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穿越千年风雨,古诗带着独特的韵味向我们走来。它以优美韵律、精妙意象,描绘出古人生活的斑斓画卷。春耕秋收、花开花落、聚散离别,皆在诗中。当吟诵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能感受到战乱中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读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又仿若置身于生机勃勃的春日。古诗,是连接古今的桥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让我们踏上这座桥梁,走进古诗的殿堂,聆听历史的回响 。这篇关于《3~6年级下册古诗(15篇)》的文章,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3~6年级下册古诗 篇一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2.3~6年级下册古诗 篇二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3.3~6年级下册古诗 篇三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4.3~6年级下册古诗 篇四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5.3~6年级下册古诗 篇五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3~6年级下册古诗 篇六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7.3~6年级下册古诗 篇七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8.3~6年级下册古诗 篇八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9.3~6年级下册古诗 篇九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0.3~6年级下册古诗 篇十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1.3~6年级下册古诗 篇十一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2.3~6年级下册古诗 篇十二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3.3~6年级下册古诗 篇十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4.3~6年级下册古诗 篇十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3~6年级下册古诗 篇十五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