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民间故事 篇一
唐朝贞观年间,松赞干布当上吐蕃赞普以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求婚。唐太宗出了五道难题,对前来求婚的使者进行考试,谁能取胜,公主便嫁给该使者的主子。第一道题是用丝线穿九曲玉珠。其他地方的使者都穿不过去,只见禄东赞用丝线缚住蚂蚁的腰,将蚂蚁放在珠的孔口,向孔口处慢慢吹气,让它爬过去,线也就穿成了。
第二次比试是令使者们各领一百只羊,一百坛酒,要将羊杀了,剥皮,吃光肉,鞣好皮,喝完酒。其他使者有的肉没吃完便醉倒了,有的皮没鞣好便累倒了。只有禄东赞令随从们慢慢地小碗喝酒,边吃边喝边鞣皮子,最后完成了皇帝交给的“任务第三次,唐太宗又命令使者认出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相对应的母子关系。禄东赞将小马驹单独关上一夜,只给草料不给水喝。第二天,他把小马驹放到母马那里去,小马驹都各自认自己的母亲吸奶去了。这样,吐蕃使者又胜了。
第四次比试,唐太宗下令拿出一百根头和尾一般粗的木棒,令使者认出头和尾。禄东赞将木棒推进水里,由于木棒头重尾轻,重的一头儿沉下,轻的那头儿浮在上面,所以认得一清二楚。
最后一次比试,唐太宗将文成公主混在三百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美女里面,令使者们找认,认出者公主可随之而去。禄东赞先找到服侍过文成公主的老大娘打听公主的模样和特征,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颗朱砂痣。吐蕃使者依照汉族老大娘的指点,终于认出了公主。
于是,唐太宗便把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还送了许多礼品当嫁妆,让公主带到吐蕃去。
2.精选民间故事 篇二
木兰很小就没有了母亲,跟着爹爹长大。她的爹爹年纪大了,弟弟还小,所以家里的重活儿都落在了木兰身上。有一天晚上,木兰正在织布,忽然,一个军官骑着马来到她家门前。木兰来到门外,军官递给一份公文,说:“边疆正在打仗,皇帝下令征兵,你们家有一个人的名字在公文上。”木兰赶忙打开一看,爹爹的名字在上面。
木兰回到家,左思右想:“爹爹的年纪大了,弟弟还小,怎么能上战场打仗呀?”木兰一夜没有合眼,她决定代替爹爹从军。第二天一早,木兰上街买了一匹马,赶做了一身战袍,又剪了头发,装扮成小伙子,告别家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
大军打了十二年仗,机智、勇敢的木兰,一次又一次地立功,最终做了将军。
大军胜利归来,皇帝劝木兰留下来做大官。但木兰想念亲人,就和几个一起打仗的好伙伴回家了。木兰回到家,换上了以前的青布衣裙。和她一起打仗的伙伴们,个个都看呆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木兰原来是个漂亮姑娘啊!
3.精选民间故事 篇三
从前,有一个樵夫,每天一大早便上山砍柴,到了傍晚才下山,将砍的柴担到市场上贩卖。尽管他如此辛劳,却仍收入微薄,只能勉强吃饱而已。有一天,他照常上山砍柴,不知不觉走进了深山里,发现那里竟有棵高大粗壮的老榕树,树下还坐着一位陌生的中年人。
樵夫觉得很奇怪,便走上前去跟中年人攀谈起来。哪里知道越谈越授机,两人都觉得相见恨晚,便结拜为兄弟。
此后,每当樵夫砍完了柴,便会到老榕树下,和中年人聊聊天儿。这样,不知不觉便过了半年。
有一天,中年人忽然告诉他:“不瞒你说,其实我就是你面前这棵大榕树化身的树仙,现在我俩既然成了兄弟,我这当大哥的看你每天这么辛苦,理应设法帮你改善生活。”中年人想了想,然后对樵夫说:“这样吧,以后你砍完柴,便到这儿来,我会留一捆柴给你。”
一切果然如中年人所说的那样,樵夫的生活越来越好,最后,根本不需要自己去砍柴了。
有一天,两人又见面了,中年人突然满面愁容地对樵夫说:“不瞒你说,不久之后,我可能会遇到杀身之祸。这场灾祸,也只有你能救得了我。”
“这话怎么说呢?”樵夫问。
中年人叹口气说:“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也无法详细地告诉你,将来你自然就会明白了。但是你千万要记住,无论如何都不能告诉别人我们之间的事,更不能对别人说出我住的地方。如果有缘,我们还会再见面的。”
樵夫立即答应道:“放心好了,大哥,这事我绝不会说出去的。”
于是两人又畅谈了一会儿才道别。
过了一些日子,京城里忽然贴出了布告。原来是皇宫里的一根柱子腐坏了,皇上想换一根较好的木材。大臣们寻访了各地,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因此皇上颁下圣旨,如果有人能献上一根大小合适的柱子,就赏银十万两。
消息传到了樵夫耳中,樵夫立即想到了大榕树。他虽也想到了自己曾经答应过的话,但终究财,一想到能得到十万两银子,就笑得合不拢嘴。所以他只略一迟疑,便决定牺牲大榕树。于是,他跑到衙门去报告:“小民知道。在深山里一有棵雄伟的大榕树,一定很适合当皇宫的柱子。”
差役呈报上去,很快地,负责砍树的卫士便来了。樵夫领着他们往山里去,心里不断地想着那即将到手的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他们来到大榕树下,“啊,好大的一棵树!”卫士说着,举起斧头便砍。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被砍的地方,竟不断有血流出来。
