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显示范围 B.示值范围 C.计量范围 D.测量值
答案:B
解析:测量仪器的操纵器件调到特定位置时可得到的示值范围,称为标称范围。此时的示值范围是与测量仪器的整体相联系的,是指标尺所指示的被测量值可得到的范围。
2、用一台万用表测量电阻器的电阻,使用的是×100档,若万用表的刻度盘显示的数据范围为0~10.0Ω,则该档下的标称范围为( )。
A.0~10.00Ω B.0~100Ω C.0~1kΩ D.0~10kΩ
答案:C
解析:万用表的刻度盘显示的数据范围为0~10.0Ω,由于使用的是×100档,则其标称范围为0×l00~10.0×100Ω,即0~1kΩ。
3、( )是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确保测量仪器规定准确度的被测量值的范围。
A.示值范围 B.标称范围 C.量程 D.测量范围
答案:D
解析:测量范围又称为工作范围,是指测量仪器的误差处于规定的极限范围内的被测量的示值范围。在这一规定的测量范围内使用,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必处在允许极限内;而若超出测量范围使用,示值误差就将超出允许极限。换言之,测量范围就是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确保测量仪器规定准确度的被测量值的范围。
4、测量结果表述必须同时包含赋予被测量的值及与该值相关的( )。
A.误差 B.测量准确度 C.测量不确定度 D.测量精密度
答案:C
解析: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被测量的量值。测量结果的质量(品质)是量度测量结果可信程度的最重要的依据。测量不确定度就是对测量结果质量的定量表征,测量结果的可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不确定度的大小。所以,测量结果表述必须同时包含赋予被测量的值及与该值相关的测量不确定度,才是完整并有意义的。
5、额定操作条件是指( )。
A.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不受损也不降低,其后仍可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行所能承受的极端条件
B.使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处于给定极限内的使用条件
C.测量仪器在性能试验或进行检定、校准时的使用条件
D.确定测量仪器本身性能所规定的标准条件
答案:B
解析:额定操作条件是指测量仪器的正常工作条件,也就是使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处于给定极限内的使用条件。在这些条件中,一般包括被测量和影响量的范围或额定值,只有在规定的范围或额定值下使用,测量仪器才能达到规定的计量特性或规定的示值允许误差值。
6、额定电流为15A的电能表,其输入电流不得超过( )A。
A.10 B.15 C.18 D.
答案:B
解析:额定操作条件是指测量仪器的正常工作条件,也就是使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处于给定极限内的使用条件。在这些条件中,一般包括被测量和影响量的范围或额定值,只有在规定的范围或额定值下使用,测量仪器才能达到规定的计量特性或规定的示值允许误差值。
7、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不受损也不降低,其后仍可在额定操作条件下运行所能承受的极端条件,称为( )。
A.参考条件 B.标准条件 C.使用条件 D.极限条件
答案:D
8.计量违法行为的处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可实施( A。
A.行政处分 B.行政处罚 C.行政强制措施 D.行政拘留
9.计量违法行为具有现场处罚权的是(B )。
A.计量检定人员 B.计量监督员 C.计量管理人员 D.以上都是
10.监督员必须经考核后,由( D)任命并颁发监督员证件。
A.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1.校准工作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按照合理的溯源途径和国家计量校准规范或其他经确认的校准技术文件所规定的校准条件、项目和方法,将被校准对象与计量标准进行比较和数据处理。
2.检定与校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计量检定和校准都是实现溯源性的重要形式,是确保量值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
(1)目的不同
校准主要用以确定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
检定是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进行的全面评定,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2)对象不同
校准的对象是强制性检定之外的计量器具。
检定的对象是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3)性质不同
校准不具有强制性,属于单位自愿的溯源行为。
检定具有强制性,属于法制计量管理的范畴。
(4)依据不同
校准的依据是实验室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制定的《校准规范》,或参照《检定规程》及其他技术文献的要求。
检定的依据是《计量检定规程》,这是计量检定必须遵循的技术法规文件。
(5)方式不同
校准的方式可以采用实验室自校、外校,或自校加外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检定必须是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
(6)周期不同
校准周期由实验室根据使用计量器具的需要自行确定。
检定的周期必须按照《检定规程》的规定由承担检定工作计量检定机构确定,检定周期属于强制性约束的内容。
(7)内容不同
校准的内容和项目,只是评定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以确保量值准确。
检定的内容则是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进行全面评定,以确保计量器具合格有效。
(8)结论不同
校准的结论只是评定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不要求给出是否合格的判定,校准的结果可以给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检定则必须依据《检定规程》规定的示值误差范围,给出合格与否的判定,检定的结果是给出《检定证书》或《检定结果证书》。
(9)法律效力不同
校准的结论不具备法律效力,给出的《校准证书》只是标明示值误差,属于一种技术文件。
检定的结论具有法律效力《检定证书》可作为计量器具或装置的法定依据,属于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
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检定人员所从事的检测工作包括哪些?
答:计量器具新产品和进口计量器具的型式评价、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检验。
4.检定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中所列的计量器具。
5.计量法规定的检定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经济合理是指进行计量检定,组织量值传递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计量检定设施、合理地部署计量检定网络点。就地就近就是组织量值传递不受行政划分和部门管辖的限制。
6.检定按管理环节可分为哪几类?
答: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周期检定;修理后检定;进口检定;仲裁检定。
7.检定按管理性质可分为哪几类?
答:强制检定;非强制检定。
1.什么是检定?
答: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2.检定的对象是什么?
答:检定的对象是计量器具,而不是一般的工业产品。
3.检定的目的是什么?
答: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有关法定要求,确保量值的统一和准确可靠。法定要求是指按照《计量法》对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对每一种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反映在相关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以及部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中。
4.检定工作内容包括哪些?
答:(1)依据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所规定的传递关系,将被检对象与计量基准、标准进行技术比较,按照计量检定规程中规定的检定条件、项目和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
(2)依据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计量性能和通用技术要求进行验证、检查和评价,对计量器具是否合格,是否符合哪一准确度等级做出检定结论。
(3)结论为合格的,出具检定证书或加盖合格印;不合格的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
5.什么是校准?
答: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6.校准的对象是什么?
答: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测量系统是组装起来进行待定测量的全部测量仪器和其他设备。
7.校准的目的是什么?
答:是确定被校准对象的示值与对应的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的关系,以实现量值的复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