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艾草的清香在瓦楞间流转,粽叶的翠绿裹着千年的记忆。六年级的端午,不再是只知道抢食甜粽的孩童时光,当我看着奶奶将五彩绳系在我腕间,听着爷爷讲述屈原投江的忠魂往事,忽然懂得这个节日里藏着中国人对家国的深情、对传承的敬畏。今年端午,我想用文字记下这份成长中的深刻体悟。以下是由®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端午节作文500字(精选15篇),欢迎大家阅读。
1.小学六年级端午节作文500字 篇一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我一边哼着儿歌一边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中粽子的来历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人的。
在我们的家乡,到了过端午节的这一天,即5月5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鸡蛋和鸭蛋,鸡蛋和鸭蛋放在锅里和粽子一块煮!经过放了粽叶的水一煮,鸡蛋和鸭蛋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煞是好看!更有一股特别的粽叶清香!
在吃早饭时,这些蛋、粽子,都要摆上饭桌,同时在饭桌上,还要摆一小壶酒,奶奶还特意在酒里加了一点雄黄,她说这是为了避邪!这不能不说也是咱家乡的一种特色呢!
吃粽子容易包粽子难,看着大人们包粽子的熟练动作,我真是羡慕呀,值得期待的就是等粽子熟的过程了,等待的时间总是很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出锅时,满屋子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放在碗里,轻轻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晶莹,透亮、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穷,我差点一口连筷子都咬下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端午节这天早上,各家还要把艾叶插在门的两天,老人们都说这样是为了驱病避邪。给这样一个早晨增添了浓浓的特有的节日气氛……
家乡的端午节真是太美好了,我永远也忘不了!
2.小学六年级端午节作文500字 篇二
楼道里散发出淡淡的香味,那是煮粽子发出的清香,端午节到了。端午节是个传统的节日,这天人们都要吃粽子,香赛龙舟、挂香包--人们用各种形式来欢度这个节日。
但是今年却不一样,看不到人们喜悦的脸宠,听不到愉快的歌声,汶川大地震把人们的心变沉重了。他们都在牵挂着灾区的人们,想到有多少个幸福的.家庭再也不能一起看赛龙舟,有多少个孩子再也吃不到包的粽子。
他们都有共同的想法,去帮助关爱这些受灾的人们。
你看,捐款处的队伍排得像条长龙,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捧着压岁钱罐的孩子。一个老汉走来,他的衣服又脏又破,走路颤颤巍巍。当他从口袋里掏出钱时,人们惊呆了。一枚枚硬币,一张张破皱的纸币,一共一百零五元。他是一个乞讨者,这钱不知他攒了多长时间。这钱他完全可以在饥饿时买个馒头充充饥,这时他也可以在严寒买件衣服来抵挡。可他却毫不犹豫全部捐了出来,也许这是他的全部家当。
在这个大地震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这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部分。
灾难虽然无情,却打不垮我们,我们被爱这巨大的力量紧紧团结在一起,希望就在前方。
3.小学六年级端午节作文500字 篇三
端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听长辈们说:过端午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全国各地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在我们这里端午各家各户门上都要贴纸鸡、纸符、挂艾草。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而令我高兴的是,奶奶给我做了个特别的头饰。
它先是用红、绿、黄、紫、橙五种颜色的纸剪成椭圆状。再叠在一起,并且是一层比一层短。然后用线缠成山丹丹花样。更好看的是奶奶又用彩纸给我粘了个粽子。外面是用一条一条的',五颜六色的纸像编筐子一样编成的袋子。里面装上江米,后弄一个花边封上口。巧妙地用一根线把花和粽子系在一个发夹上,还要挂上艾草。这样一个玲珑可爱的头饰做好了。奶奶说:“戴上它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上我看起点缀装饰作用。
我戴着它在镜子前照来照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左瞧瞧右看看,别提心里多美了!比吃了粽子还要甜。
即使过完节,我也会把它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头饰,里面更包含着奶奶对我的心意,厚爱,也倾注着奶奶的心血。我想:这将是我过的难忘的一个端午节。
4.小学六年级端午节作文500字 篇四
又到了飘满粽子香味的端午节了,让我想起了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我五岁那年,在湖南老家过了一个端午节。那天上午,爸爸领着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还没到江边,远远地就听到了锣鼓喧天,非常热闹。走近一看,江边插着许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条龙舟在江里一字排开,划船手摩拳擦掌在准备着。正式比赛开始了,只听一声炮响,五条龙舟像五支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驶去,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加油声、锣鼓声、欢呼声……十分热闹。