不一会儿,“哗”的一声,大榕树便被砍倒了,更多的血从断裂的地方流了出来。
砍下的大榕树,经过加工处理,不久便被抬到宫殿去了。一试,大小适中,皇上大为高兴,马上将银子赐给了樵夫。
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了,宫殿的柱子全是红的,只有这根是白的。皇上立刻找来手艺高超的漆匠,下令将柱子漆成红色的。
哪知,怪事又出现了。不管漆匠如何尝试,就是无法将颜料涂上柱身,柱子永远都是白色的。可怜一个个无辜的漆匠,全被冠上失职的罪名,关到牢里去了。
一天夜里,皇上做了个奇怪的梦,他梦见白柱旁边站了一位陌生的中年人,中年人手指柱子对他说:“如果想要柱子被漆成红色,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将樵夫的血和红色的颜料混合之后再漆。否则,是永远也办不到的。而且若不漆成红色的,皇宫将会倒塌。”
第二天一大早,皇上便将樵夫捉来,随便给他加上一个罪名,就推出去斩了。
而后,便命令漆匠把樵夫的血和红颜料混合起来,果然一漆就漆上了,而且颜色鲜艳夺目,真是漂亮极了。皇龙心大悦。
于是,皇上将十万两银子收回,赏给了那名涂加上漆的漆匠,也释放了所有被关在监牢里的漆匠,并且大摆筵席庆贺大柱子的落成,上下皆大欢喜。
樵夫因为贪财而背叛了朋友,不顾朋友之间的道义而惹来杀身之祸,这就是食言者的下场。
4.精选民间故事 篇四
从前,某地有座二郎神庙,来往燃香求保佑的人不少。一天,二郎神正和来逛的孙猴子闲聊,天神突然来宣读玉帝的圣旨,召二郎神上天议事。孙猴子说:“我没事,等你回来再走,这里有什么事我先替你办办,不能办的事等你回来再说。”二郎神答应一声就走了。没过多大会儿,来了几个人,他们摆上供果,祷告说:“二郎神,地里的庄稼旱得快死了,求您老人家下场大雨。收成好了,给您唱三台戏。”几个人许完愿、烧完香就走了。
孙猴子边吃供果边想:好办。刚要传雷公、电母去行雨,又有一群人进庙,摆上供果祷告说:“二郎神,俺这些船装的都是粮食,限期到京。请您老人家刮几天南风,让船行快些,别误了期限,回来后一定在京城捎些好点心给您上供。”这群人许过愿也走了。孙猴子想:二郎神在这儿还真受用,每天都有人送吃送喝的。
孙猴子刚想传风婆刮风,外面又来了两群人,摆上供果。一群人说:“二郎神,我们的黄姜刚收,求您老人家这两天别下雨,让太阳毒毒的,把姜晒干。等卖了钱,给您老人家披红挂彩。”另一群人说:“俺们是果子行的,满树都挂了果子,已经快熟了,求您老人家可别刮风。等果子收了,一定给您老人家再塑全身像。”
这下可把孙猴子难住了,有的要下雨,有的不叫下;有的要刮风,有的不叫刮,真是难出了一头大疙瘩。正想不出办法,二郎神回来了,孙猴子把那些人求告的事都告诉了二郎神。
二郎神说:“好办!夜间下雨,白天晒姜,风从河路走,别上果子行。”孙猴子听了,望了望二郎神,不由得笑了。
5.精选民间故事 篇五
远古的时候,在氏族社会后期,逐渐形成了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三个大部落。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西北的陕西一带。后来,黄帝族定居在现在的河北涿鹿附近。传说黄帝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他发明了车、船,制造了一种叫“弩”的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他还叫仓颉创造了文字。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织帛技术。
炎帝族最后来到山东地区。蚩尤族的活动范围,主要在现在的山东、河南一带。传说炎帝族和蚩尤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的肥沃土地,发生过一次战争,炎帝族被打败了。他们向黄帝族求援,炎黄两族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族。于是,蚩尤族的一部分与炎黄两族合并,留在了北方;另一部分向南迁移到湖北、湖南一带,与当地的部落相结合。后人认为这就是苗族的祖先。
这三大部落互相征战、互相融合,共同开垦这片广阔的土地,繁衍生息,代代相传。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6.精选民间故事 篇六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有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分别是尧、舜、禹。他们原来都是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人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职位很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他的品行不好,很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欢兜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是另一套。用这样的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
