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年级文言文 篇一
两小儿辩日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②,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③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④,及⑤日中则如盘盂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⑧,及其日中如探汤⑨,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⑩为⑪汝⑫多知⑬乎?”
【注释】
①本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为后人所加。②辩斗:辩论,争论。③以:认为。④日中:正午。⑤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⑥及:到,到了。⑦盘孟:盛物的器。圆的为盘,方的为孟。⑧沧沧凉凉:寒凉。⑨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汤,热水。⑩熟:谁。⑪为:同“谓",说。⑫汝:你。知:⑬同“智",智慧。
2.3-6年级文言文 篇二
学弈①弈秋②,通国③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④: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⑤将至,思援⑥弓缴⑦而射之。虽与之⑧俱学,弗若⑨之矣。为⑩是其智弗若与⑪?曰:非然⑫也。
【注释】
①本文选自《孟子·告子》,题目为后人所加。弈,下棋。②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③通国:全国。④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诲。⑤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⑥援:引、拉。⑦缴: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⑧之: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⑨弗若:不如。⑩为:因为。⑪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这里读“yú”。⑫然:这样。
3.3-6年级文言文 篇三
书戴嵩画牛①蜀中有杜处士②,好书画,所宝③以百数。有戴嵩《牛》④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⑤,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⑥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⑦入两股⑧间。今乃⑨掉⑩尾而斗,谬⑪矣!”处士笑而然之⑫。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释】
①本文作者是宋代的苏轼。戴嵩,唐代家。②处士:本指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士人。③所宝:所珍藏的(书画)。④《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⑤锦囊玉轴:用锦缎作面囊,用玉作面轴。⑥掌:拍手。⑦搐:抽缩。⑧股:大腿。⑨乃:却。⑩掉:摆动,摇。⑪谬:错误。牧童认为西中牛“掉尾而斗”是错误的。实际上牛相斗时,既有“尾搞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⑫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4.3-6年级文言文 篇四
伯牙鼓琴①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注释】
①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鼓,弹。②志:心志,情志。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④善哉:好啊。⑤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⑥少选:一会儿,不久。⑦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⑧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5.3-6年级文言文 篇五
杨氏之子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②。孔君平诣③其父,父不在,乃④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⑤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⑥家禽。”
【注释】
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②惠:同“慧”。③诣:拜访。④乃:就,于是。⑤示:给……看。⑥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6.3-6年级文言文 篇六
自相矛盾①楚人有鬻②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③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④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⑤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①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②鬻:卖。③陷:刺破。④或:有的人。⑤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7.3-6年级文言文 篇七
古人谈读书其二余尝谓①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②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③。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注释】①谓:说。②漫浪:随意。③急:要紧,重要。
8.3-6年级文言文 篇八
古人谈读书其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①也。
敏②而好③学,不耻④下问⑤。
默而识⑥之,学而不厌⑦,诲⑧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⑨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注释】
①知:同“智”,智慧。②敏:聪敏。③好:喜好。④耻:以……为耻。⑤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⑥识:记住。⑦厌:满足。⑧诲:教诲。⑨敏:勤敏。
9.3-6年级文言文 篇九
少年中国说(节选)梁启超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②。干将发硎,有作其芒③。天戴其苍,地履其黄④。纵有千古,横有八荒⑤。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⑥,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注释】
①鹰隼试翼,风尘吸张: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隼,一种凶猛的鸟。②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③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来,发出耀眼的光芒。干将,古代宝剑名。硎,磨刀石。④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⑤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⑥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
10.3-6年级文言文 篇十
铁杵成针①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②溪,逢老媪方③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④,还卒业⑤
【注释】
①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②是:这。③方:正在。④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⑤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11.3-6年级文言文 篇十一
囊萤夜读①胤恭勤②不倦,博学多通③。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④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注释】
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②恭勤:肃敬勤勉。③通:通晓,明白。④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12.3-6年级文言文 篇十二
王戎不取道旁李①王戎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③取之,唯④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⑤。
【注释】
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②尝:曾经。③竞走:争着跑过去。④唯:只有。⑤信然:的确如此。
13.3-6年级文言文 篇十三
精卫填海①炎帝②之少女③,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④而不返,故⑤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释】
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②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③少女:小女儿。④溺:溺水,淹没。⑤故:因此。⑥堙:填塞。
14.3-6年级文言文 篇十四
守株待兔①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②。兔走③触株,折颈而死。因④释⑤其耒⑥而守株,冀⑦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①本文选自《韩非子·五蠹》。②株:树桩。③走:跑。④因:于是。⑤释:放下。⑥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⑦冀:希望。
15.3-6年级文言文 篇十五
司马光①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注释】
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②庭:庭院。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④皆:全,都。⑤光:司马光。⑥迸: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