这时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但是人们一点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这欢乐的海洋里。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有一条x舟划到了终点,笑声、欢呼声更响亮了。
我看见岸上看热闹的人往江里扔粽子和鸡蛋,我非常奇怪地问:“爸爸,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进水里呢?”爸爸说:“赛龙舟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以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纪念他。借划龙舟赶走江中之鱼,同时丢粽子等食物喂给鱼吃,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我们家乡的爱国诗人屈原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5.小学六年级端午节作文500字 篇五
转眼间,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今年是我国把端午节首次例为国家法定假日,以此来发扬传承此节日,端午节一是纪念屈原,二是通过通过包粽子,插艾叶来驱毒消灾,现在商家也准备打一场“粽子战”。
端午,一开始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诗人的屈原投江的事。那时因为君主昏庸。屈原一身正义却遭排挤、流放,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但是自己又不能分担,所以在江边,愤然抱起大石头跳江了,江边的渔夫们看见了,立刻划着船去打捞,为了防止鱼儿吃屈原的尸体,将包着竹叶的米团抛入江中,所以演变到今天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吃粽子,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吧,它是用青竹了包上泡好的'糯米,把它绑成一个近三角的形状,馅有许多,如蜜枣、绿豆、红豆、豆沙,也可放入肉,你要你想吃什么,都可以包,可以说“一包天下”。粽子好吃不好包,当你想到你吃到口味不同的粽子时,你又没有想到怎样包粽子吗,现在我就给你介绍一下吧,先要把上好糯米泡上几个小时,用二张青绿的叶子叠加在一起折成一个锥形,把泡好的糯米放在里面,不能放的太多,以免煮熟容易胀开,然后把上面的口用青叶合拢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有细绳绑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可现在大家工作都忙了,端午节也没有时间去包,还有一些年青人都不知道包,所以商家利用这个节日,推出了许多品牌、品种的粽子,如现煮现买的粽,也有可以放着慢慢吃的冷冻粽,真是应有尽有,它们比味道、比品种、比价格,谁都想乘这个传统节日赚一把。好了不说了,吃粽子去了。
6.小学六年级端午节作文500字 篇六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是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我们家乡包的粽子是海南有名的定安粽子,粽子里面是用咸蛋黄和肉做馅,吃起来香喷喷的。奶奶是包粽子的能手,每逢过节,她都为我们包粽子,可这次,因为妈妈太忙,所以奶奶没有回老家包粽子。这几天,奶奶准备了好多叶子,要包很多的粽子送给朋友们,希望他们收到后,会有人说一个“哇”字。
虽然今天是过节,本应该去泡“龙水”,可妈妈说:“今天是过节,我们不要去凑热闹”。因此,我还是象往常一样,在家里做作业、上舞蹈课,我觉得今天既是个热闹的日子,又是个平常的日子。
7.小学六年级端午节作文500字 篇七
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吧,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民间就有了“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而我们现在的端午节更多的'是和一位诗人相关,他就是屈原。屈原是战国末期的楚国贵族,他因为遭到朝廷里权贵的嫉妒而被赶出都城郢。屈原在被放逐的日子里还是很关心自己的国家,但不久楚国又被秦军打败,连都城也丢了。屈原痛心于救不了自己的国家,就在五月五日这天怀抱大石投汨罗江。屈原死后,当地百姓都非常伤心,他们纷纷到汨罗江边去祭奠屈原。渔夫们划船去寻找屈原的尸体,还有人准备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甚至把黄酒倒入江中,好让那些鱼虾吃饱而不去伤害屈原的尸体。渐渐地,每一年五月五日这一天人们都吃粽子、喝黄酒、绑彩蛋、划龙舟比赛,以此来纪念这位诗人、政治家,后成为一种习俗而流传下来。屈原是我国已知早的诗人,曾写下《离骚》、《天问》等的篇章,因此我们后来也称端午节为诗人节呢端午节你是一个关于古人爱国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这个时候,各家各户都包好了粽子,准备那一天吃得饱饱的。还有一首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怎么样,这首儿歌好听吧。
端午又称“重五”,所以很多习俗都和“五”这个数字有关联。而且要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子、手腕或者足踝,称为长命缕。
我们柳州过端午节的方式是:一大早,大家先去买艾叶和菖蒲挂在门口,再贴上红纸。我奶奶还会包粽子,粽子的材料是豆子、板栗、猪肉。吃起来可香了!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都了解端午节了吧。
8.小学六年级端午节作文500字 篇八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不是成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