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大家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头说:“我也听说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大家便说起了舜的情况。
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很早就过世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孩子名叫象,十分傲慢,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却待他的父母、弟弟都很好。所以,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很高兴,决定先考察一下舜。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舜的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便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可梯子已经不知去向了。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跳了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儿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下到井里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平,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扬扬地回到家,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
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看见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你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地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认为舜的确是个品德好又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称作“禅让”。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舜接位后,又勤劳,又简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得到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过了几年,尧去世了,舜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7.精选民间故事 篇七
古老的苏州城有一个标志性建筑,那就是虎丘山上的“虎丘塔”。这座古塔八面七层,用砖建造而成,有上千年的历史。虎丘塔是一座斜塔,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传说太湖边上有一座名叫官山的小山,官山南面有个上滨村。这里土地肥沃,风景秀丽,村民们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
五代十国时期,豪强们拥兵自重,不断发动战争,抢夺土地和人口。自此,老百姓没有了往日的安宁,苦不堪言。稍微有些权势的人都想当皇帝,他们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就让老百姓离开家替他们打仗。所以,老百姓都很痛恨那些想当皇帝的人。
有一天,上滨村明明晴空万里,突然天色一变,顿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狂风怒吼,不一会儿便下起了倾盆大雨,好像天就要塌下来似的。
风雨交加中,人们听见一声巨响。当风雨平息之后,村里人走出家门,看见村边矗立着一座宝塔。宝塔遮挡了射进村口的阳光,也堵住了通往村外的道路。
村民们议论纷纷,不知天降宝塔是福还是祸。其中有个人平日里爱做皇帝梦,他趁机对村民们说:“宝塔镇龙地,要出好皇帝,这是吉祥的征兆啊!看来,我们村要出皇帝了。”
村民们听了议论纷纷,连声说:“不好,不好,这是祸事!出皇帝,大家又要遭殃了。”最后,村民们决定将宝塔砸掉。“破坏了龙地,皇帝就不会出现了!”那人阻止道。可村民们根本不听。
于是,上滨村男女老少一齐出动,纷纷从家里拿出锄头、铁锹等农具,用力地向宝塔砸去。由于人多,宝塔的塔顶、檐角很快就被砸掉了,宝塔上到处是洞,一副破破烂烂的样子,塔身也变得歪歪斜斜的。
宝塔似乎有灵性,忽然拔地而起,腾空飞上天空。它漫无目的地在空中飘荡,谁也不知它飘了多久,飘了多远。
有一天,孙悟空驾着筋斗云在半空中闲逛,还边行边吃仙桃,喝美酒。忽然,他看见一座宝塔在空中飘啊飘,便好奇地用金箍棒一打,再用手接住。他想,还是带回花果山慢慢欣赏吧!
