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科目分为《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管理类岗位基础知识》。本篇主要对《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考点进行分析,《医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和卫生法规与政策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 人体解剖学
1.运动系统:①骨;②骨连接;③骨骼肌。
2.消化系统:①消化管;②消化腺;③腹膜。
3.呼吸系统:①呼吸道;②肺、胸膜和纵隔。
4.泌尿系统:①肾;②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5.生殖系统:①男性生殖器;②女性生殖器。
6.脉管系统:①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
7.感觉器:①视器;②前庭蜗器。
8.神经系统:①中枢神经系统;②周围神经系统;③主要神经传导通路;④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9.内分泌系统:①内分泌器官;②内分泌组织;③内分泌细胞。
第二部分 生理学
1.机体生理功能调节:①调节的方式;②体内控制系统及其控制原理。
2.细胞的基本功能:①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②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③细胞的兴奋性;④细胞的生物电现象;⑤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3.血液:①血液的组成与特征;②血液的主要功能;③血细胞及其功能;④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及其基本过程;⑤血型。
4.血液循环:①心脏的泵血功能;②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③血管生理;④心血管活动的调节;⑤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
5.呼吸:①肺通气;②肺换气;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6.消化和吸收:①消化、吸收的概念及消化方式;②消化道;③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④口腔内消化;⑤胃内消化;⑥小肠内消化;⑦排便反射;⑧吸收。
7.能量代谢和体温:①能量代谢;②体温。
8.尿的生成和排出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②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③尿生成的调节;④清除率;⑤尿的排放。
9.感觉器官:①感受器和感觉器官;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③眼底视觉功能;④耳的听觉功能。
10.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②反射及反射弧;③突触传递;④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⑤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⑥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⑦脑的高级功能。
11.内分泌:①激素作用的特征;②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③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④甲状腺激素;⑤与钙、磷代谢调节有关的激素;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⑦胰岛素。
12.生殖:①男性生殖;②女性生殖。
第三部分 药理学
1.药物效应动力学:①药物的基本作用;②量效关系;③药物的作用机制。
2.药物代谢动力学:①药物的体内过程;②体内药物变化的时间过程。
3.常用药物的药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症:
包括可逆抗胆碱酯酶药、难逆抗胆碱酯酶药、胆碱酯酶复活药、M胆碱受体激动药、M胆碱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局部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病和抗惊厥药、抗帕金森病药、抗精神失常药、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钙通道阻滞药、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抗心肌缺血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抗高血压药、利尿药及脱水药、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组胺受体阻断药、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糖皮质激素类药、抗甲状腺硫脲类药、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B-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氨基苷类抗生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人工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抗结核病药、抗疟药、抗恶性肿瘤药等。
第四部分 病理学
1.疾病概述:①健康、亚健康和疾病;②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③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④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⑤疾病的转归。
2.血液循环障碍:①充血和淤血;②出血;③血栓;④栓塞;⑤梗死。
3.炎症:①炎症的原因和炎症介质;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③炎症的反应、组织学类型和结局。
4.肿瘤:①肿瘤的概念;②肿瘤的特征;③肿瘤的命名和分类;④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⑤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⑥常见肿瘤;⑦肿瘤的病因和发病学。
5.心血管系统疾病:①动脉粥样硬化;②高血压;③风湿病;④感染性内膜炎。
6.呼吸系统疾病:①慢性支气管炎;②慢性阻塞性肺气肿;③肺炎;④硅肺;⑤肺癌。
7.消化系统疾病:①慢性胃炎;②消化性溃疡;③病毒性肝炎;④肝硬化;⑤消化系统常见肿瘤(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等)。
8.泌尿系统疾病:①肾小球肾炎;②肾盂肾炎;③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9.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①卵巢肿瘤;②子宫疾病;③ 妊娠滋养层细胞疾病;④乳腺疾病。
10.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①结核病;②细菌性痢疾;③伤寒;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⑤流行性乙型脑炎;⑥血吸虫病;⑦艾滋病。
第五部分 诊断学
1.常见病理现象的发生机制、常见原因和临床表现:
包括:发热、疼痛、水肿、呼吸困难、咳嗽、咳血、呼吸音、紫绀、颈静脉怒张、心界、心音、皮肤病变、恶心、呕吐、呕血、便血、腹泻、黄疸、腹水、肝肿大、脾肿大、排尿异常、淋巴结肿大、意识障碍和头痛等。
第六部分 卫生法规与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护士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艾滋病防治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备考建议:由于考查的是专业知识,建议考生可以自己的专业书籍为基础进行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