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剥开翠绿的粽叶,糯米的清香裹挟着馅料的醇香扑面而来,金黄油亮的粽子总让人垂涎欲滴。吃粽子的瞬间,舌尖触碰到软糯的口感,记忆里的节日氛围也随之被唤醒。每一口都是味蕾的满足,更是对传统味道的回味,今天,我就和粽子来了一场美妙邂逅。以下是由®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吃粽子的日记(精选25篇),欢迎大家阅读。
1.吃粽子的日记 篇一
星期四是端午节,我妈妈早早的起来了。她把红枣和大米泡在了水里,然后又拿来了竹叶。这时我醒了,我看见妈妈在包粽子,就对妈妈说:“妈妈,我可以和您一起包粽子吗?”妈妈说:“可以,不过你得把手洗干净。”听了妈妈的话,我就去洗手了。洗完手,我就开始学包粽子。我学着妈妈把竹叶卷成了一个圆锥形,先把一颗红枣放进去,然后再放点米,我让妈妈帮我包好,我再用五丝线把粽子捆好,这样连续做了很多,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在箅子上蒸,过了一段时间,香喷喷、热腾腾的'粽子熟了。
我们开始吃粽子了,咬一口,可好吃了!
2.吃粽子的日记 篇二
快端午了,我们家要包粽子了,奶奶先把糯米放在水里浸泡,把猪肉放入盐、酱油味精让猪肉吸收一下,奶奶还把包粽子的叶子放在开水里煮了,用水洗干净,再放了两天后的.晚上,我们要开始包粽子了。
首先,我们把准备好的东西都放在桌子上,开始准备包粽子了:我学姨婆的姿势先把叶子折半放在手心上,用酒杯把米倒入粽叶中,在米中间放上一块猪肉,再把两边压进去盖上粽叶盖在妈妈的帮助下系上绳子,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我试着包了一个就没包了,我还在包的粽子上做上了记号,姨婆包得可快了,瞧,这么一桶粽子,她用了一个小时就包好了!
3.吃粽子的日记 篇三
今天是公历的五月二十八日,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听妈妈说:“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这一天要吃粽子的。”说完就去买粽子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买回来一袋粽子。我迫不及待的去吃粽子,我看到了粽子是三角形的,表面是用绿色的竹叶包着,我逐层剥开,越往里面叶色越黄,里面就是一个白白的、胖胖的大粽子。这种味道真香啊,真是香气扑鼻呀!我还没吃到粽子就被粽子迷倒了。终于可以吃粽子了,咬一口粽子,嘴里感觉甜甜的.、粘粘的、软绵绵的,就像是吃了棉花糖一样,舒服极了!里面还有两个大枣,枣比蜜还甜!就这样我把粽子全都消灭了。
啊,这个端午节我过得真爽!
4.吃粽子的日记 篇四
今天是端午节,早上起来,我看见桌子上放着好多的粽子。
我连忙拿起一个,看了看,发现这些粽子是三角形的,跟平时吃的竹筒粽子不一样。剥开竹叶,吃了一口,真香。我想: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我跑进房间问妈妈:“妈妈,过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孩子,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由来与屈原有关。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他投江后,人们怕他被鱼吃掉,就往江里丢粽子、饭团、鸡蛋等食物。后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船、吃粽子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真高兴。
5.吃粽子的日记 篇五
今天是端午节,早晨刚起床,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我急忙跑到餐桌前,看着热气腾腾的粽子,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我问妈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妈妈告诉这样一个传说:“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他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听了妈妈讲的故事,我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了,而且知道了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人士。
6.吃粽子的日记 篇六
端午节快要到了,爸爸妈妈都在包粽子,尤其是熟了的粽子,看起来很诱人,闻起来香,吃起来也鲜美无比,我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馋涎欲滴了吧。下面让我介绍粽子的外形和吃起来的味道,大家可能更馋了。
首先,剥开粽叶,看到一个熟透了的粽子,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是三角形的。吃起来的.那个香味,赞啊!松软有弹性,咬下去一口粽子到嘴里,好吃得连话也说不出来,迫不及待的要吃第二口、第三口……
