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故事200字小短文摘抄(精选16篇)
2025-05-16 14:25: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在知识的广袤星空中,名人们以独特轨迹留下读书印记。©无忧考网整理了16篇短文,聚焦名人读书瞬间:匡衡凿壁借光,在艰苦中开启求知路;车胤囊萤夜读,用微光点亮知识殿堂;闻一多结婚仍醉心书中,痴迷程度令人惊叹。他们有的巧用方法提升效率,有的为求好书不畏艰难。这些故事似熠熠星光,将为你照亮阅读之路,快来领略名人们的读书魅力 。
1.名人读书故事200字小短文摘抄 篇一
西汉的匡衡,出身农家,因家贫没钱上学,跟着亲戚认字后才得以看书。他买不起书,只能借书来读,还常以做工换书看。长大些,白天忙农活,读书时间少,晚上又无钱点灯。一天夜里,他发现邻居家灯光从壁缝透过来,便用小刀挖大缝隙,借着这微弱光亮如饥似渴地读书。长期刻苦学习,让匡衡成为了有大学问的人。
2.名人读书故事200字小短文摘抄 篇二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的纵横家。他年轻时,学问不深,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如此这般坚持了一年,他的学问大增,终于成为一代纵横家。
3.名人读书故事200字小短文摘抄 篇三
爱因斯坦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4.名人读书故事200字小短文摘抄 篇四
孔子晚年喜欢读《周易》。《周易》是一部很难懂的古书,孔子就一遍又一遍地读,一直把穿竹简的皮条磨断了三次。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孔子这种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5.名人读书故事200字小短文摘抄 篇五
西汉时期的匡衡,家境贫寒,却对知识有着无尽的渴望。在那个没有电灯的时代,夜晚读书成了奢望。然而,匡衡并未因此放弃,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孔,借着邻居家微弱的灯光,夜夜苦读。这份坚韧不拔的精神,终使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了一代学者。匡衡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条件再艰苦,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6.名人读书故事200字小短文摘抄 篇六
东汉时期的孙敬,是的政治家和学者。他年轻时勤奋好学,常常读书至深夜,但长时间的阅读使得他常常感到疲倦,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打瞌睡。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孙敬想出了一个极端的办法:他将自己的头发用绳子悬在屋梁上,每当困意袭来,头一低,绳子就会扯痛头皮,使他瞬间清醒。此外,他还曾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醒脑。这种近乎自虐的学习方式,虽然听起来残忍,却体现了孙敬对学问的执着追求。正是这样的精神,让他终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家。
7.名人读书故事200字小短文摘抄 篇七
晋代的车胤,家境贫寒,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他求知的脚步。每当夜幕降临,车胤就会捕捉一些萤火虫,将它们放在布袋里,借着微弱的光芒读书。这种艰苦的学习环境,不仅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激发了他更加坚定的学习决心。经过不懈的努力,车胤终成为了一位有学问的人,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8.名人读书故事200字小短文摘抄 篇八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求学之路同样充满了艰辛。少年时期的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为家境贫寒,常常难以忍受冬夜的寒冷。为了坚持夜读,他想出了一个独特的办法:买一串红辣椒,每当寒冷难耐时,就摘下一颗放在嘴里嚼着,辣得额头冒汗,以此来驱散寒冷。这种自我激励的方式,不仅让鲁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9.名人读书故事200字小短文摘抄 篇九
明朝知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为了求得知识,他不畏艰辛,常常长途跋涉去请教。有,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宋濂冒着大雪,走了数十里的路去拜访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虽然几次拜访都未能见到老师,但宋濂的诚心终打动了老师,得到了耐心的解答。这样的求学精神,让宋濂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10.名人读书故事200字小短文摘抄 篇十
清朝初期的知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小时候曾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因为贪玩,他在宾客面前丢了面子,遭到了批评。在父亲的责备下,万斯同被关到了书屋里。起初,他对读书充满了厌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开始用心学习。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万斯同终于成为了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知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11.名人读书故事200字小短文摘抄 篇十一
晋朝时期的孙康,同样因为家境贫寒而买不起灯油。在寒冷的冬夜,他借着白雪的亮光读书,这份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终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读书人。孙康的故事,再次证明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
12.名人读书故事200字小短文摘抄 篇十二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小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为了延长学习时间,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时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就悄悄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吸引公鸡啄食,从而延长了老师的授课时间。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让诸葛亮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13.名人读书故事200字小短文摘抄 篇十三
闻一多,中国现代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他读书成瘾,一看书就忘记了时间,甚至忘记了吃饭和睡觉。有,在结婚的大喜之日,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而闻一多却躲在书房里看书,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后,大家终于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这种对知识的痴迷和热爱,让闻一多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4.名人读书故事200字小短文摘抄 篇十四
元末的诗人王冕,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去给财主家放牛。然而,王冕对读书充满了渴望,每次牧牛从乡学门前经过时,都会停下来听老师讲课。后来,他干脆到一座寺庙中借住,白天替庙里做些杂事以糊口,晚上则借着佛像前的长明灯光读书。由于王冕专心一意地刻苦学习,学问长进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了一个出色的诗人。
15.名人读书故事200字小短文摘抄 篇十五
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16.名人读书故事200字小短文摘抄 篇十六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从小就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把书当作枕头,在书的陪伴下进入梦乡。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涉及物理、化学、机械等多个领域,为他日后的发明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这种对知识的如饥似渴,让爱迪生拥有了一千多项发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 “发明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