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接本>导航 > 真题题库 >河北

2007年河北省专接本政治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4-05-07 13:38:00 来源:无忧考网
这篇关于2007年河北省专接本政治考试真题及答案,是©无忧考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07年河北省专接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
1.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A. 世界是物质的 B. 世界是精神的
C. 世界是统一的 D. 世界是发展的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 )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3. 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 主张世界统一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
4.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
A. 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 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 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 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5.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
A. 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 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 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6.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B. 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 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 分工协作关系
7. 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主要是 ( )
A. 自然环境 B .阶级关系 C. 生产方式
D. 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综合
8. “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
A. 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 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 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
9. 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
A. 人的自身需要 B. 人类的共同利益
C. 人的自然属性 D. 人的社会关系
10.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
A. 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B. 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C. 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D.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
A. 发展先进生产力 B. 发展先进文化
C.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12.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 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C. 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
D.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
C. 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
D. 人民大众通极少数敌对分子、反社会主义分子之间的矛盾
14.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 )
A. 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B. 以人为本
C. 为人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
D.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
15.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
A. 人民当家作主 B. 人民民主专政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1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
A.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B.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 建设思想的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 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17. 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是( )
A. 恐怖主义 B. 民族主义
C. 经济全球化 D.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18. 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
A. 实现两岸三通
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发展两岸经贸关系
D.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19. 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B.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 维护各民族之间的政治协商
D. 维护共产党的领导
20.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 )
A.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B.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
C.企业所得税法语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D.物权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二、多选
21.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 认为自然界立法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 万物皆备与我
22. 矛盾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23.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24.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 )
A. 科技含量高 B. 经济效益好
C. 资源消耗地 D. 环境污染少
25.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
A.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B. 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C. 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
D. 市场经济更有利于醋精生产力的发展
三、判断
26. 唯心主义是追求精神崇高作用的哲学派别。
27.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8. 在信息时代,网络关系、信息关系都是社会的基本关系。
29.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30.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3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3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3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4. 我国现代化的目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
35. 国际政治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权力,即一个国家控制别国的权力。
四、论述
36. 试述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
37. 论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其意义。
五、材料分析
38.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后,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秦始皇毕竟是封建帝王,还在兼并战争过程中,他就大兴土木,兴建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和豪华的骊山陵墓。其他如筑长城、修驰道、征匈奴、优百越等,虽对巩固全国统一有积极作用,但因旷日持久地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不仅加重了人民负担,而且使广大农民无暇从事生产,社会经济生活遭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秦朝统治者还制定了严酷的刑法,人民动辄就触动刑律。导致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人民群众反抗斗争不断发生。一些儒生和游士也针对时政,引证《诗》、《书》,以古非今。于是秦始皇运用国家权力,强制推行思想文化统治政策,采取了“焚书坑儒”等严酷措施,希望以此杜绝政权不稳的隐患。然而仅仅四年之后,就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了秦王朝的黑暗统治。
回答:
1)秦王朝“焚书坑儒”的严酷措施,说明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甚至能够决定社会的发展。
2)这一史实证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这一史实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根据所给材料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

专接本河北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