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三年级>导航 > 最新信息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2025-02-27 14:22: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知识点,是知识、理论、道理、思想等的相对独立的小单元,是网络课程中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一

  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

  =0.01分米;

  =0.001米;

  =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

  =0.1分米

  =0.01米

  =0.00001千米.

2.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二

  1.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米(m)=1分米

  10厘米(cm)=1分米

  100毫米(mm)=1分米

  10分米=1米(m)

  0.1分米=1厘米(cm)

  0.01分米=1毫米(mm)

  2.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

3.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三

  1.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2.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3.加法各部分名称

  “+”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加数)+(加号)300(加数)=(等于号)400(和)

4.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四

  1.加法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2.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5.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五

  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6.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六

  1.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2.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3.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7.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七

  1.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2.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3.分: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8.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八

  1.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2.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3.可能性: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9.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九

  1.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也可以把它当做除法来看,用分子除以分母,相反乘法也可以改为用分数表示。

  2.分数线、分子、分母

  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读作几分之几。

  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其中,1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分母等于除数,而0.5分数值则等于商。

  3.分数由来

  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10.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十

  1.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2.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11.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十一

  二十四时计时法:

  (1)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2)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是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

12.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十二

  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运算不再要求满足交换律。有名的非交换例子,就是哈密尔顿发现的四元数群。但是结合律仍然满足。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13.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十三

  小数的读法:

  (1)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

  例如:0.38读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2)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0.

  例如:0.45读作零点四五;56.03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1.0005读作一点零零零五。

14.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十四

  面积计算方法:

  长方形:S=ab{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S=a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S=ab{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S=ab÷2{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S=(a+b)×h÷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形(正圆):S=πr2{圆形(正圆)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5.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十五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三年级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