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家乡的风俗像老屋檐下的风铃,总在记忆里叮当作响。每当清明折柳插门、端午裹粽挂艾、除夕守岁围炉,那些弥漫着烟火气的传统习俗,就像时光的纽带,连起了祖辈的故事与我们的童年。今天,就让我带你走进家乡的四季,感受藏在风俗里的温暖记忆。以下是由©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精选17篇),欢迎大家阅读。
1.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篇一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而我今天要说的是春节。
一说到春节,大家就会想到一个相关的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特别凶猛,每到除夕就会吞食牲畜,伤害百姓,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入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外村来了一位乞讨老人。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李,有的牵牛赶羊,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谁还有心关照这位老人,只有村东的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许诺说:婆婆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可她依然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他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大响声“年”浑身战栗,狼狈而逃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件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样的习俗在我的家乡依然流传至今。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取更岁交子之意。而且,鱼也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象征着年年有余。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世世代代,流传至今的风俗。
2.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篇二
我们家乡每逢春节都要贴春联。无论是住在楼房,还是住在平房,家家户户都要把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用来辞旧迎新,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春联,据说起源于桃符。桃符的最初用意是求平安。据古书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宫廷里就有人在桃符上题写对联了。宋代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旧符”指的就是桃符。后来,桃符便由桃木板变成了纸张。
贴春联这一习俗到了明代的开始盛行。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欢大户人家贴的'春联,于是想推广,便要求每到春节时,金陵的人家都要将大红春联贴在门框上。有一户人家因为忙而没来得及贴春联,大年初一的早晨,被微服巡视的朱元璋看到了。朱元璋得知原因后亲笔题写了一副春联送给这户人家,但这户人家舍不得贴,把它当成“限量版”春联珍藏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联的内容除了表达新春祝福以外,更融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贴春联有讲究,上下联的位置不能贴错。贴春联时,人们可以根据横批的书写方式来贴上联和下联。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书写的,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则贴在左边。
贴春联,不仅是为了营造喜庆祥和的气氛,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3.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篇三
“年糕,年糕,年年高。”冬至打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俗。
