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推理,即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应试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6,9,7,10,8,( )
A.11 B.12 C.13 D.14
【解析】这是一个隔次数列,即排项的奇数是一个数列,排项的偶数又是一个数列。此道题的第一个数、第三个数与第五个数是一个等差数列,等差值是1。而此道题的第二个数,第四个数,也是一个等差数列,等差值也是1,括号位于整个排项的第六位,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是11,故选A。
其次,在平时练习时,应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突破点,要善于总结规律。数字推理题的解题关键就在于找规律,它的计算量不大,找到规律后很快就能得出答案。题目给出的是数列,就是一些数字的排列,含有的规律,无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从“数”上去总结,就是数字本身或数字之间含有某些规律。如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排在一起,呈现为奇偶数、质数规律等,还可以根据数的运算关系来排列,呈现为加减法、乘除和乘方等规律。
二是从“列”上去着眼,按照数列的性质,呈现出等差、等比等规律。还可以根据数列的排列形式,呈现出双重交替、分组等。
具体规律名称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熟知能用。掌握了这些基本规律之后,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发挥你的想象力,思考一下这些基本题型还可以有哪些变化形式,你能够变化引申的越多,你的胜算就越大。
第三,要熟练运用规律。做题目时,我们能够在一秒之内做出的判断,就是一个数列项数的多少和数字变化幅度的大小,包括备选答案的数字的大小。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基本知道这个数列含有某种规律。比如,给出的数列项数较多,一般就可以首先考虑运用交替、分组等规律。如果项数少,一般只能用乘方和组合拼凑。如果数字之间变化幅度比较大,呈几何级增长,多半要用到乘法、二级等比和乘方规律。剩下的可以考虑用加减法、等差及变式和质数规律。平时要注意加强自己这方面的练习。
最后,了解上述规律后,就是大量的练习了,应该特别注重真题的练习,当遇见一个数列类数字推理题时,脑中应迅速的闪过各类数列并找到规律。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即每道题给出一道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应试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例:若1米远栽一棵树,问842米可栽多少颗树? ( )
A.842 B.843 C.844 D.845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栽树问题,这样的题目看似简单,1米远栽一棵树,有多少米远栽多少棵树的理由似乎很充足,由此得出正确答案是A的话,那你就错了。究竟要栽多少棵树呢?可以拿起笔在纸上画一下,但要全部画起来,恐怕整场考试时间也不够用。可以假设问2米远可栽多少棵树,接着图示一下,需栽3棵树,依此类推,有多远应该栽上多远的距离数加上起点那一棵,所以842米应栽843棵数,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