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保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行政诉讼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均可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B. 人民法院不能主动采取证据保全措施
C. 在证据可能灭失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证据保全
D. 在证据可能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证据保全
(2)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中级人民法院一审管辖的刑事案件是( )。
A. 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B. 恐怖活动案件
C. 外国人犯罪的案件
D. 可能判处死缓的案件
(3)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 )缴纳失业保险费。
A. 1%
B. 2%
C. 3%
D. 4%
(4) 《刑法》第239条第二款:“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属于( )。
A. 绝对确定的规范
B. 相对确定的规范
C. 非确定的规范
D. 准用性规范
(5)甲乙两国均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甲国称乙国的保障措施违反非歧视原则,并将其提交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对此下列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
A. 在争端解决中必须经过磋商、仲裁和调解的程序
B. 对于甲国没有提出的主张,专家组认为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亦可以认定违法
C. 对于专家组的裁决双方当事国均可上诉,上诉机构采用的是全面审查
D. 争端解决机构在通过争端解决报告上采用的是反向一致的原则
(6) 关于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上诉案件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以书面审理为原则
B. 当事人对原审人民法院认定的事实有争议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C. 第二审人民法院只对上诉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审查
D. 第二审人民法院只对当事人提出争议的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审查
(7)甲市工商局将辖区内工商管理职权委托给乙镇人民政府,乙镇人民政府安排副镇长张某具体负责,乙镇人民政府应该以谁的名义行使工商管理职权( )。
A. 甲市
B. 工商局
C. 乙镇人民政府
D. 张某
(8)依照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
A. 国家副主常
B. 中央军委副主席
C. 国务院副总理
D. 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9) 2013年“两会”召开前夕,某市公安机关以涉嫌参与一年前的非法集资为由,逮捕了全国人大代表甲,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非经全国人大主席团许可,公安机关无权逮捕甲
B. 非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可,公安机关无权逮捕甲
C. 公安机关可以拘留甲,但须立即向全国人大主席报告
D. 公安机关可以拘留甲,但须立即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
(10)下列关于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说法错误的是( )。
A. 国家赔偿的侵权主体有两类: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B. 国家赔偿的行为要件是该行为必须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
C. 国家赔偿的损害结果要件是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已经现实的侵害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D. 国家赔偿的因果关系要件是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1) 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的申诉案件的是( )。
A. 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
B. 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C.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可能有错误的
D. 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
(12)关于行政许可中的听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申请听证的利害关系人应承担组织听证的费用
B. 申请听证的利害关系人在举行听证时可以提出证据,但是不能质证
C. 听证会可以不公开举行
D. 行政许可申请人可以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
(13) 我国的社会保障法体系,根据社会保障的内容来划分,包括社会保险法( )、社会福利法、和社会优抚法四个方面的内容。
A. 社会抚恤法
B. 社会救济法
C. 社会保障基金法
D. 社会保障管理法
(14)工伤保险实行的是( )责任原则。
A. 过错责任
B. 无过错责任
C. 公平责任
D. 过错推定
(15) 下列不属予行政强制措施的是( )。
A. 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B. 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C. 冻结存款、汇款
D. 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务
(16) 林木采伐许可证在我国自然资源许可证中属于( )。
A. 资源开发许可证
B. 资源利用许可证
C. 资源交易许可证
D. 资源探测许可证
(17)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有期徒刑能够执行的刑期为( )。
A. 20年
B. 25年
C. 35年
D. 15年
(18)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法律原则可分为( )。
A. 基本法律原则和具体的法律原则
B. 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法律原则
C. 实体性法律原则和程序性法律原则
D. 一般法律原则和部门法律原则
(19) 下列不属于规范性文件系统化方式的是( )。
A. 法律解释
B. 法典编撰
C. 法规汇编
D. 法规清理
(20)下列哪项不属于《行政诉讼法》第17条规定的“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 )。
A. 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的
B. 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证据的
C. 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规范依据但对定性不产生影响的
D. 撤销、部分撤销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结果的
(21)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章程性文件是下列哪一项?( )
A. 《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
C. 《哈瓦纳宪章》
D. 《l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2) 下列不能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A. 汽车
B. 居间活动
C. 商标
D. 活人的整个身体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宪法的时间是( )。
A. 1982年
B. 1988年
C. 1993年
D. 1999年
(24) 下列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
A. 人的出生
B. 自然灾害
C. 不当得利
D. 设立遗嘱
(25) 关于行政合法性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 行政合法性原则包含法律优位和法律保留两个子原则
B. 法律保留分为绝对保留和相对保留
C. 根据立法法规定,我国税收制度属于绝对保留
D. 法律保留原则要求行政活动必须有法律明确的授权,否则即构成违法,这一原则又被称为积极的合法性原则
(26) 关于行政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 行政行为分勾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 法律效力是具体行政行为法律制度中的核心因素
C. 当事人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行政机关予以执行是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的表现
D. 行政许可是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27) 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骗取所缴纳税款,其中所骗税款超过所缴纳部分的,依照( )定罪处罚。
A. 诈骗罪
B. 骗取出口退税罪
C. 合同诈骗罪
D. 偷税罪
(28) 根据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可将法律规范分为( )。
A. 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
B. 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C. 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权义复合性规范
D. 不同部门法规范
(29) 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进一步提高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水平。与其他知识产权旧际公约对比,下列各项中,属于TRIPS特有内容的是哪一项?( )
A. 专利强制许可
B. 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C. 国民待遇原则
D. 最惠国待遇原则
(30) 甲为某国家行政机关的一把手,在某个项目中挪用了巨额财产,事后怕被发现,甲携带所挪用的公款潜逃至A国,对甲的行为,应按( )定罪处罚。
A. 挪用公款罪
B. 贪污罪
C. 滥用职权罪
D.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还罪