冬至前后,村子里到处散发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打年糕喽!瞧,家家户户都像赶庙会似的,或肩扛,或车载,把一袋袋糯米陆续运到村头。大家把一袋袋糯米倒进碾米机里,碾成糯米粉来做年糕。碾好的糯米粉都被倒进了一个个小木桶里,白花花、软乎乎的,沾点儿放到嘴里,淡淡的米香中夹着一丝甜味……糯米全部碾好后,家里人就把木桶拎到蒸年糕的炭炉上,只等糯米粉熟了就可以做年糕了。每个人的脸都被炉炭映得红扑扑的,看起来很喜庆。
不一会儿,蒸糕师傅喊了一声:“出锅嘞!”人群立刻开始骚动,小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热气腾腾的糯米粉被倒入石臼中。“可以开始了!”话音刚落,好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就挽起衣袖,围着石臼,拿着木槌,一边转一边舂糯米粉。淘气的孩子们也会乘机上前,你敲一下,我捶一下。可他们一不小心把糯米粉蹭到脸上,就变成了小花脸。
没多久,年糕打好了,婶婶们就拿着菜刀,娴熟地将一大块年糕分成许多小块的。吃上一口热乎乎的年糕,香滑软如,谁尝了都会啧啧称赞。切剩的年糕角就被心灵手巧的奶奶变成了小兔子、小鲤鱼、大x宝……孩子们可喜欢这些了。最后,每家都把年糕一块一块整齐地摆在竹席上,再把竹席托举到通风的竹架子上。等风干后,就能带回家慢慢享用了。
冬至,全村打年糕、吃年糕,品尝的是邻里之间的那份温馨,感受的是乡里乡亲的那份情谊。
4.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篇四
水中的河灯,在水波的荡漾下,越飘越远。最后灯光和倒影渐渐模糊,渐渐消失了……
今天是中元节,记得以前晚上的时候,家长都会带小孩去放河灯,今年也不例外。等天彻底被染成一块黑布就可以出门了。我们一家买到河灯后便来到河边,我拿出一盏河灯,心里做完祷告后就开始点火,那火苗如此明亮。
让我的记忆飘飘然的回到了很久以前的那个夜晚。我们和姥爷一起去放河灯,姥爷对我很好,那时的我还很小,看着姥爷的身影,觉得像一座大山,我们来到河边点火“咔”一瞬间我才发现,姥爷的脸上多了好多皱纹,火光很小,却点亮了我的心灵。
我问姥爷为什么要放河灯呢?老爷想了一会儿说:”传说这天地狱之门会打开,已故了的人回阳间和家人团聚,而阳间的人担心他们会忘记回家的路就放河灯,我接着提问,已故是什么意思呀?老爷笑笑说:“就是一个人去了很远的地方,永远不回来了。”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小声嘟囔“姥爷您会不会”姥爷似乎看懂了我的意思,不会的,我会一直陪着欣妍的,我便不再担心姥爷了,那时的笑是那么的温暖。过了几年后,我便再也没有见过姥爷。我的心触动了一下。眼泪似一串珍珠项链“滴”的就掉了下来,我点燃了一盏河灯,我仿佛看见了姥爷那温暖的笑容,我看着河灯说:“您看到了吗?我一定为我们家长脸,为我们家争光,您在那遥远的地方生活的好吗?”
眼泪掉入河里,与河水融为一体,河灯越行越远,带着我的思念,带着姥爷的希望渐渐消失在黑暗中,也为前路照明。
5.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篇五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中国老话都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可以通过当地的特色美食,知微见著,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风俗的独到之处。有一道独特的美食,是每一个老文昌人味蕾上不可磨灭的记忆。
无论是宴会的酒席上,还是一家人的团圆饭内;无论是过年佳节,还是亲朋好友登门拜访,文昌人家的案桌上都一定会有文昌鸡的身影。尤其是在我们文昌人“做公”的时候,绝对不能少了鸡肉。每到“做公”这一天,我常常瞧见家里的大人们,早早起来将处理干净的鸡放入沸水中熬煮。然后,在鸡嘴巴上夹着一撮红纸,再将其和猪肉、茄子等其他一些祭品一起摆放到供桌上,进行祭祖仪式。
经过烹调的鸡肉香味四溢,再配上自制酱料,简直好吃的没话说。鸡肉的做法多种多样,翻炒后的鸡肉外酥里嫩,清蒸后的鸡肉美味可口。鸡肉制成的.菜品也是五花八门,如可乐鸡、三杯鸡、椰子鸡等等。无论是哪种做法,无论是哪种菜品,都别具一番风味,使人垂涎欲滴,难怪文昌鸡被列为海南“四大名菜”之首。
文昌鸡不仅味道鲜美,更有着美好的寓意。“鸡”通“吉”和“祭”字,过年吃鸡,就是为了图个大吉大利。鸡翅,寓意展翅高飞,飞黄腾达;鸡爪,寓意新年抓财;鸡骨头,寓意出人头地。哦,对了,新年过节,可别忘了喝鸡汤,它寓意着清泰平安。鸡肉,不仅让人大饱口福,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渐渐的,人们借助过年佳节吃鸡的方式,将这种独特的风俗和传统文化流传了下来。
如果你有机会来文昌,一定要尝一尝我们文昌鲜美可口的鸡肉,品一品文昌的独特风俗。
6.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篇六
早晨,朦胧的晨曦撩开薄雾,阵阵鸡鸣清脆悦耳,我慢吞吞的爬下了床,刷牙洗脸,走到餐厅,看到阿婆正在泡糯米,糯米白白的,亮亮的,像一颗颗软软的糖,好想咬一口,我心里想。