粽子的由来是这样的: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战国时期,屈原是生活在楚国的,当秦国攻打楚国时,屈原对楚怀王说:“我们和齐国联合起来赶走秦国。”楚怀王不但不听,反倒撤了屈原的官职,屈原便跳河自尽,刚开始,人们把包好的粽子扔到汨罗江里,让鱼不吃屈原的尸体,后来,我们开始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粽子的由来就是这样的。
7.吃粽子的日记 篇七
早晨,我刚醒来,一股清香的味道飘进我的房间。我随着香味来到了厨房,见一个人也没有,我便偷偷地打开了锅盖。哇,满锅都是粽子!我迫不及待拿了一个粽子,真烫啊!我手忙脚乱,粽子差点儿掉在地上。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就在这时,奶奶从门口走进来,看见了我,说:“小馋猫,你不要急着吃,奶奶可要考考你呢。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这可难不倒我,这种问题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我不假思索地说:“是端午节!”奶奶笑眯眯地拿出了一只碗,又在碗里倒了些白糖,递给我说:“吃甜馅的粽子蘸点白糖就更好吃了。”
我剥开粽子外面的芦叶,露出了白白的米和红红的枣子。那油亮的米饭跟我们平时吃的'米饭有点儿不一样。奶奶告诉我那是用糯米做的,糯米更粘,更香,更好吃。我将粽子挑在筷尖,轻轻放进碗里蘸点白糖,甜甜的,粘粘的,那种美味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
8.吃粽子的日记 篇八
家乡的美食有很多,千层饼,臭豆腐,汤圆,饺子,粽子等——我最喜欢的是粽子。
我知道粽子因为地区不同,有很大的区别,连裹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点。如以前人们用牛角祭天,所以汉晋时的'粽子,都裹三角形,作为祭祖用品之一。粽子的形状还有正四角形,方形,长方形等各种。
听爸爸说:粽子的口味也很多,肉味,红豆味,蛋黄味。
我还知道一个好听的粽子来历呢。公元前340年,一位爱国大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在五月五日,悲愤地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入汨罗江。为了不让鱼虾弄坏屈原的身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满米投入汨罗江。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尊敬和思念,每次到这一天,人们把竹筒装满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棕”的由来。
我爱家乡的粽子,因为它表示着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9.吃粽子的日记 篇九
今天是端午节,厨房飘来阵阵香味。哦,要吃粽子了,而且还是我喜欢的红豆味呢!
包粽子是我姐姐的拿手活。首先用碧绿的粽叶裹一个实心的“漏斗”,中间填满糯米。接着,按紧、压实,如果想吃点花样,可以加一些绿豆、红豆、红枣、肉丁、香肠等。最后,用纱绳把成锥状的粽子系紧,一个精致玲珑的小粽子就成形了。
吃着刚煮好的粽子,我忽然脑子里出现了一个问题,今天为什么是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爸爸告诉我:“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在流放时听到国破家亡的消息后,悲愤欲绝,于五月初五这天,作下最后一首诗《怀沙》后,抱石投入汩罗江。后来,当地老百姓驾船将饭团等食物扔进江水中,想要喂饱河中的鱼虾,让屈原的尸身免遭噬咬,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赛龙舟,吃粽子。
我一边听着爸爸的讲述,一边自言自语道:“吃粽子也有这样一段历史典故呀!爱国的人就是受人尊敬的人!”
10.吃粽子的日记 篇十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当然是包粽子、吃粽子和赛龙舟了。包粽子肯定同学们都不会包吧!我也不会包,今天我就要和妈妈、奶奶他们一起包粽子。
早晨,爸爸到街上去把粽叶买回来,我和妈妈他们把糯米准备好。妈妈就开始教我了。我先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两张粽叶,把粽叶向中折出一个圆角,左手捏紧,最后,再用事先撕好的粽叶条向粽子的两头各绕两匝紧。一个好看的粽子便包好了。于是,我又别出心裁地给它做上记号。我虽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几个粽子,但怎么也没有妈妈包得美观结实。我想:虽然我这次没包好,但下一次一定会包好的。
粽子煮好后,我就连忙挑我包的粽子。虽然这几个粽子都被开了花,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我劳动的果实,所以我吃起来特别香。
11.吃粽子的日记 篇十一
五月初五的早上,我起床的时候,外婆说要吃早饭。看到是粽子,我撅着嘴说:“我不想吃粽子。”
旁边爷爷听了,笑着走过来说:“佳佳,你知道你今天为什么吃粽子吗?”因为今天是端午节。"
我问爷爷:“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能不能不吃粽子?”