孙悟空继续前行,走到苏州上空时,看见地面上有一座小小的山峰,景色宜人。他情不自禁地停下来低头细看,越看越喜欢,最后高兴地抓耳挠腮,拍手叫好,宝塔便滑落了下来,一下子落在了虎丘山的山顶上。因为是从高空中落下,没有专门拨正,所以宝塔有点倾斜。
孙悟空还没吃完的半个仙桃,也失手落下来,正好掉在虎丘山的半山腰,变成了半个石桃。他夹在腋下的那瓶美酒也跌落下来,在山上砸开了“铁华岩”,美酒变成了泉水。泉水甘甜可口,被誉为“天下第三泉”。
有了宝塔,虎丘山的风景更加闻名了,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去寻访当年的遗迹。而山顶上的宝塔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霜雨雪,早已千疮百孔,倾斜得更厉害了。
8.精选民间故事 篇八
从前有位皇帝,他有个既聪明又机智的宰相。这个皇帝颇为自负,他总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因此,常常找各种问题,想考倒宰相。有一天,皇帝和众官员一同乘船到外地去。行至中途,皇帝灵机一动,想出一个问题来,他召来宰相问:“爱卿,我问你,你说,忠臣和*臣如何分别?”
“启禀陛下,忠臣就是无论陛下吩咐他做什么,他都唯命是从,而且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但*臣未必如此,若事情不利于他,他便百般推托。”
皇帝听了这话,心想,这下子他可无法自圆其说了,便又说道:“朕如果叫你去死,你真的会去死吗?你倒说说看。”
宰相答道:“启禀万岁,臣曾经试着跳水去死,但在臣落入水中时,各处鱼虾奉屈原公之命托住了臣的脚,并且屈原公还对臣说,他当初是因为服侍了一位昏君,使得自己有志不能伸,还遭受冤枉,才不得不投江而死的。今天,臣服侍的是贤君,怎能投江而死呢?臣沉不下去,只好不死了。”
皇帝听了,虽然明知他在撒谎,却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机智,便大大地夸奖了他一番,心中更觉得这个臣子得来不易。
此后,皇帝对他更是倍加信任,处理任何重要的事,都不忘与他商量,再也没有想方设法为难他了。而宰相也十分佩服皇帝的雅量。
9.精选民间故事 篇九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只有一个小和尚,他整天一个人忙里忙外,还要到山脚下挑水。但他很勤快,总是把水缸装得满满的。有一天,庙里又来了一个大和尚。小和尚对大和尚说:“你到山下挑水去吧!”大和尚觉得自己比小和尚大,却要受他支使,心里不服气,很不高兴地说:“我比你大,你怎么能让我自己一个人挑水呢?还是咱俩一起抬吧!”就这样,两个和尚一起抬水吃。
又过了些日子,庙里又来了一个胖和尚。胖和尚好吃懒做,小和尚和大和尚对他都很有意见。胖和尚却说:“有意见,你们也别做呀!”这下,庙里的事谁也不管了。下山打水时,三个和尚你推我、我推你,最后大家都不去。水缸底朝了天,三个和尚宁愿渴着,也没有谁愿意去打水。
庙里的老鼠渴得受不了,晚上就跑到大殿里,偷喝油灯里的油。老鼠碰倒了油灯,引起了大火。三个和尚被大火惊醒,急急忙忙想去水缸里舀水灭火,可缸里一滴水也没有。他们只好拿起桶,到山下挑水。可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最后庙就被大火烧光了。
10.精选民间故事 篇十
历代皇帝都很敬重古代大圣人孔子,但乾隆皇帝一开始却并不敬他。大臣们都劝他敬“孔”,乾隆只好说:“我不相信孔子会比我聪明。你们把孔子请来,我要问他两句话,要是他回答对了,我就敬他;要是他回答错了,我还是不敬他!”这下可把大臣们给难住了。孔子是古代的人,想找也找不回来呀!大家只好用稻草扎了个孔子模样的人,穿戴上和孔子一样的衣帽,送到乾隆面前。乾隆一看,对稻草人说:“众大臣都要我来敬你,今天我倒要考考你。”那稻草人居然说话了:“那你就问吧。”乾隆一惊,问道:“天下数谁最富?”
“孔子”回答:“勤俭。”
乾隆听了,马上就很佩服,因为他知道要是换了别人,一定会说“皇上最富”,而“孔子”回答得却很聪明,又很合理。乾隆又问:“天下数谁最穷?”
“孔子”回答:“馋懒。”
乾隆满意地点点头,对大臣们感慨地说:“孔子不愧是个大圣人,我真比不上他啊!”从此,每年秋后,乾隆都要举行一次隆重的祭孔活动,还命令各地官府也都祭孔。
11.精选民间故事 篇十一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那些经书、史书。那些书有些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得枯燥无味,于是丢下书,逃学出去玩儿。李白来到小河边,他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旁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根粗大的铁棒,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她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会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妈妈,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啊!”