阿婆看见我,招呼我坐下,从蒸笼里拿出两个白白胖胖的包子,从锅中盛了一大碗糯米粥。哇,好香!我吸了吸鼻子,大口喝起来。“别急,没人跟你抢,喝完锅里还有。”阿婆刮了刮我的鼻子,宠溺的说道。早饭吃完了,我拍了拍圆圆鼓鼓的肚皮。坐在椅子上消食——吃撑了,走不动。“阿婆,你马上要包粽子吗?我帮你啊。”我胸有成竹地拍了拍胸膛。“好,马上一起包。”“好”我开心地叫起来。糯米被泡的个个圆润,阿婆准备好了馅。有大枣、桂圆、红豆、花生、豆沙。我学阿婆包起来,用几条粽叶卷成三角体,用勺子挖糯米,中间塞一个甜枣,用针封起来放在桌上。不久,桌上摆满了粽子。绿绿的,不淡不浓,远远望去像一个绿草地。
我和阿婆一起把粽子移到蒸笼锅中,不过不能直接放,要摆上纱布,再把粽子放上去,阿婆往灶台底下的火坑中扔去好多枯树枝,火变得非常旺,香气随之飘来。阿婆看还要好一会儿才能熟,从前房拿出彩绳、雄黄、艾叶,让我去洗澡,阿婆在大木桶里放了好多水,里面放入了艾叶,竟有一股清新好闻的.味道。洗完澡,阿婆在我鼻子下、耳朵旁等地方,抹上了雄黄,擦干身子,给我系上彩绳。很快,香味从厨房传来,粽子熟了,我跑进厨房,看见阿婆正戴着手套,把粽子一一拿出,摆放在盘子中,晶莹碧绿的粽子吸引了我小心脏“砰砰”直跳。我快速上前洗手,拿出粽子拨开就吃,淡淡的香味在口腔传递。良久,还未回神……
如今又是一年端午,熟悉的味道依旧未变。
7.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篇七
春节,象征着新一年的来临;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源泉。
有些人这样问,“春节都要做些什么呢?”我想,他们可以从这篇习作中找到答案。先说一下大年三十吧!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孩子们在外边玩耍,到了晚上,吃饺子,放鞭炮。当然,最有特色的要数守岁了,守岁守岁,顾名思义,就是夜晚不睡觉,守到天明,怎么样,有趣吧?
更让孩子们惊喜的要数大年初一了。在大年初一早上,孩子们都要互相串门给爷爷,奶奶们拜年,都要互道新年好,孩子们还能收到压岁钱呢!
到了中午,家人们一起吃丰盛的午餐,爸爸做的饭菜好好吃,我好喜欢爸爸烧的饭菜。下午,我和姐姐爷爷一起相约去打乒乓球,虽然年前在乒乓球班训练了一段时间,但我有时也会输给他们。哼,好不甘心呀!之后的几次,我想到教练教我的一些技巧,慢慢使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成了“常胜将军”。
在大年初二,家长带着孩子们走亲访友,孩子们也会收到来自长辈们的红包呢!
咦,对了!还有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没说呢!那就是在腊月29的时候,家家户户贴春联,时时刻刻保平安。贴春联既有中华汉字的.精美,又能保平安,真是两全其美呀!
听了我的讲述,你是不是对春节了解了许多?嘻嘻,中国的春节有趣吗?
8.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篇八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浩大的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现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千古绝唱的好诗总让我想起了家乡过年的习俗,我至今都刻骨铭心。
过年是一年中令我最开心的时刻,大人们开心,我们小孩子更加开心,因为我们小孩子可以尽情地玩耍。我一整天都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外面疯玩,还有一件事情让我们这些晚辈们最开心,那就是收压岁钱。长辈们给我们压岁钱是想让我们这一年都过得平平安安的,因为“岁”与“祟“同音,收到了压岁钱就可以x压邪祟,这样一年都会过得开开心心、平平安安的。
元宵节来了,春节又到了一个热闹的时候。正月十五到处都挂满了灯笼,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广场上还有美丽的.表演呢,家家户户还要吃元宵,这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正月十五的确是一个好日子,过了正月十五之后,这个春节才算真正的过完了。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我吟诵这首诗的时候,我又想起了美好的春节。春节中的一些习俗我会一直继承和发扬下去。
9.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篇九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过了十二点就是大了一岁。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
10.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篇十
甘肃的面,一绝!