爷爷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看到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他舍不得放弃祖国,就含着泪投河死了。后来,为了防止鱼虾蟹吃屈原的尸体,人们把饭团、鸡蛋等食物放入汨罗江。此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用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哦,就是这样!”我说。
于是,我拿起一个粽子,细细品尝…
12.吃粽子的日记 篇十二
终于盼到了端午节,一大早,一股浓浓的粽子香扑鼻而来。我一骨碌爬起来,跑到厨房一看,妈妈已经煮好了一大锅粽子,看着那胖胖的,被捆扎的严严实实的'粽子,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我赶紧擦了一把脸,拿起一只粽子,先把捆扎的丝线扯下来,再剥开一层层的粽叶,只见棕肉白白的,香香的,就像一个熟睡的白胖娃娃,我对着它咬了一口,啊!真好吃,妈妈问:“好吃吗?”“味道简直妙不可言。”
我吃着粽子,妈妈在一边给我搓“锁儿线”,听妈妈说,端午节这天,各种虫子都会爬出来咬小娃娃的,如果戴上了妈妈搓的丝线,虫子就不敢接近你的身体。爸爸也在一旁抢着说:“这天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而定的”。“那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妈妈说:“屈原被小人谋害了之后,跳了汨罗江,为了不让鱼儿咬他的身体,人们就在湖里仍粽子,希望鱼儿吃粽子而不吃屈原。”
今天我不仅吃到了香甜的粽子,还懂得了端午节的来历。
13.吃粽子的日记 篇十三
五月端午必吃的食物是粽子。
粽子在中国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食品,原本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吧。
古人把粽子叫做角黍,是因为粽子的有角。粽子一般都是四个角,三个角的也有,但据说还有能包出五个角的。
古人包粽子以黍米,黍米即黄米,黄米很黏,味道亦特殊,昔时人们的祭祖是必用黄米,一碗黍米饭蒸熟,黄澄澄供在那里亦真是好看,若此时派糯米上场,恐怕就要被比下来,虽然糯米洁白,打年糕离不开它,但白花花的供给祖宗好像不那么好看。
说到粽子,当然离不开包粽子的粽叶,是苇子叶,水泽河汊处到处长有这种水生植物,用新鲜的碧绿的'那种,闻着清香,用隔年发了黄的,味道亦浓。
吃粽子要蘸饴糖,或者是玫瑰糖。当然肉粽子是咸的,但即使肉粽子是咸的,也很少见有人要一小碟酱油过来蘸粽子吃。
14.吃粽子的日记 篇十四
端午节人们要吃粽子,划龙舟。为了过端午,妈妈买了几个粽子。棕叶是绿色的,糯米是白色的,粽子是三角形。
还没等妈妈煮粽子,我的`肚子早已经“咕咕”叫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肚子饿了。”妈妈说:“看把你急得。”
妈妈把粽子放在高压锅里煮。发出一种“丝丝丝”的声音,还会冒出热气,我真想快点煮熟。
粽子终于煮好了,妈妈不知道在厨房干什么?过了好一会才端出一盘香喷喷的粽子,我连忙找粽子身上的绳子的结。我折腾了半天,才解开绳子。在剥粽叶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粽子的里面,手上粘上了几粒糯米。我连忙拿面巾纸擦掉,可是却怎么也擦不干净手黏糊糊的。刚刚出锅的粽子有点烫,还是个肉粽散发着一股粽叶夹肉的香味。
不知道粽子还有些什么味的,是不是还有甜的呢?
15.吃粽子的日记 篇十五
星期五下午,学校举办了家校半日活动。
我们先到音乐教教室听钢琴演奏,听得我仿佛是在一个音乐世界一样。听完了之后我们又到各自的班级里去,开始包粽子的活动。爸爸拿出包粽子的材料,有粽叶、糯米、绳子,还有三种不同口味的馅儿,有肉馅、枣子馅和豆沙馅。
我和爸爸先去洗手,然后我就看见爸爸开始包了起来。爸爸先把两片粽叶合在一起,然后卷成圆锥形,再把一些糯米放到粽叶里,接着把馅放到糯米中,再把剩下的粽叶盖起来,最后用绳子绑紧就大功告成啦。我看到爸爸包得那么好,我也想试试。一开始我包得糟透了,但是我并没有灰心,而是继续包。经过我反复练习,我终于包了一个和爸爸一样好的了。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要爸爸煮粽子吃,不一会儿粽子就煮好了。我还没吃到,就被这清香迷住了。我剥开粽叶,露出了雪白雪白的糯米,我轻轻的.咬上一口,情不自禁德大喊“啊!太好吃啦!”
