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中作文>导航 > 最新信息

初中写春节习俗的作文(精选15篇)

2025-01-22 10:49: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提高作文水平要广泛阅读,读书,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应该努力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以下是©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初中写春节习俗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初中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一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贴起了春联、挂起了灯笼、贴起了年画……我也不例外,当我看见邻居把“福”字贴倒了的时候,我觉得很奇怪:咦,难道他们不认识字,把“福”字贴倒了?正在我一头雾水的时候,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儿子,他们没贴错,将‘福’字贴倒是一种习俗,说明‘福’到了。”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岁之首,俗称过年。这天家家户户团团圆圆,喜气洋洋,辞旧迎新,一起包饺子,放爆竹,贴春联,欢度新春佳节。早上吃饺子,中午摆家宴,晚上吃甜食。在这一天中摔碎了碗碟要说岁岁(碎碎)平安,以兆来年万事如意,合家欢乐。邻人见面,要互相说吉利的话,晚辈向长辈拱手问候,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


  过年为什么要放爆竹、贴春联呢?原来过年还有一种习俗。传说有一只叫“年”的怪兽,他很凶猛,却又三怕,一怕火,二怕红色,三怕声音大。人们就借着三怕用贴红春联,放爆竹来驱赶年兽,于是便有了放爆竹、贴春联的习俗。


  今天是大年初一,听了这个故事,我真希望这世界真有年兽,这样的话,我就可以看看它到底长什么样,然后把它赶走,做个“驱年大英雄”。


2.初中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二


  去年的春节我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奶奶的家在荆门的一个小乡村里,过年还保留着一些特有的传统习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是腊月二十七到达奶奶家的,这一天正在做“鱼糕”。“鱼糕”配料很精细,主要是鱼肉和蛋清,营养价值很高。在此之前已经磨了豆腐、做了“风干鸡”。随后的二十八、二十九都在忙着准备年货。


  大年三十这天终于到了!奶奶很早就起床忙了,将家里所有的桌椅擦得干干净净,餐具也是一尘不染。


  吃过早饭后我帮爷爷贴春联,奶奶则开始忙中午的团年饭了。收拾整齐后也就到了十一点,奶奶说团年饭越早,说明这家人越勤快,让我将太太、太爷一起叫来吃团年饭。


  大圆桌放好了,十六个菜摆了上来。浓浓的香味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啊!我忍不住想要先尝为快,却被太爷制止了,说先得要祖宗喝酒吃饭以后我们才能吃。


  太爷绕着圆桌按尊卑位置倒了几杯酒,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将杯中的酒轻轻洒在地上,说是敬祖先的。接着在大门口将一捆草纸烧燃,还一边念叨着,希望祖先保佑一家大小健康平安。这一系列祭祖活动结束后,爷爷放了一挂好长好长的鞭炮,这才招呼大家入座吃饭。


  在饭桌上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太爷让我们大家都来吃“赚头”,我夹起一块,瞅了又瞅,说:“这不就是猪舌头吗?”大家都笑了起来,奶奶告诉我舌头谐音“折头”,不好听,于是先前的人就把猪舌头叫“赚头”了,后来就一直叫到了现在。我恍然大悟,说:“那我得多吃几块,来年在试卷上多赚几分!”又惹家人一阵大笑。


  吃完饭,洗澡穿新衣,晚上守夜放鞭炮,初一相互去拜年,初二走亲戚……


  就这样,在轻松快乐中,我过完了年,眨眼也就该回宜昌了,心中真是不舍,真想天天都过年啊!