厨师端来我已等候多时的面,“牛肉面”我的最爱,凡是亲戚、朋友尔等要来甘肃,我是一定会向他推荐的。红油飘香,牛肉紧实而绝不会发干,白萝卜、蒜苗末,与黄亮黄亮的面所配合,是西北人民朴实坚强的结晶,是西北人民的爽快豪情,香的教你咂嘴,辣的使你爽快……
不管是平时生活或是过年节日,面是甘肃人桌上不可少的。记得我第一次吃这样“西北的美食”还是两三岁,奶奶端来臊子面,从满是香汤的碗中挑出一根均匀饱满的'面来,只见面越拉越长,我因怕烫,不敢一口吃下去,只能咬住一头慢慢将面吸入口中,那一刻,我眼中发亮,嘴里不说话,好似是“此面只应天上有”的惊奇。那一刻,勾起了我对面食的向往。
年,一个人们欢聚一堂的时候,人们无时不在欢乐之中,而在离新年还有几小时的下午,不妨来一碗凉面吧,口感弹牙,清爽,上面加两勺辣椒油与小菜,口味也是惊艳的很。
甘肃,一片在高原上的土地,它孕育那样豪放的情结,激发了人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就是这样才会有这样美味且朴实的民俗。
11.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篇十一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我们家乡春节放鞭炮的习俗了。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在农历腊月三十这天,会到人们的家里烧杀抢掠,弄得一片狼藉。于是,人们把酒肉摆在门口,年饱餐一顿,这才走了。后来,人们用放鞭炮、贴红纸等活动,成功吓跑了年兽。
在我的'家乡,每年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每天都会放鞭炮。今年腊月三十的下午,我兴致勃勃地拿着我的”存货”,出来放鞭炮。我来到门前的空地上。先拿出了窜天猴,放到特制的竹筒里固定好,点燃引线。只见窜天猴如离弦之箭一般窜上天空,在空中迸发出绚丽多彩的火花,这火花与满天的繁星互相映衬,格外美丽。接着我开始放我最喜欢的摔炮。我抓起一小把摔炮,用尽全身力气扔了出去,摔炮层次分明地响着,别有一番乐趣。
最有意思的当然是一种延时爆炸的炮了。我的小表弟拿着点燃的炮掷了出去,一看它没有炸,疑惑地前去查看,没想到刚走两步,炮就炸了,吓了表弟一大跳,让我哭笑不得。最后燃放的是美丽的花筒。璀璨的火花映着我们的脸庞,和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构成了一副喜庆祥和的画卷。
就这样,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去,新的一年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
12.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篇十二
春节,是中国人最期盼的一个节日。春节有各种各样的习俗:拜年、领红包、贴窗花、写对联、放爆竹等。我的家乡也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大扫除。
每逢春节前几日,我们家必定要大扫除,打扫的项目也是很复杂的。
首先,擦窗户。拿一块抹布,再打一盆水,水里先加一点洗洁精,让抹布浸满水后开始擦玻璃。擦完第一遍,把盆里的水倒掉,再加上清水进行第二次擦拭,擦玻璃还是很简单的。
其次,扫地与拖地。扫地也是非常简单的,拿着扫把把地上的所有脏东西清理干净即可。扫完地后拿着沾满水的`拖把,再把地上拖一下,晾干后的地板就如同新的一样。
接着,洗窗帘。洗窗帘就有些麻烦了,要先把窗帘从固定框架上拆下来,把上面的勾子全部摘下来,接着将它清洗干净,等待晾干,最后还要将那些钩子全部挂上去,将窗帘再次固定到框架上,这样才算完成。
下一步,收屋子。收屋子就是把桌子上的各种东西、床上的各种东西全部都摆放、折叠得整整齐齐,让屋子焕然一新。
一个美好无比的春节即将到来!
