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爱国名将的故事 篇一
苏定方主要成就:破东/突厥、灭西突厥、平葱岭之乱,夷百济、伐高句丽。苏定方一生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先是随着李靖攻破东/突厥;二次进攻西突厥,成功抓住阿史那贺鲁;带一万精锐骑兵平葱岭之乱,抓住都曼;率十万大军夷平百济,抓住国主一家;征讨高句丽。
苏定方创造了一人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光辉业绩。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
苏定方不仅是保卫家乡、冲锋陷阵的少年英雄,又是开疆拓土、老当益壮的一代名将,还是拱卫国土、平定四方的大唐军魂,他是唐朝历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中国古代爱国名将的故事 篇二
常遇春,明朝开国名将。元至正十五年五月初,23岁的常遇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问道:“你能跟我渡江作战吗?若能打下太平府,再归顺我也为时不晚。”常遇春一听,急忙双手作揖,连连称是。一个月过后,正值六月初一。朱元璋的千余艘战船抵达采石矶外的江面。守在采石矶的元兵大为震惊,仓猝上阵应战。朱元璋的战船距采石矶江岸三丈许,攻克不下。常遇春驾着小船,从后面破浪赶了上来,提着一杆长矛,隔着数丈远的江面大吼一声,纵身跳上矶头,舞起长矛直刺岸上守敌,左挑右刺,元兵死伤惨重。常遇春则越杀越勇,杀开一条血路。朱元璋随即挥身紧跟在后,不多时,便占领了采石矶。3.中国古代爱国名将的故事 篇三
张辅,为朱棣夺得帝位屡立战功。永乐四年,以右副将军从征夷将军朱能进军安南(今越南北部)。途中朱能卒,张辅升征夷将军,领众自广西凭祥进兵,与左副将军沐晟合兵攻入多邦城。五年,大败安南兵于木丸江、富良江等地,俘安南太上皇黎季,改安南为交阯。六年,振旅还师,进封英国公。七年,以征虏将军率军攻交阯,在吉利深山追获大越上皇简定,迫使大越皇帝陈季扩乞降。九年,与沐晟合兵再攻伪降复起的陈季扩。十三年,任交阯总兵,平息陈季扩余部之乱。十四年冬被召还。先后四至交阯,威名远震。1449年,谏阻英宗朱祁镇亲征蒙古瓦剌军,被拒绝,遂从行,死于土木堡之战,终年75岁。4.中国古代爱国名将的故事 篇四
薛仁贵,是家喻户晓传奇式民族英雄。作为大唐的第二代战神,正的他比小说里形容的还牛,白袍征辽东,三箭震天山,脱帽退万敌。是唐朝初年征战四方的军事将领。东征高丽。唐朝初年一直饱受高丽的侵扰,因此也与高丽发生了多次战争,其中大的战役主要有三次。每次战役,他英勇善战,所向披靡。
西征突厥。大败突厥军,斩杀上万人,俘虏两万余人,夺取驼马牛羊三万余头,取得云州大捷。
薛仁贵一生东征西战,勇于力战,长于用兵,深于谋略,建立了赫赫战功,从而为唐前期的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中国古代爱国名将的故事 篇五
孙武,生活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后辗转至吴国。他出身军事世家,自幼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在吴国,孙武经伍子胥的举荐,得以向吴王阖闾展示自己的军事才华。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孙武进行了一场令人瞩目的军事演练。他将吴王的宫女们分为两队,任命吴王的两位宠妃为队长。起初,宫女们嘻嘻哈哈,不听号令。孙武三令五申后,宫女们依旧如故。于是,孙武毅然下令斩杀两位队长,吴王求情也无济于事。这一举措让宫女们瞬间严肃起来,演练得以顺利进行。吴王虽痛失爱妃,但也见识到了孙武的严明军纪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遂任命他为将军。
孙武最伟大的成就便是撰写了《孙子兵法》,这部被誉为“兵学圣典”的著作,系统地阐述了战争的基本原则、战略战术、军事思想等。它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在战争前要充分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包括兵力、士气、地形、后勤等,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战略战术。“兵者,诡道也”,指出战争中要善于运用各种计谋,如声东击西、瞒天过海、欲擒故纵等,迷惑敌人,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在实战中,孙武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智慧。在吴国与楚国的战争中,孙武采用了迂回奔袭的战略。他先率领吴军避开楚军的正面防线,绕道蔡国、唐国,从楚国的东北部边境发起突然攻击。楚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吴军打得节节败退。孙武指挥吴军五战五捷,一举攻克楚国的郢都,创造了春秋时期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孙武的军事思想和实践,对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军事家奉为圭臬,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古代军事的第一位名将。
6.中国古代爱国名将的故事 篇六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他一生征战无数,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白起自幼熟读兵书,练就了一身过人的武艺和军事才能。他作战勇猛,且极具谋略,善于分析战场形势,制定出精准的作战计划。白起的军事生涯充满了辉煌的战绩。在伊阙之战中,他面对韩、魏联军,巧妙地利用联军之间的矛盾,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他先以少量兵力牵制住韩军,然后集中主力猛攻魏军。魏军在秦军的猛烈攻击下,迅速溃败。韩军见魏军失利,军心大乱,白起乘胜追击,一举歼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彻底打开了秦国东进的大门。