3.初中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三


  我给大家介绍介绍荣昌过年习俗;有杀年猪、吃刨汤、打糍粑、祭祀……


  杀年猪是我们荣昌重要的过年习俗。一般农家每家每户都要杀一头过年猪。主人家选好吉日后,请来杀猪匠,当日将猪牵出猪圈,将其四肢捆住,拖上案板,来三个人分别按住猪的头、身、尾,另一位屠夫将之前上祭的刀请来,拿着血盆,对着猪脖捅一刀,划开一道口子,用盆接住鲜血。再开始分割猪肉。


  杀完猪,主人家还要请客,摆宴席招待请朋好友。食材就有刚杀的年猪。许多美食上桌了:喷香的泡汤、脆皮的酥肉、爽口的滑肉……


  过年还有糍粑吃。用蒸熟的糯米倒在石板上,用木制的锤子砸击糯米,使糯米变溶,变的像胶水一样粘,再用圆器物把糍粑做成圆形,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每家每户都要准备祭品。一点也不能马虎。“鸡不能带毛!”“酒里不能沾灰。”还要将猪头奉上,大人们忙得不可开交。小孩子们还要给先祖作揖,请求祖先保佑学习越来越好。


  这就是荣昌特有的习俗,希望的家来我的家乡,感受一下荣昌过年习俗。


4.初中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四


  过年了,到处都是“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一阵阵鞭炮声。你听,这边的响声刚结束,那边又响了。大过年的,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因为在以前,人们认为鞭炮可以驱赶年兽,才放鞭炮。可现在大家都放久了,因此放鞭炮成为了一种新年习俗。


  新年习俗其实有好多,放鞭炮只是其中一个罢了。另外还有过年要吃年糕,正所谓年年高。其中黄、白年糕还象征着黄金白银,给予了新年发财的愿望;吃火锅说明红红火火;吃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象征着“吉庆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鲍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刚才说到的都是吃的方面的,那行动上又有那些要做的呢?


  做的其实都很简单,有祭灶、扫尘、贴春联、门神、年画请神、拜神、送神、烧香、燃烛、挂灯笼、拜祖先、吃年夜饭、放爆竹、拜年、收压岁钱等等。其中,想必收压岁钱是小伢们(小孩们)最喜欢了的。比如说我,最多的是一年1万左右,最少也有几千。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新年习俗,我喜欢过年。


5.初中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五


  期待了很久的除夕夜终于来临了,今天我家来了许多亲戚,奶奶、叔叔、婶婶、小哥哥、姑父、姑妈和二哥哥,顿时,家里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一片。


  妈妈早早地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有年糕、螃蟹、大黄鱼、萝卜、虾、春卷……我在一旁看得口水直流。这桌上的菜有很多讲究,比如:吃年糕,正所谓年年高,其中黄、白年糕还象征着黄金白银,给予了新年发财的愿望;吃火锅说明红红火火;吃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象征着“吉庆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鲍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吃好后,就听到外面到处都是“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边的响声还没结束,那边又响了。大过年的,为什么要放鞭炮呢?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十分可怕的怪兽,叫年,在每年的除夕夜,都会出来吃人或家禽家畜,弄得民不聊生。后来人们听说年害怕红色和爆竹声,就用放鞭炮来驱赶年兽。以后,人们年年在除夕都放鞭炮,年再也不敢来了。到现在,放鞭炮成为了一种新年习俗,示意旧岁平安。我家也不例外,不过为了环保,爸爸只象征性地放了一串百子炮。


  新年习俗其实还有好多,祭灶、扫尘、贴春联、门神、年画、请神、拜神、送神、烧香、燃烛、挂灯笼、拜祖先、拜年、收压岁钱等等。其中,收压岁钱是小芽儿们最喜欢的。比如说我,爸爸、奶奶、婶婶和姑妈都每人给了我一个红包,心里面别提有多开心了。每次拿到一笔钱,我就想怎么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帮助有困难的人,买学习用品,书等等。


  这就是我们的新年习俗,这些习俗使我知道了中国文化底蕴的丰厚,也让我更加的喜爱过大年的习俗传统。


6.初中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六


  每年的大年初一,就是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春节!