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哪!”
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都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认真读,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变红了。于是他便拔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终于成为了的大诗人。
12.精选民间故事 篇十二
古时候,有一位秀才,名叫韩玉。韩玉在幼年的时候,父母亲就都过世了,他只有靠白天帮人做工来维持生活。他生活虽然清苦,可是很好学。因此,通过了举人考试。
有一年,他想到京城参加考试,于是把平素积蓄的钱凑起来,但仍然不够,便到处借钱。但是,认识他的人都怕他还不起,没有一个人肯借钱给他。
韩玉借了好些天也没有借到钱,心里越想越伤心,便独自走到海边哭了起来。
这时,海上漂来了一艘船,一位慈祥的老渔翁从船舱里走了出来,问:“年轻人,你哭什么呀?来吧!你要不要坐船?”
韩玉连忙擦干眼泪说:“要,可是,我没有足够的钱!”
只见那个老渔翁面露笑容,很和蔼地说:“没关系。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呢?或许我可以送你一程。”“我想到京城考试。”“我也要去那儿,正好缺个伴儿,我们就一起走吧。”
于是,韩玉在渔翁的帮助下顺利地参加了考试。
考完试后,韩玉才想起来,伞还在船上。当他回到海边时,船已经不在了。
放榜了,韩玉中了状元。于是,他穿着官服到各地去拜谢。以前看不起他的人,如今都主动来巴结他。
一天,他经过家乡的土地庙时,往里面一看,觉得这土地公好面熟啊!再一看,供桌上竟有一艘小帆船和一把大伞,他这才恍然大悟。于是他对着土地公叩谢不止。
13.精选民间故事 篇十三
陶侃为人十分耿直,刚正不阿。他在武昌当太守时,长江水面上常有盗船出没。强盗拦劫商船,强抢财物,老百姓对此苦不堪言。陶侃知道后,决心除掉这些可恶的强盗。他派了几十个兵将化装成生意人,兵将暗带兵器,潜伏在几艘货船上。货船刚驶过龟山,就有十多只小船从周围包抄过来。等小船靠近货船后,几个拿着钢刀的人跳上货船要来抢劫商人们的财物。潜伏在船上的士兵趁其不备突然袭击,强盗们有的被打/倒,有的被扔下水,其余几个头脑反应快的,见抢劫不能得逞,便跳上小船狼狈地逃走了。
士兵们将抓获的几个强盗带回太守衙门,陶侃立即对他们进行审讯。原来这帮人并不是什么强盗,而是西阳王司马羕的亲兵。这西阳王不但是皇族,还是皇上的宠臣,就连皇上对他们的这种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位主簿私底下劝告陶侃说:“大人,为了避免得罪西阳王,我看大人您还是做个顺水人情,将他们几个放了吧。”
陶侃非常严肃地说:“陶某身为太守,理应秉公执法,除凶御寇,保境安民,怎么能因为他是皇上的宠臣就违背做事的原则呢!”
第二天,陶侃亲自领兵来到西阳王府,要司马羕交出所有人犯。司马羕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只好将参与抢劫的亲兵全部交出。这些人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从此,在陶侃的管辖范围内再也没有发生过抢劫案件。陶侃不畏权势的美名也在民间流传开了。
14.精选民间故事 篇十四
秦朝时候,有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万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
孟姜女把万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便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万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准备结为夫妇。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
忽然只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他们不容分说,用铁链将新郎一锁,硬把万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被搅和了,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走过多少险山恶水,但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去,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劳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叫万喜良的人吗?”劳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劳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得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她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被她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万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万喜良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万喜良再也看不到妻子了。
15.精选民间故事 篇十五
老子是道家的始祖,他年轻时曾经降过妖。你知道这件事吗?原来老子有个妹妹,名叫/春水。春水是个十分美丽的姑娘。有一天,春水正在房里刺绣,忽然窗外飞来十只纯白可爱的小鸟儿,
叽喳喳地叫着。春水见了好高兴,便忍不住走出房门逗弄它们玩儿。
说也奇怪,从此以后,小鸟便天天来找春水,而且对她特别亲热,不断地在她耳边吱吱叫着,好像总在重复着一句话:“嫁给我吧!”春水越来越感到好玩儿,忍不住开玩笑说:“好啊!”想不到,怪事发生了。
第二天,十个穿白色衣服的少年来春水家上门提亲了。老子不解地问:“你们究竟是谁?我并不认识你们啊,怎能随便把妹妹许配给你们!而且我只有一个妹妹,如何能嫁给你们十个人呢?”