(31) 根据我国《刑法》,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 )。
A.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1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里面的“子女”一词应作( )。
A. 字面解释
B. 扩充解释
C. 限制解释
D. 系统解释
(33)关于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B.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C. 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D. 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34) 与走私罪犯同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的行为,构成( )。
A. 包庇罪
B. 洗钱罪
C. 走私罪
D.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35)对犯罪分子的减刑,应向( )提出减刑建议书。
A. 中级以上人民法院
B. 执行机关
C. 执行地所在基层人民法院
D. 执行地所在人民检察院
(36) 下列不属于法律制定的确立阶段的是( )。
A. 法律案的审议和讨论
B. 法的实施细则的制定
C. 法律案的表决
D. 法律的公布
(37) 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计费年限( )。
A. 累计计算
B. 重新计算
C. 从转移时开始计算
D. 从转以后开始计算
(38) 下列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人民法院核准
B. 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C. 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五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D. 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39) 在我国,公民一词的含义是指( )。
A. 出生在我国的
B. 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C. 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D. 年满18周岁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40)下列关于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说法错误的是( )。
A.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包括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特别行政区自治法
B. 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只在特别行政区生效
C. 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只在特别行政区适用
D. 特别行政区自治法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一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 根据我国《刑法》,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是指( )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人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A. 证券、期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
B. 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
C. 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
D. 无意中获得汪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
(2) 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 )。
A. 劳动权
B. 劳动者的休息权
C. 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D. 丧失劳动能力人的物质帮助权
(3) 下列哪些情形,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
A. 认为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B. 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权的
C. 与被诉的行政复议决定有法律上利害关系或者在复议程序中被追加为第三人的
D. 要求主管行政机关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责任的
(4)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为( )。
A. 咱治区
B. 自治州
C. 自治县
D. 民族乡
(5) 下列哪些是商事惯例( )。
A.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B.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C. 《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D.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6) 下列犯罪分子,绝对不能适用假释的是( )。
A. 甲因犯盗窃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B. 乙在2001年3月份因绑架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2008年7月被提前释放。2013年2月份乙因盗窃罪被判处9年有期徒刑
C. 丙因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并从事毒品犯罪被判处l5年有期徒刑
D. 丁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拘役3个月 ,
(7) 下列关于权义复合性规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权义复合性规范是指兼具授予权利、设定义务两种性质的法律规范
B. 权义复合性规范大多是有关于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规则,也可称为职权性规范
C. 权义复合性规范的主体可以依法行使权利,也可以选择放弃
D. 公民的教育权、劳动权也属于权义复合性规范
(8) 下列关于《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表述正确的是( )。
A. 《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仅适用于在不同缔约国均有营业地的合同双方当事人签订的货物销售合同
B. 《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某些条文可以被当事人双方更改
C. 缔约国在参加《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时可以做出相应保留
D. 《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了合同成立的条件
(9)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下列哪些条件( )。
A. 定罪量刑的事实大部分都有证据证明
B. 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C. 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D. 每项证据都具有较高的优势性
(10) 下列哪些情形下人民警察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
A. 被处50元以下罚款,被处罚人对罚款无异议的
B. 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作出罚款决定后,被处罚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被处罚人提出的
C. 不讲真实姓名的被处罚人
D. 被处罚人在当地没有固定住所,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11)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可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质询案的主体有( )。
A. 一个代表团
B. 30名以上的代表
C. 主席团
D. 专门委员会
(12) 宪法规定,以下领导人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
A. 国家主席
B. 国务院总理
C. 中央军委主席
D. 人民法院院长
(13)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在何种情形下,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并且在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同时,行政复议机关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新的具体行政行为( )。
A. 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B. 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C. 适用依据错误的
D. 具体行政行为不当的
(14) 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
A. 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B. 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C. 拒绝治疗的
D. 判刑正在收监执行
(15) 所谓出生国籍是指因出生而取得国籍,对此各国通常采用下列哪些原则?( )
A. 要么采取血统主义原则
B. 要么采取出生地主义原则
C. 要么采取出生地主义与血统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D. 要么采取双重国籍原则
(16) 下列哪些贸易术语仅适用于海运或者内河运输( )。
A. FOB
B. CIF
C. CFR
D. FCA
(17) 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的要求,投人生产或者使用的,审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部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 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B. 罚款
C. 吊销营业执照
D. 加收污染源治理补助费
