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学生作文>导航 > 最新信息

小学生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通用16篇)

2025-03-17 11:53: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家乡,是心中最温暖的港湾,而家乡的风俗,则是港湾中闪烁的璀璨灯火。那些传承已久的独特习俗,像一串串精美的珍珠,串起了我们的记忆与情感。在我的老家,就有许多别具一格的风俗,充满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让我来细细讲给你听。以下是由®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通用16篇),欢迎大家阅读。

1.小学生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 篇一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独有的风俗,而我们家乡的风俗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都彰显着风俗的独特魅力。

  我的家乡在淳安,我们这儿的风俗——跳竹马,是最有代表性的。每年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在春节的时候,家乡的跳竹马活动就开始了,这表演我看过几次,十分隆重,也极具特色。

  我印象的是,今年的`跳竹马了。那一天是村里来了艺人们的一天,说是艺人,其实是村里平时表演的人。

  不一会儿,城里乡下,不少人们都聚了过来,到了舞台旁,大家都赶来一睹热闹。

  随鞭炮与锣鼓声的响起,竹马也开始“翩翩起舞”,老幼青壮年们都从各地纷纷的赶了过来。不一会儿,竹马表演到了x潮部分,人们不禁欢呼着,鼓起了掌。有些人也想去穿那一身竹马服,与他们共舞呢!

  竹马演出的地方,在村里的“毛族广场”上。表演进行到了最后部分,在后台的村干部居然也加入了大家的表演,有了领导们的加入,我们就更开心了。

  竹马表演完了,睦剧也隆重的登场了,主要戏目有《南山种麦》、《挑女婿》等,也是十分精彩。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出我们习俗的独特魅力。我们应该要去保护,传承这种美好的习俗,让美好与快乐持续下去。


2.小学生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 篇二


  做籺是家乡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在农历十二月廿八日这天起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或已经开始做了。“籺”是粤西地区最有特色的一种食品,以高州地区的最为出名,有点类似北方的.糍粑,材料主要有糯米粉、绿豆或黄豆、虾米仁、花生、木耳、芝麻、香肠或火腿肉、香料等等,做成一个个如半桃子状的外形,因而又叫它“寿桃籺”,但它风味独特,食后让人回味无穷,是本土家居必备的应节食品。

  一大早,奶奶就买好了材料,用葱、猪肉、香菇、木耳放在锅里翻炒,再加上一点蚝油,馅儿就炒好了。这是奶奶煮了一锅子沸水,倒在糯米粉上,再用手大力地揉,这米粉会越来越有弹性,吃起来也会有嚼劲。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了,开始做。扯一个小剂子出来,搓圆,压扁,然后用手凹造型,把皮放在手里,舀一点刚才炒好的馅,然后像包饺子一样,对折回来,捏紧,这样就捏好了一个。别看它简单,也是有讲究的:馅一定要放饱满,不能瘦,要装多点馅,不然太扁会很难看,但也不能装得太饱满,会对折不回来的,放馅儿放得刚刚好,这样包的才好看。这就是煮汤籺了。

  奶奶除了煮汤籺,还做了一种椰丝花生芝麻馅的甜籺,吃起来甜甜的,这也是小朋友最喜欢吃的,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

  朋友,你喜欢吃籺吗?欢迎你到高州来!


3.小学生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 篇三


  提起元宵节的习俗,我们第一时间说出的大概就是吃汤圆了吧,但是再仔细想想,元宵节最有意思的,是不是还有看花灯和猜灯谜呢?

  每年元宵节,市里都会举行元宵节花灯会。有人物的、动物的,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从这条街的一头走到那头,满眼都是花灯,满眼都是看花灯的人。花灯和人在光与影的交错下,重重叠叠,模模糊糊,让人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人物的花灯,除了那些民族英雄与众人皆知的历史人物之外,还有一些神话人物。例如威风凛凛的孙悟空,脚踩着筋斗云,神气活现。还有坐在宝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极其威严,不可侵犯。还有端详着蟠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胡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会。花灯仿佛让他们一个个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动物的花灯有那些卡通版的小鹿,小兔,最可爱的还是攀在树上的那只猴子:一只手抓着树枝,另一只手准备去摘枝头上的那只桃子,调皮得很。

