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写作能力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二月二龙抬头初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二月二龙抬头初中作文 篇一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传,被大家成为“不成节日的节日”。这是为什么呢?
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而在清徐,只和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二月二,龙抬头。”在山西民谚中便出现了这种说法。于是,在这一天,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晦气,迎接来年的希望!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惊蛰过去,二月二便也过去了。于是,在二月二这一天,民间流传着许多驱毒活动: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有的地区,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总之,各种各样的习俗,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人们经常说:“过了二月二,整个过年才算结束。”的确是,二月二,是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节日!是辞旧迎新的节日!
2.二月二龙抬头初中作文 篇二
相传农历的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这天叫做“龙头节”,是我国农村传统节日一。古时候,人们认为龙冬天在地下睡眠,从春分到秋分,在天上行云步雨。农历的二月二日,正是春分前后,冬天里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民间纪念这一天,是盼望风调雨顺的好收成。
在我的家乡,有句谚语:“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
在龙头节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在打谷场或院子里画仓子。这件事由长辈进行,有的用灶灰,有的用谷糠,一把一把往院子里撒(画),先画出尖尖的仓顶,再画个鼓鼓的仓肚,后画仓门,有的还在仓门外用灰撒成梯子形状,整个仓子的大小约一市尺左右。
画好后抓些五谷杂粮放在仓子里,后在上边盖上木板,以防鸡、鸟来食。画仓子的习俗是为了祷告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3.二月二龙抬头初中作文 篇三
农历二月初二,是一个“龙抬头”的日子。爸爸告诉我:“天上主管风雨的龙在睡了一个大觉后,会在这一天醒来,而人们会在这一天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今年风调雨顺”。果然这连续好几天都是细雨绵绵的。
傍晚我们一家就赶去云溪村看龙灯,到了那里,远远就看到村子场地那儿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场地中内盘着一条很长很长的板凳龙,我猜该有两百米了吧,巨大的龙头都有我两人高了呢。随着两声鞭炮响,巨龙就舞动了起来,龙头引着龙身在场地里来加穿梭,真的像活龙一样在天空中腾云驾雾。巨龙盘旋了十几圈后,穿过小桥,沿河而上,长长的龙身一字排开,龙身上的灯光倒映在河水中,仿佛河里也有一条长长的龙在水里游走。两条龙相伴而游,真是太精彩了。
河中,还漂着一艘漂亮的龙船,整个船身透着明明亮的光芒,我还幸运地上了一会儿龙船呢,你羡慕吗?这可是我第看见这么漂亮的板凳灯和龙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4.二月二龙抬头初中作文 篇四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这一天人们用许多美食来祭拜龙王,希望它能行云布雨。普通人家在这一天吃面条、春饼、爆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等。二月初二有很多奇怪的传说,爆米花就是其中的一奇。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掌管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花开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花呀?于是家家户户就开始爆米花,龙王被救下来后,爆米花就成了习俗。
啊,二月二这个风俗的来历我真正弄明白了。
5.二月二龙抬头初中作文 篇五
二月二,龙抬头这句俗语,在民间广为流传。祖母说,这一天,是天上的龙王抬头的日子,所以,二月初才有丰富的雨水。
二月二早晨,太阳刚把第一缕晨曦投射在大地上,祖父母早已忙活起来。他们正把提前浸泡起来的黄豆拿出,为炒豆子做准备。此外,他们会把过年时放在家中各处的盛虫全都收起来,放入锅中蒸,每人都要吃一块雪白蓬松的盛虫,让这些带有象征意味的盛虫庇佑全家平安。祖母还煮了一大锅面条,同样作为早饭,在这天吃面条,美其名曰就叫扶龙须。
忙活完这些,天早已大亮。祖父母编招呼大家起床,一家人欢欢喜喜吃完一顿早饭,半上午便不知不觉过去了。这时,祖父便开始给全家人理发,说是二月二理发,精神一整年。
中午,祖母炒了黄豆,黄豆放进锅里,不消一会便劈啪作响了。祖母熟练的翻炒着,随着她的每一个动作,一缕缕豆子特有的清香在房间里四溢开来。豆子炒好了,祖母把锅一偏,黄豆便一粒不落地滑入碟中,被淋上了蜜糖,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似乎只一刹那,黄豆就成了香喷喷的蜜豆。
对于蜜豆,不论是懵懂的少年,强壮的青年,还是颤颤巍巍、须发皆白的老人,都抵挡不住它的诱惑。只要想想它美妙的气味和一滴滴金黄色的蜜糖滴在炒豆上的情景,谁不会馋的流下口水来呢?在农村里的孩子,到这个时候,就会抓一把蜜豆跑出家门,一边咯嘣咯嘣地大嚼着,一边争论谁家的蜜豆做的更甜,更好吃。整条大街上,满是蜜豆香甜的气味,无论走到哪里,鼻孔里总会钻进这种令人甜蜜万分的气味。
在农村,每逢二月二,都要撒灰囤。大清早,祖父便把灶膛里的草木灰装在框里,用铁锨铲起,在院子中,撒成几个同心圆,象征着一个个粮囤,撒的越大,就预示今年会有越好的收成。在大粮囤旁边,还要撒上几架梯子,寓意着粮囤又大、又高,以至于需借助梯子才能爬上。
这时,我疑惑了:打灰囤,怎样才能把它撒圆?祖父解释说,打灰囤,要以人为圆心,把锨柄当半径,握稳锨柄,转动身子,轻轻颤动铁锨,把草木灰从锨头洒下,这样,圆不就撒出来了吗?听了祖父的描述,我眼前顿时浮现出这样一组场景:祖父站在庭院里,微微弓着腰,用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牢牢地握住铲柄,小心翼翼的挪动着脚步,把铲子上的草木灰洒在地上。不一会,一个规规矩矩的圆便呆在了地上。随后,祖父把铲柄稍稍一收,继续重复刚才的一套流程,随后,一个小些的圆便套在了上个圆里面。圆圆的灰囤就打成了!