(18) 派出所以王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为由作出250元罚款,关于这一具体行政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派出所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处罚
B. 派出所应当制定载明处罚依据的处罚决定书
C. 派出所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二日内送达被处罚人
D. 派出所可以当场对王某作出处罚决定
(19)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起诉种类包括( )。
A. 法定不起诉
B. 裁量不起诉
C. 存疑不起诉
D. 酌定不起诉
(20) 属于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海区渔政管理机构监督管理的有( )。
A. 国务院划定的“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外侧海域
B.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型江河的渔业
C. 重要的、洄游性的共用渔业资源
D. “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内侧海域的叠区或者共管区
(21) 对于同一行政诉讼案件,若两个人民法院均有管辖权,则( )。
A. 原告可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 原告向两个人民法院起诉的,由两个人民法院协商确定管辖法院
C. 原告向两个人民法院起诉的,由两个人民法院的共同上一级法院指定管辖
D. 原告向两个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管辖
(22) 下列关于法律的社会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法律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法律具有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C. 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D. 法律的阶级统治作用与其执行公共事务的作用是相冲突的
(23) 下列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有( )。
A. 宪法
B. 国际条例和国际惯例
C. 特别行政区的法
D. 法院判决书
(24) 关于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上诉案件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原审判决遗漏了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追加该诉讼当事人
B. 原审判决遗漏行政赔偿请求,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依法不应当予以赔偿的,应当判决驳回行政赔偿请求
C. 原审判决遗漏行政赔偿请求,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法应当予以赔偿的,在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同时,可以就行政赔偿问题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就行政赔偿部分发回重审
D. 当事人在第二审期间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25)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中级人民法院一审管辖的刑事案件是( )。
A. 外国人犯罪的案件
B. 恐怖活动案件
C. 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D. 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的案件
(26) 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 )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缴纳税额10%以上的行为。
A. 暴力
B. 威胁
C. 欺骗
D. 隐瞒
(27) 《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了合同的成立须有要约和承诺。2007年4月,甲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两宗针对乙国的申诉,指责乙国知识产权执法不力以及在服务贸易市场准入问题上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的相关规定,这两起争端的解决程序必须符合下列哪些要求?( )
A. 磋商是申请设立专家组的前提条件。提出磋商请求日起60天内磋商没有解决争端时,申诉方才可以申请设立专家组
B. 专家组的成员一般由有3到5名成员组成
C. 争端解决机构的职能由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履行。争端解决机构不亲自审理案件,只是通过
专家组、上诉机构的争端解决报告
D. 被裁定违反了有关义务的一方如未能在合理时间内履行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定,经另一方请求,争端解决机构有权强制执行该裁定
(28) 对于下列犯罪行为可以行使无限防卫权的是( )。
A. 持刀杀人
B. 拦路抢劫
C. 敲诈勒索
D. 对妇女进行猥亵
(29) 根据我国《刑法》,假释的适用对象包括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
A. 拘役
B. 有期徒刑
C. 无期徒刑
D. 死缓
(30) 下列关于证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B.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的人,不能做证人
C. 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做证人
D.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三、案例分析题(共20题,每题2分。由单选和多选组成。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TSE} 题。美国公司与中国公司签订了一份小麦买卖合同,由卖方出售小麦1000公吨给买方。装船时,卖方将出售给买方的小麦与卖给他人的小麦混装,共3000公吨。卖方准备在货物运抵目的港后,再由船舶公司分拨1000公吨给买方。但运输船在海上遇高温使小麦发生变质,共计损失1200公吨,其余1800 公吨得以安全到港。卖方告知买方:其购买的1000公吨小麦变质,损失自负。买方诉至中国法院要求卖方继续对10(30公吨小麦履约,并赔偿损失。中国和美国均是《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双方小麦的买卖合同没有明确合同的适用法但是约定了“Incoterm⑩2010 CIF天津”。{TS}法院处理小麦的买卖合同是否成立的适用法是( )。
A. 中国合同法
B. 美国合同法
C. 《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D.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2) 关于合同的卖方和买方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中国公司是卖方
B. 中国公司是买方
C. 美国公司是卖方
D. 美国公司是买方
(3) 法院处理小麦的买卖合同中风险是否转移的适用法是( )。
A. 中国合刚法
B. 美国合同法
C. 《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D.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4)对于航程中损失的小麦风险由谁承担( )。
A. 美国公司
B. 中国公司
C. 美国公刮和中国公司
D. 美国公司或中国公司
(5)根据下列材料回答{TSE} 题。甲、乙共同诈骗丙,分别被判有期徒刑3年、7年,并且法院另行组织审理并判决甲、乙各自赔偿丙人民币2万元。{TS}如果无人对判决刑事部分上诉,检察院也没有抗诉,只有丙对附带民事部分上诉,则一审判决的生效时间为( )。
A. 刑事部分和附带民事部分的判决在二审法院作出终审裁判后生效
B. 刑事部分在上诉期满即生效,应将被告送监执行刑罚,二审附带民事诉讼缺席审理
C. 刑事部分生效时间由二审法院确定
D. 一审刑事部分的判决在上诉期满后即生效,但应当送监执行的第一审刑事被告人是二审附带民事被告人的,暂缓执行
(6)如果只有乙对附带民事部分判决提出上诉,则乙的上诉期限为( )。
A. 按照刑事部分的上诉期限确定
B. 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限确定
C. 自附带民事部分判决后10日内
D. 自附带民事部分判决后15日内
(7) 如果只有乙对附带民事部分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审理时,发现一审判决中的刑事部分确有错误,此时应如何处理?( )
A. 对刑事部分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并将附带民事诉讼的部分与刑事部分一并审理
B. 在二审程序中对民事、刑事部分一并审理判决
C. 只对附带民事部分审理并作出判决
D. 要求人民检察院对刑事判决部分提出抗诉
(8) 如果在对二审案件附带民事部分的审理中,甲、乙提出反诉,二审法院应( )。
A. 直接驳回甲、乙的反诉
B. 就甲、乙的反诉对甲、乙、丙三人进行调解
C. 如果调解不成,应及时将反诉与本诉合并审理,不能久调不决
D. 如果调解不成,告知甲、乙另行起诉
(9)根据下列材料回答{TSE} 题。甲市乙县的张某因在乙、丙两县招摇撞骗,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乙县公安局给予拘留7天的处罚,张某不服向甲市公安局申请复议,甲市公安局将处罚结果变更为罚款300元。张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TS}下列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的包括( )。
A. 乙县法院
B. 丙县法院
C. 甲市公安局所在地法院
D. 乙县法院、丙县法院、甲市公安局所在地法院均有管辖权
(10) 张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本案中的被告是( )。
A. 乙县公安局
B. 甲市公安局
C. 乙县公安局和甲市公安局为共同被告
D. 张某可任选乙县公安局或甲市公安局为被告
(11) 若张某想要委托诉讼代理人,则( )。
A. 张某可以委托一至三人代为诉讼
B. 张某的胞兄可作为张某的诉讼代理人
C. 张某提交的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具体权限
D. 如张某解除或者变更委托,可以向人民法院口头提出
(12) 若法院认为甲市公安局变更处罚结果错误,判决撤销复议决定,则( )。
A. 法院应对原行政处罚直接进行审查
B. 甲市公安局不能再就本案作出复议决定
C. 法院应责令甲市公安局重新作出复议决定
D. 甲市公安局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处罚结果变更基本相同的复议决定
(1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TSE} 题。下岗职工王某向民政局申请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遭民政局拒绝。王某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讼,要求法院判决民政局履行职责。{TS}关于本案审理过程中原告、被告出席情况对案件审理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王某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可以缺席判决
