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三>导航 > 最新信息

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精选17篇)

2025-05-06 11:50: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亲爱的高三学子,当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不断跳动,化学学科的复习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了17篇精心归纳的高三化学知识点,聚焦高考核心考点,将零散的知识编织成网,把晦涩的原理转化为清晰的解题思路,为你扫清复习路上的障碍,助力你在化学的奇妙世界中精准导航,在高考考场上稳操胜券,绽放属于自己的化学光芒!

1.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一

  1、关于高考选择题的一个误区:将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紫色退去,通常被解释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然而,实际上,这是利用了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

  2、关于钠的密度,有一个常见的误解: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的密度也会逐渐增大。然而,这并不适用于钠。事实上,钠的密度比钾小。

  3、钠和铁都是银白色的固体,而非黑色。铜则呈现出紫红色。

  4、当碳酸氢钠受热时,它会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5、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是利用硫酸铝和碳酸氢钠的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二氧化碳和水。

  6、与酸反应时,需要注意钠的剩余情况。当钠过量时,它还会与水继续反应。

  7、当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应首先考虑钠与水的反应,然后再考虑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盐的反应。例如,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就会发生这样的反应。

  8、观察钾的焰色反应时,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因为钾中可能混有钠的杂质,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黄光,从而更清晰地观察到钾的紫色火焰。

2.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二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每生成1摩尔水时所释放的热量,被称为中和热。

  (1)需注意,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才能进行中和热的研究。例如,浓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尽管也生成一摩尔水,但并非中和热,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量。同样,浓酸溶液与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也会放热,所以这些情况下的反应热并非中和热。

  (2)对于弱酸或弱碱的中和反应,由于电离过程会吸收热量,因此其中和热会小于57.3kJ·mol-1。

  (3)在书写涉及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以生成1摩尔水为基准,因此方程式中水的系数必须为1。

3.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三

  1、焰色反应本质上是一种物理变化。这是因为在此过程中,电子的能量状态发生突跃,导致原子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但原子和分子的种类并未发生改变。

  2、钢铁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比在河水中更快,这主要是因为海水中含有较高的盐分,这些盐分使得钢铁更容易形成原电池,从而加速了腐蚀过程。

  3、电化学腐蚀是一种重要的腐蚀机制,其中铁的吸氧和吸氢腐蚀是典型案例。在酸性环境下,铁会发生吸氢腐蚀,而在中性或弱酸性环境下,则会发生吸氧腐蚀。这两种腐蚀过程中,都涉及到原电池的反应机制。

  在考试中,吸氧腐蚀是主要的考察点。

  4、化学腐蚀是一种直接反应,而电化学腐蚀则通过构成原电池来产生电流。

4.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四

  1、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从而生成新的物质,这种物质被称为烃的衍生物。例如,一氯甲烷和硝基苯都是烃的衍生物。

  2、在选择题中,我们经常遇到乙烯和苯与溴水的反应。虽然两者都能使溴水褪色,但原因却不同。乙烯与溴水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而苯则不能与溴水直接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液溴和溴水是不同的。液溴是纯净物,而溴水是混合物。当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时,实际上是将溴萃取到苯中,无机层颜色接近无色,有机层呈橙色,但并未发生化学反应。此外,四氯化碳和苯都可以作为萃取剂使用,但它们的萃取现象有所不同。苯比水轻,因此颜色在上层;而四氯化碳比水重,所以上层无色、下层有颜色。通过这些例题,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相关的化学知识点。

  3、醇可以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醛,进而转化为酸。相反,醛可以通过还原反应重新转化为醇。值得注意的是,酸不能直接还原成醛。

5.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五

  1、关于电化学,需要牢记以下几点: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同时阴离子会向负极移动,而阳离子则向正极移动。这个规律在考试选择题中非常有用,一旦判断出哪个电极作为负极,就能确定它必定发生氧化反应。简单来说,就是“负氧,负负正正”。

  2、在高考中,离子共存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其中二价铁离子、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不能共存是一个关键知识点,因为二价铁离子容易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

  3、铵根离子可以与氢离子共存,而偏铝酸根则能与氢氧根共存。值得注意的是,偏铝酸根离子不能与氢离子和弱碱根离子共存,同样,铵根离子也不能与氢氧根离子和弱酸根离子共存。

  4、烃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也被称为碳氢化合物。根据碳骨架的形状,烃可以分为链烃(开链脂肪烃)和环烃。需要强调的是,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混合物,不符合烃的定义。同样,溴乙烷也不属于烃,因为它含有溴元素,只能被归类为烃的衍生物。

6.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六

  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有:

  (1)观察该元素与水或酸反应时置换氢的难易程度。

  (2)考察其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注意,这里的关键是“价”,选择题中常会设置陷阱,去掉“价”进行考察。

  (3)关注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

  (4)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观察。

  (5)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分析。

  (6)参考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7.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七

  1、镁在二氧化硫中燃烧时,会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硫。但生成的硫会继续与镁反应,生成硫化镁。这个反应也需要在点燃条件下进行。

  2、铝热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常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在这个反应中,铝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同时,铝热反应还可以用于野外焊接铁轨和定向爆破等实际应用。