  在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最显眼的就是对联了。我就来说说对联吧!对联分为上联和下联。上联一般是在右侧,下联在左侧。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音,一般为三声或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音,一般为一声或二声。横批贴在门框上。横批的字是从左往右写的,上下联和横批是古今结合的哦!福字倒着贴,寓意是“福到了”。对联都是清一色的红色,红色代表喜迎。


  和贴对联算组合的就是放鞭炮啦!春节这天,鞭炮声日夜不绝,午睡时都会被一次次惊醒,我有些害怕鞭炮声,在放鞭炮的时候,我都躲在房间里捂着耳朵。待天黑时,鞭炮、烟花同时放,“噼里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不得不躲进被窝里。不过,放鞭炮也给春节增添了许多气氛。而且放鞭炮、贴对联来源于一个传说!从前有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那天就出来伤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年害怕响声和红色的东西,于是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贴上红红的对联和燃放烟花来吓走年。到现在这已经成了每年春节时的习惯。


  还有一个就是舞狮了。因为人们认为狮子有镇妖驱邪、如意吉祥的兆头。所以,每逢春节期间,各乡各村都以舞狮子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


  春节正是因为有这些各式各样的习俗,才会这么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7.初中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七


  每年最期待的是春节,我们告别了忙碌的一年。张灯结彩的灯会,沉甸甸的红包,隆重欢乐的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切的一切,都用最美好、最喜庆的颜色,将一年一度的春节涂抹得色彩斑斓。


  就这样,春节随着噼啪作响的鞭炮,伴着人们的笑脸来到了我们身边。


  春节本应是最热闹的,但当你走在大街上,就会觉得出奇的冷清。街旁的小店都关了门,路上几乎没有行人。但如果路过几户人家,就会发现人们都在家里忙活着。


  我们并没有特殊的习俗,仅仅是给长辈拜年,吃年夜饭,跟亲戚在一起度过春节。但就这简简单单的几件事在我心里雕镂下最深刻的印象。


  早上,随着阳光变强,我睁开蒙眬的眼睛,准备好一切后向长辈们拜年。接着就是接过沉甸甸的红包。这里面不仅仅是压岁钱,更是长辈对我新的期望与永远不变的爱。


  要说特别,就属年夜饭了。很多人的年夜饭都在酒店里解决。大酒店里人来人往,烟酒味特别重,喧闹声不断,时而有笑声,时不时又有连绵不断的干杯声。再加上开得很足的暖气,红色的窗帘、地毯、桌布,大酒店里也有了些许年味。但是我们家都是自己做一桌年夜饭。这也算作一种习惯吧。我果然还是最喜欢家里做的饭菜。不仅能随心所欲地点菜,还不用麻烦地去花钱买单。


  爷爷奶奶自午饭后就开始忙碌着。望着他们快速穿梭于厨房与储藏室之间的身影,自己的眼睛都花了。爷爷奶奶们把早就泡好的粉丝放入锅内,随着一阵子的添油加醋,一盘香喷喷的炒粉丝就出炉了。每次过年,我们家除夕那天的下午就只有炒菜声。随着时间的消逝,一盘盘热气腾腾且饱含亲情的美味佳肴就摆上了桌。大蒜肉丝馅的春卷、炒粉丝、松花蛋和杂素是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桌上摆着大大小小的瓶装饮料。望着饮料快速地流入杯中,听着它敲打杯底的声音,我整个人都被幸福灌满了。随着奶奶一声“吃吧”,大家就拿起筷子,吃着自己最喜欢的菜。当我们快要吃好时,奶奶爷爷还在厨房里忙着。其他亲戚来了,位置不够坐,爷爷奶奶就站在旁边等着,边等还边和他人操着一口地道的高邮话聊起家常来。家里浓厚喜庆的气氛一点也不逊色于酒店里的,虽然菜肴可能没酒店里的色香味俱全,但却比酒店里的更令人感到幸福。因为当长辈们做饭时,也把自己对家人的爱融进了里面。我喜欢所有人站起来干杯时发出的清脆的“铛”声,那声音响亮且清脆悦耳,更给家里增添了很多欢乐气氛。最后一道压轴菜——春卷也摆上了桌。这春卷的馅是由大蒜和肉丝做成的,虽然有些辣,但由这辣带来的火热也体现出了热闹的场面。


  烟花已照亮了整个天空,这个夜,灯火通明,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狂欢不眠夜”。


8.初中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八


  春节到了,大街上的灯笼红红火火,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真有过年的气氛啊!


