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史记的典故与成语 篇一
卧薪尝胆解释:春秋时,越国为吴国把灭,越王勾践立志复仇,他将胆置于卧榻之上,每日尝一尝,表示不忘仇恨。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出自史记的典故与成语 篇二
一饭千金解释:韩信未得志时,曾受到漂母赠饭数十日。后来,韩信显贵后,赠漂母千金为谢。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3.出自史记的典故与成语 篇三
孺子可教解释:张良曾遇到一个老人,面对老人一次次的无理要求,张良都一一满足,老人见张良是个敦厚可教之人,于是传他一部兵法。成语孺子可教意为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4.出自史记的典故与成语 篇四
四面楚歌解释:项羽被刘邦围于垓下,刘邦兵众高唱楚地歌曲,项羽惊呼:楚地都被汉军占领了吗?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5.出自史记的典故与成语 篇五
纸上谈兵解释: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6.出自史记的典故与成语 篇六
破釜沉舟解释: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7.出自史记的典故与成语 篇七
指鹿为马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8.出自史记的典故与成语 篇八
网开一面解释: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9.出自史记的典故与成语 篇九
酒池肉林解释:商朝末代君王纣王生活糜烂,他下令在沙丘平台用酒装满池子,把各种动物的肉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挂在树林里,这就是所谓的“酒池肉林”,以便一边游玩,一边随意吃喝。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
出处:《史记·殷本纪》:“大冣乐戏于沙丘,(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10.出自史记的典故与成语 篇十
韦编三绝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后来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11.出自史记的典故与成语 篇十一
妇人之仁解释: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12.出自史记的典故与成语 篇十二
改过自新解释:改正过失或错误,重新做起。
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
13.出自史记的典故与成语 篇十三
贵不可言解释:意思是极其高贵,以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旧时相面的人卜测人的前程时常说的话。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老父曰:‘向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14.出自史记的典故与成语 篇十四
救火扬沸解释:沸:开水。本意是抱薪救火,扬汤止沸。比喻解决问题方式不当,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形容情况危急。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
15.出自史记的典故与成语 篇十五
各自为战解释:意思是指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16.出自史记的典故与成语 篇十六
不避汤火解释:意思是不畏凶险。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17.出自史记的典故与成语 篇十七
不名一钱解释:名:占有,指一个钱也没有;形容贫穷到了极点。
出处:《史记·邓通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18.出自史记的典故与成语 篇十八
随波逐流解释:后因以“随波逐流”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浮沉。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