  灯会在临近天黑时举行。整条街根本不用开灯,这些美丽的花灯就足以照亮。这些人物的,动物的花灯从天上向地面望去,就像繁星点点。

  元宵节的花灯展是每年都要举行的。也许花灯上人物并不全是真的,但是这又何妨呢?只要我们有一颗纯真的,富有真情实感的心,那么他们就算是假的,也会一直活在你的心中。


4.小学生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 篇四


  除夕一过,便到了大年初一。在我的老家大年初一这一天是要祭祖的。

  大年初一,全市的人都在忙着祭祖的事宜。我们家也陷入了忙碌之中。妈妈将米饭煮成三成熟,堆到了两个碗里,再一扣,米饭便高高的隆了起来。而姐姐和爸爸合力将桌子搬到了门口,然后将一张红纸放在桌子前,用烛台压好。而我正和妈妈一起准备祭品。我拿起个一个碗,在底部铺着沙糖桔。没一会儿,碗底便铺满了。到了最关键的地方了,我小心翼翼的拿起沙糖桔堆在碗上。我的心就像被跟绳子绑住一样,被紧紧的勒住,喘不过气来。

  很快,橘子就和米饭一样,高高的隆起了。妈妈也将豆腐、米糕和年糕放在了盘子里。烛台上也插上了蜡烛,香炉上也插上了三根香。一家人又忙了许久,木桌上才摆满了祭品:年糕、豆腐、茶水、米糕、橘子……如果出去逛一圈,家家都是这副光景,而且上午时,还不能吃荤食,只能吃素食。

  到了下午一两点钟,家家挂起祖宗的画像,然后就开始放鞭炮。全村鞭炮声不断,香的烟从家家的门中飘出。妈妈将猪肉、鱼、鸡蛋等肉食装进木篮里,放到桌上。也是从下午开始,就可以吃荤食了。

  就这样,一直摆到大年初三,桌子上的一切才全部撤下。听爸爸说祭祖是为了祈求祖宗的保佑,也是为了让人们不忘根本。从很久以前便一直传下来,直到现在都在继续。

  我们家乡的祭祖别具特色,同时寓意美好,我为这习俗感到骄傲。


5.小学生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 篇五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在这众多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每到春节人们都会在门上张贴春联、福字,放鞭炮,有着赶跑年兽,辞旧迎新之意,春联一般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每当这时,也是我们小孩子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春节的喜悦。

  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的菜板都会发出噔噔的响声,大家都在忙着剁肉、切菜呢。这天也是我们全家最忙碌的.时刻,妈妈会和姥姥围坐在桌旁开始包饺子,饺子里面通常会包上硬币、花生或是大枣,吃到了什么就寓意着来年的运气如何。

  饺子包好了,一家人会团坐在一起边吃团圆饭,边看春晚,共享春节那欢快的气氛,如果当你看着看着春晚,察觉到有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嗝着你的牙了,你会好奇是什么,当你把它从口中拿出来的那一瞬间,你一定会高兴地手舞足蹈,因为你吃到钱了。这一天晚上大人和孩子们都会守岁,午夜十二点,新年的钟声响起,爸爸妈妈就带着孩子出去放鞭炮,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砰,砰,砰,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震天响,烟花个个放光明,在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熟悉欢快的乐章。

  过春节的确是小孩子们兴的时候,因为孩子们都会收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过春节也让我了解到了它的风俗,体会到了人世间的亲情。


6.小学生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 篇六


  提起大秧歌,在我的家乡那真可以说是家家都知道。家乡的男女老少,个个都能扭上一段!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家乡的大大小小的广场上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唢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不一会儿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广场上。他们有的手中拿着扇子和手绢,有的携着妻子和儿女。小小商贩们干脆在周边摆起了摊儿。一时间,广场上变得热闹非凡了。

  大秧歌扭起来了,虽然队伍中多是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拿着扇子和手绢,舞得出神入化,舞出了别样的风采,尽情得挥舞着挥洒着他们的内心的喜悦和欢喜,这样也引逗着孩子的欢心和心里发痒;也想扭一段也争着加入秧歌队伍当中,那一条条彩色的“长龙”越来越长了。

  队伍的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之类的,自在悠闲。唢呐不时地变换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久看不厌。

  家乡的大秧歌,不仅是人们每日的精神大餐,每到节日,秧歌手们便身穿彩装,那些小孩们像风一样跑到了台下,是因为孩子们喜欢”大头娃娃”“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沉醉着家乡的人们。


