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案>导航 > 最新信息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范文:《行道树》

2015-08-24 16:15:00 来源:无忧考网
这篇《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范文:《行道树》》是®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内容
   教学《行道树》:
   ①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优美的语言,它丰富、准确、鲜明、生动。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识记字词(包括《第真好》)
  整体感知
   ①自读,发现问题
    让同学们独立阅读,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②讨论,筛选、整理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③课堂讨论,确定思考题
    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a.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b.找出本文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有关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c.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研讨与赏析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疑难问题和值得深究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的问题尽量深刻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这篇课文的现实意义,进行人文教育。
   ①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提示]自我牺牲、奉献人类、心系社会……
   ②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③“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有关提示]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④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采用了对比手法:a.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b.与人类的无知行为对比。
   ⑤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生动,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
    让学生体会形象化的语言。学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样的,芜杂的,教师要帮助学生突出重点,明确中心。
  拓宽与延伸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经历,谈学习感受。
   ①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
   ②本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③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你怎么看?
    提示:决非发牢骚,而是强烈的呼唤。呼唤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呼唤人们尊重奉献者的辛劳,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④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和研究,对无私奉献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第真好》。

教案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