B. 若王某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准许后,王某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人民法可以缺席判决
C. 若王某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人民法院可以按撤诉处理
D. 民政局代表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14) 关于本案的审理期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B. 法院应当在法庭调查开始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C.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中级人民法院批准
D.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15) 若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民政局依据的地方政府规章与民政部发布的规章不一致,则应( )。
A. 由人民法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B. 由人民法院送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C. 由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D. 由人民法院会同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16) 若在刍诉讼过程中,民政局向王某支付了最低生活保障金,王某不撤诉,则( )。
A. 民政局应将向王某支付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情况书面告知人民法院
B.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应当作出确认其违法的判决
C.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D.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应当判决民政局停止向王某支付最低生活保障金
(17)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TSE} 题。甲为一无业游民,2012年5月来到A省B市一工地打工,同年9月在一饭局上结识了乙,并通过交谈得知,其为某国有公司负责人。甲于是故意“透露”自己叔叔是A省某机关的领导,手上正好有一个项目需要招商,他可以为乙牵线,为该公司取得该项目,但需要乙支付一些“活动费”。乙欣然同意,当场给了甲两万块钱。之后,甲伪造了某机关的印章,并找来丙,让丙与乙签订合同,自己则远走高飞。但是期间丙私自伪装成该机关的工作人员与乙签订合同,收受价值不菲的礼品,并且骗取了合同的保证金。事后,乙发现问题,但感觉为时已晚,便利用职务便利携公司账上的余款潜逃出境,于机场被抓获。{TS}甲的行为构成( )。
A. 诈骗罪
B. 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
C. 受贿罪
D. 合同诈骗罪
(18)乙的行为构成( )。
A. 贪污罪
B. 挪用公款罪
C.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D. 叛国罪
(19)丙的行为构成( )。
A. 诈骗罪
B. 受贿罪
C. 合同诈骗罪
D. 招摇撞骗罪
(20)如果乙得知真相后,并没有携款潜逃,而是挪用其他项目上的200万元资金进行炒股,准备将漏洞补上,结果四个月后亏了100多万元,最后乙别无他法,只得携带剩余款项潜逃,则乙构成( )。
A. 贪污罪
B. 挪用公款罪
C. 一般违法行为
D. 挪用特定款物罪
答案和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B
本题考查行政诉讼的证据保全。《行政诉讼法》第36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A、C、D 选项与该条法律规定相符,B选项均与该条法律规定相悖。正确答案是B。
(2) :C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刑事诉讼审判管辖。根据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20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外国人犯罪的普通刑事案件这次修改从中院管辖的一审案件中拿掉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3) :B
本题考查的是城镇企事也单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比例。我国《失业保险条例》第6条规定i“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l%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4) :A
本题考查的是法律规范的分类。按照法律规范的确定性程度,可将法律规范分为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确定性规范又有绝对确定的规范和相对确定的规范之分。其中绝对确定的规范是指具体地和全面地规定主体的行为方式,适用法律的机关没有自由裁量余地的法律规范。题干中绝对确定的死刑和并处罚金刑,正表明了该款法规属于绝对确定的规范。正确答案为A。
(5) :D
本题考查的是WTO争端解决机制。D项正确。A项错误仲裁和调解不是必经程序。B项专家组的审理权限仅限于当事国的主张。C项错误,上诉机构仅限于法律审查,不能审理事实问题。
(6) :B
本题考查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上诉案件的审理原则。《行政诉讼法》第59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因此A选项错误。《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7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裁判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全面审查。当事人对原审人民法院认定的事实有争议的,或者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原审人民法院认定事实不清楚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因此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B。
(7) :B
本题考查行政主体中的行政委托。行政委托应该以委托机关名义行使职权。正确答案是8。
(8) :A
《宪法》第6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四)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五)……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七)选举人民法院院长;(八)选举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此由全国人大直接选举的国家领导人是国家副主席。正确答案为A。
(9) :B
法律规定,在全国人大开会期间,非经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的许可,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许可,全国人大代表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全国人大代表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而被拘留的,执行拘留的公安机关必须立即向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或者立即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故B项正确。
(10) :A
本题考查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作为侵权行为主体的国家机关仅限于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国家赔偿法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及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的工作人员,但不包括国家机关的勤杂人员和服务人员。选项A正确。
(11) :D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审判监督程序。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242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四)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五)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12) :D
本题考查行政许可中的听证相关知识。《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四十八条有详细规定。本题正确答案是D。
(13) :B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我国社会保障法的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障法体系,主要是根据社会保障的内容来划分的,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救济法、社会福利法和社会优抚法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正确答案是B。
(14) :B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工伤保险的特征。工伤保险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工伤事故的责任归于用人单位还是职工个人或第三者,用人单位均应承担保险责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5) :A
本题考查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分。《行政强制法》第九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三)扣押财物;(四)冻结存款、汇款;(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法》第十二条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一)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二)划拨存款、汇款;(三)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四)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五)代履行;(六)其他强制执行方式。正确答案是A。
