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会考>导航 > 模拟试题 >天津 >武清

天津武清区2015年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第Ⅰ卷)

2015-03-13 15:27:00 来源:无忧考网
第Ⅰ卷

本卷共32题,每题2分,共6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A.宗教信仰 B.地域联系
C.财产关系 D.血缘关系
2.“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A.品行、学识—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品行、学识—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C.考试成绩—品行、学识—门第声望
D.门第声望—品行、学识—考试成绩
3.右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
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
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4.右侧漫画体现了罗马法中的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②维护私有财产原则
③法律至上原则
④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是指
A.光荣革命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6.1854年2月13日,英国外交大臣在写给驻华大使包令的信中提出:“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这一目标实现是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
C.《北京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7.“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一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社会变化
C.义和团运动所倡导的口号 D.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8.1919年孙中山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下列哪一件事动摇了这些“地底陈土”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对右侧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
A.日军制造了南京* 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C.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10.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里程碑,该事件标志着
A.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放弃霸权主义
11.美国:听着,就这么办!西欧:好的,好的。
美国:听着,就这么办!西欧:不行,绝对不行!
以上两段对话说明二战以来,美欧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关键在于
A.西欧国家产生了强烈的排外性 B.“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的对抗
C.欧共体实力已经全面超越美国 D.西欧经济从破坏严重到恢复发展
12.2013年4月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被选为“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文物可能出土于该墓的是

13.两宋时期,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除了农业税外,最重要的是
A.商税 B.盐税
C.手工业税 D.采矿税
14.第二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行业协会 B.手工工场
C.机器工厂 D.垄断集团
15.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导致英国该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工业化进程的深入 B.城市化的发展
C.就业观念的变化 D.非洲移民的大量涌入
1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是
A.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C.经济上右倾错误指导方针导致的 D.遏制了“左”倾错误的发展
17.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
C.实行市场经济 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
18.认为“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请求朝廷下令“断发易服”的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19.美国《政治周刊》评论,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所提出的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B.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D.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按照列宁的说法,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是从“战时经济”退却,进入“国家资本主义”阶段。这一政策的特点是
A.国家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C.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机制 D.实行必需品配给制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22.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峰会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背景是
A.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欧洲共同体建立
C.国际贸易组织建立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23.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孙膑
24.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从中可以看出
A.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 B.后者是对前者的批判继承
C.两者没有任何联系 D.两者意思完全一样
25.古代中国是一个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许多门类的学科与近代西方科学原理相通,不过传统的学科思维模式难以用西方理论进行系统解释,与源于欧洲的现代科学不太相容。但是在今天的“非典”和“禽流感”中中国古代文明却日益受到重视,与之相关的代表性著作是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授时历》
26.明朝后期的“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27.1905年,一位年仅26岁的瑞士专利局小职员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阐述了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位年轻人是
A.爱因斯坦 B.普朗克
C.玻尔 D.牛顿
28.主张“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只有变法才能图存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是
A.郑观应 B.康有为
C.严复 D.梁启超
29.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科学时代
C.社会主义时代 D.民主共和时代
30.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据此他提出了
A.民生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
31.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结束前后 D.新中国成立初期
32.毛泽东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在
A.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开始时 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上
C.1956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D.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

会考天津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