奶奶就不止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9.小学六年级端午节作文500字 篇九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龙舟赛。我高兴极了!;午饭过后,来到河两岸,河两岸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人多得数不清,像银河上的无数的小星星。场上,人人都穿了自己喜欢的衣服,有红色的衣裳、黄配蓝的短裙、金黄色的连衣裙……还有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黑发的、白发的……
当天,太阳热烘烘的。河两岸的人群个个都满头大汗,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态,好像在等待参赛人员的来临。突然,只见主持人一声令下:“比赛开始!”顿时,人们立刻欢呼起来,像一只只活跃小鸟。有的喊:“罗格队加油!”有的喊:“龙津队加油!”喊声惊天动地。过了一会儿,主持人惊讶的叫了一声,人群都不约而同地看着远处,接着,又是一阵欢呼声。从不远处隐隐约约看见一只只的小艇陆续地划来,参赛员可真多啊!有年轻的、有年老的、有光头……他们拼命地划着,你追我赶,毫不相让。那神情,好像在决斗。生怕别人快自己一步,会追过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一转眼已经到了后半段了。忽然,5号小艇翻船了,艇员一个接一个掉进河里,都不知所措抱着船艇。后面小艇都陆续地追过了。顿时,人群的欢叫声消失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不知是谁叫了一声:“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加油!”这时,人群的欢呼声又热闹起来。艇员终于鼓起了勇气,努力地向上爬,敏捷地坐在船艇上,又进行了他们的“战斗”。
电线上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为艇员打气;草坪上的一棵棵柳树挥动着,好像在为他们喝彩,为他们招手。一场激烈的龙舟赛结束了。第一名是龙津队。这场龙舟赛给了我一个启发:人生的路途是曲折的,我们要不断前进,我们要学习赛龙舟的精神,奋勇拼搏、积极向上、齐心协力,只要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10.小学六年级端午节作文500字 篇十
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也是我喜欢的节日。每到这一天,熟悉的儿歌总会回荡在耳畔:“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粽子要在端午的前一天下午包好。粽叶、竹叶还有裹粽子的菖蒲叶子要在锅里煮一下。煮好的叶子不再青翠欲滴,而是变得结实柔韧。单是粽叶的香味就已经让人垂涎三尺了。
妈妈会包多种口味的粽子,糯米馅的、鲜肉馅的、蜜枣馅的、麦仁馅的、红豆馅的……有时妈妈还会包杂粮馅的,就是各种米、各种豆、各种干果混合着包在一起,五颜六色的,像是一个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心灵手巧的妈妈包起粽子来是又快又有型,左手托着粽叶,右手捞起一把米,放在粽叶中间,箬叶的,妈妈会包成“砖头形”、“x宝形”,竹叶的,妈妈会包成“三角形”都用细长的菖蒲叶子缠得结结实实的,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才会紧致有弹性。
粽子要在大锅里煮一夜。
端午节的早晨,会早早的被妈妈叫醒,妈妈要在我的手腕上裹五丝,就是用黑、白、红、黄、绿五种颜色的丝线编织而成。洗脸水是妈妈煮粽子的水,褐色的、散发着粽子的香味,洗完脸上滑滑的。
待妈妈打开锅盖,满屋都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让人闻了禁不住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叶,撒上白糖,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甜甜糯糯的,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每每这时,妈妈都会给我讲屈原的故事,而我总是百听不厌,怀着对屈原的敬仰,咀嚼着分外香甜的粽子,我更加喜爱端午节了。
11.小学六年级端午节作文500字 篇十一
过端午节是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不少的传说。着名的就是纪念中国历史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很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到了端午节那一天,我们一家人都要去外婆家吃粽子。粽子的形状有三角形、四角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子里面的陷也有很多种,有豆沙、霉干菜肉、芹菜肉、还有红枣的,味道非常好。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先把外面的绳子解开,再把粽叶剥掉,啊!真香,我吃了一个还想吃第二个,可惜我的肚子已经装不下了。
我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握着船桨动作协调、齐心协力地奋力向前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鼓,“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落,使水手们更加鼓足了干劲,勇往直前……每年赛龙舟的场面都非常壮观。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而且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啊!端午节真好,我真想每天都是端午节。
12.小学六年级端午节作文500字 篇十二