我和爸爸第一次包的粽子真好吃啊!
16.吃粽子的日记 篇十六
早晨,就在我呼呼大睡,还自带点“小音乐”时——鼾声。闻到一阵粽子独有的清香,我便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奔向厨房。
“哈哈,终于让我逮住了吧!小家伙,看我怎么收拾你,接招!”只见我两眼冒光,像一匹饿了十年的狼。我迫不及待地剥开那层碧绿的“纱衣”,狼吞虎咽吃起了屋中藏着的.美味。看见我边吃边流口水的样,总司令又发话了:“小馋猫,慢点,別把叶子吃进去了,又没人和你争。”
吃着吃着,疑惑也随之而来。与我一向是知音的老爸,“头头是道”地说:“据我所知,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入水中以驱蚊龙。”
原来如此,可我嘴上却不那么说“爸,你别装成副文质彬彬的样”“这都被你发现了”老爸淘气的说。
“哦!听你一说我起一首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就是唐代文季的《端午》”“还说我装,你也好不哪去。”老爸用忌妒的口气说。“好啦!不要这样吗!”我开起了撒娇模式。
唉!一口气说了那么多,使我口干舌燥。还是多吃几个粽子吧!
17.吃粽子的日记 篇十七
端午节到了,我和妈妈从奶奶那里学会了做粽子。
先从水里捞出三个软煮的粽子卷成圆锥形,然后用糯米、腊肉或者花生、红豆等泡在水里的东西填满,然后把露出来的米部分全部用第四个粽子压实后包起来,最后借助牙齿用绳子绑好,ok!一个粽子吃完了。
但简单来说,就是我出丑了。
有时候我刚把圆锥装满,想使劲压,下面的圆锥尖就散开了,米都回到盆里了。
有时候用力过猛,粽子的叶子都被扯掉了。大米就像一颗破碎的珍珠,跳来跳去,撒了一地。
有时候加第四片叶子的时候,我以为是包起来了,其实原来的三片叶子早就散架了。我试着绑线的`时候,发现手里只剩下粽子了。
我辛苦了很久,浪费了无数粒米和妈妈的口水。结果我只在外婆手的帮助下设法完成了一个,但是妈妈学了很多,成功了很多。
两只手的配合很重要!但是我妈小时候没学过,所以我妈和外婆都安慰我:现在手太小了,长大了就能独立包粽子了。
现在粽子熟了,香味沁人心脾。刚出锅的粽子又香又松又软,好好享受吧!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尝一尝。你包的饺子绝对新鲜美味!
18.吃粽子的日记 篇十八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习俗。
粽子有方形的,有三角形的,个头大的像大人的手掌,个头小的像乒乓球一样。它身穿绿色的外衣,系着白色的腰带,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剥开粽叶,一粒粒白色的糯米挤在一起,看起来很团结。
粽子的口味很多,有红豆的、红枣的、花生的'……听说南方的小朋友还吃肉馅儿的。我最爱吃的是红枣馅的,咬上一口,先是吃到软糯的糯米,再咬上几口,就能吃到甜蜜蜜的红枣了,那味道真是香甜可口!
粽子不仅味道好,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因此,大人小孩儿都爱吃。
关于粽子,还有一个历史传说呢!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诗人叫屈原,他写过很多优美的诗篇,也向君王提出了许多治国良策,但是君主不予采纳。没过多久,这个国家就灭亡了。屈原很伤心,就投河自尽。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儿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扔粽子给鱼吃。从此,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我爱端午节,更爱端午节的粽子。
19.吃粽子的日记 篇十九
深绿色的外衣,雪白的糯米,在加上五彩缤纷的腰带,就凑成了那香甜可口的各种各样的粽子。
粽子的形状很多,有三角形的,有长方形的,还有菱形的.……我用鼻子闻了闻,啊!一股香甜可口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鼻而来,真香啊!