7.小学生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 篇七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老百姓心中的头等大节日。中华民族这个具有传统色彩的民族,过着头等大日子的传统习俗可是规规矩矩的、一点也不能少。

  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春联上写着对新一年的祝福。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门中还有一个福字。我们通常会将福字贴倒,意为福到了。这看似简单的'习俗。放鞭炮。我们会在大年三十放鞭炮,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生性非常凶残,每年冬春之交就会出来伤害人畜。比较聪明勇敢的人就想到一个妙计:在院中摆放“年”爱吃的东西,当“年”来时,大家就放鞭炮、敲锣鼓,是“年”落荒而逃。从此,放鞭炮的习俗也就保存了下来。压岁钱。这个习俗是孩子们的最爱,这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美好的祝愿。吃团圆饭。我最爱的还有团圆饭,生在北方长在北方的我最爱吃饺子,而在北方的团圆饭中饺子又必不可少。饺子可以包很多馅,样子也各异,是传统色彩的家常便饭了。

  包饺子是一门学问,别看家中长辈手十分灵巧,包饺子迅速而美观。其实,饺子的厚薄、饺子馅的多少、煮饺子的时间……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许少了或没有做好哪个环节,饺子就没有那么美味了。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饺子形如x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饺子有馅,便有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进去,以寄托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饺子这一节日佳肴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想过春节不只是吃饺子之美味,更是享受传统节日的风俗带来的欢乐。


8.小学生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 篇八


  我的家乡就是一个小村子,也没有特别的风俗习惯,只有过年的时候最热闹人最多,因为过年了,大人们就回家了……

  我现在回想起来,还依旧怀念以前的新鲜空气,树林,池塘和傍晚的萤火虫,还有家乡过年时候的氛围,祖庙祭祀,舞龙,跳舞……然而现在已经看不见了,都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一块块水泥地,在也没有舞龙,欢快跳舞了,很多有趣的节目,因为每人参加而取消了,过年时候氛围也慢慢减淡了。家乡的风俗还在,但是风俗的'氛围已经慢慢没有了。

  我回想起过年时候,白天里去叔叔伯伯家拜年,一起围在一桌吃饭,大人们说着一年的工作和生活的艰辛,而我们小朋友们从来都是沉迷于放烟花,炮竹;晚上时,我们聚在火炉边月光下聊天,唱歌跳舞,那时候的笑容是多么的开心和真实。然而现在,再也体会不到当初的那种过年的氛围了。现在的大人们还是在一起谈论一年的工作生活,小孩子也还是在玩游戏。但就是感受不到以前的氛围,有些人说是因为过年工作的原因不能回家,不能放烟花炮竹,才没有过年的氛围。

  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原因,只是大人世界里的一种自我麻痹而已。以前,他们聊天的都是家常理短,但现在都是围绕着工作事业。一板一眼,没有以前的抱怨和啰嗦;现在都是吹捧和炫耀。我很怀念以前家乡的风俗,一家人围着桌子,烤着火的美好时光。家乡的风俗还在,但是风俗的氛围却不在了。

  我满满回忆起,过年时候村里人真实的喜悦,家人一起团聚吃饭玩耍的温馨。我希望,可以再一次感受家乡的风俗,再看一次我们节日欢乐的笑容。


9.小学生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 篇九


  说起我的家乡,我爸爸的祖籍是四川达州市,我妈妈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达州我从来没有去过,也不知道什么样?我是重庆出生,重庆长大,重庆就是我的家乡。

  据外公告诉我,重庆及其周边川渝地区,历来就有中秋节“打糍粑”的习俗。过去物资不那么丰富,中秋节有月饼吃,那是很奢侈的事情。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乡村,都是靠自己动手,打糍粑过中秋节。

  每个农家小院,基本上都有一两个,青石做的'“兑窝”。四四方方,上面大,下面约小,中间有一个圆圆的深窝,再配上一个“兑窝棒”,平时可以用来舂米,中秋时节就用来打糍粑。中秋节这一天,子女们都回到老人身边,把自己种的糯米蒸熟,趁热放进兑窝里,开始打糍粑。这可是个力气活,一般都由几个青壮年,轮流来完成。一个用劲地舂,一个不停地翻动。糯米舂烂以后,黏劲十足,舂下去容易,提起来却十分吃力。一直要舂到看不见米粒,非常柔软才行。几个回合下来,没有不脱外套,不头上冒汗的。小孩子们在旁边看热闹,偶尔也嬉笑着上来捣鼓几下,不一会就会败下阵来。

