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家乡的风俗,犹如一首悠扬的老歌,每当轻轻哼唱,往昔的画面便会在脑海中浮现。在我的记忆里,家乡那些独特的风俗,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底色。它们代代相传,饱含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说说那些刻在我心底的家乡风俗。以下是由®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450字(精选15篇),欢迎大家阅读。
1.小学生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450字 篇一
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一直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有着一个一年一度盛大的集会——那达慕。
没来过这里的,的遗憾莫过于:没吃过牛肉干,没看过那达慕。那达慕一开始只是为了祭祀山神,路神,也就是祭敖包,后来经过长期发展成为了现在的那达慕。
由于我出生在草原,所以经常领略那达慕的盛况。那达慕那天,商贩云集,吆喝声四起,我混在人流里,不断有人对我微笑,拉着我推销他们的商品,人们热情高涨,有许多准备上场的人在场上拉着马转来转去,那天天气好极了,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似乎也在为那达慕的开展表示祝贺。商铺出售的商品应有尽有,小到饰品珠宝,大到古董文玩,太阳伞。
可那达慕的x潮不止于此,民族表演,竞技,更让原本就热情的人群更加激动。一般的那达慕可以持续三四天,第一天主要是开幕式和民族舞蹈,马上杂技表演,人们的鼓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竞技同样很受观众喜爱,小伙子们表演x马,摔跤,射击,场上激烈极了,场下也毫不逊色,掌声四起。场上的运动员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给人一种蒙古族特有的豪爽感。
总而言之,那达慕是蒙古族特点和文化的表现,也是一种传递文化的方式。
2.小学生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450字 篇二
逢年过节,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我的家乡在春节也有着一些独特的风俗。
在《北京的春节》中,在春节初旬会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而我们这里却不是的,我们也熬腊八粥,却不在春节熬而是在腊月初八。我们这里不泡腊八蒜却会蒸包子,各种各样的馅,有豆沙、肉、萝卜、糯米等。豆沙会在前几天就做好,而其它的则是前一天做好。第二天,便会早早起床揉面团,放到一个大盆里揉上好久,然后把盆口用保鲜膜包好放到温度高的地方让它慢慢地发酵。只有等到面团非常黏糊,并且膨胀的很大时做出来的包子才有彭松的口感。我们这儿还会做一种团子,叫作猪油团子,只有过年时才会做,吃起来有些甜味和油腻的猪油味,制作前期需要将猪油切成小块并裹上白砂糖放入冰箱冷藏。制作时先将面团揉好,拿出巴掌大的一小块捏成一个近似火山的形状,在“火山口”放一小块猪油,上面镶嵌着一颗花生米,然后就可以放入锅中蒸了。出锅时虽然面团很黏,但是猪油很香。
我的`家乡最热闹的一定是除夕了,上午除夕家家都有忙碌的身影,家家饭做的都很香。大路上安安静静一个人都没有。但到了下午就不同了,有的忙着贴春联,孩子们到小卖部买来小擦炮在盒子上一擦,随着“砰”的一声喜悦的心情便随着一阵烟出现了。
一转眼就到了大人工作小孩上学的日子了,生活又恢复了以往的样子,但却给愉快的春节增添了一丝色彩。
3.小学生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450字 篇三
每年春节,我们一家人都会回到妈妈的家乡——客家古邑河源。在河源过年很热闹,除了团圆饭,最过瘾的就是看“打火龙”了。
“打火龙”是客家乡村的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乡俗活动。火龙是由木棍和稻草扎成的',长达10几米,龙身上插满了香烛。
每年除夕,大家早早吃完团圆饭,“打火龙”活动就开始了。照例是一轮烟花炮竹,这时,龙身上的香烛已被点燃,八个经验丰富的壮汉将火龙高高举起,舞动着行走起来。围观人群激动起来了,发出雷霆般的欢呼声。我和村里孩子们在几条火龙之间来回穿梭着,边跑边叫,嗓子都喊哑了。人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热闹,火龙走到哪,人们也跟到哪。远远望去,火龙身上闪着的灯火绵延几百米,场面十分壮观。火龙上下舞动着、跳跃着、欢腾着,龙身越烧越旺,在夜色的映衬之下,显得格外耀眼。在一条条火龙的舞动之下,客家乡村的春节也渐入佳境了。
每次看“打火龙”,兴奋和热闹过后,心里总是暖暖的。妈妈说“打火龙”的习俗在她小时候就有了。传说是神龙下凡赶走妖魔鬼怪,驱邪避灾,来年就会风调雨顺,老百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现在,我想起“打火龙”,在心里默默地盼望着,盼望客家人的火龙能驱除瘟疫,驱走冠状病毒,让我们早点开学。