解开那五彩缤纷的的腰带,露出了雪白的糯米,就像一群小娃娃抱成一团,在地上打滚。粽子的馅儿很多,有香肠的,有蜜枣的,还有肉的……。我最喜欢吃蜜枣的,因为蜜枣的很甜,我咬了一口露出了一颗大红枣,像一个小娃娃睡在雪白的床单上,床下还有一个绿色的摇篮,摇啊摇,摇啊摇……软软的,甜甜的真好吃啊!
粽子不仅香甜可口、美味诱人,还营养丰富呢!听大人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2000多年前,屈原劝国王,可国王不听,屈原不想看见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就跳江自x。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屈原的尸体,于是人们就把粽子往江里扔,给鱼虾吃。
我爱吃粽子,吃粽子时我常常在想,一定要做一个像屈原一样爱国的人。
20.吃粽子的日记 篇二十
端午节有许多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包香囊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吃粽子。
粽子有很多口味,我吃的最多的就是花生红豆肉的粽子。花生红豆肉的粽子还没开始吃就已经闻到花生红豆、肉和粽叶的香味了,这香味让我食欲大增,把粽子打开时,粽子上可以明显看见许多红色豆子。一口咬下去,粽子里的花生,红豆在嘴里有一股来源于粽叶的味道,这时,肉在你的口腔中被你细细品尝,肥肉入口即化,但那余味也足够让人满足了。而瘦肉虽香,但没有肥肉那么吸引人。
记得有一次,我见外婆在包粽子,便吵着要学。于是我先拿两片粽叶,叠在一起,照着外婆的样子把粽叶的一端卷起来,再放糯米,红豆花生,放了一半后,外婆说:“先放一块肥的,再放一瘦的。”我听外婆的话把肥、瘦都放了下去。可不知哪出了问题,包的'时候把粽叶都弄烂了。外婆又耐心地教了好几次,但都没成功。外婆还没生起气来,我就先不耐烦了。一下子不做了,外婆就把她先做好的熟粽子给我吃了。我一下子就开心了,心想:外婆真好,我明明不会,外婆还很耐心。
外婆的粽子让我吃到了亲情,粽子是亲情的寄托,让我体会到了关爱。
21.吃粽子的日记 篇二十一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等。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划龙舟,挂艾叶、菖蒲等。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而建立的日子。见天,我也来“尝尝”端午节的滋味。
“包粽子喽。”奶奶端着两盆东西走过来,我莫名其妙。奶奶笑x咪的说:“来,包粽子。”我蹲下来,看着一盆糯米和一盆竹叶,满心的欢喜,卷起袖子。
首先取出两三片竹叶,把他们卷起来,成一个漏斗形,再往里面灌上糯米。“哎呦,不好,竹叶没整好全散了!”我气呼呼的喃喃“什么嘛,这么小的东西竟然这么难!不……”说着,又重新开动起来。啊!看,一个小巧玲珑的小粽子出世啦!翠绿的外衣包裹着一颗颗白色的米珠。看着他就口水三千丈。一个、两个……十个粽子,哎,总算包完了。
这回该煮粽子了,将粽子放入锅中,开始蒸。没几分钟粽子便出炉了。太香了,我挡不住粽子的诱惑,立马打开一个粽子沾了沾糖,放入嘴中。啊,味道还真不错呀。透露了点小秘密,我在粽子里掺了点“假”,放了许多绿豆,所以才这么美味呢!