(16) :A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自然资源许可证的分类。从实施管理的范围来看,自然资源许可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资源开发许可证,如林木采伐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捕捞许可证;二是资源利用许可证,如土地使用证、草原使用者、养殖使用证;三是资源交易许可证,如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许可证。因此,正确答案是A。
(17) :B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有期徒刑的数罪并罚。根据我国现行刑法,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在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不能超过25年。所以有期徒刑的执行刑期为25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8) :B
本题考查的是法律原则的分类。(1)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分为政策性法律原则和公理性法律原则;(2)按照法律原则的覆盖面不同,可分为基本法律原则和具体法律原则;(3)按法律原则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实体性法律原则和程序性法律原则。正确答案为B。
(19) :A
本题考查的是对规范性文件的系统化的理解。规范性文件的系统化方式主要有:(1)法规汇编,指将规范性文件按照一定目的或标准,做出系统排列,汇编成册;(2)法典编撰,是指对规定与不同规范性文件中但属同一部门法的现行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编制具有特定结构的、统一的部门法典的活动;(3)法规清理,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按照一定方法,对一定范围内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它们是否继续适用或是否需要修改、补充、废止的专门活动。正确答案为A。
(20) :C
本题考查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认定。《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复议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改变原具体亍政行为’:(一)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的;(--)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勺规范依据且对定性产生影响的;(三)撤销、部分撤销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结果的。”A、B、D选项均与该条司法解释相符,C选项与该条司法解释相悖。正确答案是C。
(21) :D
本题考查的是对于WTO法律框架的理解。B选项为正确答案。A项调整的是货物贸易,C项是ITO 的宪章性文件,但ITO并未建立。D项是GATT项下调整货物贸易的条约。
(22) :D
本题考查的是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它可分为(1)物,包括自然物、人造物等;(2)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3)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物,包括法律关系主体从事脑力劳动取得的智力成果,如商标、发明创造等,还包括与人身相联系的人格权和身份权,如姓名权、身体健康权、监护权等。而活人的整个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的物,不能作为物权、债权和继承权的客体,也禁止任何人将整个身体作为“物”参与有偿的经济法律活动,不得转让或买卖。正确答案为D。
(23)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1999年宪法修正案第13条首次写人宪法的。正确答案为D。
(24) :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事实。凡是在社会生活中能实际发生的,并且为法律所规定,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即为法律事实。根据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可将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实质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并且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或现象,其可分为两类:一为自然事件,如人的出生死亡、自然灾害;二为社会事件,如罢工,不当得利等。法律行为,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有意识的活动。民法中的设立遗嘱是公民生前依法处分自己的财产和安排有关事务,并于死后生效的单方、要式法律行为。所以正确答案为D。
(25) :C
本题考查行政法基本原则中的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又称依法行政原则或行政法治原则。就是说所有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行政法律的规定,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任何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得享有法外特权,越权行为是无效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应导致相应的法律后果,一切行政违法主体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行政合法性原则包含法律保留和法律优位两个子原则。法律保留分为绝对保留和相对保留,我国立法法第九条区分了这一点:“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可以看出,我国税收制度属于相对保留。正确答案是C。
(26) :D
本题所考查的是行政行为理论。在我国,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对象,就特定的事项所作出的处理决定。因此A项正确。行政行为的效力是行政行为的核心因素,行政行为制度围绕行政行为的效力展开,行政诉讼上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废止也围绕行政行为的效力展开。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四个方面,当事人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行政机关予以执行是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的表现。行政行为按是否由行政机关主动实施为标准,可以分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攻行为以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条件,行政许可是典型的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正确答案是D。
(27) :B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骗取出口退税罪和逃税罪的区别。根据我国刑法第204条的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逃税罪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骗取出口退税罪定罪处罚。本题中纳税人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部分的,应该按照骗取出口退税罪处罚。因此本题答案为B。
(28) :C
本题考查的是法律规范的种类。(1)按照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可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权义复合性规范;(2)按照法律规范调整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部门法规范;(3)按照法律规范的确定性程度,可分为确:色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4)按照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的规定和限度的范围、程度的不同,可将法律规范分为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5)专门化规范。主要包括有关立法宗旨和依据的说明、一般法律原则的阐述、法律概念和术语的解释、法的效力范围的说明、授权一定国家机关指定实施细则的规定等,并没有规定被调整的法律关系主体的具体的行为模式。正确答案为C。
(29) :D
本题考查的是WTO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贸易的原则。其中最惠国原则是TRIPS特有的。其余三项在《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中均有涉及。所以正确的选项为D项。
(30) :B
本题考查的考点为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的转化。根据《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的规定: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382条、第38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也就是按照贪污罪定罪处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1) :C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犯罪构成的主体要件。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32) :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的解释。(1)按照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2)按照解释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语法解释、系统解释、历史解释和逻辑解释;(3)按照解释的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扩充解释。其中限制解释是指为了符合立法原意,对法律规范作出窄于其字面含义的解释。题干法条中前一个“子女”显然是指未成年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后一个“子女”则是指已经成年,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由此该法条中的子女一次应作限制解释。正确答案为C。
(33) :D
