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法观点的是( )。
A.“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屏障”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
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2.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基础,这一理论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 )。
A.追求经济利益的化 B.追求自我利益的化
C.没有利他心 D.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化
3.经济学领域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的最初提出者是( )。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 C.大卫·李嘉图 D.萨缪尔森
4.下列关于我国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生活的更自由,更幸福
B.要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建设新格局
C.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要搞好社会管理,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5.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人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6.下列关于“十二五”时期的历史定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B.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C.综合国内外形势,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D.是追求GDP增长指标,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7.联合行文标注发文机关时,标在前面的机关是( )。
A.上级的 B.组织序列表中靠前的 C.主办的 D.其他系统的
8.向无隶属关系的单位答复问题时使用( )。
A.批复 B.通报 C.通知 D.函
9.领导的实质是( )。
A.沟通和激励 B.权力与依赖
C.追随与服从 D.影响与强制
10.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在日常生活中。,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较小的一组商品是( )。
A.电视机、食用油、禽蛋
B.蔬菜、米面、日用调味品
C.金银首饰、液化气、家用摄像机
D.海鲜产品、电脑、轿车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体现的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是辩证法的观点。A项将认识与存在孤立开来,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项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不承认相对静止。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B
解析: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就是一切行为的目标为个人利益化的人。
3.【答案】A
解析:“看不见的手”最早出现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故选A。
4.【答案】A
解析: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5.【答案】A
解析:1955年4月18-24日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万隆会议。1971年10月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 式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故答案为A。
6.【答案】D
解析:“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未提GDP增长目标,而是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意味着在下一步经济发展中要兼顾增长和稳定两个方面,对发展速度的要求在降低,对发展内涵的要求却在提高。所以,D项的“追求GDP增长指标,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表述错误,应选。
7.【答案】C
解析:联合行文时应使主办机关名称在前。
8.【答案】D
解析:通报是用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指示精神或情况时使用的公文文种,通报的主送机关为发文机关的所有下属单位;通知是“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转达要求下级机关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时使用的公文;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公文;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时使用的公文。故答案为D。
9.【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似乎都和领导有着密切的联系,但c是最准确的。考生尤其要注意彼得·德鲁克的论述:“的定义就是其后面有追随者。一些人是思想家,一些人是预言家,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很急需,但是,没有追随者,就不会有。”
10.【答案】B
解析:日用消费品的需求弹性较小,所以价格变动对它们的需求量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