  说到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走亲访友等。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放鞭炮、贴春联吗?因为在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它长年深居海底,每到农历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农历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又一年的除夕到了,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一老婆婆家门上贴着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接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它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所以,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就传开了。


  我喜欢春节,更喜欢春节有趣的传说。


9.初中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九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在忙碌之中,许多中国传统节日逐渐淡出人们生活,就连最重要的新年也不例外,年味是一年淡过一年。其实,“年”自有它的独特。


  广义的春节包括除夕,大年三十和除夕是同一天。特定意义的春节是指大年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除夕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大年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春节俗称“年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过年时,又有很多习俗。


  先是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然后是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另一来源则是春贴。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原来的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春联又富吉祥,避邪的意思,人们在过年时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常用的贴法,是在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批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人也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还有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人们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又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但是在今天如果过量燃放爆竹烟花,不仅会破坏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的噪音污染,因此只要微微的表示下即可。


  最最重要的当属年夜饭。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这就是守岁,俗名“熬年。守岁又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最后就是拜年了。“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或相邀饮酒、礼尚娱乐。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直到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过年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是其他节日都无法替代的。我们亦应该对所有传统节日都留有几分敬畏之心,因为它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为那是中国人的习俗。


10.初中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十


  除夕前一两天,大人们忙得手忙脚乱,买鸡呀,买鱼呀,买鸭呀......家家户户必须大扫除一次,把屋和被都清洗干净,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除夕夜家家热热闹闹。主户们准备着一年中最丰富,最有意义的团圆饭。煮好饭后,大大小小必须”祭祖宗”,然后用焚香祷祝。最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能体现出家乡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最快乐的时候,莫过于放鞭炮。一整夜,鞭炮声连绵不绝。烟花”嘭”一声,响彻云宵,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人人脸上扬溢着幸福的微笑。有一首诗这么写:”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年。”所以,人人都不睡觉,都要守岁,都盼望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没有除夕那么喜气洋洋。潮州人在正月初一不能讲脏话,不能哭,不能打架……这一天还不能扫地,应把扫帚藏起来,让垃圾积下,说是堆金积玉。到了晚上,长辈要给小辈钱,而且都是用一块红纸包着,这称为”压肚腰:意味一年都富富裕裕。然后,大家都穿得漂漂亮亮,后辈先祝福长辈,长辈再给小辈期望。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所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向亲戚朋友送去最美好的祝福。


  到了初二,三,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家,通常都是大包小包一提,什么饼干呀,什么糖果呀,什么瓜子呀……虽然礼物都颇薄,但礼轻情义重,表达了对家乡的切切思念。


  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可仍和除夕夜有得一比.正月十五闹花灯,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一个个精致的小灯,照亮了大街的每个角落。几百个灯,各有各色,各有各图案,各有各形势,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人们就开始了舞狮,舞狮由两人合扮一头大狮子,一人扮小狮子,另一个扮武士,狮子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忽而摇头摆舞,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一眨眼,春节悄悄地过去了,大人和孩子们在这喜庆而热闹的节日里又迎来新的一年,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在这里,祝福家乡越来越红火,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11.初中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十一


  俗话说得好:“中国文化,博大精神”!确实是这样得。从中国得传统节日里就可以看出那种精神!


  “春节”是每年都会过得节日,也是大家喜欢过得节日。因为每年春节大家都会聚集在一起,热热闹闹得吃上一顿年夜饭。这只是其中得一部分,晚上还有更好得春节晚会。


  春节也是有许多习俗得,下面我给大家简单得介绍几种。


  第一种:贴春联。这是春节必定要做得事。春联由上联、下联、横批三部分组成,对联上、下字数相同,横批均为四个字。如果你得脑袋够丰富,自己也可以创造噢!