长平之战更是白起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这场战争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白起率领秦军与赵括率领的赵军对峙。赵括虽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他贸然出击,中了白起的埋伏。白起采用围而不攻的战术,切断了赵军的粮道,将赵军困在长平。赵军在饥饿和绝望中坚守了四十六天,最终被迫投降。白起为了彻底削弱赵国的实力,下令将四十万赵军降卒全部坑杀,这一残忍的举动震惊了天下,也让白起背负上了“杀神”的恶名。
然而,白起的结局却十分悲惨。由于他在长平之战后拒绝再次出征攻打赵国,触怒了秦昭襄王,被削去官职,降为士兵。在流放途中,白起被赐死。白起的一生,是辉煌与争议并存的一生。他的军事才能无可置疑,他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他的残/暴也让他成为了历备受争议的人物。
7.中国古代爱国名将的故事 篇七
韩信,出生于秦末汉初的一个贫苦家庭。他自幼胸怀大志,但生活却十分困苦,常常食不果腹,甚至还曾遭受过胯下之辱。然而,这些挫折并没有磨灭他的意志,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建功立业的决心。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中,韩信先后投奔了项梁、项羽,但都未得到重用。他独具慧眼,看出了刘邦的潜力,于是转投刘邦。在刘邦的阵营中,韩信起初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官,但他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逐渐崭露头角。
韩信的军事才能在一系列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井陉之战中,他率领数万汉军,面对号称二十万的赵军。韩信深知自己兵力悬殊,于是采用了背水一战的险招。他命令士兵在绵蔓水东岸列阵,背水而战,使士兵们无路可退,只能奋勇向前。同时,他派出一支奇兵,绕道赵军背后,攻占了赵军的营寨,插上汉军的旗帜。赵军在前后夹击之下,军心大乱,纷纷溃败。井陉之战,韩信以少胜多,创造了军事的奇迹,也让他声名远扬。
垓下之战则是韩信军事生涯的又一经典之作。在这场战役中,韩信率领三十万汉军,与项羽率领的十万楚军决战。他采用了“十面埋伏”的战术,将楚军层层包围。楚军在汉军的包围下,陷入了绝境。夜晚,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谣,楚军以为楚地已尽被汉军占领,军心大乱,这就是的“四面楚歌”。项羽见大势已去,率领八百余精锐骑兵突围,最终在乌江畔自刎身亡。垓下之战,韩信彻底击败了项羽,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兵仙”。
8.中国古代爱国名将的故事 篇八
卫青,出身低微,他本是平阳侯家的一个骑奴。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逐渐在汉武帝的宫廷中崭露头角。卫青为人谦逊、勇敢,且极具军事天赋。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展开大规模的反击。卫青在这场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首次出征,便率领一万骑兵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取得了汉朝对匈奴作战的首场胜利,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汉朝军民的士气。
在之后的河南之战中,卫青率领汉军越过黄河,深入匈奴腹地,击败了匈奴白羊王、楼烦王,收复了河套地区。这一地区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对汉朝的经济和军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卫青在此战中的胜利,不仅拓展了汉朝的疆域,还为汉朝在北方边境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
漠北之战是卫青军事生涯的巅峰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卫青率领五万骑兵,与匈奴单于伊稚斜率领的主力部队相遇。卫青临危不惧,他命令士兵用武刚车环绕成营,抵御匈奴的骑兵冲击。然后,他派出五千骑兵,与匈奴骑兵展开激战。在战斗中,卫青敏锐地察觉到风沙天气的变化,他果断地利用风沙的掩护,派出主力部队从两翼包抄匈奴军队。匈奴军队在汉军的突然攻击下,阵脚大乱,伊稚斜单于见势不妙,率领数百骑兵突围逃走。漠北之战,卫青大破匈奴,使匈奴元气大伤,从此远遁大漠,无力再对汉朝构成大规模的威胁。卫青的崛起,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汉朝的边疆稳定和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9.中国古代爱国名将的故事 篇九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他自幼受到舅舅的影响,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霍去病年少时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天赋和勇气,他为人豪爽,不拘小节,一心只想在战场上建功立业。霍去病首次出征,年仅十七岁。他率领八百轻骑兵,深入匈奴腹地数百里,在战场上如入无人之境,斩获匈奴两千余人,其中包括匈奴的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还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霍去病的这次战功,让汉武帝大为赞赏,他被封为冠军侯,成为了汉朝历最年轻的侯爵。
