并宣布“朝阳助学专项资金”正式启动。随后,揭牌仪式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胡大白校长揭开了“专项资金”的牌匾。
在该校灾区学生代表和志愿者代表发言后,黄河科技学院学生为大家带来了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诗歌,舞蹈《阳光总在风雨后》、《手牵手》、歌曲《明天会更好》、《感恩的心》等精彩节目。
育人责任重如山。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大学——黄河科技学院,同样肩负着“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因为责任,一个又一个特殊群体在这里圆了大学梦。
多年来,黄河科技学院坚持民办高校的社会公益性,长期为灾区学生和残疾学生免除学费,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提供各种帮助,为社会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并连续十年免费为下岗女工举办技能培训班。
2006年黄河科技学院特批家庭贫困的学生邹尊喜携父上学,并设立“自强自救”基金救助贫困生,学校拨出专款5万元作为基金的首批启动资金,胡大白校长个人向基金捐款1万元,全校教师向基金捐款1万元,共计7万元作为起始基金。邹尊喜、赵美琴等贫困生成为第一批受助学生。
黄河科技学院在全国首家专门成立了残疾人学院,为一个又一个虽然身体残疾但身心健全而又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提供了圆大学梦的平台。残疾女学生刘淑慧,舍身救儿童双腿被火车压断。为使她能像正常人一样上大学,黄河科技学院免费安排宿舍,让她母亲住校照顾她的学习和生活,并发动学生帮助照顾她……像盲女张卓、“袖珍女”王春芳、盲人耿继涛、残疾男孩常瑜满、身患侏儒症的仝瑞霞、下肢残疾的梁富国等残疾学生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在黄河科技学院的培养和帮助下,自食其立,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目前,学院已有390人完成学历教育,走上了工作岗位。
同时,为了加强对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2005年,黄河科技学院与郑州市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起成立了郑州市扶残助残促进会,并成立了郑州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所,积极研究残疾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权益维护,为残疾人组织和社会提供相应的咨询和服务。2004年胡大白院长被选为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名誉主席。一位教育家说,教育的职责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即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是公平的。这是追求教育公平的需要,也是打造和谐教育的必然。
黄河科技学院,就是以这样理念和行动,诠释着和谐教育新的内涵。
因为责任,社会困难群体在这里被关注,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所起的作用更加突出地彰显“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黄河科技学院创建之初就确定的办学宗旨。25年来,黄河科技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在教育界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但不管在任何时候,学院都始终如一地将这一宗旨贯彻到办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1998年,下岗职工成了社会关心的焦点。黄河科技学院以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为己任,主动与郑州市妇联联系,在全省高校中率先成立了“郑州市下岗女工再就业培训基地”,为大批下岗女职工免费提供就业知识和就业技能的培训。 2000年,黄河科技学院还建立了“省会外来务工妹培训基地”,设立了“打工妹之家”,为打工妹提供短期培训、法律咨询、图书阅览、心理指导、就业指导等服务,深受广大打工妹欢迎。
为了响应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和劳动技能,2006年,黄河科技学院又与郑州市妇联联合举办了“郑州市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村妇女骨干素质教育培训班”,来自100个示范村的近800名妇女参加了培训。
十年如一日,黄河科技学院关注和帮助下岗女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充分肯定,被河南省、郑州市授予“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爱心活动也受到国家、省、市妇联的表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称赞黄河科技学院急国家所急、急群众所需,免费培训下岗女工做得很好,希望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向更高层次发展,认为黄河科技学院协助省市妇联举办外来打工妹培训基地这一“爱心计划”非常独特,是帮国家、政府排忧解难的大好事,值得在全国推广。
1996年,云南丽江发生7.2级地震,因在震灾中受伤而失去进一步深造机会的3位姑娘来到了黄河科技学院。如今,她们早已毕业返回云南,服务家乡建设。1998年10月,“三江”流域发生历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黄河科技学院派人派车到湖北荆州、公安、监利、石首等地接回当地选送的14名学生到校学习。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黄河科技学院的发展得益于党、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学院现在有力量了,就要尽力回报社会。”这不仅是黄河科技学院院长胡大白的想法,更是黄河科技学院所有教职工的心声。
今年年5月9日,黄河科技学院校报记者团、校卫队、青年志愿者协会、工学院建筑系党支部共200多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走进郑州市电缆一社区,为这里的老人们送去欢乐和祝福;黄河科技学院新闻中心自今年4月中旬与郑州晚报联手举办“手拉手—关注空巢老人”活动以来,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人次,服务老人近100户。学生志愿者们利用课余时间、周末等,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老人表演节目、进行健康指导、提供心理帮助、为老人读报、陪老人聊天等等,为空巢老人家庭提供精神慰籍和力所能及的医疗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