  糍粑打好以后,合上事先炒熟磨好的黄豆粉,加上白砂糖,真是又香,又糯,又甜。也可以做成圆饼状,象征团团圆圆。一家人坐在桂花树下,赏月,吃糍粑,也是其乐融融。

  三年级的上学期,我们班到“乐耕农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幸体验了一把打糍粑的乐趣和辛苦。同学们排着队,轮流着上,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也打不了几下。那是工作人员,事先基本上打好了的,我们就是去体验一下罢了。

  中秋节吃糍粑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只不过,现在不用自己动手去打了。超市里随时都有卖的。

  老师的话:哈哈哈,那个时候麒恩好小,好可爱哦!被打糍粑的你萌到了,可爱可爱!


10.小学生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 篇十


  我有一个可爱的想家,那里有许多美景,傍晚的晚霞最美的,下的雪最纯洁,农民栽的稻子是最灿烂的.。这么美好的故乡也有它的习惯,也有它的风俗。

  特别是春节的时候,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起床刷牙、洗脸、叠被子把首先做的事情做好!接着再去准备早饭。一般来说春节的早饭和平常一样,不需要很丰盛。对了,早上,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这是我们家乡习俗之一。吃饭之前还要放鞭炮这也是我们家乡春节习俗。

  中午做的菜要很丰富,几乎所有人家的菜都有共同的一种菜,那便是鱼。因为人们知道“年年有鱼”嘛。每年春节都要有鱼,所以少于也成为家乡春节的一种习俗。无论哪一顿饭之前都要放鞭炮。每家都是伴随着鞭炮声全家人一起和睦地吃饭。其实纯洁的这一天,全世界都应该在这一天办大喜吧,这应该不算进去的。

  晚上,对于每一户家庭来说是最开心而又幸福的时刻,因为在晚上全家人都要吃水饺,而且水饺里面还包钱,这也是家乡春节习俗。而且听家人说,如果,孩子吃到钱便会学习好;如果大人就是正在工作的人吃到钱,就会发财有很多钱;如果老人吃到钱,就会使他们延长年寿。家乡的春节习俗好有趣呀。吃完饭后还要放烟花,这也是家乡春节习俗。全家人都仰望天空看那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烟花,好开心、好幸福、好浪漫。另外,家乡春节还有一个习俗——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我也要到了好多钱,真高兴家乡有这么多的春节风俗。

  算一算,家乡有哪些习俗:放鞭炮、吃水饺、贴对联、放烟花、烧鱼、给压岁钱。哇、这么多的家乡春节风俗,好爱我的家乡,好喜欢在家乡过春节呀!


11.小学生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 篇十一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家乡有好多好多的风俗,比如:社火、小曲、小吃……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家乡的主要风俗——字画和小曲。

  听爸爸妈妈说,通渭在一九九二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家乡的人们家家都悬挂字画,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都要举办书画艺术节,其中的字画展览活动主要在我们的悦心书画村,书画村有四楼,一楼是大厅,二、三楼是画家和书法家画画或写字的地方,我也去过好几次呢,看见悦心书画村展览了许多字画,并且有许多书法家和画家在那里写的.写、画的画。哦,他们字、画非常好看,但是非常贵,有的一副字画要一、两万或几十万呢。对了,还有买字画的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非常多。

  通渭还有一个的风俗,那就是通渭小曲。通渭小曲特别多,可以百听不厌,有火焰驹、十里亭、佰牙付琴、华亭相会、张连卖布等等,最火焰驹好听,我也喜欢。假如你也喜欢的话,你可以买一个通渭小曲碟片,保证百听不厌。我爷爷奶奶闲时总是不忘听通渭小曲,真是两个戏迷,我想,我长大后一定给他们买一套通渭小曲碟片,再买个放碟片的好电视,他们就可以天天看了。还有,随着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现在,家乡的大街小巷都有表演通渭小曲的人,尤其在我们的文化广场,每天都在表演小曲,看的人非常多。

  哦,家乡还有许多好吃的,乔圈圈、油饼、浆水面、煮洋芋、长面等等都非常美味可口。

  如果你来到了通渭,别忘了赏通渭书画、听通渭小曲、吃通渭美食哦,热情好客的通渭人民欢迎你!