“是令妹自己答应的,你不允许也不行!”蛮横的少年便将春水强行拉走了。临走时,老子偷偷嘱咐春水,要她一路上撒下花种做记号,自己好去救她。春水含泪点了点头。
过了几天,种子发芽了。老子便循着花苗去找妹妹。走过许多村庄,老子发现人烟越来越稀少,心里也越来越紧张。最后,老子终于在一个荒郊野外的山洞里找到了春水。
春水整日担惊受怕,在山洞里度日如年,见到哥哥,忍不住掉下泪来。
原来那十位少年是住在这山洞里的十个妖怪,名叫十郎子。因为化身成小鸟儿出去寻找食物时看见了美貌的春水,他们才想办法把她弄到山洞里来的。
春水说:“他们有一根厉害的短棒,只要拿着它对人大喊‘跺’,那人就立刻倒地而死。”“嗬!这么厉害,拿来让我看看!”老子说。春水便从酒缸旁拿出一根棒子。老子仔细地看了半天,说:“好,我回去做一根来调包。”话才说完,十郎子就回来了。春水忙叫哥哥藏到酒缸里。
十郎子一进来便问:“有生人的味道,是谁?”春水知道瞒不住,只好把老子叫出来,说:“他是我哥哥,特地来看我的…”“哼!胆大包天!竟敢擅自跑来,看在你/妹妹的分上,今天姑且饶你一命,下回再敢来,看我不‘跺’死你,还不快滚!”
回到家的老子通宵赶工,次日清晨便将假棒子做好了。他立刻又偷偷来到山洞,将真的棒子调包/过来。
“你有把握胜得了他们?哥哥,我好害怕。”春水担心地说道。
老子安慰妹妹说:“别担心,短棒已经在我手里了,还怕什么呢?这些妖怪胡作非为,我会在他们施展其他魔法之前,将他们打/倒的。”
过了不久,十郎子回来了,一见到老子立刻大吼道:“好小子,叫你别来,你还硬要来,你是活得不耐烦了!”说着立刻拿起假棒,想“跺”死老子。就在这时,老子已经举起真棒,连连喊“跺”,一眨眼工夫就死了五个妖怪。
另外五个妖怪见状大惊,要施展其他魔法也已经来不及了,只好慌忙地转身飞奔,不敢停留。老子见状急忙追赶。就这样,妖怪措手不及,全部死在他的棒下了。
于是,老子带着春水回了家,又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16.精选民间故事 篇十六
嫦娥与丈夫后羿来到人间以后,一直担心做了凡人会死,就希望后羿到昆仑山上求取回能长生不老的仙药。为了帮助嫦娥实现这个愿望,后羿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昆仑山。在昆仑山顶,西王母送给后羿一颗用不死果炼制的仙药,并告诉他:他们夫妻如果共同吃了这颗仙药就可以长生不老;但如果其中一个人独自吃掉,这个人就会升/天成仙。听了西王母的告,后羿就带着这颗仙药回家了。回到家里,他把西王母的话如实转告给了嫦娥。嫦娥听后心里非常高兴,但是她在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
由于嫦娥非常想再回到天上做女神,所以自从后羿把仙药带回家那天起,她就一直暗自盘算着怎样独吞仙药。
这天夜里,后羿由于劳累了一天,早早地睡觉了。嫦娥等丈夫熟睡之后,偷偷下床,取出仙药,迫不及待地把它吞进了肚子里。不一会儿,嫦娥觉得整个身体都变轻了,紧接着她感觉身体慢慢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但是嫦娥又特别担心神仙们会嘲笑她背信弃义,只好飞到了月亮上。到了月宫,嫦娥才发现月宫里只有被罚入月宫砍桂树的吴刚和一只玉兔。嫦娥这才思念起与后羿的幸福生活,但她再也不能见到后羿了,只好在月宫里对着桂树暗自落泪。再说后羿,当他一觉醒来,得知嫦娥偷吃仙药独自成仙的消息后气得捶胸顿足、暴跳如雷。悲恨交加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着嫦娥的名字,希望嫦娥能回心转意,再回到他身边。就在这时,后羿惊喜地发现,今晚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里面有一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一切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