明年过年,我要回河源看一场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打火龙”。
4.小学生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450字 篇四
我的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土家人,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都要回到老家——山东。
每到腊八那天,我们一家在天上还有星星的时候就起床了,腊八节一定要吃腊八肉,我大姨夫从冰箱里拿出了一大块猪肉,只见他把肉放在火炉上让它解冻,又往肉上撒了好多胡椒粉、辣椒粉,让猪肉变得花花绿绿的,接着大姨夫让我把肉递给爸爸,只见爸爸把一小桶酸糕水倒了上去,再用刷子把酸糕水刷开,刷完酸糕水的.猪肉味道非常的香,有着酸糕水的酸味也也有胡椒粉和辣椒粉的辛辣味儿和香味儿。
吃完腊八肉,就该喝腊八酒了,虽说腊八酒有酒字,但里面只是用葡萄、梨、苹果等水果榨的果味饮品,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还可以把腊八酒和带气的无味苏打水一起喝,口感更佳呢!
过完腊八就到了小年,这天男人们都在家收拾房屋,女人们会去集市上买年货,而我们小孩儿就在田野里玩摔炮。
又过了几天就是大年了,爸爸和大姨夫在杀猪、清理猪的内脏,而我们小孩儿在屋里的炕上玩耍。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过去了,猪肉终于烤好了。爸爸拿小刀从猪身上割了一大块儿的肉让我们吃,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把整只猪一起烤,不分成几部分?爸爸说:“因为这样可以象征我们一家圆圆满满。”
吃完合家饭后,我们土家的年也就算是过完了,是不是很有年味儿呢?
5.小学生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450字 篇五
我生于浙江一座不大不小的城中,与的横店影视基地相邻。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这儿有山有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
小时最向往的便是每年春节回家过年感受家乡的那些风俗。
每年正月初八是我们那儿上山登高祈福的好日子。初七晚上我们就要沐浴更衣,初八凌晨早早起床。梳洗完毕,出发前我们还要沐一次“火浴”(用稻草把点上火,一家人围着火堆一边抖抖衣服一边转,而后用双手捧着烟气在面前做几个洗脸的动作)以示对佛祖神灵的崇敬。然后驱车赶往四五十公里以外的方岩祭拜天神。
这习俗与日本神社祭拜大同小异。天色未明,方岩山上却是灯火辉煌。我们耗费三四个小时一一祭拜完所有神坛后,趁着刚放明的.天空回到家中。子孙们一一跪在祖宗像前,由最年长的长辈撒下硬币,老辈人说抢到的硬币越多,这一年就越顺利。中午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午休,这一觉我们常常睡到傍晚时分才昏昏沉沉的起来。
夜深了,但城中厚重的声音未沉。广场上社戏才刚刚开始。爷爷和姥爷辈的人纷纷前往观看。台上的演员卖力的唱着、演着,台下传来阵阵喝彩声。这段时间也成为了小孩们的天堂,不用受父母管束,吃喝玩乐,随心所欲,一年中这种时间对于我们极其难得。
家乡的风俗承载着我许多儿时的欢乐和回忆,而现在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学习、游戏……占据了,日子过的平平淡淡,儿时的快乐于我们也渐行渐远了……
6.小学生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450字 篇六
我的家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上,那里虽没有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大秧歌,更是小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秧歌也可成东北大秧歌。“它是东北人,热情豪放,朴素情感的体验。”提起大秧歌,在我的.家乡那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家乡的男女老少,个个都能跳上一段!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小镇大大小小的广场上便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吶声。
这声音像一种号令不一会儿,人们便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广场上。有的是十几个人一伙儿的,有的是几十个人一队的,甚至还有100人以上的大场面。他们有的手中拿着局子和手绢,有的写着妻子和儿女。小商贩们干脆在周边摆起了摊儿。一时间,广场上变得热闹非凡。