又到了飘满棕子香味的端午节了,让我想起了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我五岁那年,在湖南老家过了一个端午节。那天上午,爸爸领着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还没有到江边,远远地就听到了锣鼓喧天,非常热闹。走近一看,江边插着许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条龙舟在江里一字排开,划船手摩拳擦掌在准备着。正式比赛开始了,只听一声炮响,五条龙舟像五支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驶去,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加油声、锣鼓声、欢呼声……异常热闹。
这时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但是人们一点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这欢乐的海洋里。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有*舟划到了终点,笑声、欢呼声更响亮了。
我看见岸上看热闹的人往江里扔粽子和鸡蛋,我非常奇怪地问:“爸爸,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进水里呢?”爸爸说:“赛龙舟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以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纪念他。借划龙舟赶走江中之鱼,同时丢粽子等食物喂给鱼吃,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我们家乡的爱国诗人屈原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13.小学六年级端午节作文500字 篇十三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端午节源于屈原的故事: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结果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00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传统习俗。每当五月初五,妈妈都会包许多粽子,让我们大饱口福。妈妈包的粽子特别香,一端上桌,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和爸爸还有哥哥便会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吃饱誓不罢休。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佩戴着香囊,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喷喷的粽子,端午节里,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如今,端午节已被国家定为法定节日,希望我国民俗风情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14.小学六年级端午节作文500字 篇十四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要挂上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和雄黄酒来避邪。还有必不可少的活动:赛龙舟和吃粽子。听说,这些活动都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
这天,有意思的就是包粽子了。记得我还特地向奶奶讨教过呢!首先,准备好两片泡好的'粽叶,折成一个斗状,然后放进糯米,把馅儿夹在糯米中间,在上面盖好糯米,包成三角形,后用绳子扎紧。听奶奶说,这个步骤要紧,绳子千万要扎好,不然就会漏米。在奶奶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包成了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心里乐开了花!
端午节是一个有意义的节日,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
15.小学六年级端午节作文500字 篇十五
说到端午节,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赛龙舟,悬艾叶,闻香囊,包粽子,忙碌而又开心!
其实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现在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说;恶月恶日驱辟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传说屈原投江后,渔民们划着渔船去打捞他的尸体,后来慢慢演变为今天的赛龙舟。屈原投江后,当地的村民为了不让他的身体被鱼啃食,就把糯米投入江中,但多被蛟龙所食,后来屈原托梦给村民,经过屈原的提醒,村民们才把糯米用叶子包起来,再用彩线缠绕,形成了粽子的初形态。
过端午节,人们喜欢将艾叶挂于门上或用彩线绑在手脚上,意为驱邪辟邪。人们在这一天还会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投江。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的节目。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米,因水中含碱,用茭白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我们祖国各地的人们,用他们不同的方式和习俗,共同庆祝着这个传统的节日。“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浓浓的粽香,浓浓的亲情,浓浓的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