12.小学生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 篇十二


  我的家乡是九江,在过年的时候,可有很多特别的习俗呢!

  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挂满了腊肉、腊鱼和腊肠,像是在为人们提前宣告了新年的来临,又像是在争斗谁更有喜气。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订年货,有的还在打扫卫生,还有的正在分配红包,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我们脸上的喜悦却是对新的一年的完美向往。

  除夕来临,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络绎不绝,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团聚在一起,手烘着温暖的火,正惬意地吃着由“厨师”婆婆亲自现做的可口饭菜。可为什么大家并没有“大饱口福”呢?嘿!这你都不明白?当然是为了大吃几碗“压轴菜”——八宝饭啦!八宝饭俗称我国的年夜饭,是由甜糯米和几种干果拌成的饭,据说吃了这一年就万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饭后,便到了最令人激动的环节了,那就是——发红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献殷勤,逗得爸爸妈妈直乐,大人们才给了我们“小费”,可“小费”也不是白拿的`,还要帮大人们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这对联也是我国过年时的传统习俗之一,红运来临的象征。

  初一初二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一样。街道上人来人往,明白这是为什么吗?有句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我们九江人也同样好拜年这口。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要去别人家拜个年,说上几句祝福,以示祝别人在新的一年里家道兴旺。

  怎样样?你想不想也来体验体验九江过年时的习俗?


13.小学生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 篇十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到了迎接新年的时候。

  走在大街上,每一家都贴上了红彤彤的春联,临到除夕,年味越发重了,空气中弥漫着过年的喜悦。人们一个个就像不知疲倦似的,都在忙着。

  就说我家吧,家里人都在忙碌,就连我也被安排了任务——照看我那七八个月大的小妹妹。我抱着妹妹,妹妹看着妈妈和家里人,只见她们一个切菜,一个炒菜,一个摆盘,井井有条的呈上一道道美味,就像不知疲倦的陀螺,在灶台间、饭桌前来回旋转着。

  这时哥哥回来了,手里提着一袋子的烟花,说晚上给我们放烟花玩,我听了更是向往不已。

  终于到了晚上,年夜饭摆满了桌子,大家一起坐下,共同举杯迎接新年,说说笑笑间我已是吃的肚子溜圆,再也动不了了。饭后便是磕头拜年,这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环节了。不用招呼,我们一帮小孩子已经排好了队,等爷爷奶奶坐好,大人把盆子放好,便嘻嘻哈哈的上前,不住的说吉祥话、磕头,一时间“咚咚”“哈哈”声不断。我的额头和脸颊都是红的,别提多开心了。接着大人们开始放大型的烟花,我们只能放比较小一些的烟花,那也很满足了。

  我常常期盼过年。前几年过年给我的印象不好,因为父亲经常和奶奶吵架,而我认为过年是开心的不是吵架的。这两年父亲和奶奶没有吵过,年对我和哥哥来说也成了期待的事。

  这时我停下笔,窗外升起了烟花,逐一绽放开来,耀眼的金色和红的绿的颜色撒在我的脸上、身上,就像我色彩斑斓的梦。


14.小学生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 篇十四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历代的文人墨客用一首首千古绝句歌颂一个人,“五月五话端午”,端午节成为华夏民族重大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到来总是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人们用赛龙舟、挂艾草、吃粽子等各种各样的庆祝形式,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清晨,当我从梦中醒来,一种特殊的馨香味沁入鼻腔,翻身下床闻着香气来到了门口,只见大门边早已悬挂着艾草,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味道似蒿草,又像野菊,又似一股大自然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午后,运河边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一场激烈的龙舟比赛正在上演。龙舟上的队员们穿着统一的队服奋力划桨,为了荣誉而努力,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汗水,但是他的眼神又是那么的坚定而有力。岸上的人群欢呼着,跳跃着都在为自己支持的龙舟队加油鼓劲,气氛格外热烈。那炽热激动的场面催人奋进,我的心情也变得紧张起来,随着众人不停地喊着“加油!加油!

