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28、小伙伴 | |||||||
课时 |
2 课时 |
班级 |
一年7班 |
编写者 |
方晶 | |||
一、教材内容分析 | ||||||||
《小伙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8课的教学内容。课文以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春游活动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故事从春游那天的午餐讲起。当小伙伴们发现玛莎不吃午餐时,都从不同方面表示了关心,但哪种关心是玛莎此时需要的呢?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感悟,就会懂得: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需要的帮助。这个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文字浅显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 ||||||||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学会“问、间”等6个生字。 |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语文学习,班里的学生对于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在这方面,学生初步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欲望。 |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以读为本,自主参与,合作探究。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创设情境,使学生们置身于故事中。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 | ||||||||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 ||||||||
生字卡片、教学光盘。 | ||||||||
六、教学过程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 |||||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
1、教师启发学生谈一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是谁帮助过自己。 |
|
| |||||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认识生字。 |
1、出示自读要求。 |
学生按自读要求自读。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1、要求:春游时要仔细观察,回来时要把看到的听到的告诉老师。 |
|
| |||||
四、课堂小结。 |
1、总结课文内容。 |
|
| |||||
五、指导写字。 |
1、抽读字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