  第二种:贴福字。这就是个十分有趣得字。一般贴福字都是正这贴,而许多家都是倒这贴,据说这里隐藏得意思是“福倒了(福到了)”就这样,它也是重要得环节。


  第三种,也是最重要得一种:吃饺子。这就是全家人都喜欢得事,光包饺子可不行,还要在饺子里放入特殊得东西,例如:硬币、花生、枣等。每种食材都蕴含不同得意思,也让家人在吃饺子得时候分享自己得喜悦!


  “春节”得习俗还有好多,我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马到成功、心想事成!


12.初中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十二


  春节是我国得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不同得地区有不同得习俗。


  我得老家就有一个习俗:干什么事不能说“完了”,而要有“好了、满了、圆了”。比如包完饺子不能说“包完了”,得说“包好了”或“包满了”;吃完饭得说“吃好了”或“吃饱了”。我在想,那要是违背了这一条习俗会怎么样呢?


  大年三十,为了避嫌爷奶得忌讳,爸妈特意交待我不要乱说不吉利得话。吃饺子时,我想:“假如吃完饺子说‘吃完了’会怎么样?会被训斥几句?会不让拿压岁钱?还是会怎样?”一个个问号从我脑子里“蹦”出来,环绕着。“对了,就这样!”一个鬼点子从我脑海里跳出。我吃过饭,故意说了声:“吃完了。”旁边依就是吃饭声。突然,爸爸意味深长地抬起头,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又意味深长地在我背上不轻不重地打了一巴掌,我悻悻地走开了。


  这就是我说话给我得教训。


  “完”在字典里得意思是“尽,没有了”,谁想在新得一年刚开始得时候就过完了呢?所以这一习俗也是人们想在新得一年里祈求幸福美好得意思。


13.初中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十三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14.初中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十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就快到了,大家都很激动。因为远在外地工作的亲人们就要回来团圆了。过年前后家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家家户户包饺子,贴春联等等。


  传说,很久以前,“年”兽每到除夕夜晚就出来祸害人间,它的每一次到来都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危害。没办法,人们只有去山上避难。有一年,一位神仙下凡,终于制住了“年”兽,从此人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人们从此也学会了用贴春联、放鞭炮、挂灯笼这些方法来驱赶“年”兽。这个故事一直传到了现在,这个习俗也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还喜欢吃饺子,特别是全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其乐融融。除夕之夜,将包好的饺子煮熟,全家人有说有笑坐在一起吃饺子,感觉特别温馨幸福。其实吃饺子也有一个故事呢。传说女娲抟土造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做的耳朵容易掉。所以女娲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她用一根线从耳朵那里穿过去,线的另一头放在了嘴巴里,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所以以后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吃饺子庆祝节日,也表示团圆与圆满。


  我很喜欢这些习俗,过年的习俗还有很多。你喜欢哪些习俗呢?


15.初中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十五


  现在是冬月,马上就要腊月过春节了,过年的时候有好多习俗,比如: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各种各样的习俗让每一个家都充满了喜庆。


  听说有一个传说,是在除夕的时候,“年”怪会出来捣乱,人们想了各种办法都制住不了它,最后每到除夕人们都会去山上躲避。可是在那天晚上,有一位老爷爷却不逃,大家都说让他去山上住,可他执意不走。当“年”怪来了,老爷爷身穿红色上衣,还拿着一些红色的鞭炮和灯笼,这样“年”怪就被老爷爷赶走了,大家再也不怕“年”怪了。


  过年的时候不光有“年”怪,也可以吃饺子,一般大家都会把一角钱包在饺子里,当有人吃到带钱的饺子,就代表这个人这一年都会很有福气,过的一定也很好。


  过年的时候不但可以吃饺子,而且也可以放鞭炮呀!当放鞭炮的时候,鞭炮在天上炸开的瞬间,好像太阳的光照射在天空中,特别好看。


  我知道了许多过年的习俗,真是太迷人了,那么有趣,那么好玩。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每一个节日都有传说,每一个传说都有意义,如果你还有关于过年的故事或传说,请说给我听吧?


初中作文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