  傍晚时分,回到家中一家人都在忙碌着,洗粽叶、淘米、挑红豆、腌制五花肉……我也快速加入其中,准备棉线绳,将棉线绳子剪成长短适中的长度,然后从中间打个结,奶奶负责包粽子、姐姐修剪粽叶,我们配合的相当默契。奶奶说:“粽子包得越紧越好吃”,所以,我的绳子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最后环节煮粽子是爸爸的任务,“粽子要小火慢煮,中间要时刻关注加水,加水要加开水,的口感得煮好后再焖上一晚,软糯程度方能达到极至”,爸爸骄傲地说。简单的食材伴随时间得推移隆重出锅,我迫不及待的拆开绑绳、剥开粽叶,一股咸肉的浓香飘进了我的鼻腔,一口咬下去,糯米的软糯、五花肉的鲜香及粽叶的清香交相辉映充满口腔,真是人间美味呀!

  品味端午习俗,传承端午文化。在这个节日里,精彩纷呈的赛龙舟,激烈而富有乐趣;一起包粽子的情景让我难以忘怀;肉粽的美味更是让我无比享受。这一天,我们一家人会聚在一起聊屈原故事,还会做艾叶香包、画龙舟,这些活动不仅让我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每一段时光。


15.小学生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 篇十五


  今年的端午节,是我有史以来过得最快乐的端午节。在这一天里,我了解了家乡的风俗,学会了包粽子,还知道了关于粽子的小知识。真是快乐多多,收获多多!

  那天一大早,姥姥和妈妈就准备好了做粽子的材料,又把我从甜美的梦中叫醒。因为,前一天我说过要和妈妈一起跟姥姥学习包粽子。

  姥姥先把买来的苇叶在水里煮一煮,又把糯米在温水里淘了淘,最后拿出一兜蜜枣放在一边备用。我看着姥姥忙了大半天,心想,一会儿就能吃到香甜软糯的粽子了吧。

  姥姥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笑着告诉我:“这只不过是准备工作,想要吃上粽子,还早着呢!”这让我瞬间泄了气。但转念一想,我还没学会包粽子呢,怎么只想到吃呢?我开始洗手挽袖,准备当一次“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妈妈把所有的材料放到了桌子上,我们三人都各拿了一个板凳围坐在桌旁。一年一度的包粽子活动就要开始了,我的心情挺激动的呢。

  姥姥先做了一个给我们示范。只见她把泡好的苇叶的一边搭在另一边上,然后在三分之二处一绕一卷,苇叶就成了漏斗状;再把泡好的糯米倒进漏斗,然后放一颗枣子到糯米中间;最后把苇叶盖上,三缠两绕,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姥姥的动作一气呵成,看得我都要眼花了……

  瞬间,我对姥姥佩服不已。于是,我也拿起一片苇叶开始有模有样地做了起来。但第一下我就傻了眼——我怎么也不能将苇叶卷成漏斗状。再看妈妈,她平时挺灵巧的手也显得笨拙起来。不过,能勉强能装进去糯米。姥姥笑了——为我和妈妈的手忙脚乱。

  我更着急了。好不容易缠绕成的苇叶留出的口太小,装糯米时进去的没有洒下的多。我十个手指并用,用小勺一点点地往里面添加着糯米,想急于证明我比妈妈要强一些。可这一急,让我包得本就“拙劣”的粽子底部直接塌陷了。我赶忙用手去捏,可是我这边捏,那边漏,最后馅掉完了,苇叶也烂掉了。

  我气得直跺脚,直接“摆烂”表示不学了,就等着吃现成的呢。姥姥看到我这“狼狈”样就哈哈大笑起来。她把凳子移到我身旁,手把手教我。并且,边教边给我讲有关吃粽子的故事——

  她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据说,屈原是两千年前战国时期楚国的丞相,因为被*臣所害,被贬到了汨罗江当县令。后来楚国被灭了,爱国的他就投江x杀了。当地老百姓很想念屈原,就划着独木舟将粽子投进江中,把江中的鱼虾吃饱,从而不去吃屈原的遗体。就这样,端午节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我边听这凄美的传说,边在姥姥的指导下包出了一个非常完美的粽子。我欣喜万分,激动地拿给妈妈看。初步掌握了包粽子技术的妈妈也直夸我的手灵活,她有点不如我呢!我开心地笑了起来。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把粽子全部包好了。支锅烧水,我们将粽子放进锅里,就坐等这份甜蜜出锅了。之后,我们吃着这香甜的粽子,纷纷感慨今天的收获真的不小啊……

  端午乐于心,收获在手中。相信,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宝藏”等着我去挖掘,还有更多的快乐让我去享受呢!