13.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篇十三
在我的家乡有许很多多的传统节日,譬如:新年、端午节、重阳节……每一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新年的脚步声离大家愈加近了,而在新年里,大家的风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伙团聚在一块,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大家孩子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大家则是在房间里打麻将,看电视。直到非常晚,大家才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新年的氛围是否更浓了呢?随着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爸爸妈妈一块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由于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漂亮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被人感觉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新年,你们的家乡是如何过新年的呢?
14.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篇十四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奇特的风俗。我也是,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舞龙”。
舞龙的时间一般会在春节后几天。通常会由村里舞龙队长提前几天送来请帖。告知我们舞龙的队伍将会何时过来表演。收到请贴后,爸爸妈妈就开始准备红包,一些水果和香烛,鞭炮欢迎舞龙的到来。
终于,大家都期盼的这一天到来了。咣当咣当,舞龙的队伍接近我们了。我既紧张又激动,时不时跑到门口去看舞龙的队伍到了没有。这时爸爸在大门口摆上了两串长长的鞭炮。妈妈则在院子里摆上了桌子,在桌子上放上了准备好的水果,并点上了香,红烛。舞龙的队伍越来越近了。胆小的孩子跑上了楼,从走廊探出头,等着看舞龙。当舞龙的队伍到我们家门口时,爸爸点燃了一串鞭炮。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一红一黄的两条龙摆动着身体走进了我们的院子。队伍后面还跟着一大群人来看舞龙表演。
他们先是盘成了一个圈,然后再迅速的散开。两条龙在他们的`手中变得活灵活现,千姿百态。几分钟后他们停下休息。带队的人从龙头里面取出了几根小蜡烛送给了我们,并说了一些祝福语。这时,爸爸拿出准备好的红包送给他们。妈妈从边上的小桌子上,拿了一些水果分给他们吃,还为他们泡上了茶。休息了一会后,他们又开始左右摆动着龙头和龙身,缓缓的走出了我们家的院子。这时爸爸又点燃了另一串鞭炮。来欢送舞龙的队伍离开。我和妈妈把他们送的小蜡烛拿回了房间,直到它们燃尽为止。
这就是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舞龙”,这让我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15.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篇十五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过年的风俗。在我的家乡,过年时要祭祖,做甜粿,拜佛求签等,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风俗是:吃咸饼糖葱。
咸饼糖葱,是我家乡的一种风俗小吃。它由两部分组成:咸饼和糖葱。咸饼呈米黄色,由面粉,水,花椒等材料混合做成,味道有一点辣。糖葱雪白雪白的,中间有很多孔,像多段葱孔合在一起一样,故名糖葱。它的味道可不是一般的甜。用咸饼包裹住糖葱,就是美味的咸饼糖葱了!咸饼糖葱只在过春节时才会出现,错过的话就只能等下一年了。腊月来了,春节还未到,家乡的街道上会出现几个卖咸饼糖葱的摊位,香味溢满整条街,使人忍不住咽口水。平时,我总听爸妈说,街道卖咸饼糖葱的场景是他们至今都无法忘却的童年记忆。
那咸饼糖葱的味道究竟怎样呢?在没尝过之前,我也是十分地好奇。
记得以前,有一回去外公外婆的老家时,舅舅刚好买了这小吃。那雪白的糖葱诱惑着我的食欲,我实在忍不住了,拿起一块,也不要咸饼包,就直接塞进嘴里。糖葱在我嘴里融化,穿过喉咙,进到肚子里。随之而来的甜蜜使我陶醉了,真是甜到我的`心里啊!