本题考查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行政诉讼法》第18条规定:“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A选项正确。第19条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B选项正确。第2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因此C 选项正确。第21条规定:“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自行移送。”因此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不能再次移送,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D。
(34) :C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走私罪的共犯。根据我国刑法第156条的规定,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洗钱罪中虽然也有为走私犯罪提供资金账户这一项,但是构成洗钱罪是利用了走私犯罪所得的资金之后,这一点与走私罪的共犯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5) :A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适用减刑的程序。《刑法》第79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6) :B
本题考查的是法律制定的阶段。法律制定活动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法律制定的准备阶段、确定阶段和完善阶段。法律制定的确定阶段又可称为法律制定的通过阶段,主要围绕四个程序进行: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和讨论、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而法的实施细则的制定属于法律制定的完善阶段,其立法活动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立法解释;法的修改和补充;法的废止;法的整理;法的汇编;法典编撰。正确答案为B。
(37) :A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缴纳中对于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情形。《社会保险基》第32条规定“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8) :B
本题所考奁的考点是死刑复核制度。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38条规定,“人民法院复核死开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39) :B
《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正确答案为B。
(40) :B
本题考查的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特别行政区的法是指适用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分为两类:一是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它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定特别行政区基本制度的法律规范,其效力等同于基本法律,它在全国范围内生效,但只适用于特别行政区。二是特别行政区自治法,它是指由特别行政区的有关机关制定和认可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类法律不得与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相抵触,并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正确答案为B。
二、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一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 :B,C
本题考查的是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180条的规定,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是指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C。
(2) :A,B,C,D
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的经济物质利益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上的保障。社会经济权利是宪法在调整经济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宪法调整的重要形式,它是宪法遵循的社会正义原则的体现。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本题全选。正确答案为ABCD。
(3) :B,C,D
本题考查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第l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一)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权的;(二)与被诉的行政复议决定有法律上利害关系或者在复议程序中被追加为第三人的;(三)要求主管行政机关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责任的;(四)与撤销或者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B、C、D选项均与该条司法解释相符。《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因此,A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BCD。
(4) :A,B,C
《宪法》第30条第3款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正确答案为ABC。
(5) :A,B
本题考查的是商事惯例的内容。A、B是商事惯例。C、D是国际条约。所以正确答案为AB。
(6) :B,C,D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假释。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了一定时间的刑罚之后,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司法机关将其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1)适用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但是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2)适用假释的刑期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
适用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特殊情况”,是指国家政治、国防、外交民族、宗教等方面特殊需要的情况。
(3)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必须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经过分析可知,本题正确答案是BCD。
(7) :A,B,D
本题考查的是权义复合性规范的概念和理解。权义复合性规范是指兼具授予权利、设定义务两种性质的法律规范,大多是有关于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规则,也可称为职权性规范,但职权性规范主体只能依法行使权力,不能选择放弃。权义复合性规范的特点在于,有关主体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做出一定行为,同时,做出这些行为又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有些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也属于权义复合性规范,如公民的教育权和劳动权。所以正确答案为ABD。
(8) :B,C,D
本题考查的是对《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综合理解。A项错误。根据《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一条公约适用范围有两种情况。第一双方当事人在不同缔约国均有营业地。第二即是双方当事人营业地不都是公约缔约国,但如果按照冲突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的法律,则《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仍适用。B项正确。《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有些条文可以被双方减损。C项正确。《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该公约本身是可以被保留的。D项正确。正确答案为BCD 。
(9) :B,D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证据制度。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只有AC项不符合相关规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D。
(10) :A,B,D
本题考查行政处罚的特殊情形,《行政处罚法》第一百零四条有明确规定,本题正确答案是ABD。
(11) :A,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第4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的质询案。”正确答案为AB。
(12) :A,B,D
《宪法》第79条、第87条、第124条分别规定了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人民法院院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宪法对中央军委主席连续任职届数未作限制性规定。正确答案为ABD。
(13) :A,B,C
本题考查行政复议的决定。《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2)适用依据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本题正喃答案为ABC。
(14) :A,B,C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新修改的《工伤保险条例》第24条,工伤职工不能继续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情形“(一)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二)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三)拒绝治疗的。”新修改的《工伤保险条例》删除了“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情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
(15) :A,B,C
