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力训练>导航 > 最新信息

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大全(18首)

2025-04-14 16:51: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科举,作为贯穿华夏历史千余年的人才选拔盛事,宛如一座宏伟的文化坐标,深刻烙印在民族记忆深处。®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18首古诗词,恰似18颗璀璨星辰,从科举考场的风云变幻中升起,闪烁着古人的壮志豪情、失落怅惘与荣耀光辉。

1.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 篇一

  鹤冲天·黄金榜上

  柳永·宋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2.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 篇二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 篇三

  《及第后宿平康里》

  唐·裴思谦

  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

  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染桂枝香。

4.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 篇四

  《及第》

  宋·胡则

  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

  五言似剑裁鳞角,七字如刀斫桂枝。

  御苑得题朝帝日,家乡佩印拜亲时。

  小花桥畔人人爱,一带清风雨露随。

5.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 篇五

  《登科》

  宋·陈元老

  引领群仙上紫微,云间相逐步相随。

  桃花直透三层浪,桂子高攀第一枝。

  阆苑更无前骤马,杏园都是后题诗。

  男儿显达当如此,满袖馨香天下知。

6.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 篇六

  《看榜日》

  唐·刘沧

  禁漏初停兰省开,列仙名目上清来。

  飞鸣晓日莺声远,变化春风鹤影回。

  广陌万人生喜色,曲江千树发寒梅。

  青云已是酬恩处,莫惜芳时醉酒杯。

7.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 篇七

  《登科后解嘲》

  宋·朝詹文

  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得一青衫。

  佳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8.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 篇八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

  唐·刘禹锡

  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

  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

  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

9.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 篇九

  《及第后作》

  唐·袁皓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

  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津。

10.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 篇十

  《重登科》

  唐·杜牧

  星汉离宫月出轮,满街含笑绮罗春。

  花前每被青蛾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11.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 篇十一

  《放榜日》

  唐·徐夤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万里便随金鸑鷟,三台仍借玉连钱。

  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鲜。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12.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 篇十二

  《送人赴举》

  明·李梦阳

  宝剑动连星,金鞍别马鸣。

  持将五色笔,夺取锦标名。

13.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 篇十三

  《登科》

  宋·陈元老

  引领群仙上紫微,云间相逐步相随。

  桃花直透三层浪,桂子高攀第一枝。

  阆苑更无前骤马,杏园都是后题诗。

  男儿显达当如此,满袖馨香天下知。

14.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 篇十四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唐·杜牧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15.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 篇十五

  《及第后寄广陵故人》

  唐·章孝标

  及第全胜十政官,金鞍镀了出长安。

  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16.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 篇十六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17.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 篇十七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唐·李白

  秀才何翩翩,王许回也贤。

  暂别庐江守,将游京兆天。

  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

  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前。

18.有关科举考试的古诗词 篇十八

  送王适徐州赴举

  宋·苏辙

  送别江南春雨*,北方谁是子知音。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

  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

能力训练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