祖父告诉我,在过去的农村里,这一天还要给小孩子戴龙尾。所谓龙尾,就是一种用红绳把花布和细苇杆之类间隔穿起来制成的一种小饰物,要在二月二这天挂在小孩后衣领上,以祈求平安吉祥。祖父就曾给我做过一个,活灵活现,摇摆起来真像龙的尾巴一样哩!只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在二月二戴龙尾的小孩了。
二月二过完了,春节就彻底结束了。孩子们又投入了学习之中,大人们也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一切又恢复了从前的样子。
6.二月二龙抬头初中作文 篇六
二月二龙抬头也叫“龙头节”、“青龙节”、“中和节”。这个节是从唐朝兴起的。传说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自封大周武皇帝。玉皇大帝知道后大怒,下令三年之内不准向人间降雨。这下可苦了人间的老百姓,庄稼枯了,河水也干了。掌管天河的玉龙,为了拯救百姓下了一场大雨。玉皇大帝将玉龙打下人间,压在太白金星的拂尘所化的大山下边。
老百姓听说太白金星只要看到金豆开花就会收回拂尘,玉龙才能回天宫。人们就到处找金豆开花,想救玉龙上天,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一位老人背着一袋玉米到集市上去卖,不小心口袋松了,玉米撒了一地。人们看到了心里一亮,这不是金豆吗?炒炒不就开花了吗?二月初二这天,各家都把炒好的玉米花端到院里,太白金星看到后,就抬手收了拂尘,大山不见了。玉龙一声长啸,腾空跃入云端,又下起雨来。
从此便形成了习俗,每年二月二,人们都要炒玉米粒、黄豆粒,用金豆开花来敬玉龙,嘴里还唱着小调:“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大人还给孩子们理发取“龙抬头”的意思,因为大人们都望子成龙,希望孩子长大成为有用的人。
后我还想告诉大家,这个传说中讲的玉龙就是曾经变为白龙马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小白龙。你们是不是更加喜欢小白龙了?我也更加喜欢他。
7.二月二龙抬头初中作文 篇七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
传说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大发雷霆,下令三年不降雨。一位龙王知道人间的枯燥,就降了一场雨。龙王私自降雨的事情很快就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便把龙王押在昆仑山底下。并且说道:“等到人间金豆开花的时候,才能把龙王召回天庭。”这一天刚好是二月二。这就是二月二的传说其中之一。
从今天开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一天,我们要理发,也就是理“龙头”。还要吃以龙命名的食物,吃米饭叫作吃“龙子”,吃饺子叫作吃“龙耳”,吃烙饼叫作吃“龙鳞”,吃面条叫作吃“龙须”。今天中午,我们吃了“龙耳”,晚上吃了“龙子”。
同学们,你们今天吃了什么呢?