采用因出生而取得国籍的国家,其立法原则也不一致,有的采用血统主义原则,即确定一个人的国籍以他出生时父母的国籍为准,不问他的出生地为何国;有的采用出生地主义原则,即一个人的国籍以他出生地所属的国家为准,不问他的父母属于何种国籍;也有的采用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其中有的是以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现今世界各国大多采取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来解决国籍的取得。正确答案为ABC。
(16) :A,B,C
本题考查的是对于贸易术语的理解。FCA是Free Carrier,其不限于海运或者内河运输。其余三个选项仅适用于海运或者内洞运输。正确答案是ABC。
(17) :A,B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大气污染防治法。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32条规定“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疗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确达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
(18) :A,B,C
本题考查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相关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的,可以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本题正确答案是ABC。
(19) :A,C,D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不起诉制度。检察院审查起诉,发现犯罪嫌疑人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即法定不起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酌定不起诉是检察院行使起诉裁量权的表现。存疑不起诉,又称证据不足的不起诉。存疑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于经过补充侦查的案件,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我国刑诉法中不存在裁量不起诉制度。故B项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
(20) :A,B,C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渔业法及其实施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第3条规定“国家对渔业的监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国务院划定的“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外侧,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的渔业,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海区渔政管理机构监督管理;“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内侧海域的渔业,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由毗邻海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内陆水域渔业,按照行政区划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跨行政区域的内陆水域渔业,由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商制定管理办法,或者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型江河的渔业,可以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重要的、洄游性的共用渔业资源,由国家统一管理:定居性的、小宗的渔业资源,由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21) :A,D
本题考查行政诉讼的选择管辖。《行政诉讼法》第20条规定:“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管辖。”A、D选项与该条法律规定相符,B、C选项与该条法律规定相悖。正确答案是AD。
(22) :A,B,C
本题考查的是法律的社会作用。法律的社会作用是指法律具有维护一定阶级统治和执行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法律在政治方面,主要体现为确认和维护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统治地位,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调整统治阶级与其同盟者之间关系等;(2)在经济方面的作用,体现在确立和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基本经济制度等;(3)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即对一切有关全社会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人类共同体的发展。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不仅是统治阶级的要求,而且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它与法律的阶级统治作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由此,正确答案为ABC。
(23) :A,B,C
本题考查的是我刚正式法律渊源。我国的正式法律渊源实质是我国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关于国际条约和国家惯例,凡我国政府签订和加入的国际条约和我国政府认可的国际惯例,对于我国国内的国家机关、公民、社会组织也具有约束力,因此也是我国的法律渊源之一,但我国政府声明保留的有关条款除外。而我国法律渊源不包括国家机关作出的非规范性文件,如判决书、逮捕证、结婚证等。正确答案为ABC。
(24) :B,C,D
本题考查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上诉案件的裁判。《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1条规定:“原审判决遗漏了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或者诉讼请求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撤销原审判决,发回重审。原审判决遗漏行政赔偿请求,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依法不应当予以赔偿的,应当判决驳回行政赔偿请求。原审判决遗漏行政赔偿请求,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法应当予以赔偿的,在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同时,可以就行政赔偿问题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就行政赔偿部分发回重审。当事人在第二审期间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B、C、D选项与该条司法解释相符,A选项与该条司法解释相悖。正确答案是BCD。
(25) :B,C,D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刑事诉讼审判管辖。根据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20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外国人犯罪的普通刑事案件这次修改从中院管辖的一审案件中拿掉了,故A项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26) :C,D
本题考查的是逃税罪和抗税罪的区别。抗税罪是指负有纳税义务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的个人或者企业事业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故意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逃税罪则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行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D。
(27) :A,B,C
本题考查的是WTO争端解决机制。A项正确。磋商为必经程序,长度为60天。B项正确。根据《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的相关规定,专家组的成员一般由3到5名成员组成。C项正确。争端解决机构不亲自审理案件,只是通过专家组、上诉机构的争端解决报告。D项错误。争端解决机构没有强制执行该裁定的权力。正确答案为ABC。
(28) :A,B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无限防卫权。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所谓的无限防卫权,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
(29) :B,C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我国刑法中的假释使用条件。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刑法中适用假释的条件包括:第一,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第二,一般情况下,必须是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分子。第三,适用假释的前提必须是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
(30) :B,C,D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证人制度。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A项错误,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B、C项正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故D项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
三、案例分析题(共20题,每题2分。由单选和多选组成。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 :C
本题考查的是对于国际贸易的综合理解。中国和美国均是《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根据其强制适用性,法院应当适用《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处理买卖合同是否成立的问题。故应选C项。
(2) :B,C
本题考查的是对于贸易术语的综合理解。CiF后面的是目的港。所以中国公司是卖方,美国公司是买方。因此BC正确。
(3) :D
本题考查的是对于国际贸易的综合理解。当事人选择的((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优于《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小麦的买卖合同中风险是否转移的适用法为《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所以正确答案为D。
