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三>导航 > 最新信息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精选15篇)

2025-07-25 16:28: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高三复习,是对教材知识的系统回望与深度扎根。那些曾在课堂上掠过的文字、考点,此刻正等待被重新串联、夯实。下面是®忧考网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 篇一

  1.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2.〔律吕〕古代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后来用“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3.“喜看稻菽千重浪”语出毛泽东《七律·到韶山》。菽,豆类的总称。

  4.〔《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著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汉字字形结构的字书,也是世界古的字书之一。(P51,《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

2.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 篇二

  1.〔采采〕茂盛的样子。

  2.〔薄言〕“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

  3.〔有〕取得,获得。

  4.〔掇〕拾取,摘取。

  5.〔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 篇三

  1.〔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2.〔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3.〔兜鍪〕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

  4.〔莳未匝〕意思是,这块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莳,移栽、种植。匝,布满、遍及。

  5.〔几何〕多少。

4.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 篇四

  1.〔杜康〕相传是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点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子,对对方的尊称。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衿,衣服的交领。悠悠,长远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语出《诗经·小雅·鹿鸣》。苹,艾蒿。《鹿鸣》是宴客的诗,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4.〔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探望。

  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里是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厌,满足。

5.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 篇五

  1.〔周公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广纳贤才,正吃饭时,听到门外有士子求见,来不及咽下嘴里的食物,把食物一吐就赶紧去接见。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吐哺,吐出嘴里的食物。

  2.〔南野〕南面的田野。一作“南亩”,指农田。

  3.〔方宅十余亩〕宅子周围有十几亩地。方,四周围绕。

  4.〔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5.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东。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而得名。

6.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 篇六

  1.〔熊咆龙吟殷岩泉〕殷,震动。

  2.〔青青〕黑沉沉的。

  3.〔列缺〕闪电。列,同“裂”。

  4.〔金银台〕金银筑成的楼台,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5.〔鸾回车〕鸾,传说中的神鸟。

7.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 篇七

  1.〔失向来之烟霞〕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向来,原来。

  2.〔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3.〔司马〕州刺史的副职

  4.〔善オ〕当时对技艺高超的乐师的称呼。

  5.〔委身〕托身。这里是嫁人的意思。

8.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 篇八

  1.〔出官〕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2.〔迁谪〕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3.〔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

  4.〔轻拢慢捻抹复挑〕拢,扣弦。捻,揉弦。抹,顺手下拨。挑,反手回拨。

  5.〔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鸣婉转。

9.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 篇九

  1.〔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2.〔秋娘〕唐代歌伎常用的名字。这里是对善歌貌美歌伎的通称。

  3.〔五陵年少〕指京城富家豪族子弟。五陵,汉代五个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家豪族多聚居在这一带。

  4.〔缠头〕古代对歌伎舞女打赏用的锦帛。

  5.〔暂〕忽然,一下子。

10.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 篇十

  1.〔更〕再。

  2.〔促弦〕促,紧、迫。

  3.〔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务为青。

  4.〔羽扇纶巾〕纶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5.〔樯橹〕代指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

1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 篇十一

  1.〔憔悴损〕损,这里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

  2.〔绝〕横渡。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4.〔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5.〔不齿〕齿,并列、排列。

12.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 篇十二

  1.〔贤〕超过。

  2.〔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

  3.〔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4.〔八股文章〕即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在字数、体式、语气、题旨和思想内容上均有严格限定,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

  5.〔檄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者的文书。

1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 篇十三

  1〔椽〕指放在房檩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木条。这里作量词。

  2.〔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冯虚御风〕冯,同“凭”,乘。虚,太空。

  5.〔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14.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 篇十四

  1.〔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无尽藏,出自佛家语的“无尽藏海”(像海之能包罗万物)。适,这里有“享有”的意思。

  3.〔既白〕天明。

  4.〔戊申晦〕晦,农历每月的后一天。

  5.〔五鼓〕五更。

15.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 篇十五

  1.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

  2.〔居则曰〕居,平日、平时。

  3.〔千乘之国〕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4.〔加之以师旅〕师旅,指军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5.〔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高三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