8.二月二龙抬头初中作文 篇八
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广大农村重要的传统节日。此时,春节刚过,田间农事活动即将展开,故“二月二”又称“春农节”、“农头节”。农谚曰:“二月二,农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依据气候规律,“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
据说,龙头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的黄帝、唐尧、夏禹等纷纷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这一习俗还被发扬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举行盛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以后,“二月二”便定名为“农头节”。
“龙抬头”一说,早见于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龙抬头,蒸元旦,祭馀饼,熏床炕......”至于抬头的为何是龙,又为何只与“二月二”有关,说法和故事就多了。民间认为,龙系吉祥物,主管云雨,而“二月二”则是龙欲飞天的日子。此时,正值惊蛰节气,我国许多地方已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却认为是“龙”的功劳,加之不少地方又将“二月二”视为土地神的生日,所以祭祀活动便名目繁多。明朝《宛署杂记》曰:“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清人让廉的《春明岁时琐记》载:“二日为土地真君生辰,城内外土地神庙,香火不绝,游人亦众。”
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传说故事很多,这里不妨说一例。相传,武则天费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遂命令龙王三年不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逐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激龙王降雨之恩,天天对天祈祷,后感动了玉帝,于二月二将龙王释放,于是龙王又抬起头来耕云播雨,滋润禾苗,造福农人。
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正如农谚所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9.二月二龙抬头初中作文 篇九
农历二月初二,是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据易经中的说法,这一天之前,虽然已属春天,但还蛰伏着,称之为“潜龙在渊”。这一天之后,阳气上升,春意隐约可见,故曰“见龙在田”。顾名思义,龙出现了,一切都开始崭露头角。到了这一天,北方的迎春花开始露出笑脸,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真的来了。
相传当年女皇武则天自立周朝,面南称帝。玉帝遂降旨龙王三年不许周界有雨。龙王心慈,不忍见生灵受苦,甘犯天威,降了一场大雨,玉皇大怒,将其拿下治罪,压于山下。后因百姓日日为其祈祷,感动玉帝,将龙王释放。这一天刚好是二月二。于是,以后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典故。
其实,知道这个农历节日的人不多,尤其是南方人,我甚至试了下一些长年岁的老人,也说不知道其为何节。
而在我国的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飞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还是在我17岁的时候,当时正在黑龙江当知青小农民。那年,因没有钱作路费回家,就孤身在那个荒芜的边疆小屯子里,度过了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个没有家人合聚的春节。也就是那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老乡们为庆祝这个节日,自发的组织起秧歌和锣鼓队,在自己的村子里欢畅寻乐,我也被老乡们拉去参加了扭秧歌的行列。我感觉当时的欢闹气氛比大年三十夜还热闹还兴奋......
在南方的城市,对这个带着浓厚的农历节气的乡土节日,是陌生的。于是,几十年过去了,对这个节日也淡忘了。......
重新记忆起这个节日,是半个月前晚上突然入梦,我乘着一条玉龙在天空飞舞,吓得一身冷汗,后来是观音菩萨用拂尘轻轻一挥,我才恍然梦醒,然而全身汗淋淋衣服尽亦湿透。
自己属龙,龙的本命年刚过去,梦见飞龙,必有事联,我就绞尽脑汁想着和龙有联系的事情和日子,终于想起了还有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于是,在我的心底永远刻印下了梦中听见菩萨口念的一句“谶语”。
愿天下太平,祝百姓吉祥吧!
10.二月二龙抬头初中作文 篇十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俗话说的好“二月二,龙抬头”。
可我一直不明白“龙抬头”是什么意思,所以只好问偶老妈,妈妈说她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只好告一段落。
今天我们要去姥姥家,因为二月二,所以要去姥姥家。
一下车,我就看见小姨左手拿着梨,右手端着麻花;看起来特别好玩。
接着我跟着小姨一起去后院玩。一进门,就看见笨笨摇着尾巴向我跑过来,我只好躲它,笨笨见我没兴趣和它闹,便向妹妹跑去,妹妹还小,她怕笨笨咬她,便哭了起来,好多人过来哄妹妹,终于妹妹不哭了,我们把笨笨关了起来,防止它再吓妹妹。
把笨笨关起来后,我们就去前院玩电脑了,小姨只要来了姥姥家就玩电脑哎!
一会儿该吃中午饭了,我们都要喝雪碧姥爷就给我们打开,幌了几下,一打开马上气儿就网上涌,弄了妹妹一身,我们大笑起来,爽朗的笑声充满了院子!