晚上,口中依然回味着粽子的味道,是那样淳朴,那样美味……
22.吃粽子的日记 篇二十二
今天想吃粽子,就让我妈做粽子,但是我想自己试试,让我妈答应我做粽子。她看到我的实力,满口答应。
我妈妈拿出了一些竹叶。我以为我要做粽子,就准备做粽子了。但是没想到我妈把叶子放进锅里,按在两个碗里,倒点水烧了。我认为我们必须清除上面的有害物质。我妈让我把竹叶煮软,先消毒。
最后水烧开了,我妈把两个碗拿走,把锅里的东西全部倒进一个大盆里,然后把大盆举到桌子上。我妈告诉我,做粽子前一定要把竹叶洗干净。
终于可以做粽子了。我拿起一片叶子的粽子,学着妈妈的样子,双手抱在叶柄附近,然后把它变成圆锥形的.东西。我用一个略平的勺子拿了一些米饭,倒在里面。没有!漏斗事件中,我的手不稳,底部有个洞。结果饭掉了。我做了几个“天”,就会有洞,“天河”像雨一样漏出来。看到妈妈包了一个又一个粽子,我很着急。我终于完成了这一步,我妈差不多包了五六个粽子。然后打包的时候出现了漏斗事件,终于做完了,但是绑不上绳子。让妈妈帮忙包起来。
反正我这次觉得做粽子很辛苦,以后得帮妈妈做点什么。
23.吃粽子的日记 篇二十三
今天是端午节,我非常高兴,早上我早早的把爸爸妈妈叫起来,去买粽子,爸爸还没睡醒,所以让妈妈去了,我坐在沙发上,静静的等着。
过了几分钟,楼梯上响起熟悉的声音,妈妈回来了,我连忙给妈妈开门,只见妈妈手里掂着一袋粽子,我喜出望外,拿起粽子就吃,我吃的津津有味,吃了一个又一个,越吃越好吃。
粽子里有米和红枣,红枣非常的'甜,在配着米,别提有多好吃了,不知不觉间我已经吃掉了所有的粽子,妈妈说没事我们不吃。
我对妈妈说了一声对不起,这一天过的真开心。
大清早,奶奶买回来几包粽叶、一些花生和蜜枣。糯米早被泡在了盆子里,今天是端午节,要包粽子吃。
我起床时,奶奶已经开始包了。奶奶先把叶子卷成一个圆锥状,再把糯米放进去,中间加一个蜜枣和几个花生,包好后用细线把粽子绑起来,一个小艺术品就做好了。看着包好的粽子,像一个个穿着绿衣服的“小精灵”,在盆子里做游戏呢!可爱极了!
粽子熟了,咬上一口,香喷喷的,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中间的蜜枣可甜了。我给奶奶说:“明年我们还要包粽子吃!”
24.吃粽子的日记 篇二十四
中午放学回家,刚到门口就有股浓浓的香味喷鼻而来,“好香,好香。”我一边喊着一边踏进门槛,便发现桌子上放满了粽子。二话没说拿起一个就吃。
不一会儿,全家人就到齐了,我们围坐在桌子周围,妈妈首先每人分一个,这时爸爸开腔了:“我们都知道过端午吃粽子这个习惯,可是这个习惯是怎么来的.你们却不知道。”还是小弟弟心直口快:“爸爸,快讲,快讲,我还要吃粽子呢。”于是我们一边吃一边听爸爸讲端午节的来历: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屈原的人,当时秦国与楚国争夺霸权。为实现统一天下大业,屈原积极辅佐楚王,然而,他却遭到*臣的陷害,被放逐江南。楚国力量日渐衰败,不久,秦国侵占了楚国。屈原听到这个噩耗,无比悲愤,毅然跳入汨罗江,以身殉国。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去找屈原的尸体,可是最终也没找到,人们怕江里的鱼儿伤害屈原的尸体,便包了粽子投进江里让鱼儿吃。从此,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这天人人都吃粽子。
我听了屈原的故事后格外感动,屈原这种爱国精神真是令人敬佩啊!
25.吃粽子的日记 篇二十五
端午节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日子,端午节是一个粽子飘香的日子,还是一个纪念屈原的日子。
“端午节”大家一听到这个节日就一定会想起美味可口的粽子,但是端午节的由来大家知道吗?还是我来告诉大家吧!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屈原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而且还是位鼎鼎有名的诗人,但因被一些小人陷害,最后跳江而死,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就在他死后往河中扔粽子。
端午节的粽子都是大人们辛辛苦苦包出来的,每次见妈妈包,我手也很痒痒,想包极了。终于有一次端午节我对妈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妈妈说:“行呀。”包粽子开始了,只见妈妈把泡在水中的粽叶放在手中,并说:“要多拿几片才行。”我答应着拿了三四片后,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粽叶七折折八折折,便开始放米。
放米时妈妈还特意告诉我:“米不能放多,也不能放少,多了包时包不住,少了不好吃。”我装着似懂非懂的样子点了点头,便开始放米,放时还接二连三地问妈妈:“这样行不行?”放好米后,我把粽子一捆,一个粽子便包好了。
后来我又按照这样包了几个后,妈妈便煮粽子了,煮好后,我尝了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好好吃……我边吃边听到妈妈的夸奖,心中像蜜一般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