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诗词宛如一股清泉,缓缓流淌,润泽着我们干涸的心灵。它教会我们在纷繁世事中,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无论是在清晨的微光中吟诵,还是在夜晚的静谧里品味,诗词都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诗意的色彩,让平凡的日子变得熠熠生辉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15篇)》,供您借鉴。
1.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 篇一
晚憩闻雷
宋·王之道
湖外山光入座来,水晶宫阙翠屏开。
纤纤细落催花雨,隐隐轻鸣启蛰雷。
2.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 篇二
赋得彩燕
宋·徐铉
缕彩成飞燕,迎和启蛰时。
翠翘生玉指,绣羽拂文楣。
讵费衔泥力,无劳剪爪期。
化工今在此,翻怪社来迟。
3.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 篇三
灵岩其二
宋·吴栻
济南惊蛰隐新雷,底事阳关叠叠催。
不称泺源涌觱沸,只堪崧阜上崔巍。
他年发已千茎雪,今日心仍一寸灰。
文雅台边蜗有舍,瓮头归去泼春醅。
4.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 篇四
夜闻警
宋·吴可
几年官军破郡邑,远客孤村谁脱急。
卧听邻鸡三鼓鸣,流言敌骑一宵及。
抱衾携幼强趋走,复岭重山且深入。
为闻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惊蛰。
长秋南奔苦岚瘴,翠华连巡犯卑湿。
顾我飘零岂足念,注目寒江忘久立。
5.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 篇五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6.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 篇六
游玉泉其一
宋·朱翌
坡陀石上大绅垂,踞石跏趺世虑微。
奉引有春扶屐去,送归生月带星稀。
一时花木助欢笑,四顾风云入指挥。
是日乃书惊蛰节,鸣蛙已傍小池归。
7.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 篇七
次韵王正之惊蛰有感言归
宋·史浩
闻说天家起阿香,揽桃催杏脸无央。
夜蟾不解照仙李,朝雨何妨梦楚王。
知买扁舟成折柳,剩哦佳句作甘棠。
故园风物虽云好,何必归程遽许忙。
8.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 篇八
市饮
南宋·陆游
学道无多事,消阴服众魔。
春雷惊蛰户,海日浴鲸波。
大勇收全胜,灵襟袭太和。
何妨会稽市,取酒独酣歌。
9.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 篇九
惊蛰后雪作未已阴之湖庄
宋·曹彦约
甲拆多应满药栏,跨缧心已拂轻鞍。
正疑阴因仍飞雪,岂有春中却沍寒。
启蛰候虫犹自闭,向阳梅子自能酸。
误成严冷非天意,说与人心作好看。
10.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 篇十
游景仁东园(节选)
北宋·苏辙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
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
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11.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 篇十一
城下种竹今春极有佳笋
北宋·刘敞
环城密筱旧檀栾,春笋新成几万竿。
池上龙蛇惊蛰起,军中矛戟绕营看。
乌啼窈窈千重碧,风过萧萧五月寒。
缓带轻裘容自暇,屦綦多向此林端。
12.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 篇十二
奉和御制中和
北宋·杨亿
佳节更春晦,长标令甲名。
天渊摇绿浪,仙杏吐丹荣。
连鼓将惊蛰,高枝已变莺。
云谣传下土,汉曲被新声。
13.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 篇十三
人日喜晴和体方伴读韵
唐·王翰
年年此日不常晴,今日晴光品物生。
地底昆虫将启蛰,世间草木尽回荣。
璿玑运转天时正,玉烛调和气候平。
且喜新正风景好,题诗不似剑南情。
14.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 篇十四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中唐·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㸦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15.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 篇十五
观田家
中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