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公务员>导航 > 模拟试题 >福建

2014福建国考行测试题:常识判断练习题

2014-03-28 16:59:00 来源:无忧考网
®无忧考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14福建国考行测试题:常识判断练习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甲乙两家是邻居,甲家在距乙家地基2米处种有一棵大树。每逢刮大风,风便会将这棵树的一些大树枝刮落到乙家房屋上。乙担心会损坏房屋,多次找甲协商,要求甲将树枝砍去一些,被甲拒绝。某日,暴风雨即将来临,乙再次找甲协商却没找到,情急之下自己砍去了一些伸到自家房屋上的树枝。甲回家后要求乙赔偿500元,乙不同意,甲将乙起 诉至法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狂风暴雨即将来临,乙砍掉一些树枝来避免对自己房屋的损害属于紧急避险,因而乙不应承担民事责任

  B.乙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甲财产权利的侵害,因为乙为了自己的利益未经甲同意就砍掉了一些树枝,因此,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C.虽然这棵树属于甲,但因伸到了乙的房顶,这棵树在乙房屋界内的部分应当属于乙,因此,乙砍掉那些树枝是合法的,不应承担民事责任

  D.乙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甲财产权利的侵害,因为乙为了自己的利益未经甲同意就砍掉了一些树枝。但是乙在砍之前有意愿但无法告知甲,因此可豁免其部分责任

  2.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A.鹏程万里 B.庖丁解牛 C.庄生梦蝶 D.刻舟求剑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区矫正不适用于犯罪分子

  B.给予外国政府官员财物可能构成犯罪

  C.行贿人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应当减免处罚

  D.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应判处死刑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日光灯通过电流加热钨丝产生热量,继而产生光辐射来发光

  B.数码相机利用电子传感器技术,与普通相机记录图像的原理基本相同

  C.等离子电视显示器采用荧光粉显示屏幕,因而明亮度高于液晶电视

  D.激光打印机是把射到感光器材的图像转印到打印纸(或复印纸)上,其原理与复印机不同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金属在常温下一般呈固态

  B.惰性气体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燃料

  D.钢是铁和碳按照一定比例加工而成的合金

  6.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不包括:

  A.国民总收入 B.货币总量

  C.国内生产总值 D.外汇储备

  7.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的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洋水师是19世纪末中国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

  B.日军在东北发动的“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C.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组建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

  8.关于我国的湖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的淡水湖在江西

  B.的咸水湖在西藏

  C.海拔的湖在新疆

  D.海拔最低的湖在四川

  9.一艘油轮自科威特港驶往大连,其最短航线为:

  A.波斯湾→红海→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

  B.波斯湾→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南海→东海→黄海

  C.红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东海→黄海

  D.红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

  10.“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

  A.《尚书》《周易》《论语》《孝经》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周易》《尚书》《礼记》《春秋》

  D.《诗经》《孟子》《孝经》《尔雅》

 11.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司马迁修《史记》→文景之治→王莽篡汉

  B.杯酒释兵权→岳飞抗金→王安石变法

  C.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秦统一天下

  D.玄武门之变→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12.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的描述,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A.人均GDP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

  C.已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

  D.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

  13.下列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可行的是:

  A.医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用于伤口消毒

  B.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

  C.由于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

  D.低血糖症状出现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

  14.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次”是指:

  A.贷款人的第二次贷款

  B.贷款人的收入较低,信用等级较低

  C.贷款机构的实力和规模较小

  D.贷款机构的信用等级较低

  15.关于气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沙尘暴发源于蒙古高原

  B.厄尔尼诺现象是由温室气体增多引发的

  C.美国西海岸有暖流、东海岸有寒流通过

  D.飓风指的是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

  16.下列机构中,有权依法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是:

  A.某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B.某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C.某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某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17.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行政行为。据此,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A.暂扣违章司机的机动车驾驶证

  B.对醉酒的人约束至酒醒

  C.对严重违反《公务员法》的公务员给予开除处分

  D.对到期不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18.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A.赵某,30岁,醉酒驾车撞死路人

  B.刘某,13岁,盗窃价值人民币50万元的财物

  C.张某,20岁,遇人抢劫奋起反击,将对方打成重伤

  D.王某,30岁,为了躲避仇人追杀,抢了路人的摩托车逃跑

  19.甲被车撞伤倒地,行人乙拦下一辆出租车,将甲送往医院,乙支付了车费,其间,甲的手机丢失。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车费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由乙赔偿

  B.车费不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由乙赔偿

  C.车费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不由乙赔偿

  D.车费不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不由乙赔偿

  20.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发事件即为紧急状态

  B.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从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蓝色和黄色来标示

  C.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D.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不得越级上报

  参考解析

  1.【答案】A。解析: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现实和紧急的损害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致人损害的行为。《民法通则》第129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在暴风雨的天气,乙找甲协商没找到,情急之下砍掉树枝的行为不是侵害甲财产权的行为,而是合法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不应承担民事责任。因此A项正确,应选。BCD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2.【答案】D。解析:鹏程万里,出自《庄子·逍遥游》,A项不选;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B项不选;庄生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C项不选;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故正确答案为D项。

  3.【答案】B。解析: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2条第2款规定,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因此A项说法错误。根据第29条的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以财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此B项“可能构成犯罪”的说法正确,C项“应当”的说法错误。根据第3条的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因此D项说法错误。本题选B。