一会儿妹妹该上课了,她就走了。过了一会儿,我一看表都3点过5分了。妹妹1点走的,但好像刚走了几分钟,这证明了时间飞快。一会儿天就黑了,我们吃了晚饭就各回各家了。
11.二月二龙抬头初中作文 篇十一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你听过这首童谣吗?它叫做《二月二龙抬头》。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种河南习俗,那就是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这个“龙抬头”的习俗,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个皇帝因为耽误了祭天时辰,玉帝大发雷霆,下令龙王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河干了,庄稼枯死了,大家没有粮食可吃。病的病,倒的倒,所有人都束手无策。龙王的小儿子青龙,偷偷下了一场雨,玉帝知道后把它困在人间,要等到金豆开花时,才能再上凌霄宝殿。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把玉米做成了爆米花骗过了玉帝,使青龙重获自由。青龙于是又一下了一场雨,作为感谢。几天后,稻田变成了原来生机勃勃的样子。从此,以“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流传了一来。
在我的家乡濮阳二月二有剃头的习俗。大家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今天二月二我和爸爸去理发时,一进门就发现店里的人特别多,还排着长长的队伍,我赶紧跑过去排队。等啊等,一个小时后终于轮到我们了。当我们理完头发离开理发店时,进店理发的人还络绎不绝。对这一天来理发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理发本身,而是讨个吉利。
在二月二这天,我们还有摊煎饼的习俗。传说二月二是乐海龙王的生日,煎饼是龙王的胎衣。吃煎饼是为龙王嚼灾,扔煎饼,是掩埋龙王的抬衣。这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今年二月二这天,没到中午时间姥姥就开始摊煎饼,姥姥先将荠菜洗净切成末,再把面粉加入水搅拌成面糊,然后再将鸡蛋加入面糊中,放一些盐和鸡精,搅拌均匀。后,在电饼铛抹一层油,舀2勺面糊,倒在锅中,弄成圆形,煎成金黄色翻面再煎1分钟即可装入盘中。姥姥的操作娴熟,不大功夫就做了一盆煎饼。外酥里嫩,真好吃。妈妈喜欢吃得时候蘸辣椒酱;爸爸吃煎饼绝对一流,在饼里夹入土豆丝、洋葱、辣椒等裹着吃;姥姥吃煎饼时喜欢蘸蒜汁;舅舅喜欢往煎饼里裹肉吃,全家围坐一起,吃的津津有味,开开心心。
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无论家乡风俗怎样的不同,只要亲人能团聚在一起就是幸福的。
12.二月二龙抬头初中作文 篇十二
今天是二月二,所以我早早就起了床,和小伙伴们出去玩乐。
当我和伙伴们玩的正好时,爸爸突然叫我去理发,我却不高兴地喊了一声:不去,爸爸就走了。我心想,理发店人那么多,根本不行,我又和伙伴们玩了起来,玩了一会,我回到了家,妈妈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还没等我说,妈妈就说:今天是二月二,是理发的吉日,妈妈听老人说,今天是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之日,也意味着在此之后雨水会渐多,也有人认为:龙抬头是百虫开始于初春苏醒,该日也正是传统的理发吉日。听完妈妈的话,我也决定去理发,让龙王多下点雨。不久,我来到了理发店。
今天的人可真多,我自言自语,我无趣的看起了报纸,1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到我了,我先洗头,洗完头,我就正式开始理发,理发师拿起剪刀和一些工具,横二下,竖二下,只见头发向下掉不一会儿,我便成了一个小光头,照镜子一看,和和尚头没什么区别,我剪完了头,真希望龙王能快快抬头,多下点雨,人北京多增加一点水,走出了理发店,我回到了院子中,看见了小朋友们都没剪头,我便把妈妈告诉我的传说说给他们听,他们听后也纷纷去剪头了,好让龙王多下点雨。我回到了家,妈妈说晚上带我去吃阿田大虾,鲜美的大虾加上新鲜的菜,味道别提有多美了,我兴奋的嘴都合不了了,吃完了饭,我回到了家,突然想起今天是青龙节,我还记得儿时的话语,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今天寓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一切动物,植物又重新复活了。
13.二月二龙抬头初中作文 篇十三
中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在中国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中国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4种动物。其中,东宫7宿被想象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的标志。而此时,恰逢中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14.二月二龙抬头初中作文 篇十四
今天是“二月二”又称中和节,俗称龙抬头。
民间有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后雨水渐多。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语:“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在北方,这天也叫“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据说在这一天,人们通常要理发,体表这一年都有好运气!所以我也不例外,下课之后再去,希望可以给我带来好运!你们也记得去啊!
15.二月二龙抬头初中作文 篇十五
今天是二月初二,用大众点的话来说就是龙抬头。那你知道在二月二的时候,有什么禁忌和习俗吗?不知道的话,我就给你讲一讲吧。
二月二称为龙头节,以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这也成为了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龙抬头又被称为农事节、春耕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黄昏时龙角星(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俗称龙抬头。
介绍完龙抬头的由来后,我再向你介绍一下与龙抬头有关的习俗吧。
龙抬头时都要去剃头发,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所以在二月二这天剃剃头,一年都会有好精神头。在二月二这天,民间饮食也多以龙为名,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面条叫扶龙须这些习俗寄托了祁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在二月二这天,北方多祭祀龙神,南方沿海地区会祭祀土地神,希望通过敬龙祈福,可以保证这一年五谷丰登。
这就是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由来,有兴趣的话,还可以自己去找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