在河西之战中,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两次出击河西走廊。他在战场上采取了快速机动、长途奔袭的战术,打得匈奴措手不及。在第一次河西之战中,他率军越过焉支山,深入匈奴境内一千多里,击败了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八千余人,缴获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在第二次河西之战中,他再次率军出击,越过居延海,深入匈奴境内两千多里,在祁连山麓与匈奴展开激战,歼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五人,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河西之战,霍去病的辉煌战绩,使汉朝彻底控制了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漠北之战,霍去病率领五万骑兵,从代郡出发,深入漠北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部展开决战。他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大败匈奴左贤王部,歼敌七万余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在这场战役中,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这就是历的“封狼居胥”。霍去病的这一壮举,成为了中国古代军事的荣誉之一,也让他成为了无数后世将领敬仰的对象。然而,不幸的是,霍去病在元狩六年便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三岁。他的英年早逝,是汉朝的一大损失,但他在短暂的军事生涯中所创造的辉煌战绩,却永远地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10.中国古代爱国名将的故事 篇十
抗金名将岳飞岳飞,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爱国情怀。岳飞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家,自幼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智和坚定的气节。他的母亲在他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这四个字成为了岳飞一生的信条。
岳飞最的军事行动是北伐。他主张积极北伐,收复中原失地。在绍兴十年,岳飞率军北上,连战连捷,一度逼近中原,使得金军闻风丧胆。他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热情在这一系列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的勾/结和权力斗争,岳飞被迫退兵。最终,他被秦桧等人诬陷,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岳飞的悲剧结局,成为了中国历一大憾事。但他的爱国精神和英雄事迹,却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岳飞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他的生平和诗词,如《满江红·怒发冲冠》等作品,至今仍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心。岳飞的一生,是对“精忠报国”最深刻的诠释,他的名字,将永远与爱国主义紧密相连。
11.中国古代爱国名将的故事 篇十一
戚继光戚继光,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爱国情怀,成为中国历的民族英雄。他的故事不仅是军事的传奇,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
嘉靖年间,倭寇频繁侵扰中国沿海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戚继光在这一背景下被任命为浙江参将,负责抵御倭寇的侵略。他组织并训练了一支精锐的军队——戚家军,以严明的纪律和高效的战术闻名。戚继光创新性地提出了“鸳鸯阵”战术,有效地抵抗了倭寇的攻势,并在多次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尽管戚继光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的晚年却并不平静。由于政治斗争,他被调离北方边境,晚年在广东度过。戚继光在孤独中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但他的爱国精神和军事成就永远激励着后人。戚继光的故事在中国历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戚继光的一生,是对“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理念的完美诠释。他的爱国情怀、军事才能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至今仍被传颂,成为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典范。他的故事不仅仅是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的安全和繁荣作出贡献。
12.中国古代爱国名将的故事 篇十二
林则徐林则徐是清朝末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他以坚决的禁烟政策和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而闻名。在1839年,他作为钦差大臣,执行了的虎门销烟行动,销毁了大量鸦片,展现了中国对外来侵略的坚决抵抗。这一行动直接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林则徐因此成为中国近代的民族英雄。
13.中国古代爱国名将的故事 篇十三
郑成功“驱逐荷夷复宝岛,郑成功名垂青史。”郑成功,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他以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的伟大功绩永载史册。他率领军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收复了台湾,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成为了后世的楷模和典范。
14.中国古代爱国名将的故事 篇十四
袁崇焕 “宁远孤城守国门,袁崇焕勇御外侮。”袁崇焕,明朝末期的名将,他以坚守宁远、抵御后金的英勇事迹著称于世。他面对后金军队的猛烈进攻,毫不退缩,坚守阵地,最终成功保卫了明朝的边疆安全。然而,他却遭到了朝廷的误解和陷害,其悲壮命运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