大秧歌扭起来了。虽然队伍中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局子和手绢,舞得出神入化,舞出了别样的风采,尽情的挥酒着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幸福。此情此景,引逗的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有些发痒,也争着加入秧歌队伍当中,那一条条彩色的“长龙”也越来越长了。
家乡的大秧歌,不仅是人们每日的精神大餐,也是节日庆典必不可少的节目。每到节日,秧歌手们便身着彩装,那些孩子们喜欢的“大头娃娃”“孙悟空”“猪八戒”等,纷纷登场,为节目增添了无限的喜庆气氛。
啊!家乡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甜,沉醉了家乡人的心。
7.小学生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450字 篇七
广州具有文化意义的节日风俗有很多,但是特殊的风俗只有一个——喝早茶。
广东早茶是一种岭南民间的饮食风俗。广州人把饮早茶当作吃早餐。广州人去茶楼喝茶吃点心是一种传统,既健康又实惠。
清晨,我们一家人去喝早茶,来到茶楼,总是无比热闹,传进耳朵里的或是“饮佐茶未”或是卖点心的`吆喝声,看到的都是人们享受点心的情景。
看到他们的食物,我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看了那么久,我也该吃点了吧,我拿起手中的茶杯喝了一口绿茶,这味道仿佛在夏天吃冰棍一样,清爽至极。过了一会儿,一盘盘具有广府特色的点心陆陆续续上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菠萝糕放入嘴中细细品尝,里面的萝卜顿时在我口中蔓延开来,我不禁闭上双眼细细品味。“这真是太好吃了!”
于是我开始品尝在桌上的每一件点心,它们都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特色,它们的味道在我的味蕾中徘徊跳跃着,就像是共同演绎了一场关于早茶的交响曲。有香的、脆的、软的……我三两下把一盘点心吃得精光,正想再来一块,却发现只有空盘了,我咽了咽口水,觉得唇齿留香,真令人回味无穷。
喝早茶代表了广州人独有的特色,茶代表了好客儒雅,点心代表情心细致,这些精髓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把这个风俗传承下去。
8.小学生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450字 篇八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到了,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红灯笼,而且吃饭之前还要放鞭炮,晚饭也和平常不一样,要吃汤圆。
大约五六点了,“怎没还不开饭呀,我都快饿死了。”在一旁的我不耐烦地说道。这时,爸爸说到院子里放鞭炮去,我便去跟爸爸一起看一看。爸爸把鞭炮挂到树枝上,拿起了打火机。“噼里啪啦”,鞭炮声就便响了起来。“开饭了,开饭了。”终于听妈妈喊道。
我闻声一溜烟就跑到了屋子里,一坐到椅子上,我伸手接过一碗元宵,圆圆的白白的好像一个个乒乓球。我迫不及待的品尝了一个,是黑芝麻的口感润滑鲜嫩真是太棒了!那种香喷喷的气味让我回味无穷。吃完元宵后,我便来到了院子里去看爸爸放烟花,还没有开始,我们一家又等了一会儿,烟花终于开始放了,因为离得太近了,看的`非常清楚,仿佛就在头顶一般,忽然,弟弟说了一个字,“看”。
我只听到‘嘭’地一声,仰起头来看到一片片烟花在空中绽放,五颜六色的花瓣飘在空中真是美极了,有的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有的像萤火虫般满天飞舞,有的像一座雪山炸开了一般!看的要数“大礼花”,朵朵犹如火山爆发,嫣红、翠绿、金黄……烟花虽然只是短暂的暂放,但它留给我的却是美好长久的回忆。
汤圆的美味,家人的团圆,烟花的美丽让我更爱我家乡的风俗习惯。
9.小学生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450字 篇九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春节。据说它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今年春节,虽然我们没有回老家,但是也过得很开心。早在除夕之前,我们就已经准备好了年货。除夕前一天,我们买来了春联,福字贴在了门上。我自己从网上学习了怎么剪窗花,好不容易才剪出来一张有四只小老鼠的窗花(今年的生肖是鼠),把它贴在了窗户上;还和妹妹一起学习了画年画,画了两张财神爷爷和送财童子的年画挂在了墙上。
除夕那天,我们激动极了。毕竟过了那晚就是新的一年了呀!而且,除夕晚上还要熬夜守岁,领红包呢!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我们开始包饺子了。先拿起一张饺子皮,用筷子夹点馅放到饺子皮上,我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好像接连几年,包饺子的时候,我都捏的歪歪扭扭的,一直没学会像妈妈那样左左右右捏一下,就把饺子包得像朵花一样。于是,我匆匆捏了几个“饺子”,就跟妹妹开始“堆雪人”了。我们从姥姥那里偷偷拿了一些面团,堆出了一个雪人(其实是捏出来的),还撒了点“雪花”(面粉)。对我和妹妹来说,这个包饺子的过程,才是玩的'呢!