  3、铝热反应的关键在于其放热性质和常用于冶炼高熔点金属的应用。在这个反应中,镁条作为引燃剂,氯酸钾作为助燃剂,共同促进反应的进行。铝热反应的原理在于其独特的装置设计。在反应装置中,铝热剂被置于最底部,其上铺撒一层氯酸钾,中间则插入一根镁条。当点燃镁条时,高温环境下氯酸钾会分解并释放出氧气,这一过程进一步促进了镁条的燃烧。随着镁条的剧烈燃烧,产生的大量热量为铝热反应提供了所需的高温条件,从而使得反应得以顺利启动并持续进行。

8.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八

  1、镁与氮气在点燃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氮化镁,同时镁也能与二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碳和氧化镁。

  2、生铁、普通铁和不锈钢的含碳量逐渐降低。生铁是含碳量超过2%的铁碳合金,而钢的含碳量则在0.04%至2.3%之间。不锈钢则是铁、碳和铬的合金,其中铁的含量约为74.6%。

  3、明矾净水是利用其水解原理。明矾在水中电离出的铝离子会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这种胶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变得澄清。

  4、铁和铝可以用于密封贮运浓硫酸或浓硝/酸,并非因为它们不与这些酸反应。实际上,浓硫酸和浓硝/酸会将铁和铝表面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层,从而阻止金属与酸的进一步接触。

  5、金属铝与强碱溶液反应时,水是氧化剂而非氢氧化钠。该反应中,铝与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9.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九

  1、碳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石墨是自然界中硬度的物质。

  同时,碳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甲烷中,氢的质量分数。

  2、硫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硫化氢与它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在常温下反应,生成单质硫,这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反应,也是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体现。

  3、若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其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则该元素为氮元素。

  4、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有溴,而呈液态的金属元素则是汞。

  5、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成的混合物,其性能往往优于其成分金属。例如,合金的硬度通常比其成分金属更高,且熔点更低。

10.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十

  1、苯酚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这是因为苯酚的酸性比碳酸氢根强。而苯酚钠只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这是因为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

  2、当磷与氯气发生反应时,若氯气充足,则生成五氯化磷;而若氯气不足,则生成三氯化磷。

  3、白磷,其分子式为P4,属于分子晶体。因此,12.4g白磷所含有的磷原子数目为0.4NA。

  4、关于半径大小的比较,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对于层数相同的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其半径越小。

  (2)若层数不同,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3)对于核电荷相同的元素,价态越高,半径越小。例如,铁的半径大于二价铁的半径,而二价铁的半径又大于三价铁的。

  (4)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11.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十一

  1、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

  在标况下(22.4L),气体摩尔体积适用于大多数气体。但需注意,四氯化碳、苯、水、酒精、三氧化硫以及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都不是气体。此外,混合气体时还需考虑是否会发生反应,如NO和O2。

  2、次氯酸的电离性质

  次氯酸是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不拆开处理。

  3、反应进行的程度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会逐渐降低直至反应无法进行到底,例如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

12.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十二

  1、蛋白质的变性处理

  蛋白质的变性是化学变化,而盐析则是物理变化。

  2、氧化物类型的辨别

  碱性氧化物必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并不都是碱性氧化物。例如Mn₂O₇是金属氧化物,但它属于酸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酸性氧化物并不总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₂O₇),而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

13.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十三

  1、碱金属的保存与密度特性

  锂的密度小于煤油,通常保存在石蜡中;而钠的密度介于水与煤油之间。此外,碱金属的密度整体上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

  2、酸式盐与正盐的溶解度差异

  通常酸式盐的溶解度大于相应的正盐,但碳酸钠是个例外,其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

  3、煤的干馏与物理变化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而蒸馏和分馏则是物理变化。

14.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十四

  1、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泼性比较

  醋酸、苯酚、水、乙醇的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性依次减弱。因此,氢氧化钠与乙醇不会发生反应。

  2、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

  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碱金属元素的熔沸点逐渐降低。同时,卤素单质的熔沸点则与其分子量成正比。

  3、锂与氧气的反应产物

  锂与氧气反应只会生成氧化锂;而钠在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或完全燃烧时则生成过氧化钠。

15.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十五

  1、苯的结构特点

  苯分子中并不存在C=C双键。

  2、碳酸钠的属性

  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尽管显碱性,但它并非碱类,而是盐类。

  3、小苏打的化学性质

  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加热后会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16.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十六

  1、电荷守恒原则

  任何化合物中都遵循电荷守恒,即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但阳离子未必伴随阴离子,如金属中通常只有自由电子。

  2、氢氧化钠与乙醇的反应特性

  这两种物质之间不会发生反应。

  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陷阱

  在计算时需注意,未给出体积的情况下,如PH=1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个数不能简单地假设为0.1NA。

17.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十七

  1、钝化现象解析

  铁和铝在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中会发生钝化,这是一种只在常温下才存在的现象。然而,一旦加热,铁会与浓硫酸发生反应。

  2、离子方程式中的化学物质拆分规则

  浓盐酸和浓硝/酸在离子方程式中需要拆开,但浓硫酸则保持原样。

  3、澄清石灰水与浑浊石灰乳的处理差异

  在离子方程式中,澄清石灰水应拆开写成离子,而浑浊石灰乳则保持原样。

高三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