(4) :B
本题考查的是对于国际贸易的综合理解。小麦的买卖合同中风险是否转移的适用法是《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根据CIF货物风险自货物装在船上起转移至买方即中国公司。所以航程中损失的小麦风险由中国公司承担。本题应选B。
(5) :D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根据《刑诉解释》第250条的规定,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只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提出上诉的,第一审刑事部分的判决,在上诉期满后即发笠法律效力。应当送监执行的第一审刑事被告人是第二审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在第二审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结前,可以暂缓送监执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6) :B,D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期限。根据《刑诉解释》第242条的规定,对附带民事判决或者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应当按照刑事部分的上诉、抗诉期限确定。如果原审附带民事部分是另行审判的,_上诉期限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限执行。由于题目中已说明是另行组织审判附带民事诉讼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D。
(7) :A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审判监督程序。根据《刑诉解释》第262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抗诉,刑事部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如果发现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中的刑事部分确有错误,应当对刑事部分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并将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与刑事部分一并审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8) :B,D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第二审程序。根据《刑诉解释》第266条的规定,在第二审案件附带民事部分审理中,第一审民事原告人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第一审民事被告人提出反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就新增加的诉讼请求或者反诉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BD。
(9) :A,C
本题考查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行政诉讼法》第17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 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 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A、C选项正确,B、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AC。
(10) :B
本题考查行政诉讼中被告的确定。《行政诉讼法》第25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本案中甲市公安局改变了原行政处罚‘,因此应以甲市公安局为被告。正确答案是B。
(11) :B,C
本题考查行政诉讼中的委托代理人。《行政诉讼法》第29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为诉讼。律师、社会团体、提起诉讼的公民的近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以及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托为诉讼代理人。”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5条规定:“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具体权限。公民在特殊情况下无法书面委托的,也可以口头委托。口头委托的,人民法院应当核实并记录在卷;被诉机关或者其他有义务协助的机关拒绝人民法院向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核实的,视为委托成立。当事人解除或者变更委托的,应当书面报告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通知其他当事人。”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BC。
(12) :C,D
本题考查行政诉讼一审判决的情形。《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3条规定:“复议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复议决定自然无效。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错误,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复议决定时,应当责令复议机关重新作出复议决定。”因此A、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行政诉讼法》第55条规定:“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D选项正确。正确答案是CD。
(13) :B,C,D
本题考查行政诉讼过程中原告、被告出席情况对案件审理的影响。《行政诉讼法》第48条规定:“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因此A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9条规定:“原告或者上诉人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原告或者上诉人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准许的,原告或者上诉人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而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决。”因此BC选项正确。正确答案是BCD。
(14) :A,D
本题考查第一审行政诉讼案件审理期限。《行政诉讼法》第57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人民法院批准。”因此AD选项与该条法律规定相符,B、C选项与该条法律规定相悖。正确答案是AD。
(15) :C
本题考查行政诉讼过程中规章的适用。《行政诉讼法》第53条规定:“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以及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因此只有C选项符合法律规定。正确答案是C。
(16) :A,B,C
本题考查行政诉讼的一审判决。《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0条规定:“被告在一审期间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原告或者第三人对改变后的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就改变后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应当作出确认其违法的判决;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起诉被告不作为,在诉讼中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的,参照上述规定处理。”因此,ABC选项符合该条司法解释,D选项于法无据。正确答案是ABC。
(17) :A,B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根据《刑法》第280条,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甲伪造了国家机关印章,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甲虽然和乙签订了合同,但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骗取乙给予的“活动费”,因此不构成合同诈骗罪。甲并不是真正的国家工作人员,因此并不能成为受贿罪的主体。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
(18) :A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贪污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的区别在于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乙利用职务便利携公款出逃,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构成了贪污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乙并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次他与丙签订合同过程中也并没有严重失职的体现,所以不构成此罪。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19) :C,D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合同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意与乙签订合同,骗取保证金,构成了合同诈骗罪。招摇撞骗罪是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行为。丙在行骗的过程中,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收受了价值不菲的礼品,构成了招摇撞骗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D。
(20) :A,B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根据《刑法》第382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根据《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关于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乙先将200万元资金挪用归个人使用,构成了挪用公款罪,但是之后便亏了一百多万元,导致其携款潜逃,显然,对于余款乙是有着非法占有目的的,由此可知余款应该按照贪污论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