过了一会,饺子就被煮在了锅里,香气从厨房里飘了出来。
吃过了年夜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手里拿着刚刚收到的压岁钱。除夕,真是快乐啊!
家乡的习俗,虽然我们不在老家,但是习俗永远都不会变。
10.小学生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450字 篇十
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重阳节……
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春节是我记忆最深,心里最盼望的节日,当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的习俗就开始了,买年货,添新衣,贴对联……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大人聊天,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直到很晚,我们才去睡觉。
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又开始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伴随着一声声祝福,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
家乡的春节永远是我最美好的记忆。
11.小学生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450字 篇十一
在安徽,春节差不多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的,这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人们忙碌了一整年,大部分会在这个时间赶回家过年。村子里热闹了起来。
腊月24这天要做豆腐、炸圆子。早上起床,家家户户都飘着豆香味儿。用柴火将锅烧热,将泡了一夜的黄豆磨成糊,放入锅中再加上水。熬到微微粘稠,就可以出锅了。在正方形的木架上铺一层纱布,将熬好的糊放上去,把木架固定在老屋的房梁上,接着,开始过滤。将过滤的豆浆再次下锅烧开,放入石膏点卤,冷却后倒在豆桨布袋中,用重物压两小时,这样豆腐便做好了。烧开的豆浆也可以直接喝。
接着,就是炸圆子。将煮好的一大锅糯米饭倒到盆里,再加入适量的肉沫、生姜沫、葱花、盐、酱油等调味品,然后用木棒搅拌,直到完全没有饭粒了,可以搓成丸子为止。把糯米饭搓成一个个像乒乓球一样大小的圆子,再撒上一层面粉,就可以放入热油中炸了。在锅中不停地上下翻动,等到圆子呈现红褐色,捞出即可。第一锅圆子一定要要装在盘中,摆放在灶台上供给灶王爷。听长辈们说,寓意是来年风调雨顺有吃有喝。
中国还有许多节日和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去了解。
12.小学生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450字 篇十二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陕西西安,在二月二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剃头。
之前我不知这个习俗。二月二这天,我和姥姥看到理发店门口排起长龙,有人宁愿排队也不愿离去。我疑惑的问姥姥:“为什么要在这天理发呢,明天再理不行吗?”姥姥耐心的回答道:“当然不行,今天是二月二,都要理龙头。”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我缠问姥姥,可姥姥却故作神秘不肯回答。
到家后,我急不可耐的问姥姥,为什么都要在今天剃头。姥姥绘声绘色地讲道:“武则天当政时期,玉皇大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地上的人和动物就都快死光了。龙王于心不忍,偷偷下了场雨。但被玉皇大帝发现,被压在山底,还写了这样几个字‘要想龙王出,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报答龙王,遍地寻找开花的金豆。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没扎紧口袋,黄灿灿的玉米粒掉了一地,人们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就开花了,这样救出了龙王。”姥姥还补充道:“早餐要吃年糕,中午要吃春饼,晚上要吃炒豆子,为的是辟邪……”
虽然这个习俗只是一个传说,但却代表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好今天也是二月二,大家也都理个龙头吧。
13.小学生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450字 篇十三
粽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男女老少,皆爱。它是由艾叶包裹粽馅儿制成,味极佳。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粽子的起源呢?
