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力训练>导航 > 最新信息

中国成语寓言故事(精选16篇)

2025-05-21 16:27: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在中华文化的璀璨星河中,成语寓言故事如同闪烁的明珠,用简短的文字编织出智慧的画卷。®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16篇成语寓言故事,或诙谐幽默,或引人深思,以生动的情节与鲜活的角色,将为人处世的道理、自然万物的规律娓娓道来。它们既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处世锦囊,也是跨越时空的智慧传承。翻开这篇故事集,让我们一同穿梭于奇妙的寓言世界,在趣味阅读中领悟成语背后的深刻哲理,收获启迪人生的力量。

1.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篇一

  东施效颦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从前西施因心口疼而皱着眉头在邻里之间行走,邻居一个叫东施的丑女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以后也在邻里之间皱着眉头,捂着胸口。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远远地跑开了。东施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寓意: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表示自己的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2.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篇二

  智子疑邻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说难》。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的儿子说:“如果不去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他们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富人的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财物,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的。

  寓意:这则寓言通常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训。告诉我们,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跟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

3.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篇三

  买椟还珠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头雕刻了一只装珍珠用的匣子,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里面的珍珠还给了他。

  寓意:买了放珍珠用的盒子,却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4.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篇四

  叶公好龙

  这个寓言出自《新序》。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居室里的装饰都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的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已经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惊恐万状。

  寓意:比喻自称爱好某些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喜欢,甚至是害怕。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作风。

5.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篇五

  自相矛盾

  出自《韩非子》。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有一天,他来到集市上,准备卖他的矛和盾。于是,他举起了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他。”紧接着,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穿不透的东西。”这时候,有位老人走了过来问道:“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寓意:比喻说话办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6.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篇六

  画蛇添足

  出自《战国策》。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最先画好了,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他添上脚了呢?”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

  寓意: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7.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篇七

  亡羊补牢

  这个典故出自《战国策》。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发现少了一只羊,原来羊圈有个窟窿。夜间,狼就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说:“赶紧修一修羊圈吧。”他说:“羊都丢了,修羊圈有什么用?”第二天,他去放羊的时候,发现羊又少了一只。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紧把羊圈修好了。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羊被狼叼走的事情了。

  寓意: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到损失。

8.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篇八

  郑人买履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就事先量了自己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了。他返回家中拿尺码,等他再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早已经散了,最终也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鞋子?”他回答到:“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9.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篇九

  杯弓蛇影

  这个故事出自《晋书·乐广传》。乐广在河南做官,曾经有一个特别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也没来看他,乐广就问朋友为什么不来。朋友回答说:“前些日子到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喝酒,但我端起酒杯,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不喝吧,对朋友不尊敬,喝了以后,就得了重病。”乐广想到可能是墙上挂着的那只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于是乐广再次邀请朋友喝酒,还是在原来的地方。乐广问朋友“看见了什么”。朋友回答:“跟上次一样,有一条蛇。”于是乐广就告诉了他其中的原因,朋友的心情豁然开朗,病也就好了。

  寓意: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10.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篇十

  邯郸学步

  出自《庄子·秋水》。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没有学会,反而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路的,最后爬着回了燕国。

  寓意: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还把自己原来的本事弄丢了。

11.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篇十一

  杞人忧天

  这个典故出自《列子·天瑞》。文中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于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的劝导之下,他放下心,开心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寓意:该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比喻不必要的或者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12.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篇十二

  掩耳盗铃

  出自《吕氏春秋》,原为“掩耳盗钟”。范氏灭亡了,有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又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就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把钟抢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最终也被别人抓获了。

  寓意: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13.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篇十三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

  邻居听说了,对塞翁的预见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而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14.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篇十四

  愚公移山

  太行山和王屋山是两座大山。这两座大山山高峰险,横亘七百余里。山北有个老翁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的家正面对着这两座大山,道路被大山阻隔,走路要兜很大的圈子,令愚公一家很烦恼。

  愚公召集全家老小,说:“这两座大山堵住我们的去路,出入不便,我们大家一起出力搬掉这两座大山,好吗?”

  大家都举手同意。只有愚公的妻子提出一个疑问:“凭你们这点儿力气,连个小山丘也铲不平,怎么能搬掉这两座大山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泥土和石块往哪儿倒呢?”

  大家都说:“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就往渤海滩上倒吧!”

  第二天,愚公便带着子孙们动手挖起山来。邻居寡妇的一个孩子,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跑来帮忙。大家挖土的挖土、凿石的凿石,挖出来的土块和石头用畚箕运到渤海去。来来往往,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一年四季很少回家。

  黄河边上有个聪明的老头儿,名叫智叟。他看了这情景,劝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连山上的草木都很难除掉,怎么能搬掉这两座大山呢?”

  愚公叹了口气,回答说:“你怎么还是那样不肯动一下脑筋呢?我看你还不如那寡妇的小孩。只要我们有决心,怎么搬不掉这两座大山呢?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再添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一代传一代;而这两座大山,只会一天一天地少下去,再不会增高了。区区两座大山有什么值得畏惧的呢?”

  智叟被说得哑口无言。

  山神听了愚公的这番话,怕他挖山不止,就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15.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篇十五

  守株待兔

  春秋时代有位宋国的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将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开心的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把这只兔子煮来吃。农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

  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死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寓意:比喻不主动的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16.中国成语寓言故事 篇十六

  指鹿为马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能力训练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