“待会糖葱都要给你吃完了。”妈妈笑道。她接着把包好的咸饼糖葱递给我。我大咬一口,这次嘴里添加了一种面的糯香,在糯香中又有一丝甜辣味,味道确实不错!我忍不住又多吃了一个。
看我这么喜欢吃咸饼糖葱,从那之后,每次过春节,妈妈都会买咸饼糖葱给我们品尝。
对我而言,咸饼糖葱解了我的馋,它的甜是其他糖果无法取代的,而对一些离乡的人来说,它不仅仅是小吃,更是一份乡愁、一份情怀。
16.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篇十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有各地习俗,有的代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是为了祈求平安,还有的就是为了幸福与吉祥,今年春节,我回到了江苏老家亲眼见证了家乡名为“剪辫子”的习俗。
这种风俗的规定是凡是六岁儿童,不论男女,都要举行这个仪式,在举行剪辫子这个习俗前,不能剪头发,否则,就剪断了孩子的福气。因为今年姑姑家的孩子满6岁了,所以要举行剪辫子仪式,举行仪式前,还要买两个水壶、两个毛巾、两个书包和两个洗脸盆,买完东西后,我们来到姑姑家,看到门外贴着“童”“喜”两个字,表达对儿童的祝福。进入堂屋,只见被剪辫子的孩子,每只脚各踩三块板砖和三个装在包装盒里的名为“步步糕”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糖和黑芝麻做成的糕点,吃起来既清甜又可口,寓意着每一年都步步高升,开始剪辫子了,由亲戚一人剪一节,剪完后将红包放入孩子胸前的盆中,接着将“步步糕”分给在场的所有人,寓意是将幸福和平安分给在场的人。收到祝福的我心里甜丝丝的',那个举行仪式的孩子脸上也笑开了花,看起来十分开心。
剪辫子这个仪式算是结束,接下来便是开宴的时刻了别看吃饭那么简单,这里面的讲究还多着呢,比如,上的肉菜一定要比素菜多,羊肉、牛肉、鱼肉、猪肉缺一不可,孩子一桌,青年人一桌,老年人一桌,由年长者先吃,先上凉菜、汤,后上热菜,煎饼,每道菜口味偏辣,家乡的许多菜都会放许多的盐和红辣椒,这是江苏地区的一种特色。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这就是我家乡的传统习俗,承载在一代又一代人美好的祝福,一代代地延续下去。
17.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篇十七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而我的家乡湘西在清明节就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俗——吃蒿子粑粑。
在古代过寒食节的时候,家家户户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蒿子粑粑是皖南一带的冷食小吃,既好吃,又饱肚,从而得名传到湘西。在湘西,谁不是吃到蒿子粑粑就想到家呢?在湘西男女老少都爱吃蒿子粑粑。
其实蒿子粑粑在湘西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三月三原来是鬼节,鬼在这一天会出来带走人的灵魂,让人永世不得超生,也会立即死亡,所以在三月三过后几天总是能到处听到哭声。
在某一年三月三的前一天,一位老太太梦见观音菩萨给他一株蒿草,让她做成饼给乡亲们吃,可以避灾。第二天她看见床头果然有一株蒿草,便信以为真,用蒿草给大家做饼吃,结果只要吃了的人都相安无事。这虽然只是神话,却表现了人们对幸福安康的热爱。
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蒿子粑粑的做法吧!
蒿子粑粑是由蒿子、糯米粉、糖等主要材料制成。蒿草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首先,先将采摘或买回来的蒿子放入锅中烫一会儿,再拿出来挤干水分,这样的蒿子就已经有点像蒿子粑粑的`外表了。然后再放入糯米粉均匀搅拌,这样就完成了大部分工作。接下来再把做好的蒿子揉成球,按扁,如果有个人喜好,可以在中间放入黑芝麻、豆沙、等配料,再将其包起来,放入锅中蒸上一段时间,即可出锅。刚一出锅,蒿子粑粑就清香四溢,入嘴回味无穷。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蒿子粑粑,也希望做蒿子粑粑的风俗能够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