屈原,为楚王宗室,担任楚王之左徒,博闻强识,志向远大。不料,却受了上官大夫的诬陷,被流放了。后来楚国的都城郢都为秦军所破,屈原悲痛不已,披头散发,抱着石头,投入汨罗江悲壮地死去。渔民们对屈原十分爱戴,怕一代忠臣之尸首为鱼虾所食,乃投米团喂鱼虾,名为粽子。
粽子本是用来喂鱼虾的,后来就成了供人食用的了,流传至今。粽子的制作材料只有艾叶和糯米。艾叶有些讲究,需又长又宽,不可枯黄,不可破损。而糯米也可佐以花生、腊肉等。粽子的制作方法异常简单,只需将粽叶裹起,倒入馅儿,封口,用线包起,放入锅中,俟粽子熟。
粽子熟了!淡青色的粽子,放在鼻前一吸,一股淡淡的清香漫入鼻中,略加糯米腊肉之味。拆开一看,艾叶上面早已沾满了黏糊糊的糯米,再把粽馅儿取出,放入碗中,就可以吃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出了很多新品,如鲍鱼的、蛋黄的,皆是美味。端午节的粽味儿就更浓了。
14.小学生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450字 篇十四
我们家乡每逢正月初一就要“闹新房”,全镇的人汇集在一起,个个面带微笑,敲锣打鼓的声音连两公里外的西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闹新房”风俗是妈妈告诉我的。“闹新房”寓意是在锣鼓喧天的喜庆氛围中,忘却去年的烦心事,感受今年的收获,同时展望来年的丰收。
“闹新房”的这一天,盖新房的主人要把鞭炮从门口一直铺到x门,寓意今年从正月到腊月红红火火一整年。敲锣打鼓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大人,因为这可是一个体力活,只要新房建完不超三年的,或者正在建的房子,就连翻修的也算。从头到尾闹下来最少得三个小时,我亲身经历过,真的是很累的。
早早8点就要出门,提罗拿鼓跟着大部队。边走边敲,“咚锵、咚锵、咚咚锵!”锣鼓喧天,人群都沸腾了起来。大家唱着歌,敲着锣,打着鼓。鞭炮好像也被大家的热情燃了起来,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伴随着鞭炮声,无数的“大红花”从空中翩然落下来,热情的主人给我们孩儿的怀里塞进了一个个圆鼓鼓的大红包。孩子们的脸上都笑出了花。锣鼓声停下了,紧接着是村民们的笑声回荡在山岭之中,大伙的脸是红得像个大苹果,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这就是我美丽的故乡,这就是我故乡那热闹的风俗。
15.小学生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450字 篇十五
我并不是汉族人,我是傈僳族的。在我们那儿,有很多民风民俗,多到你数不过来的那种。这次我想介绍的民俗并不是关于人,而是牛。我想想,该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从前,牛生活在天上,而且过得十分舒适。有一天,它看见了傈僳族人靠吃苦涩的野果为生,心中十分不忍。于是在一年春天,它背着天神将藏在葫芦里的五谷种子撒向人间。天神因此动怒,把牛驱逐出天上,来到人间。于是,傈僳族把牛养入家中,但是牛看见人间生活依旧贫苦,于是又主动出来拉动犁耙,帮种庄稼。天神见人间逐渐美好,又放出虫灾、冰霜进行捣乱、x害。在耕作之余,为了保证农作物的成长,牛又上天与天神理论,为傈僳族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后来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五,傈僳族人要过一个“浴牛节”。在这天,不仅要给牛洗澡,并且要煮一锅放盐的稀饭,用来喂牛。家中的妇女在这天要向牛祈祷,希望它在天神面前多多求情,免灾无害,庄稼丰收。
人与动物是相通的,我们也一直保持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平衡,希望这份平衡,能流进那些繁华不肯谢幕的年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