16.小学生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 篇十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古代大诗人王安石描绘的宋朝春节景象,而如今的新年又是怎样呢?让我们跟着我的脚步,一起回我的老家看看家乡的风俗吧!

  我老家的春节都是从二十三祭灶神开始的,童谣说的好,“二十三,糖瓜粘”。在那一天,人们为了防止在人间监察的灶神对玉皇大帝说坏话,于是想用稀糖来粘住灶神的嘴,让他说不出话。这个习俗从古时候就已经传了下来,在这里不得不感叹: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啊!

  从二十四开始,人们就要置办年货了。买肉,买米,买菜,买零嘴儿,还要买走亲戚时带的礼物,这时候是孩子们开心的时候,可以到处逛街,还可以买各种自己喜欢的玩具,零食;一部分大人会留在家中打扫庭院,大一点的孩子也会留下来帮忙。扫出来的地,净的如同一面镜子,一尘不染。打扫之后整个房间都改头换面,添了几分温馨的气擦出来的桌子,好似风平浪静的水面,还会擦玻璃,玻璃来后一尘不染。

  到了二十八那天会将面揉好,用缸装好面,并用保鲜膜封住,围在较暖和的地方,这一步叫做醒面,为了让二十九那天的馒头更加香甜。

  第二天,大人们会在院子里生起火,蒸起馒头,从早上忙到晚上,一刻也不停歇。有时,大人会把小孩当做“试验品”,看这轮馒头是否软糯,同时,这也是长辈对小辈的另一种期望——希望我们越长越高,将来有所成就,但是,这只会让男孩吃,并不让女孩吃,可能是因为蒸馒头的工具用的是笼屉,笼同龙,有一种望子成龙的寄寓吧。

  到了三十就更加忙碌了。这一天会贴对联,围年火,挂红灯笼,包饺子。先来说贴对联吧,将面粉与水在锅中熬制浓稠,名为浆糊,将浆糊刷在墙上,把对联贴在上面,粘的会非常牢固,直到明年除夕也不会脱落;挂灯笼会在贴对联之后进行,将灯笼挂在大门口,电线接在原来的灯口上,到了晚上灯亮起来,大红灯笼高高挂,喜庆的很;围年火会将折来的松木枝,木材堆在石头上,据说年火烧的越旺,来年的财运就会越旺了;到了下午,一家人会在厨房一起包饺子,大的帮衬着小的,会的教着不会的,其乐融融的场面让人心里有一股暖流经过。晚上,会趁着包饺子的场地一起吃一顿火锅,大家一边吃一边说笑,火锅的热气充斥着房间,同时火锅的鲜香麻辣充盈着嘴巴,令人心旷神怡!

  三十晚上,也就是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守岁,几乎是不睡觉的,除了一些很小的孩子与老人,其他人都会围坐在桌子旁看春晚,看到新年倒计时,我们都不由得激动起十,九,八……二,一,新年钟声响起,大家都欢呼起来,这既是对新一年到来的迎,也是对旧一年离别的送。

  初一,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春节。早上,大家都会早早起来,将年火点着,熊熊火焰燃烧起来,木头噼啪作响,这时长辈会给晚辈一个红包,寄托着对晚辈新一年的期望。接下来,饺子将被裹上醋外衣,一个个吞下肚。到了中午,香喷喷的饭菜被端上桌,一家人狼吞虎咽的吃着,是最幸福的时候。下午,小朋友们在大街小巷中笑着跑着,以前还能听到响彻云霄的炮仗声,可现在不同,很少有这种声音。到了晚上,还会有烟花的绽放,火树银花,漂亮极了!

  初二开始,大街小巷都开始窜门,走亲戚,这时候异常热闹,来家里的客人源源不断,小孩子也更多了,但店铺很少开门,直至初七初八,大家才“好聚好散”,回到自己的岗位。

  年是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它寄托了中华儿女千百年来的美好愿望,它是一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它更是中华文明诞生五千年的见证者。

小学生作文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