  4.【答案】D。解析:日光灯又称荧光灯。其发光原理是日光灯两端各有一灯丝,灯管内充有微量的氩和稀薄的汞蒸气,灯管内壁上涂有荧光粉,两个灯丝之间的气体导电时发出紫外线,使荧光粉发出柔和的可见光。通过电流加热钨丝产生热量的是白炽灯。故A项错误。

  数码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而普通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这两种相机工作原理是不同的。故B项错误。

  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都属于平板电视,表面相似本质区别很大,的区别就是成像原理不同。等离子电视是依靠高电压来激活显像单元中的特殊气体,使它产生紫外线来激发磷光物质发光。而液晶电视则是通过电流来改变液晶面板上的薄膜型晶体管内晶体的结构,使它显像。液晶电视的亮度要高于等离子电视。故C项错误。

  按工作原理,复印机可分为光化学复印、热敏复印和静电复印三类。静电复印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复印技术,它是用硒、氧化锌、硫化镉和有机光导体等作为光敏材料,在暗处充上电荷接受原稿图像曝光,形成静电潜像,再经显影、转印和定影等过程而成。激光打印机将打印内容转变为感光鼓上的以像素点为单位的点阵位图图像,再转印到打印纸上形成打印内容。所以激光打印机和复印机工作原理是不同的,故D项正确。

  5.【答案】B。解析:惰性气体,即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过去人们曾认为他们与其他元素之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称之为“惰性气体”。但是在1962年,英国青年化学家N.Bartlett合成了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Xe[PtF6]之后,许多化学家竞相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先后陆续合成了多种“稀有气体化合物”,促进了稀有气体化学的发展。而“惰性气体”一名也不再符合事实,故改称稀有气体。故正确答案为B。其他三个选项说法均正确,故不选。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C。解析:本题不需掌握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只需了解历史事件的朝代和大致时期,也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C项中,齐桓公是在春秋时期,商鞅是在战国时期,秦统一天下是在战国末期,选项时序正确。

  A项中,司马迁修史记是在西汉中期的汉武帝时期,文景之治则是在汉初,选项时序错误。

  B项中,杯酒释兵权发生在北宋初期,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中期,岳飞抗金则是在南宋,选项时序错误。

  D项中,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初唐,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中期,黄巢起义则发生在唐末,选项时序错误。

  12.【答案】B。解析:我国的城镇人口人均GDP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还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水平,A项说法不严密。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到24661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四位,即B项符合事实。到目前为止世界第一贸易大国,还是美国,C项说法不符合实际。目前我国关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先得到控制,然后逐年减少,D项不正确。

  13.【答案】B。解析:医用酒精单指75%的乙醇,其他物质含量不得超过规定标准。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甲醇,甲醇可通过胃肠黏膜吸收,也可经皮肤直接吸收。甲醇进入人体后,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经肝醇脱氢酶的脱氢作用,变成比甲醇毒几十倍的甲醛。甲醛再脱氢变成甲酸,后者可致全身酸中毒,进而加重中毒症状和对身体的危害。因此A项错误。

  蛋白质可以与重金属发生反应,减少人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从而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因此B项正确。

  食盐中的碘是离子状态(碘酸钾),不和淀粉发生显色反应,因此C项错误。

  低血糖出现时,喝葡萄糖水或注射葡萄糖是见效快的做法,馒头中的淀粉需要经过消化过程才能转化成单糖被人体吸收,D项错误。

  14.【答案】B。

  15.【答案】A选项沙尘暴天气发源于内陆沙漠地区,源地不止是蒙古高原,错误。B选项: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关于起因,世界上至今尚无定论。C选项:美国西海岸是加利福尼亚寒流,东海岸是墨西哥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在气象学上,飓风和台风都是指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被称“飓风”;发生在印度洋地区的则被称为热带风暴。所以,本题无正确答案,暂定正确选项是D。

  16.【答案】D。解析:《立法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立法法》对较大的市作了明确的规定,即(1)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2)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3)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城市。因此D项正确。

  17.【答案】A。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的规定,行政处罚有以下7种:(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因此A项正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因此对醉酒的人约束至酒醒属于行政强制,不属于行政处罚,B项错误。

  C项属于行政内部处分,错误。

  税收滞纳金不属于行政处罚的范畴,也就不具有行政处罚的性质。税收滞纳金包含经济补偿性质和惩戒性质,当针对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时,滞纳金的作用侧重于补偿性质;当针对试图无偿占用国家税款的纳税人时,滞纳金的作用侧重于惩戒性质。D项错误。

  18.【答案】A。解析:A项,赵某醉酒驾车肇事,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第四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就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醉酒犯罪应负完全刑事责任。因此A项正确。

  B项,刘某盗窃财物,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为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其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B项错误。

  C项,张某遇劫反击,符合我国刑法所规定的“正当防卫”的要件,张某无需为在正当防卫中对加害人造成的损害承担刑事责任,C项错误。

  D项,王某为躲避追杀抢用他人财物,符合刑法所规定的“紧急避险”的要件,即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D项错误。

  19.【答案】C。解析:本题中,乙对甲是属于无因管理,管理人有权要求本人支付管理中的必要费用,本人有偿还费用的义务。因此车费应由甲承担。甲手机的丢失是乙在无因管理中无过失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乙不应当承担这项损失,C项正确。

  20.【答案】C。解析:《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因此C项正确。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或社会秩序构成重大威胁,采取该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不能消除或有效控制、减轻其严重社会危害,需要进入紧急状态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依照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决定。因此突发事件可以转化成紧急状态,两者并不等同,A项错误。

  根据该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级别。因此B项错误。

  根据该法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因此D项错误。

国家公务员福建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